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萧皇后怎么有那么多皇帝喜欢?

夫贵妻荣的反义词是鸾飘凤泊,是指夫妻离散后,妻子总是很悲惨的。而隋炀帝杨广的萧皇后就充分应证了这个词。现在许多野史上说,萧皇后得到许多皇帝的喜欢。甚至有更邪呼的,说萧皇后因貌若天仙而先后嫁给过宇文化及,王世充,窦建德,两任突厥藩王和李世民等人。关于萧皇后的这些风流韵事,如果不是脑袋进水了谁会相信。这都是一些对隋炀帝杨广不满的人落井下石,编排他的女人的。

其实,隋炀帝也不是象一些史书上记载的那样残暴荒淫。事实上,隋炀帝还是有很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只是他急于改革,奈何时机不对,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了各大门阀的争斗和民怨,从而加快了隋朝灭亡的速度。之后唐朝取代了隋朝,史官不仅把隋炀帝塑造成一个残暴不仁、贪图享乐的暴君,还改了杨广的谥号(原谥号是隋明帝)还连带着抹黑了萧皇后。与史书相反,萧皇后是一位受人敬重的皇后。史书上记载:“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文帝大善之。炀帝甚宠敬焉”。萧皇后是西梁皇帝萧岿的女儿,南朝萧家在历史上也是名望爆棚的家庭。梁武帝萧衍是有名的文学家,其长子萧统编撰了了不起的《昭明文学》。生于这样的家庭,萧皇后从小便受到文化的熏陶,不仅善文学,还精通周易,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堪称才女。萧皇后不仅家世好、有才华,而且品相、容貌、性格也好。萧皇后不仅不是传闻中所说的到处丢媚眼的风流女子,而且还是个贤后。萧氏嫁给杨广时,杨广还不是皇帝,当时他在扬州做晋王,当时萧氏是晋王妃。两人大婚后,可以说是琴瑟相合,杨广学习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只有萧氏一个妻子,而萧氏也为杨广争夺太子之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晋王府只要是朝廷来的女官,无论是侍女还是公主,萧氏都跟她同吃同睡,可以说在萧氏的配合下,让杨广拥有了不好色的美名。杨广当了皇帝后,多有失德,萧皇后多次婉谏,但没有起到效果。

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死后,萧皇后带着幼孙、皇室诸女,被乱军带到了聊城看管起来。不久,窦建德率军攻破聊城,接回了萧皇后,并且将其安置在武强县,这时萧皇后已经50多岁了。后来,萧皇后带着孙子杨政道逃到突厥,东突厥的可汗将他境内的中原人交给杨政道管理,史称“后隋”,杨政道被称为“隋王”。萧皇后和孙子杨政道在东突厥住了十多年之久,后贞观四年,唐朝灭了突厥,李世民将祖孙二人迎回长安,并给与厚待,还给杨政道封了官。李世民之前已经立了萧皇后的女儿为妃,因此非常敬重自己的丈母娘,十八年后萧皇后去世,李世民恢复了她皇后的名号,并将其厚葬。

看来,我们今后看历史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

隋唐时期的萧皇后怎么有那么多皇帝喜欢?

2013年11月扬州发现了隋炀帝的墓,在隋炀帝墓中发下了一具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根据随葬品及遗骸的鉴定并结合文献记载,墓主人为萧皇后。

emmmm......不是说萧皇后最后嫁给了唐太宗么,怎么又和隋炀帝合葬在了一起?

事实上,隋王朝灭亡后,野史开始不断渲染萧皇后数伴君王的故事,本来隋炀帝的谥号是“隋明帝”,也被唐朝史官们为了政治需要改成了“隋炀帝”,而萧皇后作为暴君的皇后,当然也属于被编排的对象。

而关于萧皇后和宇文化及与窦建德的事情,《北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及宇文化及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除了这段很简单的描述,并没有更多的笔触涉及到萧皇后在两人身边成为了什么样的身份,有着什么样的待遇,完全没有交代。所以这根本无法成为萧皇后当过宇文化及淑妃、窦建德宠妾的佐证。

