如何评价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是近些年来少有的比较有深意的电视剧之一,环环相扣,处处陷阱,每个剧中人都是高手,如果不能用心去看,很难发现里面隐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不说别的,就单单讲开头这一集,导演通过几个片段,就把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分析的通透,也让人明白了,什么才叫正确的格局!

笼统的来评价雍正王朝,不如针对一集来讲:

一、

作为一部电视剧的开篇,能不能一下子击中人心,让人能欲罢不能的看下去,是一道难题。在这上面,雍正王朝是佼佼者,我相信,不仅杨角风被深深吸引,我们大家都是!

开篇首集,镜头对着的是一张龙椅,镜头往后拉,露出两边的对联,紧接着就是皇帝的帽子珠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来,其实这就是江山社稷图,而这片江山就掌握在镜头前的这个人身上,这个人是谁?

就是当今皇帝——康熙帝。

只是现在的江山出问题了,啥问题?

江南受灾了!

所以所有的大臣和阿哥们都跪在两边,康熙帝在中间走来走去,当他走到龙椅旁边的对联处定住了,抬头往上看,这幅对联是这么写的:

“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其实整副对联是这样的: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在这里康熙帝只盯着后面一句,后面一句的意思是说,治理天下要仿效先代圣贤的做法,但也不要忽视国计民生,要体会到其中的艰难。

开局这样就算已经开好了,我们下面就看看各位皇子们都是怎么表现的,又都展现了什么样的格局呢?

二、

大殿上,康熙帝转了好几圈,终于停住,问了一句:“太子呢?四阿哥呢?”

康熙帝首先问到了太子,这是正统的皇帝下一任人选,也是为皇帝排忧解难的首要人选。

可是这个太子爷此时在干嘛?

在跟皇帝的妃子春华鬼混呢,一方面康熙帝愁的走来走去,各位大臣和阿哥们跪倒一地,一方面太子爷跟春华亲亲我我,急得春华直喊了好几声“太子爷”!

然后太子胤礽偷偷的溜进了大殿,康熙帝一转头就看见他了,肯定不能放过他啊,问他,太子你说怎么办?

可以这么说,《雍正王朝》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职场问答全书,如果换成你是太子,你该怎么回答呢?这非常值得思考!

让人失望的是,太子说出了:

“儿臣认为,应该马上救灾,修河堤。”

这就是一句废话,说了等于白说,果然,康熙帝也听出了这是废话,于是加问了一句:

“怎么救灾?怎么修河堤?”

这下太子傻眼了,支支吾吾了一会儿,把这个皮球又踢给了康熙帝:

“皇阿玛英明睿断,自有主张!”

弄得康熙帝比较尴尬,本来是给了一次太子展现的机会,结果这个笨蛋太子来了这么一句!康熙帝非常失望,再问太子,太子还是说不出话来,底下的九阿哥和十阿哥已经开始对视一笑了……

可见,太子爷的心思根本就没在灾情上,也从来没有思考过替皇帝解忧,格局可见一斑!

三、

此时的八爷不适时宜的站了出来,先是把皇帝大夸了一顿,然后提出自己的结论是:这次的灾情可能跟康熙四十三年一样,是底下的官员故意报的很严重,其实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

救灾无外乎从钱和粮两个方面考虑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一是马上从受灾的临近省份调粮过去,二是马上从户部拨款去赈灾。

可是,很快四阿哥胤禛就打了八爷的脸,这时候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那就是满朝的文武大臣,只有四阿哥胤禛的鞋底是湿的,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四阿哥才是实干家,因为他提前去查了临省的粮食和户部的存款。

按照后面的说法是他提前去查一下,好给太子报个底,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发现了问题,首先要去查验问题是否属实,更重要的是查清针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办法,条件是否可行?

从这一点上看,八阿哥是失职的,因为他就是户部的老大。因为四阿哥刚提到自己去户部查验,十阿哥就迫不及待地质问他,户部可是归八阿哥管的啊?

问题就在这里,户部已经无银两可以调拨了,怎么赈灾?怎么修河堤?

