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西北之狼”的董卓为什么会害怕“江东猛虎”孙坚呢?
在董卓的对手中,孙坚是作战经验最丰富、兵最精、将最勇的一个,也是少有的几个认真讨董的诸侯之一。
如此孙坚,当然令董卓忌惮。
孙坚确实是董卓最为忌惮的对手。《后汉记》中,董卓曾经对刘艾说:“关东诸侯无能为也,只有孙坚比较猛,还很会用人,告诉大家小心一点”。
《三国志.孙坚传》中也提到:董卓忌惮孙坚猛壮,便让李傕去求和亲。为了拉拢孙坚,董卓还给了个单子出来,孙坚亲戚子弟谁想当大官的都可以列上去。
当时,董卓坐拥并凉精骑,挟天子,对手既有四世三公的袁绍,又有谋略出众的曹操,更有一众州牧、刺史,为何单单忌惮长沙太守孙坚呢?
其他对手都没太大威胁看看“十八路诸侯”吧。
有实力的,多是孔伷、张邈之类的名士,这些人官不小,影响力很大,但确实不会用兵。
这帮人,确实没什么威胁。后来,这些人也都成为乱世中第一批被淘汰的“诸侯”。
袁绍、曹操,是当时诸侯中才能相对卓越者(刘备、公孙瓒未参加讨董),但是,他们实力都很有限。
袁绍,四世三公,是盟主,但当时实际地盘只有渤海一地,实力有限,甚至要依靠韩馥支持。
曹操,英雄盖世,但当时连地盘都没有,手里只有新募的5000人,部队兵力不够且缺乏作战经验。
所以,这些人,董卓应付起来也很轻松。北路,一个轻松的声东击西就打垮了王匡;中路,徐荣也击败了曹操。
但是,南路的袁术、孙坚,就比较麻烦了。
孙坚的作战能力强孙坚可能是当时诸侯中唯一一个靠战功混出头的“诸侯”。
他从县吏开始,一路征战,征黄巾、战西凉、打山贼,靠着战功一步一个脚印打出来。
这个过程中,他表现出全面的军事能力。
1、勇武。
在讨伐汝颍黄巾,攻打宛城时,孙坚是率先登城的,名副其实的“先登”。
先登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作的。
攻宛城之战,是镇压黄巾时的主力决战之一,双方精英尽遣,孙坚能一举“先登”,可见,即使仅仅把孙坚看成猛将,他也是超级猛将。
2、治军之能。
在凉州作战时,孙坚、董卓曾经一起作战。
当时,董卓不从将令,还对主帅张温出言不逊。孙坚立刻列举理由,建议张温杀掉董卓。可惜张温未采纳。
后来,大家听说此时,都感到惋惜。
可见,孙坚治军甚严,如果当时董卓的上司是孙坚这样的人,可能也只能老老实实听令了。
孙坚拥有强军虽然孙坚当时只是小小的长沙太守,但他的军事力量可比那些州牧强多了。
1、兵精。
当时天下刚刚动乱,州郡兵这样的内地兵作战经验不足。
一些常年作战的部队在战斗力上就强得多了。
当时,战斗经验比较丰富的军队有:
(1)、凉州军、并州军。他们在汉羌战争中得到了长期磨练,战斗力非常强悍。
此时,这两支军,大部分由董卓把控。
(2)、幽州军。他们在与鲜卑、乌桓的作战中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此时,这支军队由于公孙瓒把握。
(3)、长沙兵。
东汉后期,湖南蛮族闹腾得非常厉害。
他们一度攻取了今天湖南大半地盘,数次围攻江陵。
孙坚到长沙时,湖南蛮族起义已经失败,但仍未消停,长沙兵依然在此为乱。
孙坚所拥有的长沙兵,正是这样的部队,他们是当时少数几支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部队之一。
2、将强。
在南征北战中,孙坚也打造了自己的将才基本盘。
黄盖、程普、祖茂等人,都陆续被孙坚提拔出来,担任了重要职位。
诚然,这些人与后来的“五子良将”、关张马黄相比并不出色。
可是,别忘了,此时乱世刚开始,大部分军阀连自己的将领班子都还没有搭建起来呢。
可以说,孙坚兵将将勇,是当时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阀之一。
讨董决心坚决十八路诸侯讨董,但真正愿意出头的没几个。
对他们来说,所谓讨董,只是一个借口。他们借此摆脱中央权威的束缚,扩军、扩展地盘。
孙坚不同。他讨董,是动真格的。
随后,在讨董战争中,他曾被徐荣所败,但仍然整军再战。
最后,在击败胡轸,攻入洛阳后,依然坚持对董作战。
最后,袁绍派周昂袭击他地盘,他不得不回时,感叹:说好的一起匡扶社稷,现在敌人快完了,我们却自相残杀,哎,谁能和我一起匡扶社稷呢?
