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销毁了猴类死籍,为何花果山的猴子还是死了多半?
杨角风的回答自然与众不同,给大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看懂了你就明白了:
孙悟空身上的每根毫毛都是一个灵魂,这背后就是花果山四猴秘密!
石猴出世前一千年
东胜神洲之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傲来国靠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山上有一洞天,却生的一副好模样:崖深岫险,云生岭上;柏苍松翠,风飒林间。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旧还。
那座山顶上,有一块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忽一日,不知何处来了一名老人,站在仙石之前。以拂尘轻拭仙石。良久,自山巅走下。一步百尺,不染纤尘。
原来这山下有一伙猴精,每日里朝游花果山,暮宿此洞天。这群猴子计有八万四千只,共有四位大王:两个赤尻马猴,两个通背猿猴,平时以通背猿猴为头。
老人踱步走向洞天,群猴正在洞里嘻嘻玩闹。见有人过来,纷纷围过去,吵着嚷着把四位大王叫来。四大王急忙分序列班,到洞外迎接这位老人。
老人径入洞中,面南立定道:“吾乃西方太白金星,今打此路过,见此山与我有缘,恳请各位将此洞让与老朽,定感激不尽。”言罢,轻挥拂尘,八万四千猴尽皆滚出洞外,只留下四猴王待在洞里,洞门紧闭。
石猴出世前一年
太白金星走背着一角文书,来到仙石旁,把文书卸下,放在仙石之前。口中念动真言,顿时金光大放,将仙石包围。随着一声“唵”字咒,金光消失不见,一切复归于常。
也不知道千年前,太白金星将四猴王留在洞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自那一日金星走后,四猴王再也不敢自称猴王了,只是让别的猴子叫他们将军元帅。
一千年来,太白金星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来花果山看一看。每一次来到这里,都会将百只猴子献祭给仙石。这一次,更是拿出五千只猴子,以周天星斗阵列,在仙石四周献祭。
金光收去,四猴王瘫坐地上,半晌不语。太白金星走到通臂猿猴面前,将一粒金丹塞进他的嘴里,转身离去。
太白金星走后,通臂猿猴发疯了一般,向猴群跑去。一拳一拳的打在众猴身上,每一拳打下,都有一名猴子殒命。没有一只猴子反抗,连叫声都听不见一丝。
一时之间,花果山就如一个修罗场。通臂猿猴情绪渐渐稳定,却止不住杀戮的拳头。唯有眼角的两行血泪,能窥得内心的反抗。
这场杀戮从早上持续到晚上,直到夕阳西下,夕阳将花果山映红。竟分不清这红,到底是血?还是残阳?
第二天清晨,太阳照常升起,花果山照样纤尘不染,四万七千猴子,照样在山涧嬉戏,好不热闹。只是群猴中,没有了四位猴王,水帘洞再也没有别的猴子进来。
石猴出世前一个时辰
太白金星最后一次环视了一下水帘洞,用拂尘扫了一下即将熄灭的火焰,突然回过头来盯着通背猿猴:
“我嘱咐的事情,你可知?”
通背猿猴看了看另外三只毫无表情的猴王,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又狠狠的点了一下头。
“你若说出半个有关我的事,我定然会知,将你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转生,同时你的猴子猴孙一个不留!你可知?”
通背猿猴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头……
地府中,正在闭目的地藏王菩萨突然睁开双眼,身旁的谛听马上挪过来,菩萨对它耳语一番,末了,嘱咐道:
“此事,只有你知,世间再无二人!”
谛听不解,地藏王菩萨解开挂在衣服上的一颗摩尼珠,晃了一晃,隐隐约约里面有光发出。
谛听惊讶之余,突然醒悟,口含摩尼珠,慢慢走向转生池……
花果山一切照旧,所有的猴子都很快乐,只有一只老猴子,躲在阴影处,默默注视着山顶的那块仙石……
石猴出世一千年后
四健将常常在花果山的山巅,回想两千年前,那位老人没有来到的早上。那时候,山依旧俊美,水依旧清秀。他们与山里的猴子,每日游山玩水,乐享天真。
那位老人那天走了之后,花果山仿佛静止了一般,所有的猴子都不再生老病死。生,如梦魇般折磨着四位猴王。可是他们根本无力反抗,那位老人只需轻轻一指,所有的猴子都动弹不得半分。
那一天在山洞里,只有他们五人的时候,那位老人对他们说:“你们只有四万七千人能活下去,不过,我也不知道你们谁能活下去。”相对于生,他们更期待死,尤其是四位猴王。
美猴王出世前的那一年,山上所有的猴子都被他们四人亲手杀死。直到那一刻,他们才知道,自己连棋子都算不得。群猴倒也罢了,其他三位猴王却 了遗忘,等他们吃下遗忘丹的那一刻起,证明了他们的软弱!
