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有哪些经历?

说实话,小时候在听袁阔成的评书《隋唐演义》时,我最喜欢的好汉是英俊潇洒的罗成。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十八条好汉中除秦琼、单雄信、尉迟恭以外,其他人都是假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些人,这让我大失所望。但是,对于秦琼和尉迟恭我的印象还是满深的。因为我是在老家长大的,每到过年,家家贴门神,老人们就会告诉我这两个门神是李世民手下的两员大将秦琼和尉迟恭,只见画中的二将眉毛浓黑,双眼带有浓浓的杀气,手持鞭锏,双腿分开,相貌凶悍。当时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两个人,倒是贴在厅堂上的《麻姑献寿》的美女图让我百看不厌。

言归正转。如果让我评价尉迟恭,我认为尉迟恭跟对了人,站对了队,听对了话。一说跟对了人。尉迟恭(字敬德)是个鲜卑族人,青年时以勇武闻名,他最开始参加了刘武周起义军,并把李世民的老爹李渊的军队打得很惨,并俘虏了永安王李孝基及独孤怀恩、唐俭、于均、齐世良等 5名唐将。后来,李世民为他老子复了仇,把尉迟恭打败了,经劝降,尉迟恭就投降了,归附了唐朝,从此他抱上了李世民的大腿,作为隋末唐初的一代军事猛将,他紧随李世民打天下、争疆土,还帮助其夺取皇位,并三次救下李世民的性命,可谓是战功赫赫,骁勇无比。

二说站对了队。尉迟恭武艺高强,善于避矛,又能夺敌矛返刺。齐王李元吉知道后,去掉矛头与之较量。李元吉多次突刺都不能击中尉迟恭,反而被对手把手中的兵器夺走 3次,内心感到莫大耻辱,但他也发现尉迟恭确实是员战将,为了和他兄长李建成共同对付李世民,他们用重金收买尉迟恭,遭到尉迟恭的断然拒绝。一计不成,再来一计,他们决定铲除李世民这个羽翼,派人多次行刺。尉迟恭知道后,索性大开门户,安然而卧,刺客数次入室,始终不敢下手。继而李元吉又在其父李渊面前诬陷尉迟恭,被下狱问罪。经李世民多方面周旋,才免于被害,这样忠心耿耿的尉迟恭坚定地站在李世民的队列里。

三说听对了话。大多数武将出身的开国功臣,都有恃宠而骄,脑子发热犯糊涂,目中无人的毛病,以致于后来招来杀身之祸。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尉迟恭被封为吴国公,是实封的千三百户,享受高俸禄、高礼遇。尉迟恭脾气暴,性格直,却又不懂文墨,不讲道理,一味用蛮力的毛病尤为突出。有一次,李世民与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一起为自己庆祝生日,并在自己的出生地庆善宫举办生日派对。大家的座位,是按照官职大小依次进行排列的。但是,尉迟恭在入座之后,发现一个比自己官职低,任职时间短的人,坐在了自己的前头,尉迟恭怒火中升,他指着那个人,大声吼斥道:“你何德何能啊,竟然敢坐在我的上面?” 此时,正坐在厅里的李道宗,也就是李世民的堂弟,看情况不妙,连忙跑过来帮忙劝架。让人没想到的是,不劝还好,一劝更是让尉迟恭火冒三丈,他竟然对劝架的李道宗挥起了拳头。这一拳正好打在了李道宗的眼睛上,险些被打瞎了。要说,李世民还是经受过大场面的人,当时,他不动声色,让生日宴继续下去。宴会一完,他找来尉迟恭说了这一通话:朕听说过汉高祖责杀有功之臣的事情,而且,不是一次两次了,与那样的降罪相比,我更愿意与各位爱卿一起享受荣华富贵,大好河山,让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如果各位爱卿犯了国法、家规,我也是不会轻饶的。国家的规章制度,是人人都需要遵守的,我也是赏罚分明之人,更是对于他人的过错了然于心,知道什么人该赏,什么人该罚,你们要好自为之,安守本分,不要做出出格的事情来,以免将来我降罪于你,你再后悔可就迟了!

尉迟恭虽然鲁莽,但他听了李世民的话,一下子就象变了个人,从此:晚年闲居,学延年术,修饰池台,谢绝宾客。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 658年)二月去世,享年74岁,李治亲为他“举哀”,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前去哀悼。尉迟恭善终。

尉迟恭有哪些经历?

人的一生经历太多,尉迟恭也一样,我们只能从历史记载中,将其主要经历简单介绍一下,不足之处,希请原谅!

