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信徒是如何看待善恶问题?

与不信佛教的世间人一样的标准吗?

其实如果仔细读佛经,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定,可能是我们没有读懂,也可能是我们的造化太低,就简单从西游记中的佛教来讲,很多信徒已经偏离了方向:

举例:比如杨角风我,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近发布的文章大都是解读西游记系列,其中逃避不开的一个内容,就是关于佛道两家的问题。

凭心而论,杨角风也非常注重慈善事业,也经常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乐于助人,生活中也没有做过坏事,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心安,并没有佛教说的那样不修本世,修来世!什么因果报应之说,只要我倒霉了,肯定是前世做的坏事太多……

在我写到乌鸡国的时候,其中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是说,乌鸡国国王乐善好施,如来佛祖派文殊菩萨来度他成仙,结果文殊菩萨变成了一个和尚,想着法的语言冲撞国王,然后国王生气了,把他弄进了河里泡了三天……

先不说文殊菩萨是不是故意被泡,只说结果,这文殊菩萨就不干了,哭哭啼啼的找到了如来佛祖,然后佛祖就派了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精去祸害乌鸡国,先是三年大旱,死去众多百姓,最后又把国王推井里泡了三年。等孙悟空救出他们以后,文殊菩萨说“这都是为了报一饮一啄之仇,因果报应!”

关于这一段故事,我是有很多的看法的,其实所谓的善恶,都是佛家自己评定的,所谓的因果报应,也是人为的报应,你不信我,我就整死你,就是这种态度。(当然分析仅限于西游记小说中,我文章中已经多次注明)

所以我在发表这篇文章以后,很多虔诚的佛教徒,开始猛烈的攻击我了,说我临死不远了,说我大难临头了,说我要遭报应了……

其实这也可以看出,现在很多的佛教徒,已经远远的理解偏了善恶的标准……

我理解的善恶,就是不做坏事,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儒家经典,或者是传统道德都是有详细规定的,而我国是法制社会,只要是法律不允许的事情,一概不要去做。

但是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如果因为思想上的不同见解,就要受到诅咒攻击,当然,作为无神论者的杨角风,也不怕什么诅咒,只是觉得,我们很多人,没有真正体会佛经经典。

因为佛经从来没有教人去作恶,因为别人不信你,你就去想法报复,那这就是在作恶,这就是在曲解佛家经典,我想任何一个组织和宗教都不可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其他人。

所以,如果选择信佛教,那么就修心,修炼自己的内心,要有实际的善念来展现自己,而不是采取由作为佛教徒的我来评判你所做的到底是善而是恶,因为一个人的善恶,不是由一个信徒来评价的……

作为一个凡人,我们也时刻谨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八个字的真正含义,但做善事,莫问前程!

如果要问佛教徒的善恶观和现代人的善恶观是否相同,我觉得很多地方是相同的。

因为人要心存善念,是每个人都要做到的,这本身就无关宗教……不然看看混战的中东吧……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佛教信徒是如何看待善恶问题?

很荣幸和缘分来回答这个问题!

佛教讲的因缘和因果即是我们所以理解的善恶之源。我们的这个娑婆世界存在着六道轮回,使无量无明众生在业海之中痛苦流转不得解脱。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种下怎样的因就会得到怎样的果报,所以佛陀经常教导世人弃恶从善,培养自己的福报。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之间,给了我们明确选择的方向。

所以佛教在劝导人们向善的同时更应该“明心见性”发现自己本身的佛性。纵然有人修持“五戒十善”得到了天人的果报,但依旧会坠落从新进入“六道轮回”中。

佛陀通过说法向迷惑的众生开示,使众人觉悟觉醒过来。使人们明白自己身处于六道轮回的火宅之中,从而接受佛陀的开示得到觉悟脱离“轮回”之苦。

佛教信徒是如何看待善恶问题?

善读好书的益处,不管花多少时间也说不完。

无数的事例说明,善读书使思考的人心中亮堂,不易受困惑,能使人理智,心平气和,开阔胸怀视野,升华灵魂,使人宽恕,包容,兼善,能宠辱不惊,闹中得静,冷处热心,陶冶励志情怀,察觉利害得失,把有字书融入实践无字书感悟中去能相得益彰,形成自己的气质能力,有好书相陪,人生不会孤独,读书能使你淡定,宁静,能进入像静一居士说的"在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急时立得住",读书能使你遍赏世界赏年华时,对山山水水,阳光,月亮,星星,城乡及自然风光的人和景,有一种独到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深刻,细致心态,平和感恩,意境高远的人格魅力!

