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宗朱棣和朝鲜太宗李芳远曾是昔日好友为何反目成仇?
现在网络上经常说:在利益面前,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这句话用在朱棣和李芳远身上就再合适不过了。在两个人都没有当皇帝之前,两人就有交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朝鲜向明朝进贡马匹,李芳远就是带队的,当时他的身份还是靖安大君,在去南京的路上,路过燕王朱棣居住的北平(本来叫大都,朱元璋给改为北平,现在叫北京)时,与朱棣见了一面,史书上记载,两人一见面,非常投缘,有点相见恨晚的意思,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即便在李芳远回国后,两人依然保持着书信联系。后来,两个人都通过不正规的手段当上了皇帝,在此后一段时间里两人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李芳远在建文三年(1401年)继位,建文帝朱允炆迅速派使臣封其为朝鲜国王。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也派使臣承认其朝鲜国王的封号。永乐元年(1403年)6月,李芳远派遣陪臣李贵龄来京入贡,并上奏说我李芳远的父亲身体有病,需要龙脑、沉香、苏合、香油等物,用带着的棉布换一些回去。朱棣命太医院赐之,并还其布。李芳远给朱棣写了封感谢信,让再给他捐点图书。朱棣看到兄弟有求自己,非常大方,他赐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珮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坠,及经籍彩币表里。从此朝鲜国前来献贡,一年总有四五次,每次回去手里没有空过。可以说,两人这时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然而,两个历史上的强人却因为利益互相较劲起来,简单地说就是“抢地,夺马,要女人”。首先说抢地。在明朝东北与朝鲜交界的一块地方原来是元朝的土地。元朝被推翻后,这块地成了真空地带,聪明的李芳远抓住这个时机,极力拉拢住在那里的女真各部,让他们奉朝鲜为宗主国。朱棣当了皇帝以后,开始对东北设置地方政府,派驻官员。 因为女真首领阿哈出的女儿嫁给了朱棣,所以,朱棣当了皇帝后,便派使臣出使女真部落,对老丈人阿哈出进行笼络封赏。阿哈出有个朱棣这个后台,也就不再害怕李芳远,公开和李芳远叫板。此后,朱棣陆续在东北设置了179个卫和20个所。这让李芳远极为不满,他找了一些熟知辽、金历史的人,带着辽、金的《地理志》,前往明朝力争。当时明朝的官员,对边界并不熟悉,觉得朝鲜说得有道理,便放弃了这些地盘。可是女真人不愿意,他们强烈要求回归明朝。李芳远对女真人的头领猛哥铁木儿又是许愿又是封官,极力阻止女真人回归。但是同样精明的朱棣也看到了猛哥铁木儿的重要性,也加强了对他的“利诱”,又派人去朝鲜交涉。最后,猛哥铁木儿回心转意,回归明朝。李芳远先输一局。二是夺马。元朝时间,当时的高丽王朝朝鲜半岛成了元朝的养马场,元朝甚至把来自中亚的种马交到高丽大规模繁殖,因此李芳远当皇帝时,继承了高丽家底的朝鲜有庞大的战马储备,可以轻松地出动数万骑兵。这样的好事朱棣岂能让李芳远独享。他充分利用宗主国的优势,以市场价三分之一的价格对朝鲜的马匹进行“强买强卖”。到1469年,朝鲜的马匹储备就只剩下了13000多匹,朝鲜的骑兵基本上烟消云散。同时朝鲜军队擅长射箭,朱棣还在弓箭上限制朝鲜,他强迫朝鲜进贡水牛两万头。因为水牛角和水牛筋是制作弓箭的优质材料,同时限制相关原料的出口。由于自己的军备被朱棣限制地死死的,李芳远又输一局。
最后是要女人。人们都知道明朝是“不和亲、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国君死社稷”。其实,朱元璋、朱棣在位期间,都曾想和朝鲜和亲,不过却被对方坚决地拒绝了。明朝初期,朱元璋在诏书中表示“我这里有几个孩儿,恁高丽有根脚好人家女孩儿,与将来与我做亲”。当时高丽很重视,派出使者到南京商谈,但很快高丽王朝就被推翻了,第一次和亲计划也随之宣告结束。但朱元璋并不死心,在李氏朝鲜王朝建立后,再次提出与朝鲜和亲的计划。但是此时两国之间关系出现了许多问题,加上朝鲜王朝态度消极,导致朱元璋“罢姻亲之议”。朱元璋死后,朝鲜王朝与明朝的关系得到改善,双方正式建立宗藩关系,这时候永乐帝朱棣也向朝鲜王朝提出了和亲的建议。