康熙帝喃喃地说:

“玄烨把国事交给太子……”

顿了好几秒,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又加了一句:

“……还有你们这些阿哥们协同办理,现在弄成这个样子,我们还谁都不知道!胤礽,你怎么说?”

由此可见,从皇帝的心中,太子的尊严还是要保的,不能把过错都推给太子,务必带上这些不称职的阿哥们。

后面把八阿哥胤禩也数落一顿,作为掌管户部的阿哥,自己的户部亏空如此,还提什么拨款赈灾的方案,简直就是愚蠢!

四、

后面四阿哥找太子爷商量赈灾的事,结果太子想到的还是四阿哥是自己的人,万一办砸了,自己丢脸!四阿哥不适时宜的给太子爷上了一课,提出,赈灾关系到大清的江山社稷,他要去赈灾!

然后就有两个强烈对比的镜头,展示给我们每位看官:

一是,四阿哥带着十三阿哥在赈灾的前线埋头苦干;另一个镜头就是八爷党一伙人,他们在府上吃着冰镇的西瓜,商量着怎么给四阿哥使绊子的事,然后导演给了冰块一个大大的特写……

也就是这个镜头,揭开了其余几个阿哥们的格局到底是怎样的?

十阿哥的意思是,四阿哥他们盯上了九哥的钱袋子,马上给任伯安送信,别让他们出钱!

九阿哥的意思是,损失点钱倒是没什么关系,但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要是办成了事,咱们在皇上面前就失宠了。

八阿哥不愧是贤王,他说的是:

“这上百万的灾民过冬怎么办?”

由此可见,即使是好的穿一条裤子的八爷、九爷、十爷党,他们三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每个人觉悟和境界也完全不同的!

从这一点上来看,四阿哥的格局才是宏观的,才是真心为皇帝、为百姓、为江山社稷着想啊!

而其余几个皇子,根本就没有明白康熙帝为什么要盯着大殿上的那副对联的下联看了那么久……

由此可见,《雍正王朝》一开篇就非常有真实感和紧凑感,因为但凡真实一点的故事,大都不仅仅是勾心斗角,是需要跟国家的经济挂钩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人身临其境,意犹未尽!

所以一个小小的开局,就已经决定了后面几十集的走向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抄袭必究!

如何评价雍正王朝?

一部电视剧九假一真或全部虚幻。

如何评价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是继《康熙王朝》以后,一部讲述清朝真实史记的古装历史大剧。由著名演员唐国强主演,唐国强得过太多奖项,以多次出演伟大领袖毛泽东而出名。这次出演《雍正王朝》,他的演艺生涯里又多了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他的巅峰之作。

另外这部电视剧改编自二月河同名长篇小说,由胡玫执导拍摄,比较难得的男人戏,剧中最精彩的就是九子夺嫡的剧情,引人入胜;但是由于毕竟是电视剧,对于雍正皇帝的翻案却有点过头了。历史的雍正皇帝一直褒贬不一,他的功过都是比较突出的,所以很难去评价说是完全的一个好皇帝或者坏皇帝,但是剧中唐老师饰演的雍正皇帝比较偏重雍正的功劳,所以个人觉得有点翻过头了。如果单单从电视剧角度来说,确是是一部值得看的经典之作。

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皇帝为清朝的繁荣昌盛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因此有了康乾盛世之称。这其中在位时间最短的,争议最大的就是雍正。对于雍正的继位,一直是个谜,各个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直到现在,也还是没有定论。不过雍正继位后的一系列举动,却证明他的确是一个好皇帝,心系百姓,治国安邦,在短短的13年里,为稳固大清的根基,做出了很大贡献。

雍正是胤禛的年号,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小的时候,他并不出色,由于母亲的关系,在宫中没有权势,也没有地位。虽然身为阿哥,却也是过着小心翼翼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禛心怀大志,却从未表露出来,他做事成熟稳重,心思缜密,从不向外人表露心思,令人难以捉摸。

