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卫国公子州吁弑兄夺位?
公元前719年,州吁弑杀卫桓公自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弑君篡位成功的公子。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由此产生了好几个流传甚广的成语,如:骄奢淫逸、众叛亲离、玩火自焚、大义灭亲等等。这起看似争权夺利的突发事件,其背后却隐藏着“养不教,父之过”的千古名言。州吁的父亲是脾气暴躁的卫庄公。
卫庄公先娶了齐女为夫人,名叫庄姜。庄姜是个大美女,《诗经》中有《卫风.硕人》一篇便是描写她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但遗憾的是庄姜不能生孩子。于是庄公又娶了陈国的戴妫为如夫人,这个女人很争气,生下了公子完和公子晋。后来,戴妫死去,善良的庄姜待这两个孩子如己出。再后来,庄公又弄了个宠妾,生下了公子州吁。
州吁最受庄公宠爱甚至是溺爱。史载州吁好武,经常和人干仗。庄公是个护犊子的主,州吁得胜他就表扬,州吁吃亏了他就挽起袖子父子同上阵,关键州吁是国君的儿子,谁敢让他吃亏啊。时间长了,就养成了无法无天,唯我独尊的性格。骄奢淫逸这个成语的主角就是州吁。后来,卫庄公死后,其长子公子完即位为卫桓公。 州吁看不起软弱的异母的哥哥,仍胡作非为。卫桓公为防止州吁作乱,把他赶回自己领地去了。但是不久,州吁又回来了。卫桓公便将他安置在国都西门之外,善良的卫桓公根本想不到,他是在身边安放了一枚定时炸弹。因为有一个人正睁着狼一样的眼睛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果然机会来了,公元前720年,卫桓公接到周王讣告,便动身前往洛邑致祭。吊丧要出西门,西门外,公子州吁早已摆好了饯行酒。州吁在敬酒的过程中,故意将酒爵掉在地上,并蹲下身来,假装拾爵,趁卫桓公没有防备,忽地腾身跃至桓公背后,抽出短剑猛劲一刺。桓公刃透于胸,瞬时倒地身亡。四下里州吁的死党石厚(成语大义灭的主角之一)率五百重装甲士鼓噪而出,陪驾诸臣见对方凶狠,慌慌举手降顺。州吁率众入宫,托言桓公暴疾,众人心内清楚,只敢怒不敢言。于是,州吁自立为君,拜石厚为上卿。这就是州吁弑兄篡位的来龙去脉。然而,多行不义毕自毙,后来石厚的父亲石碏设下大义灭亲的计策,借陈国陈桓公的手,杀了州吁和亲儿子石厚。
最后,再说些离题的话,回答这个问题时,在离我们万里之外的委内瑞拉也正在上演着自立为总统的事,并在世界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是非功过不去评说,如果再回头看一下历史上相同的事,是不是有些异曲同工。
如何看待卫国公子州吁弑兄夺位?
卫国是周文王九子康叔的封国,姬姓,可谓根红苗正。卫国立国907年是周初封国之中最长的,公元前719年,卫国发生一件大事,卫公子州吁把哥哥卫桓公完给杀了,这在当时可是头一次发生这样的大事。州吁是春秋时期第一个成功轼君自立的君主。那时宗法礼乐制度还没有完全崩坏,周王还有点儿号召力。这件事非常轰动。卫庄公有三个儿子,陈国人戴妫生公子完,公子宣,后来卫庄公又娶个小妾生公子州吁。卫庄公老来得子非常溺爱公孑州吁。州吁从小爱好军事,娇耆淫逸,不是个省心的孩子。卫国上卿石碏劝说卫庄公:"如果您喜爱他,就应该用道义去教育他,不让他走上邪路。如今州吁骄傲,奢侈,放荡,逸乐占全了,己经走了邪路。如果您真心爱他就让他当接班人,否则要产生祸乱。卫庄公根本听不进去劝告。卫庄公23年(公元前735年),卫庄公死了,公子完继位,即卫桓公。公子州吁仍然不知改毁,骄奢淫逸被勉去职务,州吁在卫国混不下去了就逃跑了。这时郑国的“京城大叔”共叔段想夺哥哥郑桓公的位子失败,两个人气味相投结成好友。公元前719年,州吁联合卫国逃亡的人杀死了卫桓公。州吁自己当上卫国国君,这在春秋时期是非常轰动的大事。州吁不是一个安份的主,非常好战。他为好友共权段竟联合宋,陈,蔡等国攻打郑国。由于州吁轼君自立又好打仗卫国人都不支持他。他的上卿石厚回家向老父石碏请求如何让州吁在卫国坐稳的办法。石碏说:"去朝觐周天子才能取得合法地位。"石厚问:“怎样才能去朝觐周天子?”石碏说:“陈桓公非常受周天子宠信,陈卫两国关糸友好,通过他的关糸可见到周天子说点好话。”于是,州吁和石厚备上厚礼去陈国了。石碏通过卫桓公母亲戴妫的关糸和陈桓公联糸上,要求把二人抓住。州吁和石厚到了陈国就被抓住,石碏重新出山把卫桓公的亲弟弟公子宣从邢国接回来,立为国君,即卫宣公。州吁和石厚都被卫国人处死。从这件事上产生“骄奢淫逸,众叛亲离,玩大义灭亲等几个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如何看待卫国公子州吁弑兄夺位?
