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是广东人,为什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会在广西爆发?

我来回答一下吧:

这很好理解,自古如此,起义的人一般都是吃不起饭,穿不暖衣,活不下去的人们!当然也不排除一些野心家,想成就一番霸业,所以召集人员起义!

到了清朝后叶,由于国家大门被帝国主义者通过武力打开。所以沿海的一些城市发展的比较快,也相对比较富裕,洪秀全虽然是广东人,但是科举了几次都没有中,这就坏了,他还有点文化,文化人一发怒,谁也拿不住啊!于是他决定采取他的方式解决自己的怒气!

他在广东参加考试的时候看过一本《劝世良言》,估计可能是盗版,没有讲清楚上帝到底有几个儿子!结果某天估计又落选了,喝多了酒,就梦见耶稣喊他弟弟!于是他醒过来就以上帝的二儿子,耶稣的弟弟自居!

他又伙同冯云山一起在广东传教,但是这里比较富裕,大家都信孔子,不信上帝的二儿子,都觉得他俩是疯子,没办法,他们才跑到广西去的!

其实是冯云山先到的广西,并发展了一部分信徒。然后给洪秀全写信,让几乎丧失信心的上帝二儿子才又恢复自信!俩人一起在广西传教!

其实广西之所以能传教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广西太贫困,那时候的广东光一个广州市的GDP就是广西全省的收入。没有实业,没有码头,没有盐税等重要的财政收入,全靠种地吃饭,一旦遇到灾年,人民叫苦不迭,赶上官府不作为,那些人民都对朝廷失去信心!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基督教的传播,其实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之前就想到清朝传播了,但是被皇帝禁止,直到这时候国门打开,大家才大量涌进!跟洪秀全传教一样,富裕的地方都信儒教,不信上帝,所以传教士也大量涌入广西,所以洪秀全的拜上帝教有一定的基督教基础!相对来说,人民更信任洪秀全,毕竟他的上帝是黑头发的中国人嘛!

但是当教主是有风险的,清政府就抓了洪秀全,抓了这个二儿子!

众教徒一看教主都被抓了,看来是没戏了,大家都丧失了信心!

此时杨秀清突然被雷劈了,摇摇头,口吐白沫,摇摇晃晃的变了一种声调说,自己是上帝,自己的二儿子被抓了,他马上就能出来,大家要积极救他!

众人才又聚集,不然的话,可能就没有后来的起义了!

后来洪秀全出来了,大家都信了他们,但是跟清政府的矛盾也越来越大,终于这一天他们就在金田起义了!并很快席卷全国,但毕竟是上帝的二儿子化身的洪秀全统治上帝化身的杨秀清,所以俩人矛盾很快尖锐,于是内斗,最后元气大伤,再到最后失败!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国带来了劫难,虽然也抗击侵略者,但是把江南最富裕的地方祸害的不善,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

所以洪秀全在广西起义,是有各方面原因的,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有愿意追随他的人,这才是关键,如果人民都生活的很富裕,我想是不会起义的!

我叫杨角风,最近正研究西游记,已经有几万粉丝了,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保准给你不一样的视角和感受!

洪秀全是广东人,为什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会在广西爆发?

洪秀全本来是广东人,在策划金田起义的时候,没有在熟悉的故乡,却跑到了不熟悉的异乡广西。他一个外乡人,是如何成功的呢?

