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中的什么会让你“细思极恐”?
这对双胞胎的亲爹到底是谁?我大姨有两个儿子,大柱和二柱。大柱脑子灵活,上过高中,还会木匠活,这在当时的农村还是比较吃香的。二柱从小脑子就不好使,一上学头就痛,勉强上了一年小学便辍学了。大柱早早就娶上了媳妇,而二柱虽然长的人高马大,但说话都说不利索,到了三十多岁也没有娶上亲。我大姨和大姨父还活着的时候,大柱就早早地与父母分了家单过,二柱因为没有成家就和父母一起过。二柱虽然有些痴呆但非常听话孝顺。但大柱分完家后,就自顾自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对自己的父母就有些不管不问,这里面的主要原因,还是大柱娶了个非常精明,又能说会道而且很厉害的媳妇。当时农村有句话:小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大柱在我们亲戚的眼里,就是那只喜鹊。后来大柱有了两个儿子,为了养家,他凭着木匠的手艺,长期出门打工,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才回家。大柱一走,家里没有了男劳力,但地还要种,于是,大柱的媳妇就想到了二柱。二柱虽然脑子不灵光,但干农活是一把好手,经不住嫂子的几句好话,二柱就帮助嫂子下地干活,这样一来,二柱不仅要负责父母的责任田,而且还要负责哥哥家的责任田,农忙时节,二柱每天累得路都快走不动了。没过几年我大姨得病去世了。那时候正流行打工潮,村里的年青人绝大部分都远走他乡出门打工,只剩下妇女孩子和老人留守在农村。二柱在别人的窜掇下,也跟着村里的一帮人到附近的一个煤矿下井打工,结果活没有少干,但因为煤矿老板见他人傻,硬是找茌子,左扣右扣把他的工资都快扣完了,不得已,在同村人的劝说和帮助下,二柱只好回了家。这期间,我大姨父也死了。说起我大姨父的死,村里知情的人都戳大柱媳妇的脊梁骨。大姨父有次下地,被牛顶了,腰受伤了下不了床,当时家里就只有大柱媳妇还有两个小孩子,大柱媳妇借口农活忙,刚开始每天还给大姨父送上一次饭,后来就两天送上一次饭,再后来几天都不送上一次饭,说我大姨父是饿死的也不为过。在农村有时吐沫都会淹死人,大柱媳妇一下子就恶名远扬。就是远在外地的我们这些亲戚们都知道大柱有个饿死公爹的不孝媳妇。二柱从煤矿回来后,就再也没有出去打过工,而且他还逐渐成了村里的香饽饽。因为村里的青壮年少,谁家有个重活累活就找二柱帮忙,二柱头脑简单,又好说话,可以说随叫随到,有些乡亲过意不去,就多多少少给二柱一些好处,有人家做顿好饭犒劳二柱,有人家煮几个鸡蛋塞在二柱的口袋里,有人家买包烟送给二柱,但也有些难不住寂寞的小媳妇,羡慕二柱高大强壮的身体,摆下酒菜,趁二柱醉眼朦胧,性情亢奋之际,行下不轨之事。但这种事,终究纸包不住火,很快就传到了大柱媳妇的耳朵里。这个精明计较的女人一合计,自己家里的田还闲着,怎么肥水流到别人家的田里去了。她知道二柱还记恨着自己对待公爹那件事,但这个女人是何等的聪明,她找了个机会,跑到二柱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述说委屈,善良的二柱不一会也跟着流下了眼泪,他原谅了嫂子。为了防止村里人再找二柱帮忙干活,大柱媳妇干脆把二柱的铺盖卷搬到了自己家,谁要再找二柱帮忙,先要过了大柱媳妇这一关。就这样大柱媳妇把二柱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二柱成了她独自占有的人力资源。几个月后,又快要过年了,大柱从外地打工回来,他发现自己的老婆怀孕了,他掐指算了算时间,总感到有些对不上,但听媳妇说,这次好像是个闺女,大柱早就想要个女儿了,这样他就可以儿女双全了,他不由得裂开嘴笑了。后来,大柱媳妇真的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一个像大柱,另一个怎么看都像是二柱。
中国农村中的什么会让你“细思极恐”?
