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兵多将广地盘又大,为何对付张鲁还要请刘备帮忙?
211年,曹操扬言要进攻汉中张鲁。
这本是曹操对付马超、韩遂等关西众将的一招虚棋。
不过,或许连曹丞相自己都没想到:他的能量是如此之大,这招虚棋居然引发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改变了天下格局!
不安的刘璋曹操的虚招,引发了西北众将的不安,他们合兵和曹操大干了一场,这些暂按下不表。
刘璋也被曹操的这招虚棋晃了一下腰!
曹操要打张鲁?打下张鲁,下一个就是我呀!
怎么办?
上一次刘璋感觉到威胁的时候,是曹操攻荆州的时候。当时,刘璋主动跟曹操示好,又是派使者交往,又是派兵支援。
这一次情况不同了。
和曹操示好的下场是很明确的!
张鲁,就是下场!
张鲁接受曹操镇民中郎将、汉宁太守的任命,不断给朝廷上贡,很听话了呀!
《献帝春秋》记载:孙权邀请刘备一起打刘璋时,曾写道:米贼张居王巴、汉,为曹耳目···
都“为曹耳目”了,曹操还要打!
天下大势已经变了:早年刘璋、张鲁可以通过交好来避免挨打,是因为牛人们有更重要的对手要打,这时你要跟人家交朋友人家很高兴,人家也怕四面受敌呀。赤壁之战后,高手们彼此之间交手已经捞不到什么好处,都琢磨着怎么从弱者那里找突破呢!
刘璋要想继续混下去,就只有一条路:抢先讨灭张鲁,控制汉中!
值得注意的是:刘璋请外援,不是为了防御张鲁,而是“使讨张鲁”。
防御张鲁,不需要请外援,但讨伐张鲁,就要请外援啦!
自己去打张鲁?刘璋尝试过很多次了。“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打不下!
好吧,只剩下找外援一条路了。
军事同盟找外援,当然要先考虑已有的军事同盟。
在此之前,刘璋与刘备已经建立了军事同盟。
赤壁之战期间,张松出使曹操,没有得到存录后,张松“庇毁曹操”,并建议刘璋与刘备建立结好。
刘璋随后就派遣了法正连好刘备,并下令法正、孟达送兵数千帮助刘备防御。(《三国志.刘璋传》)
可以说,刘璋、刘备,已经建立了军事同盟的关系。
刘备是个比较靠谱的人看简历,刘备在取益州前还是个比较靠谱的合作伙伴。
从跟随公孙瓒开始,虽然刘备每次跟人合作都会“捞一把”,扩充实力,但他基本上对老板还是比较厚道的(除了对曹操)。
而刘璋看中“同宗”,也不是一句空话。
当初,刘琮投降,刘备在襄阳城下时,诸葛亮曾劝刘备趁刘琮混乱拿下襄阳,刘备以同宗之谊拒绝了。
虽然当时刘备不攻襄阳,很可能也是考虑到曹军逼近、襄阳城固等因素,但刘备的那句“同宗之情”,无疑是一个加分项。
其实,刘备在此次下决心取益州前,也是犹豫过的。他认为自己“宽、仁、忠厚”,每每与曹操相反,大事才可成功,对失信于天下十分犹豫。
刘璋认为能控制住刘备后来,刘备在围攻雒城时,法正曾给刘璋写了一封信。
信中提到:你们之前不是认为刘备孤军深入,没有粮食储备,没有后援兵力吗?
孤军深入、没有粮食储备、没有后援兵力,正是刘璋认为刘备造成不了威胁的原因。
看刘备面临的形势,刘璋的想法也不是没道理。
1、刘备兵力不够;
名义上,刘备可以节制的部队有数万,但如果要跟刘璋干的话,可用之兵不过万。
而名将杨怀、高沛等人虽名义上受刘备指挥,但和刘备可不是一条心!相反,他们还能起到监视刘备的作用。
2、刘备粮食依赖刘璋。
刘备所在葭萌,远离荆州大本营,补给全赖刘璋。
如果刘备要闹事,得不到荆州方面的军事、物资支持,孤军奋战,粮食短缺,何以为计?
