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中国地图是什么样的?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至贝加尔湖。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兵参与平乱(主要为陇右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所部)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势进逼,占据陇右。八世纪后期的唐朝内部发生泾源兵变,吐蕃趁机占据河西,并在公元790年左右占据西域。不久,回鹘占据西域。九世纪中期,唐朝朝廷出兵占据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张议潮驱逐吐蕃,控制河西、陇右,并控制西域北庭的部分地区,归附于唐朝。
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