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是刘琦的,怎么就变成孙权的了?
江夏地理位置重要,地形条件复杂,历来是群雄角力之地。
汉末三国时期,刘表、刘备、曹操、孙权,围绕江夏展开的竞争异常激烈、精彩,因此,常有朋友看得眼花缭乱:江夏到底在谁手里?
刘表时期:经营江夏东汉的江夏郡,领西陵、西阳、竟陵、云社、沙羡、蕲春、鄂、平春、安陆等十四县,属荆州。
汉末,刘表是第一个占据江夏的军阀,也是整个汉末三国时期唯一一个全据江夏的军阀。
刘表割据荆州后,“南据江陵,北守襄阳”,以襄阳、江陵为中心,经营荆州。
然而,刘表的割据方略为"欲保江汉间“,也就是以长江、汉水为割据的地缘之本。
夏口(汉口)所在的江夏郡,正是长江、汉水汇合处,自然是要冲之地。
因此,江夏是刘表抵御东侧孙策、孙权威胁的主战场。
刘表以黄祖为江夏太守,经营江夏,抵御孙策。
由于刘表守江夏,军事任务大于一切,因此,刘表将江夏治所由沙羡到了汉水与长江汇合之处的夏口,凭此要冲,与孙策、孙权争雄。
刘表与孙策、孙权相争时期的江夏黄祖虽有相当军事才能,但与孙策、周瑜还是有差距的。
因此,黄祖屡败于孙策、孙权之手。
然而, 孙策、孙权却很长时间没有占据江夏的土地。
孙策在沙羡之战中大败黄祖,但当时庐江郡、豫章郡未定,江东尚未完全平定,孙策自然不能过早西向夺取荆州的地盘。
孙权接班后,将消灭黄祖,攻取江夏,然后图取荆州,“全据长江”作为战略任务。
孙权三征江夏,均取胜。
然而,黄祖野战不利,守城却有方。孙权前两次取胜后,攻坚城不下,后方又发生山越动乱,只得掠人口而还。
第三次征江夏时,孙权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举斩杀黄祖,攻取了包括夏口在内的大片江夏土地。
然而,孙权只是取了江夏在长江以南的各县,对夏口等地则只是屠城,掳男女而走。
这是因为:夏口距离最近的基地柴桑(九江)还有相当距离,附近大江南北皆为刘表所占的荆州地区。
如不能驻扎大军,夏口必不能守。因此,孙权的方略是:集中力量,占据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
黄祖死后,刘备的长子刘琦为江夏太守,也掌握了剩下的江夏地盘。
当时,孙权控制了江夏南境部分地区,包括安陆、新市、竟陵、云社、鄂等县(《读史方舆纪要》),江夏北境及江南的沙羡等地则由刘琦所控制。
这也就回答了“江夏是刘琦的,怎么变成孙权的了”这个问题,江夏郡太大,各自有分。
三家分占不久曹操南征,刘表去世,刘琮举荆州降曹。
曹操以降将文聘为江夏太守,控制了江夏汉水以北的部分。
刘琦则支持刘备,占据夏口等沿江区域。
至于江夏的长江以南部分,则已纳入孙权的地盘。
如此,江夏由三家分治。
刘琦去世后,曹操表程普为江夏太守(但文聘管辖的地区当然不归其领),试图分化孙刘联盟。
不过,孙刘不是“二袁”,经过内部协调,达成一致,重新分配了所占的荆州部分。
作为“借荆州”(主要是南郡)的补偿,原归刘琦所领的部分江夏领地(江南所有的县),划给了孙权。不过,刘备还是留了一个心眼,将位置关键的水陆要冲沔口留了下来。
如此,三家对江夏的分占暂时“定型”:孙权占据长江以南,曹操占据汉水以北,刘备则只保留了沔口等地。
实际上,刘备的主要控制区域在南四郡及南郡,与沔口并不接壤,沔口之于刘备算是一块“飞地”。不过,当时孙刘正处蜜月期,共同建设防御体系,“飞地”就“飞地”,倒也无妨。
夏口,刘备的关键棋为何刘备一定要保留夏口那块“飞地”呢?