一直到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雍正才真正踏进了历史的舞台。他了解到康熙对胤礽的喜爱和包容,已经到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不犯重罪,康熙爷是绝不会轻易的就废了胤礽,所以,在朝臣和阿哥们反对复立太子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站出来支持复立太子胤礽。他的做法得到的康熙的认可,也引起了康熙的注意。从此之后,雍正便有机会正式做一些事情。他每一次做事都很用心,凡事以大局为重。康熙爷越来越器重他。尽管如此,康熙还是没有把他定为未来的储君。于是就出现了后面的事情。

雍正先是查找太子犯重罪的证据,然后设计二次废太子。太子被遗弃后,众臣推荐八阿哥做太子,而此时的雍正并未参与到争抢皇位的内斗中,而是下地种田,做起了闲人,这正是雍正的过人之处。他明白康熙最不喜欢的就是拉党结派。在这时,谁的呼声最高,就意味着谁会摔的更惨。果然,八阿哥也很快被推下台。经过几番曲折,雍正终于如愿以偿,45岁的时候,登基为帝。

继位之后,雍正首先排除异己,将参与继位之争的皇子们,杀的杀,贬的贬。解除了内忧。之后,缓解百姓贫富差距。让百姓举手称赞。他又在军机处做了严密部署。防止外敌侵入。也许是因为过度劳累,驾崩时,只有58岁。

如何评价雍正王朝?

就电视《雍正王朝》而言,的确是中国历史类电视剧名列前茅的剧作。根据二月河先生的著作改编,又有历史大导演胡玫的心血,更添焦晃、唐国强、杜雨露等一大批老戏骨的实力加盟,使得整部剧每一情节甚至是每一细节都可圈可点。

首先,主题明确,开篇点题绝不拖泥带水;内容紧凑,前后衔接有序

不同于原著的细水长流,电视剧《雍正王朝》开篇点题。以江南水灾为引,顺理成章的将九子夺嫡推向前台。就第一集的江南水灾一事而言,发挥了四点作用:第一,呈现出了康熙末年国库亏空吏治腐败的大局面。江南为何水灾频发,关键就在于治理河道银两的层层盘剥,导致实际下发的修河款杯水车薪,从而为雍正帝整顿吏治推行新政奠定了一大现实基础。

第二,顺理成章的引出了“户部存银已不足五十万两”之现状,一方面说明康熙末年的国库亏空,为胤禛追比欠款和雍正旨意地方补足库银做铺垫,另一方面将筹款赈灾一事推向前沿。第三,以胤禛朝会“迟到”为引铺开九子夺嫡大戏,注意电视剧中是老八正在“当务之急、拨款抢修”安慰皇帝之时,胤禛跳出来拆台的。进而使老九告状,老十瞎起哄,老十三维护,当然最经典的还有康熙问政太子。通过一件事,将九子各党展现了出来。

第四,通过这件事展现了胤禛真心实意为朝廷办差的形象,同时将老八卖弄嘴皮、假仁假义用户部钱款收买人心的行径展现了出来,也为之后八爷党与四爷党的争斗埋下了伏笔。就这简简单单的二十分钟剧情,将电视剧索要表达的主旨展现的淋漓尽致,可见导演编剧下了很大一番心血。

第二,情节考究,粗中有细可谓面面俱到;演技精湛,人物活灵活现

《雍正王朝》一剧在大情节小细节方面的处理,都是面面俱到。无论是服饰还是台词,还是道具场景,都尽可能的去高度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毕竟雍正王朝是上世纪拍摄出来的,当时的拍摄技术和条件水平甚至是历史认知都与现代有差别,所以吹毛求疵也大可不必。

第一,服饰考究且富有彩蛋。电视剧中有帝、王、官、商、乞、霸、农、妓、士等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而电视剧中对于每一阶层的处理都是十分独到。康熙作为皇帝,朝服常服乃至“休闲服”的设定都是别具匠心,如后花园与老臣谈心时的服饰、第一集大朝时的服饰、选举太子时的服饰、抱着弘历题字时的服饰等等等等。、