(洪秀全雕像)

说起来,洪秀全的前半生真不如意,他自幼勤学好读,被乡人赞为神童。本以为他妥妥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没想到到他反复考了3次,都名落孙山,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

屡考不中,不光让他深受打击,还渐渐让他成了乡人调笑的对象。毕竟都25岁的人了,还一事无成。这让洪秀全接受不了,于是愈发举止怪异、沉默不语。后来严重到卧床不起,生起了大病。

据洪秀全说,他在病中,恍惚之中总遇一老者,这人自称上帝,命他在世间斩妖除魔。

病好后,洪秀全想到梦中情景,想到他在参加科考前,有人曾给他过一本《劝世良言》,于是赶紧翻出来看。他在认真地看完这本书后,顿时豁然开朗,愈发坚信“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而他,就是上帝派来救世人的那一个。

从此,他自称是上帝的二儿子,并创建“拜上帝教”,逢人便宣传上帝福音,把家里孔子的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每天洗手焚香祷告必不可少。

广东是沿海城市。早在清初,就有不少传教士从那里登陆,并开始了传播基督教的工作。洪秀全在家乡讲得口干舌燥,最后也只成功地吸收了两名信众——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

冯云山和洪秀全一样,也是屡考不中。家境贫寒,和他接触的也多是贫苦百姓。再加上清廷腐朽,因此他一直对清廷极为不满和憎恨。

(冯云山剧照)

冯云山还是个有头脑和执行能力的人,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的根源。那就是广东人生活富庶,且基督教早在清初便从国外涌了进来。在传教士的努力下,广东人一般都受过教育,见多识广,该信教的信教,该信佛的信佛。总之,想要在这个地盘上分一杯羹,是很困难的。

于是,在冯云山的建议下,他们到了偏僻的广西瑶山一带发展信众。

起初,洪秀全还能吃苦,跟着冯云山到处走访村民。但3月后,他便打起了退堂鼓,回了广东。

冯云山却继续留在当地发展信众。他能吃苦,又天生和贫困百姓能打成一片。他一边走,一边宣传拜上帝教,最后他走到了极为偏远的紫荆山。

紫荆山的烧炭工特别多,由于没有土地,他们只能为别人烧炭讨生活,日子非常艰辛。再加上他们都是客家人,常常受当地汉人的欺辱,地方官府又对汉人百般偏袒,因此,他们心里都装着仇恨的种子。

冯云山了解后,大喜过望,认为这里才是宣传拜上帝教的福地。于是扎根于劳苦大众中,凭着他三寸不烂之舌,很快吸收了数千信众。

冯云山巧妙地结合现实的黑暗腐朽,最终成功地把他们组织起来,为后来的金田起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金田起义局部画)

3年后,洪秀全来到紫荆山。看到冯云山的革命成果,非常高兴,也和冯云山一起在这里传教,又收获了不少信徒。

不过,就在此时,冯云山被捕了。

洪秀全不得不前往广东,营救冯云山。

剩下一帮信众群龙无首,大眼瞪小眼,幸好杨秀清说他是天父下凡,才算把大家的心思稳住。

随后,冯云山被赎了出来,与洪秀全一起回到广西。。

当时,杨秀清的把戏,早就有人告诉洪秀全和冯云山。不过,洪秀全为了把戏做全,因此认下了杨秀清这个“天父”。这样一来,信众愈发确信一切皆是神迹,也就愈发虔诚忠心。

在洪秀全等人的带领下,信众们捣毁了几座寺庙神坛。虽然遭受地主武装的阻拦,但官府本着粉饰太平的工作态度,一直藏匿不报。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原因,经过7年的暗中准备,金田起义终于在广西爆发了。

(参考史料:《太平天国史》《清史稿》)

洪秀全是广东人,为什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会在广西爆发?

一句话,广东富,广西穷,穷则思变嘛。广西地理位置在华南偏西,属西南边陲,境内多崇山峻岭,多丘陵,石灰岩地质构造遍布省内各地,石漠化严重,自古就属于石多田少、资源匮乏、地瘠民贫、自然条件恶劣的落后地区。

鸦片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的阶级矛盾普遍激化。贫困落后的广西是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之一。

两广、两广,虽仅一字之差,但广东却比广西富裕得多。位于西江、珠江流域的广东省,境内水网密布,气候温暖,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繁荣,物产丰富,自古就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一般观点认为,该省民众素有远赴海外做工、经商的习惯,但普遍缺乏反抗意识与斗争精神。

洪秀全于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十日(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以北的福沅水村,后举家搬迁至县城西南方向的官禄埗村,该村南距广州不足百里。

洪秀全,一个农家子弟,自幼半耕半读的他,又是怎样走上一条聚众造反的不归路的呢?