这就是刘备的一盘大棋了。
当时,曹操与孙刘,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大家都把抢占“中间地带”作为阶段性战略方向。
曹操把目光瞄准了西北的马腾、马超,孙权、刘备,则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了益州刘璋。
沔口,为长江、汉水的要冲,江面在此比较狭窄,容易控制。
刘备保有沔口,就可阻止孙权西进益州。
211年,孙权派孙瑜进取益州,刘备立刻在夏口设防,阻止孙瑜通过。
随即,刘备又发挥“影帝”专长,表示刘璋乃是他同宗,如果孙权非要取益州,他就披发入山!孙权被迫作罢。
3年后,刘备自己入川,取益州了···
靠着夏口这步妙棋,刘备拦住了“盟友”,走上了崛起之路。
两家分据刘备拦着孙权,自己取了益州,把孙权实在耍了一把。
孙权大骂其“猾虏”,要索还南三郡,刘备当然不许!
孙权遂派吕蒙袭取南三郡,刘备立刻率军从成都赶往公安,双方剑拔弩张。
此时,曹操取汉中,刘备恐西川有失,被迫求和。
如此,孙刘重新划分领地,以湘江为界。
长沙、江夏、贵阳及刘备所占据的江夏部分地区,一并划分给了孙权。
如此,刘备就彻底退出了江夏。
江夏,由此进入曹孙分据一部分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东吴灭亡。
滚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江夏,各方英雄竞相展现其攻守之能,纵横之策,精彩纷呈。
因此,后人对当时的江夏归属感到难以理解,不过是被英雄们晃得眼花缭乱罢了。
江夏是刘琦的,怎么就变成孙权的了?
江夏是今日武昌,是东汉未年刘表部下黄祖太守管辖地区。
袁术在董卓专权时,跑到汝阳,把长沙太守孙坚拉到自己手下,在孙坚邦助下,攻击打败南阳张咨。成为南阳太守,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不但帮助袁术稳当占据了荆州最靠北的南阳郡,也使袁术把整个荆州都划入自己势力范围。
190年董卓任命新任荆州刺史刘表。刘表暂时向势力强大地方袁术势力示好,上表天子让袁术名正言成南阳太守,袁术也上表让孙坚,做豫州刺史。孙坚在袁术的支持之下,率军打击董卓打进洛阳,逼走董卓到长安。却在袁术哥哥袁绍通过外交活动,成了本来的兄弟亲爱,变成生死怨家。袁绍又派了周喁去做豫州刺史,成为一山二虎。周喟被孙坚打跑,袁术乘机先后占领了扬州,豫州,司隶和荆州一部,成为南方最大势力霸主。
191年袁术派孙坚讨荆州,攻打刘表。
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城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又调集兵士带兵归来。孙坚复与黄祖大战。黄祖又是败走,逃到岘山之中,设下埋伏,孙坚被黄祖部将乱箭射死。刘表立黄祖成为江夏太守。
黄祖因此与孙家结下生死仇怨,赤壁之战前孙权遣军多次征战黄祖。
208年孙权再度西伐黄祖,黄祖令张硕为先锋,陈就为水军首领。自己留守江夏。张硕乘大船侦察时,被乘小船吴军凌统发现。凌统登上张硕的大船,突然袭击张硕,大破张硕军士杀死了张硕。黄祖得知后,命陈就率两艘大船来战。周瑜也派出大舰队来战,却被埋伏岸中大力士和弓箭手在河边的崖顶伏击,孙权周瑜只能对战中对士兵伤亡惨重,又令凌统,董袭组织成敢死队,乘大船冒死冲锋,经过艰苦战斗。凌统,董袭成功扭转败局,吕蒙在近战中斩杀陈就,失去首领黄祖大军,反被孙权军歼灭。在吕蒙全歼黄祖军,同时凌统占领江夏城。黄祖逃离江夏后,却被骑土冯则追上杀头。孙权从自此得到半个江夏郡。
江夏太守黄祖战死后,刘琦是刘表的长子,在父亲娶后妻蔡氏后失宠。蔡氏以自己儿子承嗣。常毁琦赞琮。刘琮又得将军蔡瑁张允拥护。刘琦听从诸葛亮的计策,请求外出走江夏当了江夏太守之职。刘表去世后,蔡瑁张允军事势力首领等就拥立刘琮继为荆州牧。
刘琦大怒,要带领大军借奔丧的名义讨伐刘琮。曹操大军已南下席卷荆州。刘琦就避走江南。刘琦死前,刘备向孙权朝廷上表,保举刘琦为荆州刺史,自己乘机夺取了荆州南方的武陵,长沙,零陵和桂阳郡。有了立足资本。
刘备在曹操席卷荆州时,就己经让关羽随刘琦的大军去江南和自己从此分离。。自己和诸葛亮同十万从襄阳逃难难民,准备去江陵。结果在当阳被曹操虎豹骑追上打败,被迫逃转向江口。后在鲁肃侦察军队的分绍下,进入东吴的江夏联合孙权抗曹操。是孙权势力范围内。
江夏是刘琦的,怎么就变成孙权的了?