太宗李芳远当即召集重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帝(指朱棣)有结婚于我之意,此非予愿”。李芳远担心的是,一旦与明朝联姻,明朝的公主势必仗着明朝,在朝鲜国内作威作福,干涉朝鲜的内政。看到李芳远不乐意,朱棣也就没有强求,他退了一步,即朝鲜向明朝提供“贡女”。对于这个要求,李芳远自然不敢拒绝。对于这件事,明朝《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七年正月,“朝鲜国王李芳远遣陪臣李伯刚等奉表、贡方物。” “贡方物”也就是“贡女”,意思比较含糊,也算是给李芳远留了一些面子,自此之后,不断有出身不高的朝鲜女子进入明朝的后宫,比如朱棣最喜欢的权贤妃就来自朝鲜。看来,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啊。
明太宗朱棣和朝鲜太宗李芳远曾是昔日好友为何反目成仇?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葬于长陵,庙号太宗,明世宗嘉靖时改为明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简称文皇帝。
李芳远(1367年05月16日—1422年05月10日),朝鲜太祖李成桂第五子, 朝鲜王朝第三代君主,也是第一位受中国册封的朝鲜国王。1398年、1400年,李芳远通过两次王子之乱,被册封为王世子,掌握政权。1401年(建文三年),李芳远继承朝鲜国王。六月,明惠帝朱允炆遣通政寺丞章谨、文渊阁待诏端木礼封李芳远为朝鲜国王。1422年(永乐二十年),在汉城泉达坊新宫去世,明朝赐谥号为恭定,朝鲜为太宗上谥号为恭定圣德神功文武光孝大王,庙号太宗。
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朝鲜向明朝进贡马匹,李芳远随贡使前往当时明朝的首都南京,路过北平时与明燕王朱棣私相会见,两人性格相近,相谈甚欢。
1401年,李芳远继承朝鲜国王。
1402年,朱棣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
1403年(永乐元年)正月,李芳远派使者到京城向明成祖献贡。
1403年四月,李芳远派遣陪臣李贵龄又来入贡,并上奏说我李芳远的父亲身体有病,需要龙脑、沉香、苏合、香油等物,用带着棉布换一些回去。朱棣命太医院赐之,还其布。李芳远给朱棣写了封感谢信,让再给他捐点图书。朱棣顿然有股大国的自豪,赐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珮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坠,及经籍彩币表里。从此朝鲜国前来献贡,一年总有四五次,每次回去手里没有空过。
1403年6月,明太宗朱棣正式向女真部落发布了圣旨,要求女真部落恢复朝贡,向大明效忠。李芳远也表示“咱两都是太宗,谁也别装老大”,公然宣布“女真等本属于我”,直接和昔日的小伙伴叫板。
1403年11月,朱棣封岳父哈纳出为建州卫指挥使,号召女真各部回归。大批女真部落投靠了明朝,明朝在这些女真部落的土地上建立了130多个卫所,将东北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李芳远也不是毫无招架之功,他利用朱棣对东北地理的知识缺陷,在边界争端中还是占了一些便宜。此外李芳远还对朱棣打出了苦情牌,哭着说自己家祖坟就在东北,要求朱棣让步。朱棣的反应是爱滚滚,你家祖坟在哪里管我屁事。
朱棣对李芳远不但抢人抢地,还抢马。高丽王朝时期整个朝鲜半岛成了元朝的养马场,元朝甚至把来自中亚的种马交到高丽大规模繁殖,因此继承了高丽家底的朝鲜有庞大的战马储备,可以轻松地出动数万骑兵。朱棣继承了自己老爹的政策,以相当于市场价三分之一的价格对朝鲜的马匹进行“强买强卖”。朱棣和李芳远结识于明太祖的“马匹”政策(当时朝鲜用劣马糊弄大明,李芳远的后妈就把他派去送死)。两人翻脸后,朱棣又开始大规模实行老爹的政策。这一政策很有成效,到1469年,朝鲜的马匹储备就只剩下了13383,朝鲜的骑兵基本上烟消云散。李芳远擅长射箭,朱棣还在弓箭上限制朝鲜。朱棣一方面强制从朝鲜收走水牛,一方面严禁牛筋、牛角出口朝鲜,让朝鲜弓箭的性能大为下降。
由于自己的军备被朱棣限制地死死的,李芳远只好认怂。李芳远好比朱棣在朝鲜拉皮条的小弟,朱棣想念朝鲜妹子的大长腿时,就叫他满朝鲜“逼良为娼”。这场太宗对太宗的争斗以朱棣的获胜而告终,朱棣成了明太宗皇帝,李芳远还是局限在朝鲜半岛的太宗国王。
明太宗朱棣和朝鲜太宗李芳远曾是昔日好友为何反目成仇?