主要是科举不顺,屡试不第,功名心受挫,这才铤而走险,扯旗造反的。文献记载,洪秀全从16岁起,曾先后好几次去广州应试,结果都是榜上无名。1837年春,他第三次到广州参加考试。初试时感觉还不错,结果放榜那天,他又一次名落孙山。苦闷的现实让他心灰意冷,对前途深感绝望,内心又愤懑异常,终于大病一场。经痛苦反思,他终于抛弃幻想,也放弃了通过科举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美梦”,毅然走上了一条凶险莫测的造反之路,成了科举制度和旧世界的叛逆、反抗者。

1843年,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组织形式,创立了“拜上帝会”。他的族弟洪仁玕、表弟冯云山都是科场失意者,这两人首先入教,成了洪秀全最忠实的追随者。

1844年3月,洪秀全带着冯云山、冯瑞蒿、冯瑞珍离开花县,准备去外地传教。洪仁玕因故未能成行。这4个哥们在广东省内漫无目的的游荡,先后到过广州、佛山、南海、顺德、番禺、增城、东莞、从化、英德、曲江、连山等地。所到之处,他们极力宣传基督教义,以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入会。

洪秀全等人的热情没有收到任何预期的效果。你让自古以来就崇拜观音、太上老君、孔子的中国人改拜陌生的上帝,只会引发别人的抵触情绪,况且广东经济相对发达,民众生活相对富庶,吸引这里的人入教有很大的难度。异教总是在那些生活艰难、不满现实、对新教所构建的宏大叙事有所憧憬的地方才能生根发芽。于是,洪秀全决心去相对落后、天高皇帝远的广西寻找机会。

创业艰难,前路漫漫,冯瑞蒿、冯瑞珍畏惧长途跋涉,加上在省内传教收效甚微,对前途丧失了信心,于是掉头返回了花县。洪秀全、冯云山却毫不动摇,继续向西而行。后来,洪秀全因故独自返回花县,冯云山则孤身前往桂平县紫荆山区。罗尔纲在其著作《太平天国史纲》中说:“紫荆山由18座大山组成,著名的金田村就位于其南麓”。这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偏僻落后,贫富相差悬殊,一贫如洗者对现实非常不满,非常想改变自身的命运。这里无疑是传播拜上帝教的理想之地。

冯云山为人热诚,口若悬河,非常善于宣传鼓动,很多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赤贫农民,被他宣扬的“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彼此应该平等;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人不饱暖”所吸引,也从他这里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慰藉,这些人似乎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拜上帝会。在广东费尽心力无法达到的目标,在广西却如鱼得水,拥趸众多。冯云山在这一时期发展的信徒,很多人都成了日后太平天国起义的骨干力量,比如烧炭工杨秀清、在紫荆山躲债的萧朝贵、饱受大土豪欺辱的中小地主韦昌辉,以及后来入会的贵县石达开、秦日昌;平南胡以晃、蒙得恩;陆川、博白地区的黄文金、赖九;广东信宜的凌十八、周胜昆等等。以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为首的紫荆山区是拜上帝会总部的所在地。经过近5年的酝酿、准备,拜上帝会的势力遍及广西的大片地区以及粤西一带,同清廷的摊牌、决裂乃至冲突已经如箭在弦、无法避免。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昔日籍籍无名的金田村里旌旗猎猎,鼓角争鸣,刀枪碰撞,人喊马嘶。一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造成了巨大的人口、财产损失的农民暴动----------太平天国起义正式爆发。这支农民军称“太平军”,洪秀全是起义军的最高统帅,杨秀清任中军主将,萧朝贵任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誓师完毕,这支以农民为主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冲出了金田村……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洪秀全是广东人,为什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会在广西爆发?