我发小27岁了还没有结婚,相亲无数次,十里八村的小姑娘都相过,三庄五个庄的媒人是成了老熟人,可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其实吧原因很简单,发小家里条件一般,父亲是个病汉子,体弱多病干不了农活,更别提打工了,一家人的花销都指望着家里种点地,还有发小和母亲两个人的打工才能维持,发小母亲挣的钱勉勉强强能够给父亲看病的,发小打工挣的钱,一方面要补贴家用,另外一方面还要供妹妹上学,发小没文化没技术,当然也挣不了多少钱,只能说是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哪有钱娶媳妇啊。
这几年相亲其实也有几个眼看着就能成的,毕竟发小180公分的个子,人有踏实能干,也确实有几个女孩有相亲同意的意向,可是到了最后突然女方就不明不白地拒绝了,村里人一开始都以为是女方因为嫌弃发小家里穷,拿不起彩礼,可是到了最后我们才发现原来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发现有两个叔叔,家庭条件在农村都还算不错,对于发小相亲结婚的事情也都多次在人前人后表示过强烈支持,都曾经说过只要发小能订婚,结婚的彩礼他们两家肯定全力以赴地借给发小,发小这人重感情,平常没少给两个叔叔干活,一大家子看起来也都是很融洽。
我这个人心地善良,平日就和发小关系比较好,看着发小那么大岁数了,还没有结婚,心里也挺不是个滋味的,这天又有媒人带发小去相亲,我闲着没有事也跟着一起去了,巧合的是发小相亲的对象是我中学时候的一个同学,离异带一个女孩,离婚的原因很简单,女同学的老公不务正业,并且家暴所以才离的婚,发小对我这个女同学很满意。
回到家以后,我也问了女同学的意见,问他对于我发小这个人怎么看?女同学说她只想找一个踏实过日子,能够疼她的男人,至于说家里穷点富裕点都无所谓,感觉我发小这个人不错,挺老实的,可以谈谈,我在女同学面前再三表示,我发小十足的好人一个,你别看现在家庭条件不好,但是绝对会对你好,你嫁过来绝对能过上幸福日子,女同学对我的话很认同,表示会和发小好好处处,如果没问题的话,就会选择尽快订婚结婚,听了女同学的话,我心里高兴得很,发小的婚事有了着落,我自己都感觉心里面痛快。
第二天我给发小说了女同学的态度,让发小好好表现一下自己,并且告诉发小等你定亲结婚的时候,我多了没有,借给你5万元钱,你什么时候方便了什么时候还给我,发小高兴的原地蹦了起来,并且和我仔细计算了一下,我借给他5万元,他的两个叔叔肯定也能每个人借给他5万,他自己家里能拿出来10万元,这样彩礼差不多就够了,到时候差点不够的,街坊邻居借点,这个钱应该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两个人谈了十多天,发小和女同学越谈越投机,都表示最近几天找个好日子,让媒人带着发小的长辈去女同学家里定亲,好吧这门婚事定下来,并且商量好结婚的日子,发小最近的心情也是喜上眉梢啊,走路感觉都不一样了。
就在发小告诉他的长辈们要去女方家里定亲的前一天晚上,突然就出事了,我的女同学也就是发小的相亲对象,大半夜地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她?我非常疑惑赶紧问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情,女同学告诉我,今天晚上有两个不认识的女人来她家里面,问她是不是要给发小订婚,女同学表示是的,是有这个打算,然后这两个女人告诉女同学说:发小这个人你一定不要嫁给他,他这个人外面看着老老实实的,但是表里不一,有喝酒有打牌,还偷鸡摸狗,喜欢打架并且身体还有缺陷,如果嫁个他后悔一辈子。
女同学听了以后大吃一惊,但是也很疑惑,于是追问这两个女的是不是故意骗她的,并且故意说非发小不嫁,这两个女的逼急眼了说:她们两个是发小的亲婶子,当然对自己的侄子知根知底,之所以阻止女同学嫁过去,是因为两个人心好,不忍心看着女同学嫁过去受罪,然后咱三表示她们两个说的句句属实,甚至还要发誓。
女同学把两个女人送走以后,越想越不对劲,所以就给我打电话对峙,问我有没有这种情况,我听完女同学说的话以后,大吃一惊,当天晚上就赶到了女同学家里,女同学家里面有监控录像,我看了一眼确认来的两个女人,确确实实是发小的婶子。
我当时不了解事情的内幕,但是一再向女同学表示,发小绝对不是那样的人,我和他从小在一起长大,他什么样的人,我一清二楚,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你不相信我可以,你去找我们村里别的人打听一下发小的为人,看看这个小伙子到底和她的两个亲婶子说的是不是一样的人。
过了两条女同学有给我打来电话,说找人打听清楚了,发小确确实实不是那样的人,但是为什么两个婶子要在背后非议他,故意说他坏话,让他娶不上媳妇那?最后女同学表示,尽管发小不是两个婶子说的那种人,但是最起码的可以知道,他们一家人不和睦,两个亲婶子都背后这样挑拨是非自己侄子的亲事,她害怕嫁过去又会陷入这种是非之地,所以不想给我发小谈下去了,并且让我给发小带个话,以后两个人就断了吧。
我劝女同学千万不要冲动,一切从长计议,我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发小,发小知道以后,去他婶子叔叔家里面大吵了一架,还动起手来,两家闹翻脸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发小两个婶子之所以去刁难发小的亲事,就是害怕发小订婚以后,张嘴给他们借钱,所以每次发小相亲以后,一旦有女孩相中发小以后,她们两个就会去对方家里搬弄是非,故意说发小的坏话,让这么亲事成不了,这样发小不但不会给他们借钱,而且还会经常帮助她们两家干活。
这就是农村生活里面让人很细思极恐的事情,两个叔叔婶子,为了不借钱给自己的亲侄子,为了让侄子能够安心地给自己干活,居然能做出这样的勾当,偏偏这两个叔叔婶子,还总是在大街上宣言自己的好处,说为自己的侄子操碎了心,只要侄子能相亲结婚,砸锅卖铁都愿意,可谁知道居然是这样的人啊。
发小和两个叔叔婶子打了一架以后,这两个家庭估计以后就会老死不相往来来吧,发小对女同学不死心,想让我找女同学做做思想工作,可是一时半会的我也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好的接口能够说服女同学嫁过来啊?毕竟彩礼钱筹划不到,又多了两家的仇人,女同学有顾虑也是很正常的,这种情况应该何去何从呢?