虽然说孙坚讨董的动机不是真心为汉室(玉玺为证),但他在行动上讨董是认真的,也是成果最大的。
可以说,在当时诸侯中,孙坚的军力是数一数二的。如果孙坚不死,汉末局势或许截然不同吧。
许多人感叹孙坚、孙策不爱惜自己,以至陨身。
可是,出身不高、没有什么政治资本的孙坚,如果不那么身先士卒的拼杀,又怎么会有机会崛起于乱世呢?
孙文台,虽陨身于阵,仍不失为英雄!
号称“西北之狼”的董卓为什么会害怕“江东猛虎”孙坚呢?
“西北之狼”董卓
董卓发迹于西北凉州,因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官拜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成为盘踞凉州的大军阀。汉灵帝晚期,中央为了削弱董卓权利,就将其调离原地,成为当时天下第四个州牧——并州牧,让将军队转交给皇甫嵩。董卓当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拖着不交军权。皇甫嵩只得上书朝廷,最后董卓才带着五千人前往并州上任,一路上走走停停,走到河东郡就停了下来。
这时,汉灵帝还没有等到董卓上任,自己就嗝屁了,董卓也就更加不去上任了。后来,大将军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听取袁绍建议,召正在观望的董卓领兵进京。
听到消息的董卓,认为时机已到,立刻带兵动身。当时尚书卢植、侍御史郑泰等人都进行反对,郑泰就认为:“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何进不听,结果董卓这只“西北之狼”进京后,杀了何进之弟车骑将军何苗,将何进的部属纳入自己麾下,废少帝刘辩,改立刘协即位,专断朝政。
“江东猛虎”孙坚孙坚出身江东吴郡,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父辈世代在吴地做官。孙坚发迹于江东,早年因只身吓退盗贼,名声大造,被郡府召代理校尉之职;后来历任盐渎、盱眙、下邳三县县丞。
孙坚成名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中,官拜长沙太守、乌程侯。董卓专权,孙坚又参与讨伐董卓,成为袁术的部下,被表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
孙坚作战勇猛,给与董卓重创,使董卓不得不退出洛阳。孙坚成为关东联军中率先进入洛阳的部队,可谓“江东猛虎”。后来,关东联军开始争夺地盘,讨董联盟破裂。袁术与荆州刘表开始争夺地盘,派孙坚征讨荆州,结果中了刘表部下黄祖之计,中箭身亡,将星就此陨落。
孙坚与董卓孙坚与董卓的交际,最早开始于平定凉州之乱。
当时,边章、韩遂在凉州制造骚乱,身为中郎将的董卓奉命前往镇压,未见成效。朝廷只得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前往西北主持平乱。此时,孙坚跟随朱儁镇压黄巾起义,官封朱儁别部司马。张温就让孙坚跟随参军事。
张温率部驻扎长安后,召见董卓,董卓拖拖沓沓,等了好久才来,而且面对张温问责,处处狡辩。这时,在座的孙坚,就耳语张温,让其按军法杀掉董卓。张温惧怕董卓在西北军中的威望,拒绝了孙坚的建议。后来,好多人听说孙坚指陈董卓三条罪状,劝张温诛杀董卓,而张温拒绝,都为之叹息。
董卓惧孙坚,是孙坚跟随袁术加入关东讨董联盟的时候。