总的来说,刘璋“引狼入室”,亡于刘备之手,是偶然的。但刘璋的灭亡,是必然的。
当时的天下大势正由群雄割据走向鼎足而立。
刘璋父子的实力,可以支持他们在群雄割据中占据一席之地,但他们的能力显然不足以让他们成为鼎足而立的一份子。
西川不被刘备夺取,也会被曹操夺取,刘璋已“无能为也”。
“夹缝里求生存”始终只能是权宜之计。要想长治久安,唯一办法是自己强大起来,舍此之外,别无他途。
刘璋兵多将广地盘又大,为何对付张鲁还要请刘备帮忙?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 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渊率军出河东,试图经过马超等凉州军阀的地盘进攻汉中张鲁。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西军阀都怀疑曹操是想要假途灭虢,灭张鲁是假,吞并凉州是真。于是凉州军阀齐集于关中,共十万人马起兵反曹。
当曹操与关西军会战于关中时,身处成都的刘璋被吓得一身冷汗,他认为曹操灭掉马超和张鲁后,下一个倒霉的肯定就是自己。于是他就想到了驱虎吞狼之计,邀请一位强有力的盟友来帮助自己。但是这位盟友又不能太强,否则会吃掉他。刘璋正在左思右想之时,张松向刘璋建议,不如邀请荆州刘备来帮助我们吧?刘璋想了想,就刘备了!因此这一年的第二件大事便是——刘备入川。
那么刘璋为何要邀请刘备入川呢?这还要从刘璋的发家史开始说起。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益州也受了影响。后来朝廷派校尉贾龙率兵平叛,才稳定了益州。之后不就,刘焉以益州牧的身份进入益州,企图割据巴蜀,谋求自立。但是他要搞割据,首先就要征服益州当地的地方豪强才行。于是刘焉杀掉了不少益州豪强,后来又杀掉了贾龙,给自己立了威,镇住了益州不服他的豪强。但是结果就是:刘焉势力再也不可能得到益州本土豪强真正的拥护了,人们只是惧怕他的威势而已。
刘焉死后,刘璋继立。他老爹造的孽,全部让他给承担了。当时益州的势力主要有三股,分别是益州本地的豪强大户,以赵韪为代表:从东州来的外来户,以庞羲为代表;跟着刘焉一起入川的军阀,以张鲁为代表。这三股势力其实都看不起刘璋,都想独立。第一个跟刘璋闹掰的就是张鲁,刘璋为了报复,就杀掉了他的全家。为了镇压张鲁,刘璋又让东州派的代表庞羲去讨伐他。结果两者相攻多年不下,搞得庞羲也想独立了。只不过他的实力不够,最后没有实施。但是刘璋对庞羲也就失望了,不敢在予以重用。最后是赵韪,他策动了叛乱,但是遭到了刘璋的镇压。
因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璋在汉末军阀混战的那个时代,他名义上是益州土皇帝,看似地盘大、兵多将广。但其实都是虚的,刘璋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他在益州的统治基础很差。只不过益州的势力均势,张鲁、庞羲这些人相互吃不掉对方,对他行不成实质的威胁。这才给了刘璋一个继续当益州土皇帝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当刘璋听说曹操南下拿下襄阳之后后,他毫不犹豫的往荆州派了三批使者。先是部将阴溥,后是别驾从事张肃、最后是别驾张松,级别一个比一个高。看得出来,刘璋是真的想归顺。如果不是后来的赤壁之败,待曹操在荆州站稳脚跟后,刘璋归降肯定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曹操在赤壁被打败了,这一下问题可就大了。
因为曹操退回北方后,东吴占了南郡,与刘璋势力相接壤。并且周瑜还准备攻益州,拿下成都,这把刘璋吓得够呛。只不过周瑜短命,这事就没有办成。但是在刘璋心里,还是留下了阴影。