尉迟恭(585-658年),本名尉迟融,字敬德,朔州鄯阳县(今山西省朔州)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鲜卑族。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敬德年少时以打铁为业。隋炀帝大业末年,在高阳参军讨伐暴乱兵众起义,以勇猛闻名,一直做到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三月,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死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尉迟恭看到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自己打铁也无法维持生计,就投军效力。刘武周听说他作战勇猛,便将其网罗到自己麾下,担任偏将。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刘武周在突厥支持下举兵南下,尉迟恭参与其中。九月,刘武周占领太原。尉迟敬德随刘武周大将宋金刚继续南下,攻克晋州。在介休(今山西)抗拒唐军,李世民率秦叔宝、程知节、殷开山等名将斩杀宋金刚军吕崇茂部数万人。宋金刚派尉迟恭、寻相率兵前往夏县救援、接应吕崇茂军。尉迟敬德与吕崇茂里应外合,夹击唐军,把唐军打得大败。唐军及地方官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等全部被尉迟恭抓获,正准备还师浍州(今山西翼城)。李世民闻讯后,即派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在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截击。尉迟恭带先头人马渡过河,正好遇到秦叔宝。两人交马,尉迟恭抵敌不住,策马便走。殷开山随即挥兵掩杀过去,寻相率兵刚渡河过半,猝不及防,仓促应战,溃不成军。急忙回撤。经过激战,敬德军大败,被斩2000余人。尉迟恭与寻相只身脱逃往介休固守,其众全部被唐军所俘。

李世民有爱才之心,不想强攻,就命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进城劝降。经两人一再劝说,尉迟恭表示愿意投降。尉迟恭于是与寻相献介休、永安(今山西霍县)两城降唐。李世民见尉迟敬德来降,非常高兴,任命尉迟恭、寻相为帅府统军,统领他们带的八千旧部。没隔多久,寻相等降将都叛变了。将领们认为尉迟恭也一定要叛变,就把他关了起来。唐军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劝秦王李世民杀了尉迟恭,以除后患。李世民没有答应,命令放了尉迟恭,还把他叫到自己卧室中,赐给他很多珍宝,对他说:“大丈夫意气相投,不要以小嫌介意。我不会以谗言来害忠良,您也应体谅。您如果一定要走,我就把这些财物送给您做费用,以表曾经共事之情”。尉迟恭为李世民气度折服,从此成了李世民的爱将,忠心不二。不久跟随李世民到东都洛阳进攻王世充。

他们来到东都(洛阳)后的一天,尉迟恭陪同李世民到榆窠园打猎,碰上王世充带领几万步兵骑兵前来挑战。王世充部下骁将单雄信带领骑兵直奔李世民,尉迟敬德驱马冲上前去,大吼一声,斜刺里一枪把单雄信挑下马来。郑军稍微退却,尉迟敬德保护着李世民杀出包围圈后,尉迟恭带领骑兵跟王世充作战,几次交锋后,王世充不敌,部众溃散,郑将陈智略及6000多手持长矛的骑兵被俘。李世民赏赐尉迟敬德一箱金银,说:“当许多人认为你要叛离我的时,我相信我的判断,我认为你不会背叛我的。今天就是最好的证明,行善得福已验证了,没有想到回报得这样快啊”!

尉迟恭善于夺取、躲避敌人马槊,每当单人匹马冲进敌阵,敌人的马槊一齐刺来,始终不能刺到他,他还能夺过敌人的马槊,回手刺杀敌人。所以,当救李世民突出重围时,尉迟恭并没有受伤。齐王李元吉善于骑在马上使用马槊,听说尉迟恭躲避、夺槊不以为然,要亲自比试一下,就让人拿掉马槊顶端的刀刃,只用槊杆与尉迟恭比试。尉迟恭说:“即使安上刀刃,您也刺不着我,请您不要拿掉刀刃,我的当然要拿掉了”。李元吉听了非常没面子,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于是,手执马槊驱着快马,一心想刺中他,但尉迟恭没一会儿功夫就连续三次夺得了李元吉的马槊。李元吉一向骁勇,虽然口里赞叹,心里却深深感到耻辱。从此,与尉迟恭结下了“梁子”。