我是"白发方悔读书迟"多么羡慕现在年轻人的时光,恨时光不倒流,假如能,我会虚拟幻境,一月三十天,读书六十日(含夜)我生在50后,上初中时,只能读毛选,语录,"文革停课,书荒年代,偶借几张爱情手抄页,就欣喜若狂,如获至宝,继夜赶抄,三年学成衣工艺,完婚后为持家赶制顾客衣服,不分昼夜,加上那时饮食起居,洗刷都是手工活,常为煮饭烧菜用竹火筒吹生火熏的直流眼泪,忙的无完无了,那有时间读书,要有半天空闲静读,就是最大的享受了。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要珍惜每一刻美好时光,我们这代人,当时想求一台读书录音机,只能是梦中,记的有一次一位华侨从国外带来一部电视,手机和录音机,几位明友兴致勃勃约我特地赶到二十多里的他家看,赶到时发现人群熙熙攘攘围观,我挤了进去看着听着,感到太神奇了,(有生从没见闻)当听到华侨说,美国那时候养鸡放鸭的和种地农民每人都有这玩意儿,简直不相信自己耳朵,感到是天方夜谭,不可能每人都有这样"宝物"当时感到太不可思议了。华侨说,美国人信仰圣经,再沒文化,也要读书学文化,看懂圣经。

现如今的我,年己黄昏,身体上下都是毛病,近几月又增患颈椎病,东西求医,日夜学习穴位自我按摩章节操作,牵引,泡脚,艾灸,病仍缠绕不去,只能望书兴叹!医师说,颈椎病还要低头看书,大傻一亇,况且我心有余,力不足,看了后句,忘了前句,尽管如此,读书还是让我得益非浅,让我戒绝赌博,让我改正了原来无知和一大堆缺点!

我爱自己的下辈家人,也愿由此廷伸扩而爱之社会上周围年轻人,希望他们爱上读书,从兴趣读书中获益,让他们更加无忧无虑,智慧豁达,

因善忘掉了一段插入,反过来,纵观媒体报道的许多悲剧,都是由于不读书导致形成的无知,困惑,迷失自我,茫然无明,思维混乱,内心不和谐而成,果能喜读书,善思考者,从书中吸取营养处事,可以避免世上的多少不幸和悲哀!

佛说"自净其意"臻思无邪,佛说,脸无怒容真供养,心无嗔恨真妙香"佛不是要你拜他,是要你拜自己,把自己的贡高我慢的骄心,怒嗔,怨恨,贪心,和种种非善的心拜下去,把慈悲,博爱,利他之心拜起来,佛大慈大悲,爱护众生如自己的儿女一般,但佛不度无缘之人,不读书之人,当然也不会读佛书去行善了。

下面摘录一些名人关于读书使人聪明,使人开阔眼界,了解人生的名句如下。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天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毛泽东。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沙士比亚。

你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孤独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莫泊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源)——朱熹。

沒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和更持久的满足了。(名言)

好书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书籍是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沙士比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很多高尚,智慧的人谈话。(忘名,名言)

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沙士比亚。

书籍鼓舞了我智慧和心灵,它帮我从腐臭的泥泽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熔化。(名言)

读书应深懂其味,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名言)

还有数不尽关于读书修养的金玉良言,以上部分是爱下辈多读好书,成人格优秀之人而发!

佛教信徒是如何看待善恶问题?

佛陀所讲的善与恶是:善以无我利益一切众生为准则。恶以我为中心。无论做任何事都是以我为先。

佛教信徒是如何看待善恶问题?