之后不久,刘备向孙权借南郡,于是刘备就跟刘璋接壤了。当时曾经出使曹操的张松向刘璋建议,既然曹操大败,而孙权、刘备崛起,不如我们自立吧。但是我们的实力不够,我认为可以跟刘备联合,扩充我们的实力。刘璋在权衡利弊之后后,采纳了张松的建议。至于刘璋为什么邀请刘备入川,一般人普遍认为是刘璋借助刘备的势力抵挡张鲁,但其实这种是论调经不住推敲的。
因为三国时期的战争,其实就是一种防守反击战,通常是谁进攻谁吃亏,如果防守的一方众志成城,并且还有地利优势的话,那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完全可以让进攻一方输得连裤子都不剩。就拿刘璋和张鲁这对冤家来说,张鲁严防死守,刘璋确实是拿不下他。但话又说回来了,张鲁他就能拿下巴蜀么?刘、张二人斗了十几年,其实张鲁拿刘璋也是一段办法都没有。所以刘璋邀请刘备入川,他的想法是很多的,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对付一个张鲁。
如果邀刘入川不是为了对付张鲁,那么刘璋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回到建安十六年那个时间点,刘璋他当时最操心的其实是自己的前途问题。也就是:到底是继续割据,还是放弃割据,选择抱别人的大腿?按当时的形势来看,刘璋最起码有四条后路可选择:
第一、拿下张鲁,与曹、孙三分天下;
第二、向曹操投降,重新归顺于汉室;
第三、向其它的势力投降,比如孙权;
第四、联合盟友共同发展,比如刘备。
首先第一条是不可能的,因为刘璋要是有能力拿下张鲁,他早成功了,所以第一条忽略;第二、三条也不可行,因为东汉末年是典型的豪族社会,刘璋纵然是益州土皇帝,但是他这个土皇帝也要有豪强支持才行。否则他一个外地人,凭什么骑在益州本地人头上吆五喝六?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璋也确实是得到了益州大吏赵韪的支持之后才出任益州刺史的。所以实际上刘璋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要跟豪强们达成共识,大事情绝不可能由他一个人的好恶所决定的,必然是要先得到了东州派和益州派等大佬的普遍支持后才行实行。
备注:刘璋统治益州期间,他自己能控制的地盘不大。东州派算是一个割据势力,而本土派由于打压过狠,对他貌合神离。比如向他举荐刘备的张松就是本土派的代表,表面上看似忠诚,实则吃里扒外。
综上所述,刘璋当时其实是没有选择的。因为他拿不下汉中,没有跟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资本;而本土派和东州派各自心怀鬼胎,东州派要维护自己的地位,不想投降。本土派想搞倒刘璋,献上邀请刘备之计,实乃连环计,故意给刘璋下套。至于刘璋本人是怎么想的,也不难想象。他在益州独断专行多年,已经是益州的土皇帝了,突然让他屈居于人下,他岂能甘心?
另外刘备当时的个人形象很好,是反对曹操的旗帜性人物。刘璋若不想降曹,刘备是他最好的合作伙伴。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质疑了,刘备这厮走到哪坑到哪儿,孔融、陶谦、袁绍、刘表都让刘备给坑了个遍,堪比吕布级别的反复小人,他的人品怎么就好了?
这里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刘备在夺取益州之前的形象,是非常好的!早年救孔融于危难,解陶谦之绝境;后来守刘表之北大门,联孙权于赤壁。每一次都是尽心竭力的与人合作,老老实实当小弟。至于说孔融被曹操杀害、陶谦病死、刘表病死,这跟刘备一毛关系都没有。不能说陶谦之死、刘表之死的蹊跷,就凭空的怀疑是刘备干的,没有证据嘛。唯一被刘备反水坑过的人只有曹操,刘备也因此成为反对曹操的旗帜性人物。所以刘璋如果还想割据,刘备就是他的最佳盟友。
因此站在当时那个时间点来说,刘璋要想抵抗曹操,与刘备联盟是他的不二选择。如果想抵抗孙权,刘备也是不二人选。他当时不选刘备还能选谁?