我是农村小小李,认同的回答就给我一个关注吧,欢迎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中国农村中的什么会让你“细思极恐”?
三观震的粉粉碎,吓得大妈不敢睡!
前天我家来了个亲戚。不是外人,按辈份也算是我侄女。就是远了点。老家的同姓侄女。
这个胖丫头今年二十出头。白白胖胖的,个矮了点,肉多了点,眼小了点,腰粗了点…… 做为姑娘,就这些了,也没什么其它的颜值缺陷了。
又矮又胖(一米五)的她,还固执的认为穿黑就显瘦,总是穿着一件黑大衣,裹着胖身子,迈着小短腿,摇摇晃晃的小步跑着……
我老叫她: 小企鹅!
小企鹅在老家是村花。(她白呀!我们老家人就认白)学习也好,居然上了大学。(虽说是二本,但是,也是占了个大字不是)
她就是“大喜名媛”(我们村叫大喜村)。
小企鹅去年来北京工作,顺道开了眼。
京城繁华,沪上瑰丽小企鹅都窥见了。豪宅名车法拉利,华服珠宝米其林。小企鹅都喜欢,但是,自己也觉出来了……她,不太可能拥有这样的生活。
因为,没人白给她!
在我弟弟的家里,小企鹅窥见到了“上流社会”(她自己回村后是这样吹嘘的)。
这位上市公司CEO的朋友们,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女朋友,小太太们,(正房太太不和她们同场出席应酬)小企鹅都趴在楼梯上看见了。
老实讲,女朋友也好,小太太也罢,但是“仙女匪首,花届班头”。那些没家世背景,也不愿意勤劳肯干的“小太太”们,她见了一堆。(那些都是我弟弟小媳妇的朋友)
好像没一个小太太长的像企鹅的。她们都像天鹅!
而且,她们的丈夫。小企鹅跟我躺在被窝里,说悄悄话的时候表示:“她们的丈夫怎么那么老呀!又老又丑!(这其中也包括我弟弟。也是,一个中年大叔,在小朋友的眼里可不就是这形象)。小企鹅感觉,要是得陪着这样的,大叔大爷们一起“春闺鸳梦”,实在是……
算了吧!
再者说,她也没看出大叔有多宠小太太。
还不是高兴了,就搂在怀里,不高兴了,霸道总裁的脾气犯了,照样瞪眼。小太太也只能小心伺候着。哪有什么夫妻平等呀!
要是有富二代,长的像王一博的样子,还就是喜欢 我这样的,一米五的农村胖丫头,死乞白赖的要娶回家,然后捧在手心里……
“得得,得!要是一有这样的古怪富二代,大姑我第一时间通知你。你先回家去吧!”我拍胸脯打包票了。(哪位富二代喜欢企鹅,请速与我联系)
就这样,我连哄带骗的,把企鹅送回老家去了。让她踏踏实实的当小学人民教师,多好!
前几天,小企鹅带着,自己家养的土鸡下的鸡子儿来看我 了。
“姑姑,你说现在发财容易不容易!”
我一听不像好话。
估计是小企鹅不惦记着傍大款了,可能是准备改抢银行了?
没想到,小企鹅一说,好家伙,比抢银行还吓人!
