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安徽与江苏为什么会分家?

江苏与安徽两省同处在广阔的黄淮海平原之上,从西部的大别山到东海之上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地,并没有天然的地理屏障将两省进行天然分界。从西周时期的淮夷到战国时期的楚东地,从汉代的徐州到明朝的南直隶,两者一直作为同一有机体存在的。

甲申之变后,清军推进神速,于次年(1645年)攻下南京城,并承袭明朝的行政制度将南直隶改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随后将这一名称定为江南省。当时的江南省的包括了今天江苏、安徽与上海的大部分地区。

在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当时的清朝政府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两部分。1667年,“江南右”依据江宁府(南京)、苏州府首字,取新名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则以安庆府、徽州府(黄山)首字,取新名称为安徽省。至此,安徽与江苏正式分家。清庭之所以这么做,主要原因是江苏与安徽组成的江南省在我国经济中心南移之后,经济体量过于强大,尤其是苏南地区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形成了足以自立门户的经济中心区域。在这样的情况下,江苏与安徽两家分家便顺理成章了。

历史上,安徽与江苏为什么会分家?

说起江苏和安徽这两个省份,虽然现在它们总是互相掐架,但是其实过去还颇有交情呢,曾经还在同一个行政单位的管辖之下。不过,这两个省份如今成了两个冤家,而且在地理分界上还有很多不清不楚的地方,这两个省市当初为什么会分家呢?

一个国家在划分不同省份的时候,主要为依据不同的地势,比如说以山为界,或者以河为界。但是如果大家仔细看中国地图的话,将江苏和安徽这两个省份中间的分界线用手遮住,你会发现这中间都是广阔的平原,并没有山地或者是河湖之类的,所以说这条界线也就是一个大概的界限。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几个时间段,这两个省份都是由同一个机构管辖的,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从汉代到明朝时期,还有其后清朝统治的时候。而且当时江苏的海岸地带有很大一部分地区处在海平面之下,东部地区没有独立的能力,于是就和西边的安徽共同按照处于淮河流域的位置,划分行政区。

那么,这两个省份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分家的呢?这还得从甲申之变说起。当时清军的进军速度非常快,很快就攻陷了南京城,并且宣布将原来的南直隶改名为江南省,包括今天的江苏、上海以及安徽的大部分地区,所以当时淮河地区,在行政上还是比较统一的。

顺治18年的时候,发生了变革,当时的清政府综合考虑了一些原因,决定将江南省拆为两半,左边的起名为将江南左,右边的称之为江南右。江南右后来又改了新的名字,取名为江苏省;而江南左也改了新的名字,取名为安徽省。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两个省份开始正式分家,也从此成为了冤家。

清政府之所以将这两个地方分开,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这两个地方组合成的江南省,经济实力太过强大了,要远远赶超其他省份,这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另外一个是当时江苏东部的地方很多地方已经处于水平面之上,很多苏南地区的经济实力支撑他们足以自立门户了,可以说,这个时候,这两个地方每一个都可以独当一面,所以以后这两个好兄弟也就彻底分了家。不过,现在这两个省份还会为了争地盘,而过意不去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