备注:根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东吴也打过益州的主意,但被刘备阻拦了。站在我们今天的上帝视角来看,刘备挡孙权是为了自己霸占益州。但是以当时的视角来看,刘备是在帮刘璋,因为刘备取益州之事还没有做,所以刘璋他应该感谢刘备才对。
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三国志鲁肃传》说到这里,刘璋邀请刘备入川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大致有四点:
主观上讲,刘璋还想再搏一把,不想白白丢掉老爹留给他的基业。但是益州内部的势力太复杂,他必须要找盟友。选来选去,最后采纳了张松这个二五仔的建议。
客观上讲,刘璋的威望不行,实权派和不受重用的人(法正、孟达)心怀鬼胎,一直想找机会搞倒刘璋。通过他们的整天忽悠,刘璋最终同意了刘备入川。
从刘备本身讲,他当时的形象很好,起码在明面上他是个正人君子,而且还是抗曹的旗帜性人物。邀请刘备入川,北可以抗曹,东可以抗孙。刘备之前一直都在给别人守大门,在守门这方面他有经验。(比如替刘表守荆州北大门新野)
最后一方面,刘备实力不够强,刘璋可以利用他。这一点要联系张鲁来讲。
张鲁这个人,他的实力可以说很强,也可以说不强。说他实力强,是因为他割据汉中十几年不倒,汉中在张鲁治理下,政策较为宽仁,甚至还建立义舍,无偿给外地人提供食住方面的帮助。因此不难想象,汉中当地的老百姓对张鲁是非常支持的。同时张鲁还是宗教领袖,很有号召力。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张鲁主政汉中时期,关中的老百姓都往汉中跑。曹操攻汉中时,汉中郡有十万户人口。看清楚,是十万户,不是十万口。蜀汉灭亡的时候,整个蜀汉也才二十八万户。可想而知,张鲁对于刘璋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啃的骨头。刘璋就算能灭张鲁,他自己也要扒掉三层皮。
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三国志魏书》既然刘璋都拿不下张鲁,刘备又凭什么能够拿下张鲁?刘备入川时只带了三万人,三万人就想灭汉中?
因此刘璋请刘备入川,主要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盟友。一来利用他抗曹操、二来利用他的势力震住庞羲这些人,至于抗张鲁嘛,只是一个借口罢了。而且刘备入川后,刘璋也是心狠,只给了他二十万斛粮食,给这点粮食让刘备打张鲁,怕是还没跟张鲁开战呢,刘备就饿死了。
试想一下,刘备离开自己的荆州根据地,跑到刘璋的地盘,后勤都得靠刘璋供应。如果刘璋不供应,刘备是不是就傻眼了?当然了,这是刘璋的想法。他哪里能想到刘备是混迹于乱世的老油条,这点困难岂能难倒刘备?最后刘备反水,吞了刘璋,自己做了成都之主。
因此总的来说,刘璋请刘备入川,是因为当时刘璋的地位不够稳,他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势力来帮助自己。选来选去,刘备是最合适的。一个不想投降曹操的刘璋,决定请来刘备,就像刘表用刘备那样,让刘备帮自己守门,这在当时看来,确实是最优解。至于刘璋地位目的嘛,并不单纯。明面上是借刘备抗张鲁,其实是借刘备抗曹操、孙权,威慑庞羲这帮不服管的地方实权派。顺带再用粮草把刘备束缚住,让他给自己效力。算盘打的很好,只不过把对象搞错了。
刘璋兵多将广地盘又大,为何对付张鲁还要请刘备帮忙?