姑姑,你知道吗?村下坡(我们村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坡福,下坡穷)王拐子家让人给“打折脊梁骨”了!(我们老家的话,不是说他们家人都高位截瘫了。是他们家遭到了重大诈骗事件)
“ 咋回事?王拐子家遇到电信诈骗了?”我急忙问。
“哪里呀!去年年初,王拐子新说的媳妇,前一阵子,跑了!”
啥?
这王拐子说起来最可怜了。
四十出头的大叔(唉!这也是个大叔,农村大叔)小时候,腿不知是什么病,走一阵,就一拐一拐的。没力气!他家就一个男孩,上面俩姐姐。还有一个老娘,家里很贫困。
如今,外边说的,日新月异的生活。和我们老家好像没啥关系。
什么AI农业,什么区块链技术,什么人工智能……
这都是我大侄子的融资项目。我弟弟的产业政策,真正到了农村,到了我们老家,这个冀北小村,农民们还是那几亩菜地,几根玉米的土里刨食。
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去了。要不然就像小企鹅这样,到镇子里去上班了。在老家坚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其中就包括王拐子!
四十岁的王拐子(我觉得这名字带有侮辱性呀!但是,我又真不知他大名叫什么),种点玉米棒子,养点鸡,再加上姐姐们给点钱,和老娘一起,勉强维持生计……
可王拐子的老娘今年七十了,说死自己也闭不上眼呀!
儿子四十了。没个媳妇呀!
农村的剩男,和城里的剩男,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我大侄子也是四十没媳妇。可那是他自己作的。他实际上就是个“花花公子老流氓”。媳妇虽没有,女朋友可一大堆。莺歌燕舞,夜夜笙箫。他就是赶上如今的开放时代了。
要是在八十年代,他!毙了?不成!得炮轰!
看着城里“西门庆们”的浪荡形骸,我是真疼我们老家的大龄剩男呀。他们真没个女人呀!
都多半辈子了!没个女人!再不找媳妇 都老了……
天道不公呀!
王拐子的娘,也是这个心理。眼看着王家就断子绝孙了。老娘天天哭。俩姐姐也着急。
大家这么多年都干嘛呢?没干嘛,就俩字: 攒钱!
我们老家的恋爱结婚,简单粗暴。就是彩礼!就认钱!
什么一动不动。什么小燕双飞。什么万紫千红,什么两相两看……
从两千年的“五万”开始,扶摇直上,一飞冲天!如今,人家媒人说像拐子这样的,不出村的,得“两相两看”了!
就是二十二万的彩礼,还得有什么金三金,衣裳新,上车下车…… 反正,归类包堆,二十五万!
二十五万呀!
你知道得多少玉米棒子,多少鸡子鸡肉,家里哪有呀!
还不是“勒斥”俩个姐姐。
大姐有一点傻。都快五十了。跟我岁数差不多了。条件也不好。二姐家稍好点。她男人前几年在跑运输的时候出车祸没了。赔的钱,正好给小子上大学……
都是苦人家呀!
这么多年,俩姐姐好容易东拼西凑的攒了二十万,就这些了。想趁着老娘还活着,了娘一桩心事。实在是没钱了!
一个媒婆(注意⚠️可能是坏人)给她们带来一个小媳妇。
离婚四年了。以前的老公老打她。跑出来了!只要二十万,说是给她爹治病。甘肃的人。
离婚证让王拐子看了。他二姐还去了一趟甘肃。女方家里。是有个爹。
经过讨价还价。最后敲定二十二万,一手交钱,一说交人。女方的爹把钱拿走了……
张灯结彩,鞭炮齐鸣。拐子家四十年来的大喜事呀!
媳妇进家门了。老娘乐得合不了嘴。拐子更美了!
新媳妇娇气,不下地。带着金镯子满村溜达。拐子把所有活都包了。新媳妇可厉害了。对老娘也不好。三天两头的大喊大叫的。
“这娶了个祖宗!”村里的人都说。
但是,拐子总是不言不语的笑一笑,摇摇头说:“ 算了!咱家穷呀!委屈人家了……”
众所周知,去年年初有个大事发生了。疫情开始了。大家都在家哪也不能去。就这时,拐子家来喜事了。新媳妇怀上了!
大胖小子一个,一落地就大声哭,乐得老娘合不拢嘴!
拐子也高兴呀!天天给媳妇做好吃好喝的。
“这是个挺好的事,不新鲜呀。我年初就听说了。”大妈我问小企鹅。
“哪呀!跑了!”小企鹅一跺脚!
“啥!谁跑了?”
“孩子的娘,听说是和婆婆吵了一架。就跑了…… 找不着了!拐子急的什么似的。到处都找遍了!没人看见。后来村里的人说,那是“放鸽子”的吧。估计算计着到日子了。好像是两年就不用退彩礼了。所以,掐算了一下,快到了……就跑了!”