唯独那一只通背猿猴,选择留着记忆,每天夜里闭上眼睛时,都会涌向脑海,真真如地狱一般。
一千年过去了,美猴王也在天界动荡中不知所踪,太白金星再也没有出现过。四万七千妖猴,也在各种动乱中,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千把只猴。
他仍然记得最后一战的辉煌,一切硝烟殆尽后,哮天犬来到他的面前,他警惕的盯着哮天犬,可是哮天犬开口了:
“二爷让我告诉你们,太白是不可能再回来了,而老君也已无能为力,你们散了吧,半个时辰以后,将会天将天火,整个花果山就是人间地狱。”
通背猿猴本想告诉哮天犬,他们是不死之身,可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个大嘴巴……
骗子,都是骗子!
后记
许多年后,通背猿猴才知道,这世间只有美猴王是真心对他们好。不曾打也不曾骂,有什么好事都会想着他们。
孙悟空却躲在一个三界都找不到的地方,不停的回想着如来佛祖最后的一句话,“你是六耳猕猴!”……
每每想到这里,他就会一根一根的拔自己的毛,已经拔了四万五千多根了,每拔一根就吹一口气,只是没有一根再化成猴子……
当全身剩下最后一根毛的时候,孙悟空流下一行热泪,恍惚间听到一声喊:
“大王,你叫我何事?”
……
所谓的猴籍,无外乎是人记载的一个东西,真正的生死还是掌握在一些大神手里,或许孙悟空身上的毫毛就代表着一只猴子,有多少根,就有多少只猴子的灵魂,从这种意义上讲,那些小猴子并没有死哦!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杨角风发作!
孙悟空销毁了猴类死籍,为何花果山的猴子还是死了多半?
《西游记》是个神话故事,所以它的许多情节是经不住,也不能用现实、科学的道理进行推敲的。如果就神话来说,我觉得是因为销了死籍只能保证它们不自然死亡,而不能保证它们不意外死亡。就是死亡了也只能成孤魂野鬼,成怪成精,而不能从阎王处进入六道轮回,重新投胎。
孙悟空销毁了猴类死籍,为何花果山的猴子还是死了多半?
孙悟空划掉生死簿上猴族的名字,花果山的猴子的生死阎王是管不到了,他们虽然能长生不老,但还是不能长生不死。
长生不老和长生不死是两个概念孙悟空当年漂洋过海来到灵台方寸山,恳请菩提祖师传授他长生之道罢,祖师道:
“你今有缘,我亦喜说。既识得盘中暗谜,你近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
这里两人说的都是长生之道,也就是能延长寿命的长生不老之道,比正常人能获得更久远的寿命,但还是会死的。后面菩提祖师也明确告诉孙悟空,道成后仍然要面临每隔五百年一次的天雷、阴火、鸹风三大劫难,每一劫过不去仍然都是个死。
孙悟空学了三年,长生之道大成,菩提祖师考核满意后方才传了他七十二变,七十二变大成后又传授了筋斗云。
孙悟空学道圆满后回到花果山,魂游地府时在生死簿上见到了自己详细的记载:
“孙悟空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也就是说,普通的道只能让人长生,还不能达到不死的境界。西游记中有明确记载的只有三样东西具有长生不死之功效:王母娘娘九千年的蟠桃、镇元大仙的人参果、太上老君的金丹。
蟠桃和人参果不好弄,太上老君的金丹孙悟空当年到是偷了一袋子,但毕竟太少了,也只有猴群主将才有幸分到了,也就是后来存活下来的千多只猴子。
其他的猴子,虽然也达到了长生不老的境界,但毕竟不是长生不死,所以大部分都死了。
猴子死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生死簿只能记载一开始计划好的人的寿命,这都是普通工作人员按惯例分配的年龄寿命,但部分天灾人祸是阎王也管不到的,所以生死簿记载了也没有用。