孙坚就在鲁阳休整,厉兵秣马,董卓就派东郡太守胡轸引兵赴鲁阳迎战。结果孙坚命令部队整顿阵容,不得妄动,自己饮酒谈笑自若。胡轸见孙坚兵马整齐、纪律严明,斗志旺盛,不敢攻城,撤兵离去。孙坚遂不战而屈人之兵,取得此战胜利。
孙坚率豫州军,攻打洛阳,遭到徐荣包围,最后孙坚只和十几个骑兵突围逃出,遭遇大败。董卓乘机孙坚大败,派胡轸为大都护、吕布为骑督,带五千人马,前往迎击。结果董卓部下诸将嫌忌胡轸,被孙坚乘势追击,胡轸全军溃败,部下督华雄被斩杀。经此一役,孙坚名声大起,威望更著。
董卓惧怕孙坚的勇武威猛,派部将李傕为使者前往求和,想与孙坚结为婚姻之好。孙坚严词拒绝,当即下令进军,一直挺进到距离洛阳九十里的地方。董卓不得不发出感慨:“关东联军经过几次败仗,都怕老子。只有孙坚这小子,比较牛逼,大家都当心点。当初老子在西北的时候,这小子就劝张温要干掉我,幸亏张温没有听。”最后,董卓亲自引兵与孙坚交战,遭遇重创后,派遣东中郎将董越驻扎屯渑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馀诸将布在诸县,自己带着董卓西撤长安。孙坚进入洛阳,清扫汉室宗庙,修复汉室陵寝后,率军回到鲁阳修整。
号称“西北之狼”的董卓为什么会害怕“江东猛虎”孙坚呢?
国舅何进曾经来江东招丹阳兵去灭了西凉兵。西凉人给打怕了。看到江东子弟就吓的要尿。
号称“西北之狼”的董卓为什么会害怕“江东猛虎”孙坚呢?
说起江东孙氏,最有名望的是江东小霸王孙策与江东之主孙权,其实他们哥俩的父亲孙坚更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一员猛将,在三国演义中,孙坚被称为“江东猛虎”,这个不是没有理由的,如果你了解孙坚的生平,你会发现江东猛虎孙坚名不虚传。
如果说孙权是官二代的话,那么孙坚就是白手起家的创业一代,孙坚能够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乱世中,占有一席之地,既没有豪强的家世,也没有豪华的出身,靠的只有一身正气和一身武艺以及率军打仗独特的军事天才,凭借东征西战而声名鹊起。
孙坚三国正史上,夏侯惇14岁就敢杀死羞辱自己老师的人,而17岁的孙坚就敢单人单刀单挑一群强盗,因为此事而在家乡出名,因出名而在家乡为官,因为做官敢于善战而被当时的中郎将同时也是孙坚同乡的朱儁引荐为朝廷官员,跟随朱儁平定黄巾之乱以及南征北战,为孙坚学习了丰富的军事经验,锻炼了勇猛善战的军事才能。
同时孙坚也因为战功赫赫而受到提拔,被提拔为一个别部司马的中下层武官,孙坚第一次与董卓见面是随当时中郎将朱温平定讨伐凉州兵变,董卓当时也是朱温的部下,因为董卓的傲慢无礼,孙坚一眼就看到了董卓将来是个祸害,建议朱温杀董卓,可惜朱温没有听从孙坚的建议,就这样,一个原本可以改变历史的建议,就这样被朱温而浪费了。而孙坚与董卓就这样结下了梁子,直到他们再次相遇。
孙坚孙坚因为荆州长沙郡的区星叛乱而被朝廷任命为长沙太守,从此开始了孙坚开挂的一生,孙坚似乎天生玉是打仗的料,不仅平定了长沙郡区星的叛乱,而且还到处到荆州其他郡县去平叛,因此名声越来越大,同时孙坚的胆子也越来越大,还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孙咨。
当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讨伐无恶不做的董卓时,孙坚也投靠袁术同时积极参与讨伐董卓的战争,孙坚投靠袁术是为了解决后勤与盟友问题,孙坚讨伐董卓是为了解决扬名立万和功成名就问题,而且还因为讨伐董卓真的名扬天下了。