洪秀全(1814年~1864年),洪秀全广东广州人,原本是一个读书人,从小立志读书考取功名,可惜学术不精,屡试不第。1836年,22岁的洪秀全偶然得幸遇到一本《劝世良言》。闭门不出细细读过之后的洪秀全最终成了基督教徒,随后更是自称上帝之二子,耶稣之弟。创立拜上帝教,自封为拜上帝教教主。

然而在广东已经有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播,而且人们生活富裕,思想开放,与外界世界已经有了接触。因而洪秀全在广东传教受挫后,转而与冯云山进入广西等偏远山区,这里多年不与外界沟通,百姓生活疾苦,且当地官员长期欺压当地百姓,百姓怨言已久,因而在洪秀全到达广西地区以后,很快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百姓的支持,拜上帝教在广西桂平迅速的蔓延,洪秀全在广西偏远地区成为了灵魂式的人物。

随后拜上帝会在广西金田建立了团营,教中信徒也都陆续来到了金田的团营进行操练,培养了最初的起义力量。

1851年正月,洪秀全正式在广西金田起义,率领团营中的教众攻击了金田的衙门。随后一路东进到了南京城,建立了太平天国,但是随后洪秀全开始大修宫殿,收罗天下美女到自己的后宫之中,贪图享乐起来。太平天国内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反而更加的封建,太平天国的失败也就从此注定了。

洪秀全是广东人,为什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会在广西爆发?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生于耕读世家,自幼熟读读书曾想求取功名,但于道光年间屡试不第。

鸦片战争后,中国阶级矛盾尖锐。洪秀全吸收西方基督教思想,创立了“拜上帝会”,主张推翻满清政府,建立“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太平天国”。

在洪秀全和早期骨干的传教过程中,贫苦的农民才更能接受“拜上帝会”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思想,只有对现实苦难生活极度不满的人们才更愿意追随洪秀全等人去建立太平天国。

广西相对于广东,经济落后、百姓困苦,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传教顺利,会众发展众多,势力不断增强。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了武装起义。

所以,洪秀全身为广东人,为何选择在相对落后的广西发动金田起义?这是因为广西的百姓更加穷困,更容易接受洪秀全推翻满清的革命思想,更愿意参加反清的武装起义。

洪秀全是广东人,为什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会在广西爆发?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确实是广东花县人。花县这个地方属于广州府管辖,因此,洪秀全要参加科举考试得到广州府去考。也是洪秀全点背,连考了四次都名落孙山。

当时的广州已经开埠,从南洋来的各种西方读物也在广州遍地开花,其中就有梁发印制的宣传基督教的读物《警世恒言》。洪秀全就是在旅馆里看到了这个读物,又因为考试落地发了高烧,于是,就回花县编造了他梦见上帝,要他斩妖除魔的浑话。

然而,他的一套胡说八道的话语却被他的朋友冯云山弄成了所谓的“拜上帝教”,开始在民间传播。可是,广州是中国最早的商埠,又是基督教进入中国最早的传播地。拜上帝教要想在广东传播,根本没有人信。

由于洪秀全,冯云山都是客家人,又有亲戚在广西,所以二人决定去广西传教。为什么要去广西传教呢?一来,广西的土客矛盾极深,客家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家族武装力量,可以成为其起义的基础。二来,广西当时蛮荒落后,老百姓穷得没饭吃,所以能识字的人更少。

所谓“科学不能解释的事情就是迷信最好的温床”,更何况当时的广西根本没有科学,迷信就是最好的根据地。于是,经冯云山在广西罗平等地一煽呼,拜上帝教在广西竟然成了燎原之势。

广西的流民,炭工,小地主甚至武举人都参与其中。于是,洪仁坤突然就混壮了,以“禾乃人王”改名秀全,自称天王,发动了“金田起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