此外对于诸位皇子的服饰设定,也是尽最大能力高度还原。以胤禛为例,四贝勒爷时的正莽补服到雍郡王时的行龙补服、乃至亲王时的正龙补服以及登基后的服装,皆十分考究,没有像某些现代所拍电视剧中那样给皇帝传可爱小蟒袍。此外,那些举人的服饰等皆契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第二,细节处理无微不至,就简单拿岳钟琪的刀疤来看,你就能明白电视剧对于细节的处理。此外,还有一个典型的人物处理,就是雍正耕地时给那老汉封官。服饰暂且不论,就穿戴上六品顶戴后的人物心里行为表现而言,完完全全就是古人的心里行为表现。

第三,老戏骨演技精湛,人物刻画入木三分。第一集中康熙皇帝的焦虑,各皇子的态度与动作,都契合人物形象,甚至于有历史场景真实再现的意味,让人感觉真正的历史也就是这样惊心动魄。还有一点就是囚禁十三爷时的动作,脱帽!通过一个动作便将人物心理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有戏说有史事,互通有无尽显良心剧应有之义

《雍正王朝》是一部电视剧,那么我们就需要看待电视剧的标准来看待它,而且要以上世纪的社会环境条件为拍摄背景来看待。很多人说雍正王朝不好,理由大多是四个字,与事实不符。的确雍正王朝有很多细说的成分,这是艺术再现的需要,要明确一点,《雍正王朝》是上世纪拍摄的电视剧,他不是大型的纪录片。

不用拿热播的《大秦帝国》与之比较,因为拍摄所有社会历史条件都变了,上个世纪与现在的文化背景、技术条件都变了。而且雍正王朝是许多历史事实支撑着的,我们说历史剧历史剧,如果没有足够的历史事实支撑,还能称之为历史剧吗?

雍正王朝有五大关键历史事实支撑:子夺其为其一;康熙晚年国库亏空,吏治腐败为其二;年羹尧的大起大落为其三;雍正帝收励精图治兴新政为其四;鸟尽弓藏收拾大臣为其五。这五件历史事实,将整部剧轮廓构建了起来。其中通过艺术表现手法,融入戏说元素丰富故事情节,最终形成了雍正王朝这一良心好剧。

国史大司马结语:

我们不能按照看真实历史的态度去看雍正王朝,也不能吹毛求疵的去此剧。抱着了解的心态去看故事,学习剧中蕴含着的哲学、职场之道等。这一一部倾注了数十位老戏骨心血的历史大戏,值得每一位观众去细细体会。

如何评价雍正王朝?

其实雅俗共赏并不是百分百意义上的褒义词,“雅”的人可能不以为意,“俗”的人则必定心生不忿,都是喜欢看剧的观众而已,不该有此类层次上的区分。所以一部好剧,赢人之处应该在于把雅俗共赏打造得不着痕迹,所谓大俗大雅,好看就是最高标准。《雍正王朝》正是这样一部制作精良、契合几乎所有收视群体的口碑佳作,至今无剧能出其右。

该剧改编自二月河所著同名长篇小说,导演为胡玫,演员包括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等,皆为实力派,扎实专业的制作理念令《雍正王朝》播出时席卷内地、港台、东南亚及整个海外华人地区,更在台湾创下“重播次数最多的内地电视剧”记录,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在今天看来,从服化道延伸至剧情,再到演员表演,该剧仍毫无违和感,可见好作品自有其绵长的生命力及市场价值

服化道尊重历史、不搞噱头

放眼当今影视剧市场,很多作品在筹拍之时都会强调自己的制作有多么精良,同时兼顾创新,实际效果却只流于表面,古装题材更是重灾区。该配套的偏偏拆开来穿,该色调浓郁的偏偏用亮色代替,不分场合,尽是噱头,近景强调的细节随处可见工业化批量生产的痕迹。《雍正王朝》则完全避免了上述问题,龙袍只在重要场合才需要穿着,平日里着装与大臣并没有太大区别,只会在内衬等细节用颜色体现不同