孙坚、孙策、孙权与程普在所有讨伐关东联军的队伍中,只有两支队伍敢于真的出兵讨伐董卓,而其他队伍只是做做样子,这两支队伍一支是曹操,另一支是孙坚,曹操讨伐董卓被董卓手下的徐荣打得大败,差一点命都丢了,而孙坚讨伐董卓,是唯一一个先败后胜的人。
虽然孙坚首战同样是被董卓手下的徐荣所击败,但是孙坚很快收集了溃兵继续战斗,并在之后取得一系列彪悍的战绩,比如斩杀都督华雄,两次击败吕布,一次击败亲自领军的董卓,同时孙坚也是唯一一个攻入洛阳的队伍,还因此得到了汉朝的传国玉玺。
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孙坚的彪悍战绩,使他成为董卓最害怕的人,董卓为了消除孙坚的威胁,极力拉拢孙坚,派出使者说愿意与孙坚和亲,同时许以孙坚及其族人高官厚䘵,但是孙坚都不为所动,而是继续攻打董卓。
孙坚号称江东猛虎,董卓号称西北恶狼,那么孙坚为什么这么厉害?而让董卓感到害怕?
1、孙坚首战徐荣大败
孙坚首战是被徐荣击败的,这是一场遭遇战,孙坚率军与徐荣军相遇,双方开战,孙坚大败,还是因为祖茂代替孙坚戴了红头巾才骗过徐荣军,其实徐荣才是董卓手下头号战将,比吕布、李傕、郭汜、华雄等人都要强,不仅打败了曹操,还击败了孙坚。
孙坚之所以失败,完全是实力原因,徐荣手下的西凉军是东汉朝廷的正规军,而且多年在西北与羌人作战,战斗力强悍,民风也彪悍,而孙坚手下则是其族人为骨干,并联合了一批亡命之徒组成的杂牌军,孙坚以杂牌军对徐荣的正规西凉军,如果是正规作战,正常情况肯定是孙坚败。
孙坚2、孙坚阳人之战击败胡轸、吕布
孙坚之所以在阳从之战中击败董卓手下中朗将胡轸与吕布的根本原因是:胡轸与吕布不和,起内讧。
胡轸扬言说要杀自己手下的一个军官以严肃军纪,因此引发了手下将官的不满,吕布更是不满,因此在军中故意挑拨,无中生有喊敌军来袭,因此胡轸手下士兵大乱,孙坚才引兵出城,大破胡轸,同时斩杀了胡轸手下的都督华雄,这可不是关羽杀的,在历史上是孙坚杀的,孙坚同时击败了胡轸与吕布的军队,这是一次意外之胜。
3、孙坚在洛阳之战败董卓与吕布
孙坚在阳人之战取胜后,乘胜追击并打进了洛阳城,并与董卓亲自率领的军队作战,孙坚能够攻进洛阳城,本身就说明了董卓已经放弃了洛阳城,准备撤退,如果董卓把所有兵力留下死守洛阳,那么孙坚就不会这么容易攻进洛阳,或者根本攻不进洛阳。
正是在董卓大肆撤退之际,孙坚在董卓在东汉皇陵区作战,至于为什么在这里作战,有一个猜测就是:董卓想盗取东汉皇陵的宝物而最后逃走,正赶上孙坚进入,双方遭遇又是一场战斗,由于董卓早想着撤退,因此孙坚是越战越勇,而董卓则败退出洛阳。
董卓孙坚击败了董卓,同时孙坚还击败了最后一支撤退的吕布军,吕布是作为垫后队伍最后撤退出洛阳,也遇到了孙坚军,再次被孙坚击败,三国演义中天下第一的吕布在正史中两次被孙坚击败,那么孙坚算得上三国第一名将了。
孙坚在洛阳之战中取胜的主要原因是:董卓与吕布作为最后的掩护部队,他们已经无心恋战了,只想着逃到长安,而孙坚不同,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因此孙坚取胜。
因此,孙坚斩华雄、退吕布、败董卓看起来相当彪悍的战绩,其实是有很大水分的,孙坚的运气确实好,但是除了运气,孙坚能够让董卓害怕的根本原因就是孙坚恐怖的战斗力,能与强悍的西凉正规军有得一战,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连曹操都不能一战,这正说明了孙坚的厉害之处。
号称“西北之狼”的董卓为什么会害怕“江东猛虎”孙坚呢?