现在的佛教信徒一般都没有善恶是非的分辨能力,他们大都会听信所谓老和尚老法师的教诲,这种行为尤其以藏传佛教徒为甚,他们对待上师要像对待佛陀一样尊敬,不敢稍有违背。

有时候网上大家经常讽刺一些年青人崇拜明星偶像,说他们是脑残粉。可现实中有些佛教信徒却比脑残粉更脑残。如果自己崇拜的法师或上师心怀不轨,这些人一定是最严重的受害者,并且是被欺骗愚弄拉还要给法师上师们加油祝威的愚人。仿佛不如此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一样。这个时候你还不能去提醒他说,喂师兄你是不是上当拉,你只要提醒拉,他就会说你愚痴,说你谤僧,再然后说你不信因果,死后要下地狱。建议你多学习,多看经书。闹的好像你知识量多贫瘠似的,好心当你是驴肝肺。

信徒们从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就像世人也从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思想有什么不妥当。如果真想信仰佛教 ,那么在末法时代还是自修的好。那么多佛经还不够你看的 ,那么多佛的教诲还不够你感悟的么。别信奉任何一个法师,他们其实也是看佛经修行的 也是没有超脱的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私心杂念。末法时代你也根本分不清那是对的那是错的。别在固执自己的善恶观念拉 我亲爱的信徒们。

佛教信徒是如何看待善恶问题?

有明确的标准:

十善和十不善。

十不善,你大概可以理解为恶。

佛教的修行,有几个层级:

第一层:求来世往生三善道。

轮回有六道,其中待着比较舒服的有三道,相对而言乐多苦少,被称作“三善道”。这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罗和人类。不舒服的也有三道,别说苦多乐少了,甚至有纯苦无乐,这三道是:畜生、饿鬼和地狱。

任何众生,都有“离苦得乐”的本能与追求。比如蚂蚁,每日重复往返搬运食物碎屑,为的是寒冬能有食物,不必饥馑。饥馑是苦,饱食则是“乐”。

那么,一个相信轮回转世的佛教徒,会进一步地去为自己未来的生命打算——下辈子不掉落到十分痛苦的三恶道,而是投生在有一些乐的三善道。

第二层、彻底从轮回中解脱。

进一步深思,整个轮回都是有苦的。

苦才是轮回的本质。

而且,即使暂时投生到有一些乐的三善道,也保不定什么时候再转世到三恶道。

而一旦投生到三恶道,就很难再从中逃脱。

所以会有人发起从整个轮回中解脱的心。这种解脱,叫做涅槃。

追求个人的解脱涅槃,我们称作小乘。

第三层、除了自己解脱,还要所有众生解脱

尽管自己已经离开了轮回,不再受苦。

但是,看着昔日的父母、亲人、朋友都仍在轮回中挣扎受苦的缘故,内心会有不忍。而我们在轮回中的时间无量无边,可以说所有众生都曾转世当过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

那么,处于慈悲心的缘故,除了自己出离轮回,还要救度一切众生出离轮回。

这种追求“度一切众生”,我们称作大乘。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层是地基。

因为,如果你无法获得善趣的身体(从修行角度而言,以人身为主),就会因为痛苦太大而基本无法修持第二层和第三层。

那么,如何获得人类的身体呢?

佛陀在经典中说得很清楚——奉行十善,杜绝十不善。

俗话说,断恶行善。断恶是第一步,那么我们看看“十不善”都是什么:

一,杀生。 二,偷盗。 三,邪淫(与非妻室行淫等)

——这三个是身体的恶业。

四,妄语。 五,绮语(毫无意义的浮浪之语)。 六,两舌(挑拨离间)。 七,恶口(伤害人的话)

——这四个是口舌的恶业。

八,贪欲。 九,嗔恚。 十,邪见(认为根本没有善恶业果、颠倒善恶等)。

——这三个是心意的恶业。

括弧里的话,是答主私人的注解,其实关于“十不善”还有更为详尽的解释。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而与十不善相对的,正是十善——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邪见。

其实,作为佛教徒,你要说第二层第三层境界太高,自己达不到,可以理解。但第一层——通过奉行十善、杜绝十不善达到“往生三善道”的目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十善并不难,而且也与世俗道德相顺——一个不伤害他人生命的、不觊觎他人财物的、私生活上自爱的,诚实的、不挑拨离间的、不口舌轻浮的、不说刻薄话粗话脏话的,内心也没有贪念、愤怒和不正三观的人,不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会喜欢、敬仰的吗?

那么,我们这一生,就尽力地去断除十不善,奉行十善。^_^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