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和忠臣的区别是什么?
用现在的话来说:名臣就是在历史上名声很大的臣子。他们一般很有本事或非常有才能,会干事,而且能干成事,但他干的事不一定是好事。忠臣就是一生忠君爱国,到死不改初心的大臣。但也有一种愚忠的大臣,就是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人。他们紧紧抱着君主的大腿,凡是君王说的都是对的,凡是君王的指示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为了维护君主的最大利益不惜遭至杀身之祸,这种人也许只有皇帝一个喜欢,他们所做的事不一定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然而,世界是多变的,人也是复杂的,同时历史也不是一承不变的白纸,也不会象小孩子玩警察抓小偷游戏那样,好人坏人分得那么一清二白。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通过风风雨雨的大浪淘沙,有的人是名臣,但对于自己的君王甚至自己的国家来说,绝对不是忠臣。如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谋略家。他是楚国人,因遭人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楚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由于怀有强烈的个人复仇愿望,加上具有高超的才能,最终带领吴国打败了楚国,并将楚平王的坟墓撬开,用钢鞭鞭尸三百下,报了私仇。如果从个人成功的角度来说,伍子胥是一个依靠自己的努力使得历史记住他的人,但在忠君爱国的角度来说,他为了泄私愤,把自己的祖国给打败了,可谓是一个叛国者。
现在再看一个愚忠的例子:明朝的方孝孺,在大势已去的形势下,仍死报着“从一而忠”的思想,断然回绝了为发起"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的要求,牵连其亲朋学生870余人悉数遇害,变成我国历史上仅有一个被"诛十族"的人。方孝孺的人格魅力不得不让人佩服,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象这种人还真不少。但是我们无法去判断这种愚忠的对与错,好与坏,毕竟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既是名臣又是忠臣的例子:大唐狄仁杰。这个在电视剧中,大腹便便的胖子,经常会问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其实,在历史上他是一位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狄仁杰为官,正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1.7万人,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是我国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可谓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这样的人,才配得上“忠臣”和“名臣”这两个称谓。
名臣和忠臣的区别是什么?
一次,魏征对唐太宗说,我愿做名臣而不愿做忠臣。唐太宗问,名臣和忠臣有啥区别呢?魏征说,古代尧舜的臣子稷,契就是名臣。而比干就是忠臣。名臣本身享有美名,君主获得光辉。而忠臣惨遭杀害,君主获得昏庸残暴的罪名。
名臣和忠臣的区别是什么?
名臣是指历史上做出了促进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有一定贡献和名望的著名大臣。例如历代王朝的著名相国,秦代的李斯,如汉代的霍光,唐代的狄仁杰,明代的张居正等等…
而忠臣是指忠于国家和朝廷及君主的大臣。他们不一定有很高的名望,很大的贡献。单凭忠诚之心,尽绵薄之力!如宋代的文天祥,明朝的海瑞,南明时血战扬州的史可法等…此外名臣懂形式,明时局。知道怎样做才能够挽回不利的局面,至少是可以努力向好的方面争取!而忠臣中固然也有名臣(两者并不一定非得对立),但是更多的是墨守成规,不思变通之人。唯知″武死战,文死谏",而尽己之忠,却于大局无补!
名臣和忠臣的区别是什么?
名臣顾名思义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臣子,虽然不属于贪污腐败之徒,但多少有自私的嫌疑,有时候为了自己的名利自己的道理可以至君臣之理于不顾,而忠臣绝不是这样,他们为了效忠国家,效忠朝廷,效忠皇帝粉身碎骨,哪怕背负骂名也在所不惜!
名臣和忠臣的区别是什么?
名臣是忠人民忠于发展规律。忠臣是忠于帝王,名在一个混乱的国家。如果出现一个可以解救老百姓的人物。他会毫不犹豫投靠这个人。良禽择木而栖。
忠诚。就是不管这个国家怎么样,如商朝的比干,面对皇帝的昏庸腐败。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不会选择背叛国家这就是忠臣,而武成王看到国家昏庸腐败,投靠兴起的周朝,因为周朝民足主賢,这就是名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