江夏是荆州七郡之一,下辖14县,治所是西陵(今湖北武汉市黄陂区),江夏郡北至今河南信阳,南到今湖北赤壁,东至今湖北钟祥,西到今湖北蕲春。
刘表主政荆州时,江夏太守是黄祖。而黄祖是孙权的杀父仇人,公元203到208年,孙权三次攻打黄祖,终于打败并杀了黄祖,而且吞并了江夏郡大部分地盘,江夏郡东边及长江以南地区都归孙权。
刘琦是刘表的长子,因刘表宠爱后妻及次子刘琮,刘琦担心自已会被拥护刘琮的势力所害,在江夏太守黄祖死后,刘表的长子刘琦因使用上屋抽梯之计,向诸葛亮请都救命之计,采用诸葛亮之计,向刘表申请出使江夏郡,刘琦成为江夏太守,驻守在长江北岸的夏口(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区)。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刘琮举城投降,刘备南下从陆路逃跑准备去江陵,中途被曹操骑兵追上并击败,随即改变路线逃往刘琦驻守的夏口,而刘备部关羽率水军从襄阳顺汉水南下也逃往夏口,随即刘备方与孙权方达到结盟,共同抵抗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操任命原刘表降将文聘为江夏太守,孙权也任命程普为江夏太守,再加上原来刘琦驻守在夏口,原江夏郡被一分为三,被三家瓜分。
曹操占领的主要是江夏郡的北部,靠近豫州和南阳郡的部分,孙权占领的主要是江夏郡的东边及长江以南的部分,刘琦主要占领的是江夏郡的西边及长江以北的部分。
赤壁之战后,周瑜占领了南郡,刘备占据了荆南四郡及南郡的公安等地,这样孙刘两方的防地犬牙交错。
公元209年,刘琦病死,刘备就接任了刘琦的防地及人马,而刘备也为了向益州发展,于是提出向孙权借南郡,孙权出于同盟及让刘备抵御曹操北方的压力,同意了刘备,作为交换,刘备将江夏郡所属地盘交给孙权部,这样,双方的防地就清晰了,不存在交错,而所谓的江夏郡大部分归属孙权,而曹操还占有江夏郡北部的一部分地盘。
江夏是刘琦的,怎么就变成孙权的了?
这就要说道荆州的归属,演艺上面儿是说,当时南郡在曹仁手里,周瑜利用计谋逼迫曹仁从城市里面跑出来,然后赵云偷袭南郡城拿下南郡,孙权觉得气不过,说我家的将军费了这么长的时间,结果你们的军队第一个到城市里面去了,我们必需要拿一份应有的酬金,至少这个城市我们付出这么多代价,该归我们吧。
结果刘备把刘琦请了出来,告诉孙权说你看荆州真正的主人是他所以你这个要求是无理的!
演艺上面的说法是刘备率领的部队先于周瑜一步把城池给拿下来了,这样的话,城池一开始就是属于刘备的,他没有向孙权去借这个荆州,但是历史上面恰恰相反,历史上面真正先拿下南郡的是周瑜。
南郡的中心城市是江陵,这个地方有多富?刘表把荆州半数以上的钱粮全部放在这个城市里面,可以说,江陵就是整个荆州的经济中心,当时刘玄德携民渡江,诸葛亮极力要求刘备快速进军,就是为了快速拿下江陵城。
后来曹操过来了,拿下了江陵,在这之后又经历了赤壁惨败,率兵退回北方,留在这个地方,正手的是曹仁,周瑜率领大军来到江陵,跟曹仁在此地对战。一年。史书明确记载周瑜把江陵给拿下来了。
有了这个地方作为依托,曹仁自然就不敢进犯了退出了南郡,这个时候刘备也没有闲着,刘备率领大军去攻下了荆南四郡,但是说实话,这四个郡合起来的经济总产量还不如江陵的一个零头,刘备心里也苦啊,说我想发展,但是我没有资源,(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结果诸葛亮这个时候过去说咱们去找孙权,把那个江陵送给我们。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江陵虽然在东吴的手里,但是江夏有一半儿在刘琦的手里,这一半正好卡死了当时江陵的东吴大军的补给线,可能是出于战略缓冲的目的,孙权把江陵城让给了刘备,周瑜的大军从江陵城撤出,然后刘备的大军换防!
