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被张飞打得屁滚尿流,为何刘备和诸葛亮还非常恐惧他?
将军的威名是打出来的。
宕渠之战,张郃被张飞打得很惨。
因此,汉中之战前,刘备集团也没有特别忌惮张郃。
不过,在此后的交战中,张郃证明了自己,打出了威风。
宕渠惨败曹操平定张鲁后,留夏侯渊、张郃守汉中。
张郃奉命迁徙巴西、巴东二郡人口去汉中,遂别督诸军于宕渠等地,阻击张飞,掩护人口迁徙。
张飞率万余精兵绕道攻击张郃,张郃军山道狭窄,前后不得相救,大败!
最终,张郃只带10几人从山道退走。
此战,张郃迁徙了大量人口到汉中(比如宕渠人王平及七姓夷王),不可谓无功,但是,再怎么说,最后被打得只带10几个人退走,确实够狼狈,够惨!
汉中之战前,并未忌惮张郃宕渠之战,张郃没有证明自己,因此,汉中之战前,刘备集团并没有特别看重他。
法正在建议发起汉中之战时曾提到:“今策渊、郃才略,不及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在法正等人看来,张郃、夏侯渊的才能,比不上刘备集团的将领,前去攻打,必然可以攻克!
将军的威名,是打出来的。
前面的仗没打好,别人就会看轻你。要赢得尊敬,就得在战场上打疼他。
汉中之战,把刘备逼到发狠汉中之战开打,张郃屯于广石,与夏侯渊、徐晃分头拒击。
刘备把突破点放在张郃身上。
刘备把精兵万人,分为十部,轮番攻打张郃。张郃亲自搏杀,挫败刘备。
张郃屯广石,备攻之不能克,遂书急发益州兵。——《资治通鉴》
刘备攻不下张郃,紧急通知诸葛亮,要求他再征兵增援。
由于征调规模过大,诸葛亮犹豫,问杨洪。杨洪说出了那句著名的“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诸葛亮遂竭尽全力,征兵支援。
刘备集团“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直接原因,就是攻不下张郃!
惮郃易渊得到增援,实力大增的刘备移军定军山,反客为主,迫使夏侯渊、张郃来战。
刘备趁夜火烧鹿角,夏侯渊令张郃率军护东围,自己率军守南围。
刘备猛攻张郃,张郃交战不利,夏侯渊又分一半兵支援张郃。
最后,刘备令黄忠从山谷杀出,阵斩夏侯渊。
定军山之战,由于存在张郃不利,夏侯渊分兵救援一节,因此,历来有朋友认为是张郃坑了夏侯渊。
其实,《军策令》提到:兵退而渊未至,甚可伤“。
也就是说,夏侯渊被斩杀时,部队尚未遭受重大挫折。
夏侯渊军营在15里外,正是夏侯渊死后,群龙无首,黄忠才再次猛攻,大获全胜。
正如曹操所说,定军山一战,曹军主要败因是: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修鹿角乎?
夏侯渊被杀,并非其分兵张郃后兵力不足,而是其指挥位置过于靠前,早早被人端掉指挥部!
得知夏侯渊被杀的消息后,刘备表示: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有什么用?
如果说汉中之战前,夏侯渊、张郃都不被刘备忌惮的话,那么,此时,刘备已是“惮郃易渊”了。
曹军方面,郭淮表示:张郃,国家名将,为刘备所忌惮。于是,众将推选张郃,稳住形势。
被打疼的诸葛亮如果说汉中之战前,刘备轻视张郃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诸葛亮在街亭之战的安排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在得知张郃领兵前来时候,蜀军众将都认为,非魏延、吴懿这样的宿将不能抵挡。
诸葛亮不知哪来的自信,“违众拔谡”,令缺乏经验的马谡去打张郃。
结果,张郃善处营势,轻易找到蜀军命门,断绝水源,轻易取胜!
此后,善处营势的张郃,“自诸葛亮皆惮之”。
这世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我们不可以因为一战的胜败,而轻易判定谁不如谁。
比如:在宕渠之战大败张郃的张飞,一年后,在下辩之战中被曹休所败。
难道我们因此可以说:张飞、马超,不如曹休、曹洪吗?(那是不是张郃比曹休差了2个档次?)
