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脂粉钱去修建卢舍那大佛?

我对武则天是顶礼膜拜的。不仅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的女皇帝,而且她是一位盛世明君。她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功绩,比起一些碌碌无为,甚至是昏庸透顶、残暴迂腐的男皇帝们,她不知强出了多少倍。巾帼不让须眉,只要对历史做出贡献,何必在意女儿身?

然而,正是这个女儿身,注定了武则天登上权力顶峰的道路必定是曲折的、不寻常的,这就引出了我们的今天的主题,武则天为什么要花钱造佛像?其实,这里深藏着武则天的大智慧。原来李唐时期,道教、佛教并行,李氏在建立唐朝之初,宣扬道教的教主老子李耳是自己的祖先,借以抬高自家的地位,增强自家在老百姓中的号召力。到了唐高宗时期,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命家家要备老子的《道德经》。由于皇帝的旨意,公开场合都是“道先佛后”。武则天要想以女儿身执掌国政,登上帝位,这在当时是违背纲常伦理的,按部就班那是绝对行不通的。但是武则天是一个千年难遇的女性,她“君临天下”的念头是很强烈的。她不仅逐渐插手政事,还通过各种途径在天下树立自己的神圣形象。为了达到目的,她不得不另辟蹊径。在唐高宗时期她通过施展女性特有的魅惑力让高宗就范,在龙门西山半崖上开凿九间房大的露天佛龛,取名奉先寺,并由技术高超的石匠按照武则天的画像雕凿了一座大佛像。为了把这座像雕得更精美,流芳百世,武则天还捐助了两万贯脂粉费(大佛左侧束腰部位碑刻记有捐钱之事)。大佛像塑好后,命名为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语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武则天为自己造字取名为“曌(读照)”,其意为“日月当空”,也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因此,这尊像不但形态像武则天,连名字的含意也完全一样。 “卢舍那”比较生僻,当地老百姓就把它叫作“武则天像”。

大佛建好以后,武则天又开始下一步行动,在称帝前夕,她授意翻译注解并大力推广佛教《大云经》,暗示自己就是弥勒菩萨转世,以假托佛教女主为王的符谶,证明其特殊地位之合理,她来当女皇是顺应了佛的旨意。武则天一改李唐王朝原来先道后佛的政策,举佛抑道,以此作为对付和打击李唐世系的工具,为自己夺取和巩固皇权制造舆论。在武周开国之初,一些宗教神权的统治手段确实起到了对民众宣传和证明她取得皇位的合理性的政治作用。这样说来,武则天崇佛是兼有了信仰与利用之心。这样一来,她花钱建佛像就好理解了。

武则天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脂粉钱去修建卢舍那大佛?

唐朝皇帝都信佛,特别李世民时代。武则天做皇帝后,为了自己政治根基的稳固,也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固造佛,一是做给李家人看,皇帝还是李家的,她没忘本,(事实她也这么做了),以稳李家那些反对她的人,再者也是为镇射当时社会那些反对她的人。当然了还有一种原因,传说中她找一个和尚做内臣的事情,这里就不好说了!

武则天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脂粉钱去修建卢舍那大佛?

武则天当在感业寺时就与李治暗中姁欢,这就存在唐太宗驾崩后武则天参政的潜在锋芒!大家都知道,李治本身是一位庸碌无能的主儿,能让朝中大臣看上并举荐,还不是武媚娘对李治的帮助、指点并暗示?这才有了唐太宗对李治的试问;恰恰正是武则天教会了李治怎样回答相关的治世之题,博得了朝庭大臣们的一致好评并认可,其中就有宰相长孙无忌等人。

武则天在感业寺所得到的脂粉钱,捐了一尊卢舍那大佛,且佛身尽管塑的是释迦如来的真身像,可形象真还有些女性的气度,这就是武则天的报身像。

天生丽质的武则天。

其实,武则天其心机颇重,所修的报身像早已暗藏了佛教与政治的联系。

卢舍那大佛名字的含意是法身毗卢遮那的简称。卢舍那是报身佛,也有人说它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是释迦牟尼在立名的时候,把法身和立身起到了同一个名字表示报、法一体,不能分离。所谓报身便是指报应身,是佛的修行圆满的表示。

武则天之所以要塑建卢舍那佛象,其作用是告知天下:武媚娘一切从善,一心修心养德,以此来迷惑长孙无忌辈的排斥。即便日后登基,在盛唐时代的政绩也可比喻成武则天本身就是佛祖的化身,告知天下:从佛就有善报。大凡统治阶级都会玩这等麻痺人民的手段!