我听了之后,目瞪口呆。
“可那个女的还有孩子呀!”我问企鹅。
没想到小企鹅说:
“要孩子干嘛?要钱呀!二十多万呢。才两年就挣来了。多合适呀!村里的女人都说,要是这么容易,以后咱也来这出。不出十年,一百万呀!这比打工强呀!”
“这是村里的妇女们说的话?”我问企鹅。
对呀!她点点头。
“说的我都动心了。我现在就是想搞钱。 要是这么容易,我也嫁他几回。挣个百来万的…… 大姑您不是说,要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吗……哈哈,哈哈哈!”
大妈一听,差点儿没气背过去!
这是什么世道呀!
老伴得知此事,对我说:“就你,还教育别人。拉倒吧!还让你那侄女自力更生!这下可倒好!你把一个好好的拜金女,都教育成诈骗犯了!道德败坏的闺女,经你一教育,改违法犯罪分子了”!
大妈我一听,就剩翻白眼了!
中国农村中的什么会让你“细思极恐”?
依然很怀念童年的农村生活。
我的童年是在京郊一个叫西店的农村度过的,要说什么最恐怖,除了鬼怪传说之外,有一个事情似乎更是细思极恐,就是80后孩子小时候或许都听说过的“拍花子”拐孩子事件!
(一)小贩这个事儿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内时候我大概8、9岁,而被“拍花子”拐的孩子,比我一小点儿,也是老街坊家的孩子,是个妹妹,那年大概也就5、6岁。我还经常跟着奶奶去怹家串门儿。
那时候,村儿里人都不富裕,依稀记得那个妹妹家住在铁道边儿上,家里当时还是一间老北屋。屋里的地也都是黄土夯实的,年头久了显得乌黑乌黑、坑坑洼洼的,虽然比现在的地砖、地板啥的真是差的远了,但那却是真正的接地气。
每次去怹们家,奶奶就和这家儿的老太太往炕上一坐,一聊就一下午。我实在无聊也就只能屈尊和这位妹妹玩玩过家家儿之类的,所以其实每次并不是很爱去。
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妹妹的身上。
这也是后来从奶奶嘴里听说的,事发当天我并未在场。
内是个秋天了。
和往常一样,大人们一早儿都出去上班儿、下地去了。不上学的孩子们也都跟往常一样的上当街玩儿去了,那个妹妹那天也出来了。
内时候,农村商业很不发达,买东西除了合作社,就得去较远的镇市场去买,所以为了满足这块儿市场需求,村儿里也经常会进来一些流动的小商贩。有赶着马车卖菜的、有蹬着自行车卖冰棍儿的、摆摊崩老玉米花儿的、还有磨剪子戗菜刀的、修理钢铝锅的、卖笤帚的……,而这些小商贩除了赶大车卖菜的和卖早点的之类会找个村儿里的马路口摆摊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游街串巷,一边儿串一边儿吆喝。
(二)进村这一天,孩子们正玩儿着呢,村里来了一个小商贩。这个小贩骑着辆28加重,后边驾着两个黑黄黑黄的大麻袋、一个麻袋鼓鼓的,另一个则空了不少。后车座子的架子上,夹着一杆老手秤,一看就是个外村来的小商贩。
再一看这个小商贩,穿了一身蓝色劳动布的旧式军装,袄袖子和裤脚子都挽得挺高,像是骑了很久的车热的不行了似的。脚上踩一双已经有些发黑、并且磨出了好几个小窟窿的解放鞋,头上戴着一顶毛了边的很旧的绿军帽,帽檐压得有些低,所以看不见眼睛,但是从嘴上有点发白的胡子来看,应该也是50上下的人了,而且从手臂和脚脖子的颜色也可以看出来这是个皮肤较黑且很瘦的一个人。
小贩到了村里,孩子们都注意到了他,大家都想知道这人到底是卖什么的。于是不约而同的聚了过来。
小商贩看见孩子们过来了,赶紧右腿往后一迈,悠下了车,然后一边双手用力的捏住车闸,一边顺着车的惯性往前滑跑了七八步才把车刹住,可见这两个麻袋的分量还真不是善。
等小贩停住了车,找了棵树把28车靠稳,孩子们已经聚拢来一大堆了。
“哎,你卖什么的啊?”有个孩子忍不住问。
小贩瞅了一圈孩子,笑了笑,张口说:“嘿,我这可是好着咧,新收的大花生,来,尝尝。”说着,就打开了那个稍空一些的麻袋,然后抓了一把出来,冲着孩子们说:“来,尝尝,好吃着咧。”
孩子们一听这话音儿,是个外地口音,再一看这人手里捧着的,果真是一大把,已经包好了的,嫩红嫩红的大花生,个大饱满,红衣紧包。
那时候村儿里的孩子多半儿都亏嘴,家里的零嘴儿真不多,别看花生瓜子儿的虽然不贵,但也不是经常能买着吃的。
孩子们互相瞅瞅,不敢伸手。一个嘴馋的却不管不顾的抓了几个拿过来,一边嚼,一边做出很得意的表情。其他孩子见状,也就不客气了,纷纷伸手抓了起来,一把花生几下儿就没了。
小贩见孩子们都吃上了,就点点头,笑着问道:“呵呵,肿么样?好吃不?”