天灾。当年孙悟空被二郎神擒住带回了天庭,花果山也被梅山六兄弟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猴子们被烧杀了大半,只有蹲在井里、钻在涧内、藏在水帘洞里的保住了性命。
山被烧了,花果食物都很少了,难以存活,又陆陆续续地到别处去了一半。
人祸。这两年,因为没有孙悟空坐镇把守,又被人族猎人团盯上了,不断猎杀猴子谋利,又减少了一半。
五百年大劫。从三百多年前猴群又陆续遇到了五百年一次的天雷劫,又有一部分猴子挺不住挂了。
最后还剩下多少呢?只有这一千多只。
生死簿在天庭有存根和备份孙悟空当年是威胁阎王拿出的生死簿,阎王打不过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划掉了猴族的名字。阎王为什么不请地藏王菩萨出面阻止孙悟空,那可是尊超级大神,收拾孙悟空绰绰有余。
就是因为他知道孙悟空划了也没用,生死簿的主册在天庭,重要人物、异常之人的寿命都是天庭亲自确定的,就是一般人员的寿命,他们注册后也要把主册报天庭备案,天庭没异议他们才能遵照执行。
他们倒是偶尔能作弊一下,比如唐太宗魂游地府之时,为了几个南瓜,阎王就默许崔判官私自给唐太宗增加了二十年的阳寿,只是把一改成了三,一个是档案造假不明显,再就是这事无关大局。
可孙悟空企图推翻玉帝统治,自己当天帝,这是谋逆大罪,孙悟空既然被镇压了,那生死簿的事自然也就得恢复原状,猴族的生死自然重归阎王管辖,所以猴群最终还是死了大半。
孙悟空销毁了猴类死籍,为何花果山的猴子还是死了多半?
趣味解读文化,品质成就快乐!我是文化达人北暮无泪。
孙悟空当年大闹地府时,划掉了所有猴类的名字?可是后来二郎神一把火烧了花果山,还是差点让猴子绝种。
为啥这些猴子还会死呢?请听北暮给你扯!
地府有应急处理计划看标题可能有些人不太明白,北暮稍微解释一下就清楚了。
孙悟空是因为阳寿尽了才被抓进去的。十代冥王只是听上面的安排,其他的事不管。被抓是因为孙悟空过于强大,天庭害怕麻烦。所以有人示意地府的人把他抓了,包括抓了之后的后果都是想好的。
而这里面蒙在鼓里的只有十代冥王。他们压根不知道自己得罪了一个瘟神,最后被毁了地府。
为啥毁了地府没人出来?要知道地府的人如果都只有十代冥王表现的这种水平,他凭什么掌管三界众生的生死?
稍微厉害一点的神仙都过来闹点事情,为自己加点阳寿,那地府还转不转了?
地府能够存世一定有强大的人镇守,光我们知道的就有地藏王菩萨,镇压十八层地狱亿万恶鬼,本事不厉害能镇压的住?
那么孙悟空大闹地府的时候地藏王菩萨为啥不出来?要么他得到别人的示意不出来,要么他根本不在意孙悟空做的那些事。
你勾了猴类的名字放走恶鬼我再抓回来不就成了,生死簿被毁我再造一个不就成了。我就不信庞大的地府系统掌管三界众生的轮回,难道还没有备份?
我们再来看一下孙悟空大闹地府时十代冥王是什么反应:
十王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来查。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里,捧出五六簿文书并十类簿子,逐一查看。问题来了,如果猴子划名字毁生死簿后果很严重,那十代冥王好歹也反抗一下吧,压根就不反抗,他让干嘛就干嘛。冥王什么时候这么怂了?
我们再来看猴子走后冥王们干嘛去了:
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云宫,同拜地藏王菩萨,商量启表,奏闻上天,不在话下。冥王全都跑去找地藏王菩萨了,所以单看地府明面的掌门人肯定是地藏王菩萨。做这么多全都是人家的示意。而地藏王菩萨肯定也是接到上面通知的。
那么上面为啥要这么做?
无非两点,要么是找个借口抓孙悟空为他所用,要么抓孙悟空处理掉防止生出事端,为的就是将矛盾扼杀在萌芽中。
所以,上面示意要做这些事,地府知道孙悟空能捣乱,肯定会预先来一套应急处理方案。没有准备谁敢惹那个见谁咬谁的猴子?