长孙无忌在唐朝贞观年间执政了20年,确实是个历害的角色,他早就预言到武则天的野心。可是他还是败在了武则天的手下。

武则天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脂粉钱去修建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有座奉先寺,与武则天大有干系。奉先寺兴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历时四年才雕凿完成。它开凿于唐东都洛阳龙门,是当时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们祈福禳灾、发愿造像最为集中的地方。雕刻的造像具有强烈的国家政治色彩,完全可以视为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

佛教有“佛有三身”之说,即应身佛“释迦牟尼”、法身佛“毗卢遮那”、报身佛“卢舍那”。报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来的报应身,是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表现,阿弥陀佛、药师佛都属于报身佛。在佛的三身之中,也只有“卢舍那”才宣称现世现报,我即是佛、佛即是我,人人皆可为佛陀。

奉先寺的本尊为卢那舍佛。大卢舍那像龛始建于永徽六年(655),也正是这一年武则天被立为后。她对佛像的开凿十分关心,曾“助脂粉钱两万贯”。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武则天生得“方额广颐”(此说出自《新唐书·诸帝公主传》,“主(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儿)方额广颐,多阴谋,后(武则天)常谓‘类我’(长得象我)。”),与卢舍那佛的面相仿佛。因此,有种流传甚广的说法,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的模拟像,是武则天为改唐立周做准备而建的。

奉先寺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前前后后费时近二十年。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像被誉为“世上最美丽的佛陀”,通高17米,佛头高4米,耳朵长近2米,线条和谐流畅,佛像面容丰腴饱满、嘴角微微上翘,堪称东方的《蒙娜丽莎》。

至于武则天为啥要修建卢舍那大佛,还有个原因,跟摩尼教有关系。摩尼教为波斯人摩尼创立。摩尼声称自己是佛祖(佛教)、琐罗亚斯德(袄教)和耶稣(景教)的继承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派使者下凡救民于水火,俗世的教主就是明尊的使者。摩尼教在东传过程中一直影响力尔尔,直到公元690年,薛怀义与法明等和尚伪造《光明大云经》给武后看,称武后是弥勒佛下凡,应该革掉李唐天命建立新朝。武则天大喜,于是照着自己的样子建造了一尊大佛,就是卢舍那。

武则天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脂粉钱去修建卢舍那大佛?

武则天时期养佛尊敬佛,作为帝王家当然会不遗余力的支持。献出一点爱心,武则天心理是非常聪明的。

武则天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脂粉钱去修建卢舍那大佛?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洛阳是大唐时候的神都。尤其在武则天之后的大唐,和洛阳的关系极其密切。

洛阳这个和长安位于同一中轴线的城市,成为大唐帝国的东都。

所以洛阳这座城市,也留下了很多大唐的印记。

到洛阳的游客,都会去龙门石窟看一看,龙门石窟的标志性佛像,就是卢舍那大佛。

这个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捐资修建的,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的面容雕刻的,脸上挂着宁静淡然的微笑,被称为中国的“蒙娜丽莎”微笑。

卢舍那大佛,原本是高宗皇帝李治下令修的,武则天知道后,就捐出了自己的脂粉钱,总共有两万贯,有人计算过,盛唐时候的一文钱,相当于现在的0.5a元人民币,一贯钱,就是1000文,而两万贯,就相当于现在的一千万的巨款。并且这还只是卢舍那大佛的一部分修建经费。

为什么武则天要花巨款修建这样的大佛呢?

原来与武则天的一段经历有关。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中人,在李世民过世后,这些没有子女的后宫众人,就被赶去长安的感业寺为尼,但就在这段时间,武则天与后来的皇帝李治相遇并相爱,最后武则天的人生就这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折,因此武则天修建号称“报身佛”的卢舍那大佛,可能也是对这段经历的一个重视与感激。

如果不是这段时间的奇遇,武则天这个女子,恐怕就要在寺院里白发终老了。

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