同时整体色调也非常厚重,令每件戏服、每样道具,看上去都极有体量感,款式及刺绣纹样都能结合剧中人的身份做出调整。

剧情严肃却并不沉闷,讲述历史、体现人性

就像口水歌一样,现在很多剧也采取同样思路,只追求看剧时的爽快。对于《雍正王朝》来说,希望做到的不仅是令观众们看得爽,更要令其回味得爽,用严肃却并不沉闷的方式讲述历史。皇帝也是人,他也会有烦恼跟情绪,再结合针对不同事件的处理方式,体现出难能可贵地人性。剧中不仅有步步为营,可能简单一个举动却暗含几层深意的烧脑部分,更不乏直白的热闹,比如“百官行述案”,观众们无论将自己代入何种情境,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当然一些原著中没有深入的部分剧情也做了改动,比如本无太多交集的人物,邬思道及年秋月,通过交织盘节的感情塑造,对升华主题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

选角值得反复推敲,尤其姿彩各异的女演员

全屏不见整容脸,根据角色特点,《雍正王朝》堪称女演员选角教科书,不少年轻观众在初次观看时会觉得这部分是弱项,并不亮眼,但仔细斟酌却能品出其中滋味。当审美趋向一致,想看到灵动的表演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部20年前播出的片子却做到了,胡玫导演严格用角色性格和历史感做为标准,鹅蛋脸、瓜子脸,或圆润或清瘦,每一位都仿佛来自真实,完全不会令观众出戏

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雍正王朝》都是此类剧作中的佼佼者,每个镜头单独截出亦写满用心。动不动就把剧荒挂在嘴边的观众们,莫不如静下心,试试这部好口碑实至名归的经典剧集

如何评价雍正王朝?

很高兴和大家来聊一聊《雍正王朝》,这是红雨很喜欢的一部电视剧,个人认为在中国电视剧拍摄历史上可以排到前三的存在。《雍正王朝》中的无数个细节和每一个演员细致的演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惊叹。中央11台戏剧频道,几乎每年都会重新放映《雍正王朝》电视剧,红雨一家人会一同共享这部电视剧的精彩。

首先在角色选取上,真的是要对导演竖起大拇指。焦晃老爷子塑造的康熙皇帝,不怒自威,又随意挥洒,闲庭信步,举手投足仿佛让我们又重新目睹了千古一帝的风采。唐国强对于雍正内心戏的塑造,孤臣形象的再现,真的是不能再赞。演员王辉对侠王胤祥的塑造也是入目三分。我想如果《雍正王朝》拍在现在的话,王辉绝对收获一大群粉丝迷妹,成为又有流量又有演技的担当。赵毅的李卫再加上专属bgm,简直成为这部剧的搞笑担当。李定保老人的邬思道先生言语中透露着山人自有妙计,仿佛天下的一切都在他的眼里,在他的脑里,在他的心里。杜雨露的张廷玉,杜志国的年羹尧,王绘春的八阿哥每一位都让人印象深刻,甚至一些配角坎儿高福,高无庸,刘八女,张五哥都塑造的十分经典。

再来看看编剧由我国一级编剧作家刘和平亲自操刀。我们如果看过《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北平无战事》等经典剧目,必然对这位神级编剧佩服的五体投地,剧中很多改动,要比小说《雍正王朝》更加精彩,更加紧凑。比如邬思道在雍正登基后离开,十三爷相送一段,比小说十三爷在雍正登基返回潜邸前先见邬思道精彩很多。

我们再看看电视剧的拍摄,电视剧拍摄的时候,细节也做得十分到位。邬思道离开时,对雍正的眼神特写。邬思道说雍正会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几声背景的乌鸦叫。年羹尧临死前与牧童下棋和牧童清脆的歌声与年羹尧临死的悲惨际遇相映成悲。岳钟琪在屠灭江夏镇后,故意在脸上留下的伤口,电视剧中一直展现在脸上,有一道伤疤。

当然电视剧中自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历史上有一些出入。比如雍正是否真的亲手杀死了三阿哥弘时?佟国维本来是隆科多的父亲,在《雍正王朝》中为隆科多六叔。李卫在历史上是一个富二代,在《雍正王朝》中是一个乞丐,从11岁的时候被雍正收留。但是又何必纠结那么多呢。想要了解历史,大可以翻看史书,想要看剧情,那么我们就先放下历史,体会电视剧中的精彩。

文/红雨说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