后人不可过于简单地通过一次对决的胜负,轻易给名将“排座次”。
但是,作为将军,要赢得对手的尊敬,还是要靠打疼对手。
宕渠之战没打好,因此,汉中之战前,刘备集团的判断是:张郃、夏侯渊的才能不如蜀中众将。
可是,广石之战,张郃打疼了刘备,也就赢得了刘备的尊敬。
街亭之战,张郃打疼了诸葛亮,也就赢得了诸葛亮的尊敬。
说一千,道一万。
威名,是打出来的。
张郃被张飞打得屁滚尿流,为何刘备和诸葛亮还非常恐惧他?
翻开书卷,那一幕幕壮丽的画面喷薄而出,正如歌中所言,“眼前浮现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我非常喜欢张郃。今天,咱们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张郃。
读三国,其中很多人物都趋向于脸谱化。比如曹操之处处雄疑,刘备之时时示善,诸葛之智,关羽之骄,张飞之莽,赵云之正,许禇之痴,周瑜之狭,鲁肃之厚。
张郃这个人比较特别,他充分体现了人生的两面,有成有败,有血有肉,有泪有笑。
看到张郃,就想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
一、能力不决定位置
在袁绍麾下的时候,张郃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其实,张郃是四位猛将中最有出息的。
颜良、文丑、高览都是以武艺闻名,悍勇敢战,而张郃则很有头脑,智勇双全,具备独当一面的帅才。
张郃混得好吗?并不好,因为袁绍又不缺谋士,郭图、审配、沮授,许攸……多的是。张郃和其他几位一样,是被作为冲锋陷阵的猛将来使用的。
在这世界上,你有没有本事并不重要,关键是人家老板用不用你的本事。人家认为不缺你这一号,把你摆在哪个位置上,让你干什么,由老板决定。
记住,你的位置并不是由你的能力决定的。
二、智慧不决定成败
官渡之战,袁曹对抗,双方摆开阵仗,打得难解难分。
张郃给袁绍出主意,比较了一下双方的优势和劣势。袁绍军的优势是兵多粮足,张郃建议派出一支轻骑,迂回到曹军后方,切断曹操的后援。
这点子很毒,曹操很难应付:如果不理会,后路就会被切断,粮草后援被绝;如果派兵去应对,正面战场上的兵力差距就更大了,简直不敷分配。
这计谋确实很智慧,体现了张郃高超的战略思维水平。但袁绍不肯接受,人家有谋士,还用得着你张郃指手划脚,运筹帷幄?老老实实当你的大头兵去。
这就告诉大家,注意自己的身份,你是执行层的,少掺和人家决策层和谋划层的事情,你以为自己高明,人家不用你,你就是个屁。
三、忠诚不一定被信任
张郃这个人,干啥事情都比较钻,干一行爱一行。
得知曹军要袭击袁军屯粮重地――乌巢,张郃告诉袁绍,我军最大的依凭就是粮草,必须要派重兵支援,守住屯粮之所。但袁绍的谋士郭图认为,应该趁着曹操分兵攻打乌巢,正面兵力空虚之际,集中兵力攻打曹操大营,这叫“围魏救赵”。
张郃认为这太荒唐了,纯粹是纸上谈兵的一厢情愿,但袁绍拒绝了张郃的建议,派他去正面进攻。
果然不出张郃所料,正面攻不下来,乌巢却失,粮草被焚,袁绍军心大乱。
张郃正在前线焦头烂额,郭图为了推卸责任却准备要陷害他,像袁绍进谗言,说张郃出言不逊,袁绍大怒,派人去召回张郃。
生死存亡,张郃万般无奈,率兵投降了曹操,袁绍大军正面防线洞开,曹军趁势发动攻击,袁绍大败。
四、贡献不意味着公平
张郃归附曹操后,被拜偏将军、封为都亭侯,然后随着曹操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的功劳。
攻袁谭,围雍奴,征柳城,破乌桓,张郃终于再获晋升,封为平狄将军。
但张郃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很久。在这段时间,张郃随曹操讨东莱,伐管承,讨陈兰、梅成,破马超,围安定,降杨秋,平宋建,征张鲁,收汉中。功绩累累,却再未升迁。
有功劳的人很多,不独你张郃一个,想晋升,要论资排辈,按亲疏远近。曹操再开通,按照当时的政治形式,也只能按照血缘关系优先提拔更可靠的亲属。