但是江陵城给你并不是平白无故给你的我需要拿一些我自己的东西,比如说这个荆州到底是属于谁的,自然而然,刘备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拿得出手来,就说你看这个江夏不是还有一半儿在我们手里吗?如果说我们拿到其他地方,我把江夏的一半也一起送给你。
江夏是刘琦的,怎么就变成孙权的了?
江夏郡于前121年设置,属荆州刺史部。经调整后,辖14县,东汉治所西陵。
看图可知,江夏被分为江南江北两部分。
208年,孙权进攻江夏,斩黄祖,占据江夏郡南部地区,随后刘琦担任江夏太守,占据剩余部分。曹操南征,江夏郡北部此后均为曹魏势力占领,刘琦只保有江南西部的狭小地盘,大体是夏口城周围。
因为孙权占有江夏郡主体,所以大体认为江夏为孙权所有的,虽然曹魏也在北方设置了荆州刺史与江夏郡。
由于刘备刘琦势力占据夏口,阻断与影响了江东与南郡的水路,給南郡江东军队补给造成不少困难,所以210年孙权借南郡給刘备时,作为补偿,刘备将夏口交付給江东。
江夏是刘琦的,怎么就变成孙权的了?
三国时江夏指江夏郡,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武汉。江夏郡归荆州管辖,刘表任荆州牧时治所在襄阳,委派黄祖担任江夏太守。
刘表和孙权有杀父之仇。三国演义中孙权的父亲孙坚,是长沙太守,与袁绍袁术曹操等十八路诸侯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董卓不敌关东联军,劫持天子从洛阳西迁长安,烧毁了洛阳城。孙坚是联军先锋,在洛阳打扫战场时得到了传国玉玺,并私自隐藏。关东联军追击董卓无果,意见不一,于是解散。孙坚带队回乡时,刘表追问玉玺下落,孙坚矢口否认,刘表授意黄祖继续追查,结果孙权路过江夏时被黄祖射杀。
孙权哥哥孙策得到江东后,积极讨伐黄祖,寻求报仇,但没讨到便宜。孙策死后,孙权也长期攻打江夏的黄祖,终于在赤壁之战的前一年攻下了江夏,并且杀死黄祖,算是报了父兄之仇。但孙权的势力主要在江东,无法控制整个江夏,江夏郡的治所在江北夏口,孙权并没有占领,而是在沙羡(羡念邑音,县治在涂口,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作为江夏郡治所。
刘琦是刘表长子,但刘表更依赖继室蔡夫人,刘琦在荆州受到排挤。为了避祸,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主动提出到江夏。这时候的江夏,一多半已经属于孙权了,刘琦只拥有江北部分区域,治所在夏口,也就是现在的汉口,刘琦只有数千士兵,而且主要是黄祖的残部,刘琦并没有多大的掌控力。
曹操进攻荆州时,刘表已死,刘琮束手投降,刘备只好率众向江夏与刘琦会合,加起来只有一万兵马,主力是关羽掌握的水军,刘琦已经是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了。
再后来,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成功击退曹操。赤壁之战中,也是孙权的大都督周瑜是主力,连关羽都要受周瑜的节制,刘备也只是求得了一个公安县作为栖身之地。
赤壁之战第二年刘琦病死,刘备接管了刘琦的地盘和士兵。为了显示孙刘联盟的团结,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刘备借了江陵作为治所,并控制了长沙、桂陵、武陵、零陵等四郡,将刘琦管理的部分江夏郡给了孙权,这样曹操、孙权、刘备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具体到江夏郡,也并不是全归孙权,江夏郡北部靠近南阳几个县,作为魏属江夏郡,曹操人命文聘为江夏太守,治所在石阳,与孙权任命的江夏太守程普继续对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