孩子们一边儿吃,一边儿抬眼看着这个商贩,却没有一个人搭理他。
小贩自己笑得有点儿僵,也觉得很尴尬,就索性又抓了一把,刚准备继续说话,就听见村儿里边儿传出来一阵喊声儿:“大明哒~~~~,回家嘞~~~,吃饭嘞!”
其中一个孩子一听见连忙应声喊道:“哎~!”然后就扭头往村儿里跑去了。
其他孩子见状,似乎也是饿了,竟然也都一哄而散的跑回家了。
(三)下手小商贩看着散去的孩子,脸色一下儿阴了下来,狠狠的朝地上催了一口唾沫。
当他正要回身儿把手里的花生米放回麻袋的时候,一低头儿,吓了一跳。
原来,一个小丫头儿正扒在麻袋上,够着麻袋里的花生掏着吃呢,正是那个妹妹。
小贩一愣,随即又笑了起来:“嘿,这娃儿,腻这是干啥累?”
小丫头一抬头儿,瞅了一眼小贩,手上却并不闲着,继续掏着花生吃,一边儿吃一边儿说:“吃花生!真好吃!”
小贩乐了,他回头瞧了瞧街上。这时候已经傍晌午了,快到饭点儿了,除了几条柴狗在嬉戏打闹之外,并没有什么人了。
小贩扭过头儿哈下腰来笑着说:“哎呀,小娃儿喜欢吃花生啊?”
那妹妹一边儿吃一边儿点了点头。
小贩乐着伸手胡撸着妹妹的头,一边胡撸一边端详:虽然是村儿里的丫头,但长得并不寒碜,脸上虽然因为经常不好好儿洗脸、不抹油而生了不少皴儿,但显得黑红黑红的,眼睛也挺大挺水灵,鼻子、眼儿也还端正,两个朝天辫儿上分别系着跟红皮筋儿,显得挺俏皮。身上穿的小花褂儿的胳臂肘儿已经磨花了,袄袖子黑乎乎的,一条蓝裤子也是邋里邋遢,裤脚子已经被后脚跟儿踩的磨破了边儿,一双花棉布鞋到是挺新的,一看就是刚买不久。
小贩端详了一会,马上就收起了笑容。他再次回身看了看,确定无人后,就对妹妹说:“丫头,你还想吃花生不?”
妹妹一边儿吃着花生,一边儿睁着大眼睛瞧着他,不知道啥意思。
小贩继续说:“你要爱吃花生,伯伯这儿有的是,可伯伯不能老跟着呆儿着,得去转悠转悠,你要想吃花生,可以跟着额走,等你吃够了,我再把你送回来!你看中不?”
妹妹一听这个终于不吃了,她摇了摇头。
小贩很诧异,赶紧笑着说:“咋了?不想吃啦?额不要你钱!管你吃个够,你就吃你的,一会就给你送回来。”
“奶奶一会该找我了。”妹妹终于说话了。
一听这话,小贩又乐了:“哦,呵呵,你奶奶咧,在哪咧?”
“在家做饭。”
“你家在哪咧?”
妹妹伸手指了指铁道的方向。
小贩点了点头,然后说:“丫头,你看这样中不,伯伯把你送回家找奶奶,你呢,就边走边吃,中不?”