没有史料记载明成祖朱棣和朝鲜太宗李芳远反目成仇。再说了,作为藩属国的李芳远,也没有那个实力敢和朱棣反目成仇。不过,他们两人却实实在在在暗中较量,而且擦出了很大的火星。那么,他们究竟在较量什么呢?
(明成祖朱棣)
先说这两个人,实在是应该惺惺相惜的。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太相似了。
朱棣的父亲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夺得了皇位。李芳远的父亲李成桂高丽王朝的王位,建立朝鲜王朝。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朱棣不服,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李成桂立自己的幼子李芳硕为世子,李芳远不服,发动政变杀掉李芳硕,逼李成桂退位,自己当了国王。
这两人不但经历相似,历史上还真是好朋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朝鲜向明朝进贡马匹,去南京的路上,路过朱棣居住的北平(本来叫大都,朱元璋给改为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时,与朱棣见了一面,史书上记载,两人相见甚欢。
后来,李芳远在建文三年(1401年)继位,朱允炆迅速派使臣封其为朝鲜国王。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也派使臣承认其朝鲜国王的封号。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李芳远派使臣朝贡明朝。这年四月,李芳远又派使臣朝贡明朝。朱棣非常高兴,《明史·朝鲜列传》记载,“帝嘉其能慕中国礼,赐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坠,及经籍彩币表里。自后贡献,岁辄四五至焉。”朱棣赏赐了很多东西给李芳远,而且从此后,李芳远每年都要派使臣到明朝来朝贡四五次。
(李芳远剧照)
照理说,李芳远应该和朱棣没什么矛盾啊,他们的矛盾,发生在哪里呢?
他们的矛盾,就发生在明朝东北与朝鲜交界的地方。
这个交界的地方,本来是元朝的土地。元朝被推翻后,这里一时还没有完全被明朝收复。李芳远便利用这个空档,极力拉拢住在那个地区的女真各部,让他们奉朝鲜为宗主国。不听召唤的,李芳远就对其进行残酷镇压。
朱棣当了皇帝以后,开始对东北设置地方政府,派驻官员。
因为女真首领阿哈出的女儿嫁给了朱棣,所以,朱棣当了皇帝后,便派使臣出使女真部落,对老丈人阿哈出进行笼络封赏。阿哈出有个朱棣这个后台,也就不再害怕李芳远,公开和李芳远叫板。
永乐元年11月(1403年),朱棣设置建州卫军民指挥司,阿哈出担任指挥使,并设置各种政权部门及机构。1404年,朱棣又封阿哈出为参政,极大地提高了阿哈出的政治地位。此后,朱棣陆续在东北设置了设立179个卫和20个所。
(猛哥铁木儿的军队,图取其意)
这件事让李芳远极为不满,他找了一些熟知辽、金历史的人,带着辽、金的《地理志》,前往明朝力争。他们说,辽、金《地理志》上,并没有“孔州、吉州、端州、英州、雄州、咸州、等州”等记载。因此,这些地域应该是朝鲜的。
当时明朝的官员,对边界并不熟悉,看到朝鲜搬出辽、金《地理志》来说话,觉得人家说得有道理,便放弃了这些地盘。
那些地盘划归朝鲜后,原来居住在那些地盘的女真人,就要求回归明朝。其中就包括猛哥铁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李芳远又极力阻止猛哥铁木儿回归。对猛哥贴木儿施以“利诱”,赐给他“上将军三品官职事”的头衔,其手下也被加封为护军、司直、副司直等职务。猛哥铁木儿得到好处,又不想回明朝了。不过明朝看到了猛哥铁木儿的重要意义,也加强了对他的“利诱”,又派人去朝鲜交涉。最后,猛哥铁木儿又回心转意,表示要回明朝。李芳远也不得不认输。
这样,朱棣和李芳远的较量,才算告一段落。
(参考资料:《明史·朝鲜列传》)
明太宗朱棣和朝鲜太宗李芳远曾是昔日好友为何反目成仇?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先简单说一下明朝和朝鲜的关系。
明朝建立之初,朝鲜尚处于高丽王朝的统治之下,而高丽和元朝的关系非常亲密,并没有和明朝建立关系。1388年,明朝在双方边境的鸭绿江东岸设立铁岭卫,并告知高丽。