尉迟恭以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剿灭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多次立下战功,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职务。武德九年(626年),突厥侵扰乌城,太子李建成推荐齐王李元吉为统帅出兵出征,他们密谋:乘李世民到长安近郊的昆明池送行时,杀了他。尉迟敬德得知这个阴谋,同长孙无忌一起禀告李世民说:“您如果不赶紧惩治他们,恐怕要被他们杀害,那么国家政权就危险了”。还有一次,太子李建成邀请秦王李世民宴饮,回去就肚子疼,经医检查,是中毒所致,还好,发现及时,没有造成恶果。尉迟恭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玄武门之变前,当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斗争进入关键时刻,李世民念及兄弟之情,犹豫不决,尉迟敬德一再劝其早下决心,先发制人,不要“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杀后,尉迟敬德带着七十名骑兵跟着赶到玄武门,李元吉驱马向东逃跑,被乱箭射下马来。李世民骑马跑进树林,突然缰绳挂到树上被绊倒,不能起身。李元吉追上来抢夺弓箭,俯身下去要掐李世民,尉迟敬德驱马上前大声喝斥,李元吉撒腿就跑,想回武德殿,尉迟敬德赶上去一箭射死了他。

武德九年(626年)九月,李世民继位。史称唐太宗。授予尉迟恭右武侯大将军头衔,赐予吴国公爵位,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一齐实封一千三百户。这时,突厥侵犯边境,朝廷任命尉迟恭为泾州道行军大总管去攻打突厥。敌军到了泾阳,尉迟恭派率轻装骑兵去挑战,杀死了对方领军的名将,打败了敌军。

贞观六年(632年),尉迟敬德迁任同州刺史。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大摆酒宴,尉迟敬德也回京赴宴。席间,有人座次排在他的前边,他愤怒地说:“你有什么功劳,配坐在我的上席?”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的下位,便向他做解释。尉迟敬德勃然大怒,一拳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差点儿打瞎了。唐太宗很不高兴,停止了饮宴。对尉迟敬德说:“我读《汉书》,发现汉高祖的功臣能够保全自己的很少,心里常常责怪汉高祖。因此登基以后,一直想保全功臣,让他们子孙平安。但是你做了高官之后不断触犯国法,才明白韩信、彭越遭到杀戮,不是汉高祖的过失。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奖赏与处罚。分外的恩惠,不能给得太多,要严格要求自己,别做后悔不及的事。”尉迟敬德由此感到害怕,才约束自己的行为。

尉迟敬德后来自我娱乐,不跟外人交往。晚年迷信仙丹。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李治为他举行悼念活动,三天不临朝理事,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并下诏追认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为“忠武”,赐东园秘器,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今陕西礼泉东北)。

尉迟恭有哪些经历?

你本来就知道问什么。

尉迟恭有哪些经历?

尉迟恭与秦琼为中国两位传统门神。 隋大业末,尉迟敬德从军于高阳,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 隋大业十三年刘武周起,收罗尉迟敬德为偏将,与宋金刚南侵,陷晋、浍二州。尉迟敬德破永安王孝基,俘虏孤怀恩、唐俭等。武德三年,唐太宗征讨刘武周,刘武周令尉迟敬德与宋金刚在介休抵御。太宗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前往劝降。尉迟敬德与寻相举城投降。太宗大悦,赐以曲宴,引为右一府统军。

尉迟恭有哪些经历?

早期经历

尉迟敬德年少时以打铁为业。隋炀帝大业末年,在高阳参军讨伐暴乱兵众,以勇猛闻名,一直提拔到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三月,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刘武周闻知尉迟敬德作战勇猛,便将其网罗到自己麾下,担任偏将。

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刘武周在突厥支持下举兵南下,尉迟敬德也在其中。九月,刘武周占领太原。尉迟敬德随宋金刚继续南下,攻克晋州。十月,又攻占浍州。此时夏县人吕崇茂起兵响应刘武周,击败唐右仆射裴寂。李渊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诗郎唐俭等率兵讨伐吕崇茂。吕崇茂向宋金刚求援,宋金刚即遣尉迟敬德和寻相率兵潜往夏县,接应吕崇茂。尉迟敬德与吕崇茂里应外合,夹击唐军,大败唐军,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全部被尉迟敬德俘获,并将要还军浍州。李世民闻讯后,即派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在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截击尉迟敬德军,结果尉迟敬德军大败,仅仅与寻相只身脱逃,其众全部被唐军所俘。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在柏壁城讨伐刘武周,刘武周命令尉迟敬德和宋金刚到介休县抵抗唐军。结果宋金刚战败,逃往突厥,尉迟敬德则据守介休县城。李世民派遣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进城劝降,尉迟敬德遂与寻相以介休、永安(今山西霍县)二城降唐。李世民见尉迟敬德来降,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右一府统军,跟随李世民到东都洛阳进攻王世充。