“我想吃多少吃多少么?”妹妹惊喜的望着小贩问。
“呵呵,随便吃,不要钱!”小贩笑着答道。
妹妹一下乐坏了:“好!”说着,又要伸手去抓花生。
小贩却一下拦住了她:“哎!不行!伯伯得走了。你别这样吃,不方便。伯伯给你找个地方。”
妹妹一脸无知的看着他,不知道要干啥。
小贩见状,二话不说,打开了另一个满包的麻袋,原来这个麻袋里面是中空的,只有外面有一层花生,中间儿竟还是一个空膛。解开麻袋后,小贩立即伸手抱起孩子塞进了麻袋中间的空膛里,妹妹被放进去后,也有些不解,马上想钻出来,小贩赶紧抓了一大把花生给她,然后说:“吃吧,吃个够,这袋子里的花生,你尽管吃!”说完,就按着妹妹的头,让她蹲了下去。
妹妹捧着花生也不再闹了,老实的蹲下了。
小贩赶紧把麻袋系上,一边儿系一边儿四处瞄着,确认没有人看见之后,赶紧把车立起来,然后踩着脚蹬子往前一悠,就蹬上车骑走了。
(四)栽了小贩显然是踩过点儿了,他没有往北头儿和东头儿的村儿里骑去,而是朝着人烟稀少的铁道蹬去了。
这两个麻袋显然是设计好的,加上一个孩子两边儿分量基本差不多,所以蹬起来并不费劲,眼瞅着就要上了铁道坡过铁道了,而过了铁道,那边儿就没什么人家了,人贩子基本就得手了。
可是村儿里的这个铁道坡儿确实有些陡,平时骑车上去都要费点儿劲。这小商贩驮着两袋花生一个孩子,少说也得100斤,所以蹬到一半,车子竟然蹬不动了。小贩着急的人都站起来了,还是蹬不动,眼瞅着车就要失去平衡了,小贩赶紧迈下车,把车扶住,双手使劲的捏住闸,生怕车溜下去,可是这车闸也着实不灵,再加上这一百多斤分量,这小贩还真有点儿推不动了,顿时心里有点急了,这一急,脚下一滑,车眼瞅着就要翻了。小贩这心想完了,一翻车就露馅了。
可是这车居然没倒,而是奇迹般的稳住了。
小贩也是一惊,回头儿一看,原来是有人从后面儿帮他扶住了。
小贩瞅着这人不知该咋办了,那人却冲他吼道:“别愣着啊,使劲推啊!”
小贩这才醒过梦儿了,赶紧使劲儿往上推,两个人这一合力,才把车推上了坡儿。
推上去之后,小贩赶紧陪着笑脸冲那人点头称谢,那村人挥挥手示意没事儿,正要多聊几句,那小贩却因为心里有鬼,所以并不想多言,而是扭头就要往西走了。
那村人却一把拉住他了:“哎,别走啊!”
小贩心里一慌,心想坏事儿了!却听那村人说道:“你这秤都不要啦!?”
小贩忙回头儿一看,原来刚才这么一折腾,后座儿上的称掉地下了。那村人,正回去帮他把称捡回来。
小贩心里极其忐忑,他想立即脱身,但是如果现在走掉,不免会让人生疑,于是就强陪着笑脸在原地等着,身子则使劲倚靠在装孩子的麻袋上,生怕那人看出异样。
那村人将秤捡回来,递给小贩道:“你说你着什么急,秤都没了,还做什么买卖啊!啊?”
小贩只得一个劲儿的陪着笑脸道:“是,是。”
村人看着小贩,也觉得不知道说啥,就将秤递还给了他。小贩接过秤却不敢放在后座,而是握在手里,手心里已是出了不少汗。
村人看着小贩也有点奇怪,就瞅着他车后的麻袋说:“你这卖什么的啊?”
“哦。”小贩瞅了眼麻袋说:“花生!”
“花生啊!怎么卖啊?我瞅瞅。”说着,村人就要伸手解麻袋。
小贩连忙露出为难的表情,阻拦道:“大哥,我这着急回家起。今天不卖了,不要意思了,大哥!”
村人见这小贩有点愣,自己到也紧着回家吃饭,就不再和他废话,冲他点了点头,就继续走了。
小贩如释重负,赶紧推上车准备继续颠儿了。
这时候儿,铁道旁边的一户人家儿却突然又传来了一声儿老太太的叫喊声:“小颖哒~~,小颖哒~~!”
小贩并没有在意,正蹬上车准备溜下铁道坡儿走呢,却听见麻袋里的妹妹开始喊上了:“哎!奶奶!!!我跟这儿呢!!”
这一声儿喊,可把小贩吓坏了,心想这丫头怎么还没被蒙晕呢,于是他赶紧使劲蹬了起来。
可妹妹的这声儿喊啊,也被刚才那位村人听见了,那村人也正要下坡呢,一听这声儿,赶紧抬头看,却看见那小贩车后面一个麻袋在不停扭着,似乎有东西在里面儿。
那村人似乎明白了怎么回事儿,赶紧大喊:“站住!”,然后撒丫子追了过去。
结果可想而知,那小贩连人带车被逮个正着,并被村人爆锤一顿,然后五眼青着被扭送到派出所去了。而那妹妹,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五)后记这事后来也给当地各家都敲了警钟。小贩给那妹妹吃的那花生里本来已经下了药,结果妹妹被装进去后因为前面儿吃太多了,后来吃不下去了,所以才没被蒙晕,要不然肯定就被拐走了。
后来经过这事儿以后,村儿里老人带孩子都多加小心了。孩子们也都把这个当典型,以后外面甭管谁来,给什么吃的,再馋也都不敢吃了。而村里以后进来小商贩,街上的村民也都会多个心眼儿仔细盘问。
打这儿以后,村儿里确实再没有出现过拍花子。不知道,那个妹妹是否还记得这段往事了。
(完)
中国农村中的什么会让你“细思极恐”?