而关于宇文化及和隋炀帝后宫私通的情节,《北史》中是这样描述的:“化及于是入据六宫,其自奉一如隋帝故事。”这似乎成为了很多人以为的宇文化及和萧皇后有过什么的证据。但是,此时时刻的萧皇后已经50岁了,鉴于古代没有整容手术,以及化妆水平,和保养美容的条件有限,50岁的萧皇后肯定没有花枝招展的比她更年轻的其他宫人,对宇文化及更有吸引力。除非宇文化及有什么特殊嗜好。而且萧皇后又是宇文化及弟媳南阳公主的母亲。倘若两个人真有那么点事情,就《北史》而言,一定会严格记录下来,作为政治宣传资料啊。

而至于萧皇后和两位突厥可汗的故事,那就更加离谱了。公元618年,隋炀帝于江都被缢死。萧皇后带着孙子杨政道,逃到漠北突厥。东突厥处罗可汗出于政治考虑,扶持了逃亡的隋室,将隋炀帝的孙子立为隋王,将东突厥境内的中原人交给其管治,依然施行隋朝制度,史称“后隋”。萧皇后和她孙子杨政道在大漠长达十年,不论《北史》还是《旧唐书》或是在萧皇后的传记上,都找不到关于其被两位突厥王立为妃子的记载。

贞观四年,唐灭突厥,萧皇后和她孙子杨政道被恭恭敬敬地接回长安,予以厚待,杨政道被封为院外散骑侍郎。隋炀帝的女儿在此之前已被李世民立为妃子,30岁的皇帝娶自己60岁的丈母娘这要多么荒唐才能干得出来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萧皇后的生命力很顽强,在长安平静地生活了18年后,才离开人世。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下诏“复其位号,谥曰愍,使三品护葬,备卤薄仪卫,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

倘若唐太宗真的收了萧皇后,却又在其死后把她跟“前夫”隋炀帝合葬,李世民要有多大的心,才能干出这种事情来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为原创文章,请勿转载,原创不易,若您喜欢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是对笔者最大的支持和肯定!

隋唐时期的萧皇后怎么有那么多皇帝喜欢?

题目有误,萧皇后所谓的“六位帝皇玩”不过是谣言,当不得真。所谓的六位帝皇是指隋炀帝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突厥吉利可汗以及唐太宗李世民!

真正指染过萧皇后的只有隋炀帝杨广和宇文化及!

萧皇后是杨广的皇后,宇文化及是当时的近卫将军,因为杨广喜新厌旧,已经三十多岁的萧皇后慢慢失去了杨广的宠幸,而这个时候宇文化及进入了萧皇后的视线,两人最终还是擦出了火花,杨广不知不觉当中被绿了。而最后也是宇文化及叛变,杀死了隋炀帝杨广,终结了隋朝,萧皇后被宇文化及收入后宫,封为萧淑妃。所以萧皇后肯定是服侍过隋炀帝杨广,也和宇文化及有一腿的!

窦建德、突厥可汗以及李世民与萧皇后的感情纠葛纯属子虚乌有!

窦建德在打败宇文化及后,萧淑妃便被窦建德得到,虽然窦建德也有心收下萧皇后,但是无奈窦建德是个怕老婆的主,而且最后萧皇后被小姑子保去了突厥。再后来李世民打败突厥,接回了萧皇后,这个时候萧皇后已经五十多岁了,古代五十多岁是什么概念,五十多岁的萧皇后已经是老太太了,而且还大李世民很多,李世民再有什么这方面的情节也不可能下得去手,而且最主要的是萧皇后在去世后,李世民把萧皇后与隋炀帝杨广合葬,这么说吧,一个帝王会让自己的女人与别人合葬吗?那不是又绿了!

所以我认为题目有误,萧皇后即使再美丽,也不可能让6位皇帝争抢六十年,李世民也不可能给自己找一个老奶奶!

我是历史白话君,欢迎大家关注我,观看更多历史方面的精彩回答!

隋唐时期的萧皇后怎么有那么多皇帝喜欢?

萧皇后一女侍六夫的说法应该有误,虽然我们在很多小说文记中会看到一些萧皇后的风流事迹,但是这些内容难免是哗众取宠而所杜撰的,传的多了,大家便都以为萧皇后如此。

萧皇后出生于公元567年,父亲是西梁孝明帝萧岿,在隋朝建立之后,独孤皇后要给晋王杨广选妃,于是就看上了婉顺聪慧的萧氏,于是萧氏就嫁给了杨广,时年十六岁。在公元604年,杨广登基为帝,而萧氏也成了皇后,这时她三十九岁,杨广三十七岁。

公元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萧皇后被宇文化及所虏,这个时候就有人说宇文化及霸占了萧皇后,可是我们用最简单的加减法来算一下这个时候的萧皇后多少岁,没错,51岁。那么,这个时候宇文化及多少岁呢?这个时候宇文化及四十七岁。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可没有那么多的化妆品保养品,而且在古代51岁可以算的上是高龄妇女了,宇文化及放着年轻漂亮的不要来戏弄隋炀帝的遗孀?