董卓大权独揽后,各路义军纷纷起兵讨董。但董卓对其他人都不屑一顾,唯独害怕江东之虎孙坚。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董卓与孙坚曾共过事,佩服孙坚的兵略韩遂、马腾叛乱时,朝廷派车骑将军张温率兵平乱,当时董卓、孙坚都受张温节制。在这场战事中,孙坚的表现令董卓刮目相看。当时孙坚隶属荡寇将军周慎,进攻榆中,他向周慎提出一个兵略:“叛军占据榆中,城内粮食不足,势必要从外部运粮。请将军拨给我一万人马,袭击其粮道,切断城内粮食供给。叛军一旦粮草不足,势必无法固守,到时将军从正面攻击,他们定会放弃城池,撤往羌中。我军步步紧逼,凉州之乱,可一战而平。”
可惜的是,孙坚的意见未能得到周慎的认可,后来周慎果然吃了败仗。多年后,董卓回想此事,不由得慨叹说:“当年孙坚只不过是个佐军司马,在兵略上的见解却不在我之下,确是可用之才啊。若是周慎采纳他的建议,凉州之乱早就平定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董卓认为孙坚的才能,不在自己之下。
第二,孙坚曾力主诛杀董卓尽管孙坚曾与董卓共事过,但两人关系不好。
当时董卓虽受张温节制,但气扬跋扈,不把张温放在眼里,我行我素,经常不执行命令。孙坚便向张温说:“董卓不仅没有检讨战败的责任,还嚣张狂妄,真是罪大恶极。大帅应该治他‘不服从军令’之罪,依军法当斩!”
张温听了大惊失色,说:“董卓在西疆威名远扬,今天若是杀他正法,西征乱贼要依靠谁啊?”