记住,不是你现在跟错了人,而是你当年生错了门。
五、理想不等于现实
曹操平汉中之后,张郃作为夏侯渊的副将,率领一支偏师,辅助夏侯渊镇守汉中,以防御刘备。
刘备集团收得蜀川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和调整,扩张之势在所难免。
张郃从来不是一个安分守已的人,从他对形势的判断,知道刘备迟早要将触须伸向汉中地区。张郃怎么办呢?他先下手为强。
张郃率兵南下,攻击巴东、巴西二郡,一边进攻,一边把当地的老百姓、牲畜和财产迁徙到汉中。
我们看到,这个张郃和别的将领不同,他不是一味死守,而是很有主动性,他将战线往前推,以攻代守,尽一切可能给刘备的扩张造成最大阻碍。
刘备当然不能忍,派出他能够使用的最强悍的猛将――张飞来对付张郃。
张郃的战略战术相当正确,但这就够了吗?他只是一个副将,手下可以动用的兵力远远不足,上面还有夏侯渊的监督和牵制,而张飞呢,背后有整个蜀汉的全力支持。
做事情就是这样,你可以倾尽全力去奋斗,但也并不意味就能取得成功。
六、努力并不意味收获
张飞大战张郃,双方在宕渠杀得难解难分。张飞利用地形,将张郃军队分割,前后夹攻。张郃见势不妙,抛下大军,带着几个随从,翻山越岭而逃。
张郃这一点特别好,你可以打败我的军队,但别想摧垮我的意志。当断即断,该舍就舍,没有什么抛不下的,转身就跑,回头再见。
能打胜仗的将才很多,善于打败仗的可没几个,张郃就是这种人。
张郃打了败仗,但却晋升了,曹操提拔他做了荡寇将军。为什么说曹操能成就大事呢?看看人家这心胸和智慧!
张郃死守广石,刘备十路攻打,没奈何了他。刘备无奈,向后方请求增援。
定军山一战,黄忠阵斩夏侯渊,曹魏大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大家通过合议,民主选举,推选张郃为临时主帅,这是张郃一生中唯一一次独当一面,执掌大权。张郃的两次提升,居然都是因为本方的兵败。
张郃率军拼命死守,终于坚持到了曹操率主力赶来。
事情就是这样,有时能让你笑出泪来,你可以不息地努力奋斗,但并不一定就能获取收获。让你真正获得收益的,却往往是失败。
七、毅力并不决定成就
张郃有着出众的才能,有着永不屈服的斗志,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受到众将士们的拥戴和敬佩,但这就能够被重用吗?
他始终被压制着,始终没有能够尽情展示过自己的军事才华,先有曹操压着,再有夏侯渊做他的顶头上司,再有曹真,再有司马懿。
张郃坚忍着,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阻止着刘备,阻止着诸葛亮,让所有的敌人都刹羽而归。
他面临的阻力来自于四面八方。对面的,后面的,上面的,下面的。
不要以为你有了一双坚韧的翅膀,这片蓝天就能任由你展翅翱翔。
八、前胸不同于后背
但对张郃才能的忌惮,可不仅仅是来自于他的敌人――刘备和诸葛亮,很多方面其实更多来自于他的后方。
做为战士,最怕不是来自前方的枪林弹雨,而是来自于后方的毒谋暗箭。敌人忌惮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人忌惮你。
张郃这一生过得不易,一路上坎坷艰辛,磕磕碰碰,没过几天舒心日子。
张郃这个人比较能忍,但其实他骨子里面的那分骄傲和自矜不亚于关羽。他的自惜更多来源于对自己的能力的绝对自信,即使在落荒而逃的时候,也从来没有丧失过斗志和信心。
木门道一战,张郃壮烈牺牲。
他以一个军人的宿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他经历过很多次的失败,对抗过很多强大的敌人,但从来没有屈服过,从哪里倒下,就从哪里爬起来。
但坚韧并不足难抵抗人世间所有的挫折,总有一次失败会让你再也爬不起来。
记住,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防御力,就算你能防住自己的前胸,也很难防住自己的后背。
张郃被张飞打得屁滚尿流,为何刘备和诸葛亮还非常恐惧他?