接着就是窦建德了,宇文化及很快就被窦建德打败了,于是萧皇后自然就落在了窦建德的手中。窦建德是一个妻管严,为此,他将隋炀帝后宫中的女人都送去出家了,所以我们可以想下,窦建德会去对萧皇后下手?不会,而是将她安置在了武强县。

不久,杨广的堂妹义和公主的男人突厥可汗遂处罗派人想要将萧皇后接到突厥,毕竟萧皇后算的上是他的大嫂,于情于理都应该接到突厥的。而窦建德也不敢不从,于是便放萧皇后随义和公主派来的使者去了。于是就有人说,萧皇后和突厥的两任可汗有染。但是,我们要知道,萧皇后并没有真正的去突厥,而是留在了隋突边境的定襄郡,由杨正道与萧皇后统治定襄郡(将突厥的汉人都迁移到此)。

在公元630年,李世民征服突厥,将萧皇后接回来礼遇有加,这个时候,萧皇后63岁,李世民了32岁,按照当时的辈分年龄划分的话,萧皇后完全可以当李世民的奶奶了,两人怎么可能会发生关系?

所以,有些人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便杜撰一些违反伦理事实的事情哗众取宠,实在是居心不轨。尤其是当下的某些电视剧,真心是没法看。

隋唐时期的萧皇后怎么有那么多皇帝喜欢?

这里解释一下,现如今关于萧皇后被六个皇帝先后宠幸;与唐太宗暧昧不清,甚至被封为昭仪;原是杨勇的妻子,后被杨广所抢;与李密关系不清等等,这些说法其实都是无稽之谈,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萧皇后绝非是什么“淫娃荡妇”,而是可与独孤皇后、马皇后并列的“贤后”。

萧皇后,南北朝南朝梁武帝后代,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为张皇后。史评萧皇后“婉顺聪慧,知书达礼”,16岁时萧氏嫁于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之后萧氏与杨广琴瑟和谐,夫妻恩爱,并先后为杨广生下元德太子杨昭、齐王杨暕、三子(早夭无名),及长女南阳公主,次女杨氏。

初,萧氏还是晋王妃的时候,她就在杨广被册封为太子一事上立了大功。当时杨广本无望成为太子,因为他非嫡长子,且太子一位也早已定为杨勇。但因杨勇这人太不争气,他生性好色,喜爱奢侈,这与一向崇尚节俭的隋文帝是截然相反,再加上他太过冷落正室,这又让孤独皇后也是十分失望,如此在皇帝和皇后都双重失望的情况下,杨勇太子之位终被废。

后杨广在不久就被立为太子。而杨广被立为太子这之中少不了萧氏的作用,当时萧氏因贤惠,且关心黎民百姓的生活,所以早早就被民间称为“贤妃”。而后萧氏还时常与宫人同寝共食,对宫人也十分优待。

萧氏如此作为可以说是深得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心,尤其是孤独皇后,她觉得若今后让萧氏为一国之母,绝对是天下的大幸,如此独孤皇后也就从心底支持杨广为太子。

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广终于得偿所愿被册封为太子,萧氏亦随之成为太子妃。4年后文帝驾崩,杨广登基为帝,萧氏亦被册封为当朝皇后,母仪天下。

萧氏为皇后后,也的确如同独孤皇后所想的那般,她在内尽心尽力替杨广打理好后宫,在外也始终劝谏杨广一定要勤政爱民,实为“贤后”。可是萧皇后虽为“贤后”,杨广却并非是“贤君”,杨广在位期间多有失德的行为,萧皇后也是始终劝谏他一定不要再劳民伤财了,要与民休息,可是杨广却不听劝谏,一意孤行,最终让隋陷入灭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政变,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

杨广死后,萧氏被没有离隋而去,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一直守护着杨广所遗留下的子嗣,始终是不离不弃,即使是接连被宇文化及、窦建德等乱臣贼子所劫持,萧皇后也始终都没有丢掉身为隋朝国母的威严和尊严。