勇冠三军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奉命率军东征割据洛阳的郑帝王世充。九月,寻相和刘武周手下的一些旧将相继叛变逃走,唐朝诸将认为尉迟敬德也必然会叛逃,就把其关押在军中。

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都说:“尉迟敬德刚刚投降,思想感情还没有归顺。这人非常勇猛剽悍,关押的时间又长,已被我们猜疑,必然产生怨恨。留着他只怕会留下后患,请立即杀了他。” 李世民说:“我的看法跟你们不同,尉迟敬德如果怀有叛离意图,怎么会在寻相之后呢?”当即命令将其释放,带进自己的卧室,赏赐给他金银珠宝,对他说:“大丈夫凭着情感志向互相信赖,不必把小小委屈放在心上。我不会听信谗言去迫害忠臣良将,您应体谅。如果一定要离开,就以这些财物资助您,以表达我们短暂共事的情谊。”

当天,尉迟敬德陪同李世民到榆窠打猎,碰上王世充带领几万步兵骑兵前来挑战。王世充部下骁将单雄信带领骑兵直奔李世民,尉迟敬德驱马冲上前去,大吼一声,斜刺里一枪把单雄信挑下马来。郑军稍微退却,尉迟敬德保护着李世民杀出包围后,又带领骑兵跟王世充作战,几个回合后,王世充部众溃散,其手下将领陈智略被俘,还俘虏了手持长矛的骑兵六千人。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正当人们要我相信您必然叛离的时候,上天开导我怎样向人们验证我的判断,特地予以证实,行善得福已验证了,因果回报何等迅速啊。”特地赐给他金银一箱,此后恩赐日益增加。

屡立战功

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在板渚扎营,李世民准备挑动他出战,预先让李勣、程咬金、秦叔宝等人的部队埋伏起来。李世民拿着弓箭,尉迟敬德握着长矛,到窦建德营垒跟前大声呼叫,叫得他全军都听到。窦建德的将士们惊恐不安,冲出来几千名骑兵,李世民打打退退,前后射死了几个敌人,尉迟敬德也刺死了十多个敌人,就把敌人诱进了伏击圈。 于是与李勣等人的部队一起奋力攻打,敌军大败。王世充哥哥的儿子、伪夏国的代王王琬叫人到窦建德的营帐,牵来隋炀帝骑过的那匹毛色青白相间的马骑上,铠甲非常华美,远远地跑在队伍的前头当众炫耀。李世民说:“那家伙骑的,真是好马。”尉迟敬德请求去夺过来,就同高甑生、梁建方三人驱马直奔敌军,活捉了王琬,牵着那匹马回来,敌军没人敢来阻拦。

武德五年(622年),尉迟敬德又跟随李世民到临洺讨伐刘黑闼,刘黑闼的军队来袭击李勣,李世民率领部队偷袭敌军后方以援救。刘黑闼的队伍转身回来,四面包围李世民,尉迟敬德率领勇士冲进包围圈,大败敌军,李世民和江夏王李道宗乘机突围。随后,尉迟敬德又跟随李世民打败徐圆朗,多次立下战功,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职务。

晚年生活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十二日,唐太宗李世民由洛阳出发,亲征高句丽。十七日,李世民下诏令太子监国。已经在家养老的尉迟敬德上书进言:“皇上如果亲自到辽东去,皇太子眼下又在定州,洛阳、长安都是国库所在地,虽然有守卫部队,但兵力还是很薄弱。到辽东路途遥远,令人担心发生意外事故。再说征讨一个边远小国,不必麻烦皇上御驾亲征,请把这事交给一位优秀将领,自然可以按时摧毁敌人。”唐太宗没有采纳,而是命令尉迟敬德以原来的官职身份行使太常卿职权,任左一马军总管,跟随唐太宗到驻跸山打败了高丽。班师回朝后,尉迟敬德仍旧退职家居。

尉迟敬德晚年迷信仙丹,研磨金属矿石,吞服云母矿石粉,挖池圹建楼台,用白色花纹的丝织物予以装饰,学着演奏清商乐曲自我娱乐,不跟外人交往,达十六年之久。

显庆三年(658年),唐高宗李治按尉迟敬德的功勋,追认他的父亲为幽州都督。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658年12月25日),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李治为他举行悼念活动,三天不临朝理事,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并下诏追认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为“忠武”,赐东园秘器,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今陕西礼泉县东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