近几年,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农村道路滑,人心更复杂。”其实,农村最恐怖的就是人心,说简单点,就是人的思想。农村地区,由于封闭落后,人的思想都非常的守旧,完全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统计起来,我觉得农村人的这几点思想最让人害怕。
一,攀比心理。在农村的邻里之间,攀比风气非常的兴盛。谁家买了大彩色电视了,我家也得有,谁家有了冰箱了,我家也得有,谁家买了汽车了,我家也得有。当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买得起,这倒无可厚非,关键有的家庭条件稍差点,当时还买不起这件东西,却因为邻居家有了觉得自己家也不能落,非的借钱去买或者逼着子女去买。这样似乎不太妥了。
而且,最恐怖的是,攀比之心还会生出许多衍生思想、心理出来。比如嫉妒、诋毁、侮辱等。我见很多农村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谁家人不在,他们往我就会背后议论谁家,这议论之中,往往惨杂了负面的言辞,真就是明里一套背里一套。
这攀比之心,直白的说就是“嫉妒人有,炫耀我有”。笔者曾有回老家的经历,几位长辈一起聊天,有人问我一位发小的父亲,你家儿子一个月可以挣多少?他说不多,也就万把块钱吧。可我心里想,前段时间,你儿子还在跟我借钱呢。
二、传宗接代思想。在中国农村,人们最看重的就是家族香火要延续,一定要自己的儿子子孙生育下一代。当然,这种现象,也不仅限于农村,中国大多数长辈都是这样,短时间内,不可能要求他们能像发达国家的父母那么开明。
只是,由于农村父母着急家族有人传宗接代,会忽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很多农村孩子读完初中或高中,就没有继续读书,没过几年,就被父母安排了婚事,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剩下了小孩,还完全不懂做一个父亲母亲的责任与义务。笔者有个发小,在他父母的安排下,17岁将媳妇接入门,18岁就生了儿子。那时,他妈妈还不到四十岁,就当上了奶奶。而后,夫妻俩又出去打工挣钱,孩子则变成了留守儿童。
三、重男轻女思想。中国人自古就重男轻女,现在,城里人要稍微开明的多,基本能视男女平等。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人们还是偏爱男孩,觉得只有生了个儿子,才算是真正的传宗接代了。
笔者老家,有对夫妻,因为没有生儿子,就一直接着生,哪怕面临计划生育也全然不顾,一辈子总共生了六个女儿。最终,自己家里养了三个,送出去两个,还有一个夭折,可怜那妇人四十多岁还再生育,完全沦为了生育的工具。
更奇怪的是,那妇女觉得自己没有生出儿子来,倒觉得羞愧,家里的一切活儿都是她做,包括田地里的农活。她丈夫则一天在外打牌赌博吃酒,整个一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主儿,还全然理所应得、自以为是。
后来,那妇人不到六十岁的时候,由于操劳过度,得了癌症走了,现在,只剩下男的孤独养老,他的三个女儿偶尔来看望。
此外,农村地区还有很多落后的思想和礼节,比如迷信,人格上也有很多的缺点,比如过度自私、愚昧、胆怯等等。我想,不是农村出身的人不会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
由于受到自己家族守旧思想的牵绊,一个农村孩子要想在外出人头地(不仅是有钱),活出让人羡慕的人生来,就像一只蚂蚁要爬上一棵参天大树的顶端,困难重重,非常之难。
中国农村中的什么会让你“细思极恐”?
八几年,我小学的时候,同村一个老光棍买了一个四川女人,据说这个女人在四川有家有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拐卖至此。
有一天放学,老光棍家门前围着一群人,过去一看,老光棍拿着一根很粗的棍子在教训这个四川女人。
女人被打的遍地打滚,据说是女人要逃跑被抓回,要给她教训。
围观的村人一脸漠然,有妇女和老太太苦口婆心:人家对你也不错,有吃有喝,你干嘛还跑呢。。。!
又过了一些时日,听说女人终究是逃出去了。
村人一片唏嘘,觉得老光棍命运不济,这女人不知好歹。
别村的同学知道后说她们村有个被拐卖的,直接被打死埋在村后了。
我到现在仍记得女人被打时,围观者那一脸木然的表情,而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个围观者,没有人告诉我这是错的。
麻木,蒙昧无知这可能是农村最恐怖的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