要解答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个就是刘璋本人,第二个就是刘璋手下的大臣,第三个就是张鲁集团!首说刘璋这个人,刘璋本人没什么能力,性格多疑而懦弱。他能够有益州这么大的地盘,完全是靠他的父亲刘焉的努力。刘璋不是刘焉的长子,其长兄刘范因为密谋杀李傕,事情暴露而被杀,而刘璋却因为外出任官幸免于难,他到益州下达朝廷的命令是被刘焉留下,从而拥有的继承权!刘焉死后,益州官吏赵韪等认为刘璋温仁好控制,于是上书推举他继掌益州刺史,得朝廷诏为益州牧,同时任命赵韪为征束中郎将。就这样,刘璋成为了益州之主,当然这个益州之主也没有那么容易当,没过多久,赵韪就叛乱,搞的刘璋手忙脚乱,幸好有刘焉当时收留饥民而创建的东州兵镇压,这才把叛军消灭掉,刘璋对益州的掌控能力可见一斑,即使没有刘备,孙权或者曹操也会,把这个益州这块地方的吞并!总体来说,刘章这个人没有主见,懦弱宽厚,没有任何的政治才能,无法掌控自己的属下!再来看刘璋的属下法正、黄权、张松这些人。历史上法正的智谋不亚于诸葛亮,他和诸葛亮同为刘备的左膀右臂,而张松这个人自尊心极强,曾经因为出使曹操被冷落,回来劝说刘璋与曹操绝交,法正和张松两个人非常要好,刘璋的性格和能力,让他们看不到希望,他们经常一起聊天另觅贤主!黄权虽然对刘璋很忠心,但是也不是愚忠,但也是对刘璋的作为不满意,对于刘璋的忠心也是古人的操守在坚持而已!最后看张鲁,张鲁虽然地盘小,但是很特殊,他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他在汉中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战斗力很强,张鲁最初受刘焉的节制,刘璋执政,他就开始不听从调遣,在汉中建立割据政权,为此事,刘璋派庞羲多次攻打张鲁,都被张鲁击退!张鲁部队的战斗力可见一般!事情发生在曹操讨伐刘表,张鲁出使曹操被冷落,回来劝说刘璋和刘备结盟,于是刘璋派法正和孟达去和刘备结盟,刘备见到法正推心置腹,以刘备的手段和魅力,法正很快被折服,就这样法正被策反了,而张松也因为法正而倒向刘备!到了曹操攻打汉中,刘璋很害怕,张松就劝说刘璋迎接刘备入川协助守卫,刘璋没什么主见也没有政治才能,觉得刘备和自己是宗亲就采纳了!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克,在法正和张松的努力下,刘备顺利入川,和刘璋相谈甚欢,而刘备也答应刘璋去攻打张鲁!没想到张松哥哥张肃害怕张松的所作所为会连累自己,向刘璋告发张松的图谋,刘璋大怒,杀了张松,关闭了益州的关隘,刘备也大怒,调转头攻打刘璋,战争持续了三年,最后刘璋因为体恤百姓而投降刘备!可以说刘璋引狼入室非其所愿,但是他也无法左右局势,有法正张松这样心怀二心的臣属,刘璋也无可奈何!
刘璋兵多将广地盘又大,为何对付张鲁还要请刘备帮忙?
刘璋手下人才济济,一点没错,但是地盘并不广,仅为一州(残州,已失汉中郡)偏隅。如:文有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不下卧龙凤雏。因此,当刘备东征孙权之时,诸葛亮都在感叹,若孝直在,必可阻主上东行。)、张松(博闻强识,过目不忘)、费诗(敢谏直言)、黄权(才能过人)、王累(忠心无二)、刘巴(经济师)、邓芝(文武全才)、李恢和秦宓(皆为外交舌辩之士)等;武有张任(射杀庞统,誓死不降)、严颜(颇有威望,能征善战)、李严(刘备托孤重臣),还有吴懿、杨洪、张翼、孟达、吴兰、雷同、高沛、杨怀、冷苞、邓贤等,皆为智勇悍猛之将。
还真是“守着金山,找钱花。”如此优越的局面下,刘璋之所以害怕张鲁,而要请来刘备相助,应该有以下两点缘故。
一、高官二代,温室花朵难成参天大树,乃为求助之源
刘璋之父刘焉,本为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曾因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职。因此,刘璋自小便生活在一个官宦之家。一不为衣食操心,二不为生存担忧,三不为出路犯愁。犹如温室中的花朵,一切皆有府中下人操劳。
正所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所以,刘璋这朵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娇嫩之花,又怎么可能经受得起乱世风云中的雨雪秋霜呢?