划名字不等于长生不老,更不等于长生不死我们要知道地府代表的不是天道。虽然他掌管轮回,但是他只是掌管轮回而已。
地府的工作职能就是让三界的万事万物处在一个平衡当中。他在天道面前只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坚守在自己的岗位而已。
倘若地府执掌永生的大权,那么为啥还要听从玉帝的指挥?
所以,万事万物自有定数。没人能够凌驾于规则之上。就算三清鸿钧之流也最多算在天道规则边缘,钻一下规则漏洞活的长一点。但是强如他们还是要承受天劫,以此来让自己变得顺应规则而已。
所以,地府被划名字的猴子理论上说是不死的,但是不死的只是他们的灵魂。而且灵魂只是不死而已,并没有达到不灭的程度。
没有生死簿顶多地府的人找不到。这些肉身损毁的猴子们还是能凭借灵魂存在于这个世上。
有人可能要说了,那这样也挺好的嘛,虽然是鬼,但是好歹永生啊!
永生?不存在的!天道之下随便一点劫难就能让你魂飞魄散,那时候这些猴子就算真正的在这个世界消失了。不知道猴子们知道自己的命运后会不会怪罪孙悟空?
以上就是北暮认为的被孙悟空划掉名字的猴子死亡的两种原因。
你更赞同哪一种呢?欢迎评论区回复告诉我答案!
孙悟空销毁了猴类死籍,为何花果山的猴子还是死了多半?
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花果山的猴子有48000众,风光一时连同周围的72洞妖王都来拜服。
咱们假设每个洞有小妖100只,好家伙,花果山的小妖就有五万多啊。
当500年后孙悟空因为三打白骨精事件再次回到花果山的时候,小猴竟然认识孙悟空。
是孙悟空当年销毁了生死簿的原因吗?也不对呀,孙悟空回来后花果山没多少猴子了。
《西游记》第3回,孙悟空喝酒睡着后,被两个勾死人给勾走了。来到了地府门前,孙悟空酒醒了。对勾死人说:“我老孙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不伏阎王管,为什么又敢来勾我?”
那两个勾死人也不回答,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进去。孙悟空恼了,把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
然后孙悟空开始大闹地府,唬得那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众鬼卒奔上森罗殿。十殿阎罗不得已把生死簿拿了出来,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螟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
这会孙悟空又回花果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如今花果山已经不同于往日了。
《西游记》第28回说了:山上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焦枯。此山被二郎神,率领那梅山七弟兄,放火烧坏了。
这会出来了一群小猴子,500年了竟然还认识孙大圣,小编以前看电视的时候还以为生死簿起的作用呢?而且原著也说崩啪二将军,马流二元帅还在。
可是花果山的48000猴怎么变的那么少了呢?咱们接着看原著:
群猴呜咽道:“自从孙悟空去后,这山被二郎菩萨点上火,烧杀了大半。我们蹲在井里,钻在涧内,藏于铁板桥下,得了性命。及至火灭烟消,出来时,又没花果养赡,难以存活,别处又去了一半。我们这一半,捱苦的住在山中。这两年,又被些打猎的抢了一半去也。”
不是生死簿都销了吗?怎么猴子被二郎神烧杀了24000,逃跑了12000,猎人又抓了6000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生死簿是地府管的,天庭又管着地府,想把生死簿改回来不是很容易?
还有孙悟空其实对猴类并不是太好,二郎神杀猴子的时候没阻止反而去灌江口吃鸡,孙悟空也吃过猴子,取经路上也杀过猴子小妖。
咱们再假设,天庭不改生死簿,孙悟空划的不过是猴属之类有名有姓有头有脸的人物,花果山的猴子是吗?绝大多数不是,崩啪二将军,马流二元帅才是。
他们比孙悟空出生早,又引导着孙悟空拜师学艺,还让孙悟空当猴王,绝对得给132个赞,肯定不能在生死簿上。
孙悟空销毁了猴类死籍,为何花果山的猴子还是死了多半?
孙悟空大闹地府,强销生死簿,不仅销了自己的名字,还把花果山猴属类的名字也销了。如此一来,也就使得花果山的猴子变相的获得了长生。为何后来花果山的猴子还死了许多呢?