就这样在敌营举步维艰的生活了数月后,同年萧氏在身为隋朝皇女义臣公主的帮助下,萧氏被接到了突厥之地。而在这里萧氏依然不忘故国,她在突厥之地重新建立了隋朝,并扶炀帝孙杨政道为帝。

可以说以萧氏在历史中真正的表现,她绝非是什么淫妇,也并非是什么祸国殃民之人,她实乃是隋朝的“贤后”。她一生都没有背弃过隋朝,对杨广也是始终不渝,即使他做错再多事情,她也从未想过要离开他,即使她曾经几次三番的劝谏杨广要勤政爱民,虽杨广不听,但萧氏也未想过要离他而去。

而后杨广被杀,萧氏也没有想过要背离隋朝,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一直在保护着杨广留下的子嗣,从未远离。她一个女子能做到如此,还不能被称之为“贤”吗?

所以千万不要轻信现在各种小说、影视剧,甚至是一些互联网所流传的谣言,把一个贤惠的萧皇后传成一个淫妇,一个祸国殃民的人,这对萧皇后公平吗?

隋唐时期的萧皇后怎么有那么多皇帝喜欢?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老生常谈了。

姓萧的皇后其实不止一个,但所谓得到“那么多”皇帝宠爱,估计指的是隋炀帝的那个萧皇后。

各大野史趣谈中,常常津津乐道这位皇后所遇的男人之多之尊贵。

但细究起来,这位萧皇后究竟有过多少男人,其实附会者甚多,盖因她时逢乱世,自己的正规配偶又先她而去,她作为一名寡妇,却没有随去地下,这天下又正乱着,后来坐龙椅的又不再是婆家人,故此她的香艳故事挺多。

但不管这么说那么说,萧氏没有被男人们嫌弃,尤其是得到乱世中众多帝王的青睐,还是自有她的独特之处的。

先说说拥有众多美女的正头丈夫隋炀帝为什么没嫌弃她

萧氏与杨广,可谓青梅竹马,她很早就订给了杨广,彼时杨广正值韬光养晦之际,无故不会藏许多女人在王府,徒惹爹妈不高兴,面上还得要做出夫妻恩爱的模样,博得独孤皇后的欢心。

后头杨广得了位子,可能会随心所欲一些,但也不一定有李唐描黑他所说的,有那么美女供他淫乐。加之他与萧后是年轻夫妻,又是儿时情份在,所以他也并没有嫌弃发妻。

再后来,就是情份薄些了,萧皇后自己却也不是那伤春悲秋,只求男人的眼光放在自己一个人身上的人。可能她本身也比较通达,不为情爱所扰,也不嫉妒丈夫有了新欢,所以,两人相爱无事。

丈夫故去,萧前皇后还要生存

前面分析过了,萧皇后可能并不是把丈夫的爱看得比天高的人,她本身于情感上也比较通达,因而,杨广死后,她并没有殉情。而是辗转于各方势力之间。

萧皇后一介女流,史料中并没有显露出她对于朝政的兴趣。因她放得下身段求生存,又没有阴谋诡计妨碍各方势力,因此,宇文化及、窦建德、王世充,以及始毕可汗等,就留她在帐下盘桓几日又如何?

至于她辗转于这些势力中,有没有和新兴势力们有些什么故事?那就全靠吃瓜群众想象了。

她皇后的头衔很能提高男人的价值与面子

萧氏虽然没了丈夫,但毕竟也是一国之后,母仪天下过。男人们若能一亲芳泽,自然是面上有光。

所以,新兴势力如宇文化及等,就算与她传出什么緋闻,大概也是很情愿的。

只不过,后面人们说她与李世民有些什么,就有点不合常理了。首先,论辈分,她是李世民的表婶,论年龄,她她比李世民大出一截来。再者,李世民此时已得天下,不再需要一个前皇后的光环了。

当然,萧氏的颜值应该也不低

民间能流传出萧皇后有过六个帝王男人的说法,除了以上几个因素外,还有一个不或缺的因素,那就是萧氏有貌。

能做皇后,入得杨广之眼的人,容貌绝对差不到哪里去。即使她与之后的那些男人,闹的只是绯闻,也得有个基础———女主角得长得不差。

好,关于萧皇后为何得到那么多皇帝的宠爱的问题,就且答到这里吧。我是“钱多多读文史”,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