也许,这便是刘璋害怕张鲁而请求刘备相助的源头吧。
二、继位仓促,无可信托孤重臣,乃为求助之本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时任益州牧的刘焉,以身发重症为由上书朝廷,希望朝廷派其幼子奉车都尉刘璋前来益州,以全父子思念之情。为此,刘璋回到了父亲刘焉的身边。数日后,刘璋的两个兄长刘范、刘诞,因参与图谋李傕、郭汜一事,而惨遭杀害。刘焉闻知,急火攻心之下,导致背疮发作,不治而亡。
接着,刘璋在益州征东中郎将赵韪等人的推举下(主要看刘璋在益州没有根基,又性格懦弱,便于操控),获得朝廷诏命,继任益州牧。因此,刘璋便将益州大权尽皆交予赵韪定夺。然而,到了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时隔仅有6年不到的情况下,虽然赵韪大权在握,但他并不想屈居人下。所以,发动了叛乱。危机时刻,幸赖当初刘焉曾收留逃难来到蜀中的数万荆州流民,并组建了一支 “东州兵”。经过“东州兵”的拼死力战,最终将赵韪击杀于江州,叛乱遂平。
之后,又发生了张鲁叛乱。刘璋一气之下,便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自此与张鲁结下了死仇。
这时,刘璋看似身居牧守高位,却好似水中的无根浮萍,没有亲信,没有班底,更没有朋友。如此环境下,性格想不多疑都难。如果,刘焉能像刘备一样,临死之时为刘璋选一二托孤重臣相辅,或许刘璋的性格和决断,便不会出现后面的结果了。
其实,在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讨荆州之时,刘璋便有投靠曹操之意。因此,曾派遣使者向曹操表达自己的敬意和相投之愿。曹操见刘璋使者后,心下大喜,随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其兄刘瑁为平寇将军。
刘璋接封后,同样甚为高兴,为表相谢之心,特派遣别驾从事张松出使曹操。不曾想,性格高傲的张松,竟然在曹操处碰了一鼻子的灰,心下愤恨不已。回到蜀中后,便劝说刘璋和曹操断绝关系。为了消除刘璋的后顾之忧,张松又同法正、孟达等好友相勾连,共同向刘璋提议,应该结盟刘备,既可抵挡张鲁、曹操,还可保住蜀中基业。
因此,后来便发生了刘备进蜀,刘璋逼迫投降刘备之事。
图片来源网络
刘璋兵多将广地盘又大,为何对付张鲁还要请刘备帮忙?
刘璋兵多将广是真,对付张鲁也不难,至少守住益州没一点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刘璋当时面临的问题,其实不是张鲁,而是曹操的威胁。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张鲁,引起了刘璋的恐慌。谁都知道曹操的野心和实力。一旦曹操吃掉张鲁,再趁势攻打益州,刘璋肯定是抵挡不住的。这个世界上,能够和曹操对着干的人,只有刘备和孙权,他们刚刚联手,在赤壁将曹操打得落花流水。所以当张松向刘璋提出,可以请刘备来对付张鲁,刘璋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张松提出的,当然是个馊主意。刘备当时,正苦于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在打益州的主意。不只是刘备,孙权也在打益州的主意。刘备为了吃独食,极力阻止孙权派兵西进,双方几乎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可想而知,当刘备收到刘璋的邀请,心情是何等鹊跃。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你想睡觉,马上有人送枕头。
刘璋手下,也不是没人。 对于邀请刘备入蜀一事,很多人持反对意见。黄权便问刘璋:刘备骁勇善战,您把他请进来,如何对待?把他当部下,他肯定不干;平起平坐,又一山不容二虎。这个矛盾是没有解决的。刘巴也说,刘备不是善类,“入必为害”。更有一个王累,把自己倒悬在城门下,苦劝刘璋不可引狼入室。但是,刘璋就是不听。
刘璋当然蠢,但不是白痴。他一意孤行,硬要把刘备这尊瘟神请进来,其实也有他自己的算盘。
原来,当年刘焉以益州牧的身份入川,带了一批亲朋故旧。刘焉以这批人为骨干,收编了南阳、三辅等地的农民,组建了一支东州兵,形成了一个被称为“东州士”的政治集团。东州士是刘氏父子的嫡系,相对于原来益州的土豪来说,是外来户。外来户骑到本地人的头上,本地人总是不服气的。因此,东州士与益州土豪之间的争斗,一直都存在。刘焉在世,曾经对益州土豪大动干戈。刘璋上台,也有过镇压土豪的记录。但是,土豪并不服气。庞羲、李异这些人,始终是刘璋的心病。于是他想到,刘备毕竟是自己人(都是刘氏宗族),借刘备的威名来压服益州土豪,不失为一良策。这种狐假虎威的心理,也是人之常情。刘璋还想到,如果无缘无故将刘备请来,未免表现得太露骨,恐怕群情激愤,反而坏事。如果以攻打张鲁为名,则名正言顺,大伙即便反对,也不会往别的方面想。进一步说,假如刘备把汉中打下来了,也是件好事,就让刘备驻扎在汉中,让刘备为益州守门,对付曹操去。汉中虽为益州的一部分,但是从地理上来讲,独立于巴蜀,就算刘备据有汉中,也不存在一山不容二虎的问题。
因此,刘璋请刘备入川,并不是没有经过大脑的。他的失策之处,一是高估了刘备的品德,以为刘备不会对同宗动手;二是高估了手下的节操,以为他们都会为自己卖命。最后丢掉益州,也是理所当然。
刘璋兵多将广地盘又大,为何对付张鲁还要请刘备帮忙?