《太平经》中就有黑文青録,黑文主死,青録主生,而这样的一种命籍,就被称之为“生死名薄”。
《太平经合校》卷一:“太平少時姓名,不可定也。行之司命注青錄,不可司錄記黑文。黑文者死,青錄者生。生死名簿,在天明堂”。
天师道的《玄都律文》中,道民违背了道教戒律,就要被夺算夺纪。所谓夺算,就是要在命籍扣除一定的寿命用来惩罚。夺算一日就是减少一日的寿命,夺算一纪就是减少十二年的寿命。
“律曰:制,男官、女官、籙生、道民,天租米是天之重宝,命籍之大信,不可轻脱,祸福所因,皆由此也。七月七日为上功,八月为中功,九月为下功,十月五日输者无功无过,皆输送本治。违法则命籍不上吏守人,上延七祖,下流后代,家长罚筭二百日,户口皆各罚二纪”。
生死簿,在佛教、道教及东亚民间信仰中,是阴间鬼神对人类或其他众生的寿命之纪录,每个人的寿命不一,“生死簿”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当某人生命已尽的时候,阴间就会派遣黑白无常或者牛头马面,去把人的魂魄押解到地府接受审判。亦有人在年寿未到时,则因天灾人祸枉死,就须在枉死城等待年寿了结。
《太上感应篇》记载,“人之受生,所得之算,皆记在诸天。”算,在此处,指的是一个时间单位。道教认为,人出生之后,所得寿命长短,都记录在天上。
《太上感应篇》记载,“诸天诸地,日月星斗,天真圣人,将军使者,天神童子,天地飞仙,三界四司,岳渎官署,执篆把籍,巡行考校,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结,不辍须臾。”
众所周知,《西游记》的神仙体系并不是吴承恩原创出来,他是在吸收道教、佛教、民间传说等等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适当改编而来的。
《西游记》在阎王和唐太宗在地府的对话中,有这么一段,阎王说“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
这里提到了“南斗星死簿”,显然是一本专门记录神仙生死的生死簿,意思应该是生死簿是由南斗星编写的。
孙悟空查看自己的档案时,生死簿上是这么记录的。
《西游记》第三回: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是不是很神奇?连孙悟空是天产石猴的身世都有!
孙悟空抢过生死簿,把自个儿的名字勾销掉不说,还把猴属一类,一概勾之!
自此,山猴都有不老者,以阴司无名故也。——《西游记》第三回
花果山的猴子们,再也不归地府管辖,就算岁数大了,依旧活蹦乱跳,全因孙悟空在生死簿上划掉了它们的名字,阎王爷找不到猴子们的档案,也就随它们去了。
但问题就来了。
花果山在孙悟空大闹天宫前,猴子数量鼎盛时期有4万7千只。
《西游记》第三回:悟空会集群猴,计有四万七千馀口。
五百年后,孙悟空出五行山,三打白骨精时,被唐僧逐回到花果山,清点了一下猴子数量。
群猴道:“老者小者,只有千把。”——《西游记》第二十八回
怎么猴类已不在生死簿按理是长生不老的还是死了这么多呢?
《西游记》里详细说了神仙渡劫的事。
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尝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鸹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
须菩提说得明白,“大品天仙诀”可以保你长生,但是却不能保你不死。三界中所有生物,只要修行了长生之道就要防备三灾。这三灾就是神仙的劫。所以西游里王母娘娘的蟠桃和镇元子的人参果还有唐僧的肉就是神仙渡劫的辅助。
按须菩提所说神仙况且有三灾须渡,何况花果山里并无道法的众猴了。
生死簿只管生死,他可不管老病伤。我们知道猴数量少了是因为二郎神烧山和猎人猎杀而少的,是外力所至。就算是只善良不调皮的猴,没人抓没人杀,也会有意外的,你想啊,猴在家里吃着火锅唱着歌,结果水帘洞一块石头砸头上,这样也会死的。
就算没意外因为没有辅助的蟠桃、人参果,天劫也是躲不过的。
所以花果山的猴子还是死了多半是很正常的,就算没有二郎神这一码事也会慢慢减少,除开产新猴数量大于老龄化猴。
好了,我是正儿八经神神叼叼诌文史的,名字也是随机选的@美好的若愚,喜欢我就点个赞+评论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