张郃并没有被张飞打的屁滚尿流,看史书最忌讳只看本传,陈寿在撰写人物列传时只记录角色的光辉事迹,会忽略部分细节或干脆不记录该人物的败绩。
例如,我们看《三国志张郃传》内容:太祖征张鲁,先遣郃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太祖从散关入汉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于前通路。至阳平,鲁降,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近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以上描述中根本就不像张郃曾经被张飞所击败,要结合《张飞传》和《张郃传》内容,才能够知道宕渠之战的整个过程。
曹操率大军征讨张鲁,张郃前次作为先锋讨伐氐王窦茂。曹操大军完全进入汉中以后,张郃被派率领五千步卒为先锋开路。张郃又作为夏侯渊的部将留守汉中,被指派的任务又是进入巴东、巴西二郡,主要职责是把二郡的人口迁移到汉中,被巴西太守张飞所拒,张飞从他道邀张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张郃前后不得相救,被张飞击破,率十余人寻路退回南郑。
看上去张郃确实是惨败,可尚有一个细节,张郃完成了任务吗?根据《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九月,巴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各率种落,举巴夷、賨民来降,于是分巴郡。以胡为巴东太守,濩为巴西太守,皆封列侯。”
《华阳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年,魏武以巴夷杜濩、朴胡、袁约为三巴太守。”任乃强注:“袁约所居,疑在朐忍县界。”
朴胡、杜濩本是巴地少数民族部落的首领,他们追随张鲁投降曹操后,被派往巴东、巴西二郡,负责迁移当地百姓回到汉中,张郃的孤军深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掩护这两人。刘备新定蜀中,三巴百姓尚未全部臣服。当时黄权给刘备献计,率军击败朴胡、杜濩二人,意味着刘备、黄权的部队其实在张飞附近,所以张郃这一战才处于被动状态。
根据《三国志王平传》和《资治通鉴 卷八十二》记载,王平追随杜濩、朴胡到了洛阳,被任命为试用校尉。賨人李氏又率五百余家归顺于曹操。
综合以上记载,可得到张郃、朴胡、杜濩虽然被刘备、黄权、张飞所击败,但他们仍旧成功将部分巴地百姓迁移回汉中。张郃本传还记载他在此战以后还升了官,尽管张郃战败于张飞,却是因为有先天不利因素在里头,其次他又完成部分任务,对巴地造成人口流失,张郃故意跟张飞相距拖延就是为给朴胡、杜濩迁移争取时间,所以张郃战却未降反升。
张郃后来在街亭大破马谡,一样造成了诸葛亮军陷入被动,不得已要把新降的三郡百姓迅速迁移回蜀中。诸葛亮虽招致大败,却也掳走了许多人口填充国力,还得到了天水一匹夫。只是诸葛亮的损失更多,战获得不偿失。从张郃未被降级反被升官看来,他的战果应该是高于损失。诸葛亮毕竟吃过张郃的亏,对他有所忌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刘备又何以忌惮张郃?后来刘备进攻汉中,令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张郃临时被奉为主将,张郃不再采取夏侯渊错误的战术,在敌人占据高处后还跟敌人争锋。
张郃和郭淮在汉水以北,远水列阵,反令刘备不敢轻易进攻,成功阻碍刘备进入汉中腹地。《孙子兵法》很清晰描述夏侯渊和张郃战术的优劣: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夏侯渊在低处扎营,行动让敌人一览无遗,所以才会被黄忠找到机会突袭而阵亡。张郃选择退回汉水以北,大军本因主将夏侯渊被杀而溃败。可张郃并不临水迎敌,他给予刘备一定空间渡河登岸,反会令刘备陷入军事地理的被动。这一战顿时体现出张郃优于夏侯渊的军事素质,所以《魏略》记载:“刘备惮郃而易渊。”
张郃被张飞打得屁滚尿流,为何刘备和诸葛亮还非常恐惧他?