卫国公子州吁弑兄夺位,是其祖父卫武公首开卫国弑君篡政恶例的延续。
卫国出自周王室,有着良好的家风,但是历经西周之世,姬姓子孙对于权力与亲情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卫武公弑君篡政即是卫国首例。
卫武公不是别人,正是周厉王因“国人暴动”奔彘后,领兵前来平乱,与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政的那位共伯和。卫武公参与了稳定宗周的共和执政,实实在在地在诸侯列国面前显摆了一把。
一、公子州吁父兄状况
卫武公在位五十五年去世,公子扬即位,史称卫庄公。
卫庄公五年,他娶齐女,并立为夫人。齐女美艳骄人,知书达理,贤惠淑德,堪称后宫典范,唯一不足的是她一直未能为卫庄公生下子嗣。
无奈之下,卫庄公又娶了陈女做夫人,不久就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举国上下沉浸在国有继嗣的喜悦之中。令人遗憾的是,小公子生下不久就夭折了。小公子的离世,令卫庄公心情像过山车似的起起落落,折腾的这位国君,痛苦不已,几近丧命。有时候,卫庄公常常陷入沉思,也会想到卫武公以非常手段夺取国君之位,自己目前的处境是不是在偿还前债。
正当卫庄公痛苦不已,以酒度日的时候,后宫传出好消息陈夫人的妹妹此前因为被卫庄公宠幸,而今被确认怀孕了。这个好消息很快在卫国上下传开了,举国上下均为公室喜讯兴奋不已。不久,小公子降生了,取名为完。不幸的是,公子完的母亲却去世了。为了好好养育小公子,卫庄公将小公子托付给了以贤惠闻名的齐夫人,并且早早将小公子确认为太子。老天爷真会捉弄人,之后卫庄公的小妾又生下了公子州吁。
时间一晃就过了十八年,公子州吁已经长大成人,这家伙孔武有力,整天舞刀弄枪,为此卫庄公常常让他领兵打仗,一时间,这家伙和卫国官兵士卒打得火热。卫国上卿石碏十分担心卫国的状况,私下里对卫庄公说:“太子已立,庶子好兵,而且随时可以掌控兵权。如果再出兵为将,恐生祸乱。” 石碏好心好意的劝谏,并未引起卫庄公的警觉,卫庄公对这类的劝诫也不以为意。
二、公子州吁初谋卫
卫庄公二十三年,卫庄公去世了,太子完毫无悬念地即位为国君,史称卫桓公。卫桓公二年,公子州吁骄奢淫逸,在朝堂上蛮横无理,让即位的哥哥卫桓公无比难堪。最重要的是他还试图把控国政,卫国上下无比忧虑。幸运的是卫国上下均不赞同公子州吁所作所为,且非议不断。所以公子州吁试图取代卫桓公的想法无法得到落实。在卫国朝臣的拥戴下,卫桓公罢免了公子州吁的一切职务,令其赋闲在家。公子州吁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加上他的不法之举,令他恐慌,于是趁早逃到国外去了。
三、公子州吁得卫
过了几年,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母亲武姜的支持下发动叛乱,试图夺取郑国君位。共叔段的叛乱被郑庄公一举粉碎,共叔段兵败逃亡国外。
巧合的是两个姬姓少子同病相怜,很快成为知己,经常在一起饮酒交流。在此期间,公子州吁可是一点也没闲着,他利用在卫国军队系统的影响力,秘密联络了一些狐朋狗友,作为支持者,结成了战略同盟。公子州吁不愧是久于带兵的人,没多久,他纠集了一部分武装力量对卫国发动了袭击,并且取得了胜利,卫桓公战败被杀,公子州吁自立为卫国国君。
卫国像染了病毒似的,接二连三发生“弑君篡政”,始于卫武公弑兄自立。卫公子州吁得国不正,“卫人皆不爱”,终为上卿石碏“与陈侯共谋”所杀。
如何看待卫国公子州吁弑兄夺位?
州吁之所作为正如郑庄公评价他的亲弟弟共叔段的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他开了一个东周时期很坏的弑君的先例,孔老夫子在两百年后感叹“礼崩乐坏”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劳。
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多同仁已经说过,此处不再赘述。谈历史的最大魅力在于发现其中有趣的能让人有所启发的事情。州吁和共叔段同病相怜,交为好友,两个人都是被自己的兄弟给赶了出去,有家不能回。从史料判断州吁应该在鲁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之后,当共叔段逃到共地之后联络过他。以至于在弑君篡位后急吼吼的搞了一出“州吁替伐”的壮举,很替好兄弟出头。其实州吁之所以这么着急攻打郑国,并不是完全为了共叔段,还有篡位之后急于立威收拾民心的考量。要知道被他杀掉的那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卫桓公就因为替共叔段的儿子公孙滑出头和郑国交战数次,郑卫两国关系是很紧张的。
弑君夺位,为周制所不容,为民心所不附,州吁虽霸其位,心里却是虚的很,这点小心思早被石碏看破,投其所好,将州吁骗到陈国自投罗网,最后身死他乡,这一点和共叔段倒是很像,只不过这个“骄奢淫逸”的人死得惨了些。
一点浅见,大家看看就好,谢谢。
如何看待卫国公子州吁弑兄夺位?
感谢邀请。这是亲情的悲剧,更是皇权斗争下的悲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如何看待卫国公子州吁弑兄夺位?
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卫自立,开了春秋时期篡位夺权的先河。
这种为了权利的皇室内部斗争,在古今中外都不停的上演,不足为奇。
就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满足个人的私欲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