孙坚答道:“董卓出言不逊,不把将军放在眼里,犯上无礼,这是罪一;边章、韩遂作乱已久,应当即刻进兵讨伐,而董卓却按兵不动,动摇军心,这是罪二;董卓出师无功,接到返回命令后却充耳不闻,还趾高气扬,跋扈嚣张,这是罪三。古代名将出征,持斧钺节制诸军,胆敢犯上者杀无赦。如今将军您却法外开恩,对董卓的罪行不施予诛杀之刑,既有损威严,也有违军法。”
可是张温终究没有孙坚的魄力,没敢杀董卓。几年后,董卓把持大权,把张温杀了。
第三,孙坚拒绝董卓的招安董卓曾对自己的亲信刘艾说:“我不担心袁绍那些关东叛军,他们屡战屡败,对我怕得要命,料想也无所作为。只有孙坚这小子有点能耐,颇能用人,你去告诉诸位将领,对这小子提防点。”
由是可见,在董卓眼中,孙坚是唯一的对手。他曾想把孙坚招为己用,便派大将李傕前去劝说孙坚易帜投诚。怎么拉拢呢?董卓打算把女儿嫁给她,结为姻亲,再把孙坚的兄弟亲戚安排担任刺史、太守。
孙坚怒道:“董卓逆天无道,若不夷他三族、悬首示众,我还死不瞑目呢,怎么会跟他和亲?”便把把李傕给赶走了。
因此,董卓对孙坚,可以说既害怕又无奈。
号称“西北之狼”的董卓为什么会害怕“江东猛虎”孙坚呢?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出现了一大批有名的军阀,其中董卓和孙坚就是这样的人物。董卓依靠羌人的武装于中平六年(189)掀起了历史上著名的“董卓之乱”,影响不可为不深远。但是在历史上,董卓听到孙坚的名号时,董卓却要主动讲和,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年少有为说起孙坚,就不得不说他十七岁时吓跑海盗的事情,那是令孙坚一辈子感到自豪的往事儿。当时,在孙坚和他父亲乘船去钱唐的路上,不料碰到海盗胡玉等人的抢劫。孙坚请求他的父亲让他去征伐这帮海盗,他父亲说道:“这不是你能对付了的事儿”。但孙坚没有在意父亲对他的打击,于是上岸淡定地做出了指挥军队的样子,胡玉等人以为官兵来了,于是慌忙地逃跑了。就是这样的一个举动,其中有孙坚的果敢和勇气,这件事儿让父亲对孙坚刮目相看。
镇压“黄巾军”汉中平元年(184),发生了汉末著名的“黄巾起义”,张角的“太平善道”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汉帝国各地的地方政府处于瘫痪的境地,派车骑将军皇甫嵩和中郎将朱儁两人镇压,此时的朱儁推荐了年轻有为的孙坚,汉朝任命孙坚为佐军司马。
由于孙坚个人威望高,很快就壮大了自己的队伍,看来人品的积累在于平时而不在一时。孙坚“三下五除二”就打跑了汝南郡、颖川郡的所有“黄巾军”。“黄巾军”逃到了宛县县城,经过孙坚的精密筹划,轻松打败了他们,孙坚被升为别部司马。
孙坚和董卓的初次碰面董卓和孙坚,在董卓还没有进京的时候就见过面了。这时的孙坚跟随张温讨伐边章、韩遂,希望得到董卓的支持。但是张温和孙坚见到董卓后,董卓摆出了一副自以为是、嬉皮笑脸的态度,张温软磨硬泡都不管用,总之就是不想帮忙。
张温可能是名字的原因,性格非常温和,但孙坚就不一样了,他看见董卓的样子后,心生厌恶,列出了董卓的三大罪状,希望张温干掉董卓。张温认为董卓是西北地区实力雄厚的军阀,不可对他动武,动武会引起一系列的动乱,孙坚妥协了。但当董卓听到孙坚为他列的三大罪状的时候,不禁的打了一个寒颤。
孙坚斩华雄董卓之乱后,孙坚也走上了反抗董卓的道路。在攻打董卓之前,孙坚顺手杀掉了以前对他无礼的王叡,可见孙坚是一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人。
接着,孙坚被任命为豫州刺史,正好距离董卓团伙的政治势力不远,更有利于干掉董卓。就在董卓害怕孙坚打他的时候,孙坚斩掉了董卓的大将华雄,令董卓更加惧怕孙坚,这让董卓有了心理阴影。于是,孙坚很快就拿下了雒邑,赶走了董卓。
结语
孙坚年少时期就表现出了常人所没有的勇气,一时小有名气。在镇压张角“黄巾军”的过程中,孙坚声名鹊起。跟随张温讨伐韩遂等人的过程中,孙坚对董卓产生了厌恶之情,同时又让董卓心生胆怯。接着,孙坚斩掉了董卓的大将华雄,使原本就害怕孙坚的董卓更加惧怕他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