谢深夜762~邀答!
问:张郃被张飞打得屁滚尿流,为何刘备和诸葛亮还非常恐惧他?
这件事悟空问答上很多答者已经作答,我就不一一赘述经过了,简单谈点认识。
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百战百姓的常胜将军,再说打败仗你要看什么原因,以小败图大胜的案例很多。
张郃从多场战役中,证明他既有勇,也善谋,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将才,不正视就会吃苦头。
哀兵必胜,这是无数战争总结出来的结论,狗逼急了也会向你反扑,能带兵的将领都不是善荏,不作好战前准备,就可能骄兵必败。
必须说的是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恐惧张郃,只是与他作战提防心很重。
张郃被张飞打得屁滚尿流,为何刘备和诸葛亮还非常恐惧他?
题主的这个问题并不正确,刘备从来没忌惮过张郃,倒是一直把他当软柿子捏。
一般认为刘备忌惮张郃,是因为裴松之注的《三国志·张郃传》里引用了《魏略》里的一个记载:
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要注意的是这是裴松之加上去的,并非陈寿所写。《魏略》是魏国郎中鱼豢所私自撰写的野史,大概因为是在魏国为官的关系,书中关于魏国的记载较为详细,所以陈寿在著《三国志》的时候,在写和魏国有关的事情时参考过《魏略》。
然而《魏略》对于蜀汉和东吴的记载就充满了各种道听途说,错误很多。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魏略》记载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的时候,和刘禅失散,被人拐卖到了汉中刘括家中。后来刘备夺取益州以后,刘括的邻居简某在刘备手下当将军,回到汉中以后和刘禅相认,张鲁才将刘禅送回,被刘备立为太子。
这一说法谬误极多,刘禅出生在荆州而非徐州,刘备立刘禅为太子是攻取汉中之后,此时张鲁早已不在汉中,也不可能把刘禅送回。可见《魏略》的可信度是多少,陈寿在写蜀汉和东吴就不怎么参考它。
而《魏略》关于刘备忌惮张郃一说和《三国志》里的记载也大不相同,张郃虽然是袁绍手下名将,但是在投奔曹操以后,张郃没有多少单独领兵记录,战绩不多。而且遇到张飞还被打了一个全军覆没,以这样的战绩,刘备根本不可能忌惮他。
实际上,刘备不仅不忌惮他,还把他当成了软柿子。在命马超、张飞、吴兰、雷铜等人攻击下辩、武都失败以后,刘备亲自率军攻击阳平关,夏侯渊率张郃等人据守,刘备就选了张郃所驻守的广石作为突破口,张郃亲自率亲兵奋战,击退了刘备。
但是刘备并没有因此而忌惮张郃,再次以张郃为突破口发起猛攻。张郃局势不利,夏侯渊派兵来救,刘备趁机命黄忠突袭斩杀夏侯渊。
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刘备两次攻击,都是以张郃为突破口,这分明是觉得张郃好打。而且在第二次作战里,刘备以黄忠等猛将为预备队突击夏侯渊,对张郃的攻击应该只是偏师,照样打的张郃招架不住,这种人怎么可能让刘备觉得忌惮。
而黄忠在斩杀夏侯渊后,就被刘备提拔为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时又把黄忠提拔为后将军,和关羽并列。显然刘备对于黄忠斩杀夏侯渊一事非常看重,不可能说出“用此何为邪”这种话。
之后张郃虽然被其他魏将推选接替了夏侯渊暂时统帅魏军,但是刘备也没把他当回事,直到曹操亲自率军前来,刘备才避而不战。
所以刘备从来就没把张郃当回事,他忌惮的只有曹操而已。
至于诸葛亮忌惮张郃倒有可能,毕竟此时蜀汉人才凋零,老一批的名将先后去世。此时能和张郃对抗的人不多,他忌惮一下倒是正常。不过从王平两次击退张郃看,张郃对诸葛亮的威胁也很有限。最后张郃更是中了诸葛亮的计,膝盖中了一箭,惨死疆场。
所以诸葛亮最多也就是忌惮一下而已。
张郃被张飞打得屁滚尿流,为何刘备和诸葛亮还非常恐惧他?