《三国志》记载:兴平元年 (194年),汉宗室、益州牧刘焉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璋被任为益州(今四川)刺史,他拜赵韪为征东中郎将。当初,有数万户南阳、三铺之民为躲避中原战乱流徙入益州,刘焉将这些人全部收容,并挑选其中精壮,编练成军,名曰“东州兵” 。刘璋性格宽仁温和,史书中说他禀性“暗弱多疑”,缺乏威严,无力驭下,东州人经常寻衅滋事,侵扰地方,刘璋竟不能制止,当地居民颇有怨言。
中郎将赵韪镇守巴中,很得人心,刘璋又信之不疑,委以重任,赵韪因此暗中结交州中有势力的大家族,阴谋积蓄实力,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突然举兵攻击刘璋。广汉、犍为、蜀郡均闻风而动,纷纷起兵响应叛乱。
来自北方的东州人担心刘璋失败会使自己也遭当地人屠戮,于是齐心协力为保卫刘璋而拼死战斗。东州兵大破叛军,并乘胜进击到江州(四川江北县),将叛乱头子赵韪斩杀。占据汉中的督义司马张鲁(五斗米教创始人张道陵之孙)认为刘璋懦弱难成大事,不太服他,拒听其号令,刘璋大怒,诛杀了张鲁的老母和弟弟,并派遣麾下将领庞曦率军讨伐张鲁,但多次被张鲁击败。
张鲁的部下大都是巴郡人,张鲁带领他们打跑了巴郡太守庞曦,占领了该地,从此开始称雄于汉中、巴郡。彼时,汉室衰微,群雄并起,朝廷已无力征讨张鲁,只好采取笼络羁縻之策,封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中太守。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攻荆州,刘璋遣使向曹操表示敬意,并露出了愿意归附曹魏的意思。曹操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其兄刘瑁为平寇将军。刘璋又派别驾张松去见曹操,张松还随身携带了一幅益州地图,准备献给曹操,以作“投名状”。彼时,荆州之主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击走了刘备,平定了荆州,他见张松相貌古怪,心下不喜,态度倨傲冷淡,似乎没有愿意收留的意思,张松怏怏告退,并心生怨恨。
回益州后,张松劝刘璋和曹操绝交而转投刘备。刘璋就派军议校尉法正去结好刘备,不久又令法正和孟达各率2000兵马去帮助刘备抵御曹操的进攻。
后来,曹操即将率军攻汉中讨伐张鲁的消息传来, 刘璋心中恐惧,害怕他取胜后乘势进取蜀中,同时也担心张鲁溃败后袭夺益州,于是听信法正、张松之言,请刘备入境,帮助抵御曹魏以及张鲁的进攻。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亲自前往浯中会见刘备,还带去大量的军需物资馈赠给他,让刘备率部讨伐汉中张鲁。刘璋此举是想借宗亲刘备的力量抑制蜀中那帮不服管束的骄兵悍将,假若他能剿灭张鲁,就让他屯驻汉中抵御曹操,而自己仍然可以占据益州。刘璋自以为得计,却不料反被人利用。 本钱不大的刘备之所以能轻取益州,实因为兵多将广、实力雄厚却生性暗弱无能的刘璋“开门揖盗”之故。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留诸葛亮、关羽据守荆州,自己率军师庞统以及数万步卒兵进益州。刘备入蜀后不久,开始反攻刘璋。214年夏,刘军攻破雒城,开始进围成都。几十天后,引狼入室的刘璋献城投降,被迁往(流放)荆州公安谪居,刘备接任益州牧。219年,刘备、法正攻克汉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蜀汉正式建立。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