高丽国王不承认明朝的行为,甚至意图出兵辽东。
1388年4月,高丽大将李成桂奉命出兵辽东,他自知和明朝作战几无获胜可能,当行军至威化岛时,他断然率军回京,利用军权另立新王,掌控了高丽政权。1392年,李成桂废黜高丽国王,自称国王。李芳远是他的第五个儿子。
在称王之后,李成桂迅速确立了奉明朝为主的“事大政策”,并恳请朱元璋在“和宁”和“朝鲜”中选择一个作为国号,明太祖选定朝鲜,朝鲜王朝正式建立。
朱棣和李芳远的关系明朝和朝鲜的关系确立后,朝鲜经常派使节前往朝贡。1393年,李芳远作为使团人员前往南京,途径北平时受到燕王朱棣的接见。因两人身份上的特殊关系(朱棣为皇子,李芳远为王子),再加上性格相近,在这次会面中交谈甚欢。
李芳远回国后,通过发动两次军事政变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并于1401年逼迫父亲把王位传给自己。而他的好朋友朱棣则在第二年发动“靖难之役”,逼死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当上了明朝皇帝。残酷的事实证明,这两人确实是一路人。
不过李芳远对建文帝还是有感情的,因为在他夺权的1401年,建文帝就派使臣正式册封他为朝鲜国王,而他父亲的职位不过是“权知朝鲜国事”,一个临时办事员罢了。通过政变上台的朱棣迫切需要外交支持,为了笼络李芳远,朱棣明确表示承认李芳远的朝鲜国王地位。作为回应,李芳远再次明确了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并遣使进贡。
朱棣和李芳远的矛盾从私人角度看,两人是不会有矛盾的。但两人各为君主,在国家利益面前,矛盾很快就产生了,双方矛盾焦点在东北地区的争夺。
在中朝边境地区生活着女真部落,这些女真部落之前一面臣服于朝鲜,一面臣服于元朝。元朝被推翻后,朝鲜趁着明朝的势力还未到达东北,就极力扩张其影响力。但朱棣即位后,很快着手巩固在东北的统治,在女真部落建立卫所。朱棣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女真首领哈纳出,并封其为建州卫指挥使。这些女真部落得到明朝的撑腰,就不把朝鲜放在眼里了,大片归附明朝。
而李芳远则拿着金、辽的地理志对明朝说,金代和辽代在东北的一些地方是没有建立过统治的,所以这些地方当归属我们。朱棣对这片的历史也不熟悉,看着朝鲜方面拿着“自古以来”的证据,便认可了李芳远的说辞。
自此朱棣知道了李芳远对东北是有野心的,于是开始大力削弱朝鲜的军力。一是以低价强征朝鲜马匹。二来,鉴于朝鲜军人善于弓箭,便强迫朝鲜进贡水牛两万头。因为水牛角和水牛筋是制作弓箭的优质材料,同时限制相关原料的出口。
李芳远一看都这样了,于是就老老实实的做起了明朝的小弟。两人的矛盾也就此化解。
明太宗朱棣和朝鲜太宗李芳远曾是昔日好友为何反目成仇?
谢邀!
能共患难而不能共享富贵,几乎是每一个帝王的共同特点。在得天下大权之前,帝王们需要人去为他权力拼命,此时的帝王们一般能礼贤下士、平易近人,一旦坐稳江山,那些昔日的功臣们仿佛立刻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时刻以除之而后快。朱棣与李芳远虽然不是君臣关系,二人有着近似的人生经历,在年少曾在北京城相识成为好友,相同的处境让两人互相惺惺相惜。朱棣排行老四,李芳远排行老五,这个排行在古代是轮不上继承皇位的,因而两人处境相似心理相通。
可两人又都是很有能力的人,一肚子的本事不想埋没。于是,李芳远发动了王子之乱,夺了老爹的权登上了王位;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夺了侄子的权登上了帝位。他们一个在大陆中原,一个在东海边上,怎么会反目成仇呢?
他们称帝后,又都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利益问题成了他们最关心的事。在两国交界的边缘东北地区,李芳远瞅着朱棣打仗之机插手东北的女真部落,从中取得政治、经济利益。朱棣打完仗当上皇帝后,在东北设置了州府,让女真部落有了靠山。于是女真部落不再理会李芳远,转而投入明朝朱棣的怀抱。矛盾就这样产生了,一个女真部落在中间忽而靠李芳远,忽而又靠朱棣,让两人为此而暗中较量起來。不过,两人似乎没有反目成仇,只不过在女真部落后面,暗中掰手腕而己,李芳远赢少输多。
明太宗朱棣和朝鲜太宗李芳远曾是昔日好友为何反目成仇?
争女朋友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