首先,得指正的一点是。张郃之勇不如张飞,也就是说,他打不过张飞。但是论谋略,张郃是要远远胜于张飞的。
那么,刘备和诸葛亮,都非常忌惮张郃吗?
对此,我的答案很明确:非常忌惮。
刘备和诸葛亮,是不惧怕张郃之勇猛。他们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个个武艺精湛,远在张郃之上,何惧一个张郃?刘备和诸葛亮,是怕张郃的智谋。
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所谓“良将”,就是善于排兵布阵、深谙兵法要义的将军,否则不称之为“良”。当然了,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武功,否则不能称之为“将”。曹魏武将如云,武功比张郃高的人,非常之多。张郃能被评为“五子良将”之一,说明他的综合能力,在曹魏所有将领中,排得上前五。这样的张郃,岂容小觑?
诸葛亮怕张郃,是经常挂在挂在口上的。他第一次北伐曹魏时,马谡主动请缨,表示要镇守街亭。诸葛亮就说:
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司马懿厉害,大家都知道,自不待言。诸葛亮还特别提到了张郃,可见张郃的实力,也是很强的。
再据《三国志·张郃传》记载: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意思很简单,张郃不是个普通的将领,他懂得变通,会打阵地战,非常懂地形和地势的重要性。蜀汉方面,从诸葛亮起,没有不害怕张郃的。
陈寿记载这段话的时候,刘备已死,诸葛亮接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也就是说,“皆惮之”中并不包括刘备。那么,为什么说刘备也忌惮张郃呢?这样说,有证据吗?
我的答案是有。曹操打下汉中后,让张郃和夏侯渊镇守汉中,抵御刘备。随即,张郃降巴东、巴西二郡,并将这两个郡的人民迁徙到汉中,并向宕渠开拔,结果被张飞所拒。刘备屯兵阳平关的时候,张郃屯兵广石。刘备就想赶快攻下广石,进而拿下汉中。结果,刘备下令军队往死里打,都不能攻下广石。
大家说刘备能不忌惮张郃吗?要不是因为张郃,刘备恐怕早就拿下汉中,张郃真是让他既敬又畏。之后,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这曹魏好不容易失去了主帅,谁知道在关键时刻,夏侯渊的司马郭淮对大军说:“大家不要慌呀,张郃有将帅风度,刘备很怕他的。”于是,张郃临危受命,接管了夏侯惇的主帅位置,最终稳定了军队。曹操得知汉中告急后,立刻亲临汉中。刘备只得停止进攻。刘备因为张郃,再一次没能攻下汉中!
那么,张郃到底有多厉害呢?为什么诸葛亮和刘备,那么忌惮他呢?下面我将根据正史的记载,分析如下。
第一,张郃既有武艺,又有谋略。张郃本来隶属于韩馥,后来投靠了袁绍。张郃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和颜良、文丑、高览齐名,这样的人,武艺肯定不会低。但是我认为,张郃是四人中最优秀的将领。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颜良、文丑、高览三人,都是有勇无谋,只会逞匹夫之勇。张郃就不同了,他很有谋略。
举个例子说明。许攸献计,曹操偷袭乌巢,大家都知道吧?这张郃就建议袁绍,希望他赶快派精兵前去营救乌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候,郭图就说了,应该去偷袭许昌,这样一来,乌巢之围,不救自解。张郃就说,不能这样做,许昌城池坚固,必定久攻不下。结果袁绍不听,乌巢被烧得一干二净,许昌又没有攻下下,真是损失惨重。郭图自知惭愧,于是对袁绍说,张郃听到乌巢被烧,正开心着呢。张郃没办法,只得投靠曹操。
第二,张郃战功赫赫。张郃投降曹操后,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之后,张郃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在讨伐吕布、马超等人时,立功无数。魏明帝即位后,张郃在街亭,围而不攻,绝马谡水源,最终大败马谡。之后又攻下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第三,“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这一点,前文已有说明,兹不概述。
总结张郃不仅骁勇善战,还文韬武略,极善用兵,有将帅之才。因此,诸葛亮和刘备,才会非常忌惮他。那么,大家怎么看待张郃呢?专注三国史,喜欢三国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和评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