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时,如果刘表举兵袭击曹操后方,能否灭了曹操?

这个就不必替曹操担心啦。

官渡之战时,曹操对南面的防御确实空虚,但是,刘表依然机会不大。

曹操防御确实空虚

袁绍与曹操对决之初(白马之战前),曹操对南方威胁的主要部署是:

1、曹洪率军步骑万人,在宛防御刘表。

2、李通率万余人,与满宠一起防御孙策。

3、乐进、李典,在许昌守护后方,并负责后勤。

不过,随着袁绍大军的逼近,曹操将曹洪、乐进调到了官渡战场。而李通正极力控制豫州的叛乱;李典正为官渡前线的后勤发愁。

因此,此时刘表如果真的来打,曹军后方是很空虚的。

不过,刘表依然难以趁机进取!

刘表自己也很忙

刘表自己,也遇到了麻烦。

长沙的张羡造反,荆南各郡纷纷响应。

《魏书》、《三国志》和《后汉书》在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三国志》的说法是,刘表原本想要响应袁绍北上,但桓阶唆使张羡造反,致使刘表无法北上;《后汉书》的说法是,张羡在198年就开始造反了。

无论哪种说法,此次动乱都影响了刘表北上。

因为:刘表攻张羡,“连年不克”,直到张羡去世,才攻取长沙。

后院起火,即便刘表想北上,也是没办法尽力的。

刘表内部不支持,可征调力量有限。

刘表政权中,有两个实力派:蒯家与蔡家。

官渡之战前,韩嵩建议刘表归顺曹操。“蒯越亦劝”。

刘表派韩嵩出使曹操,探虚实。韩嵩回来后,再次劝刘表归顺曹操,刘表要杀韩嵩。

此时,蔡家出面劝阻!

当时官渡之战尚未分出胜负,袁绍仍然是最强。

这个时候,刘表身边的就变成了“曹吹”。看来,他们都是曹操的铁粉呀!

即使在自己的继承人问题上,刘表都被这两家大士族所左右。

那么,如果刘表在得不到他们支持的情况下,又能动员多少力量北上呢?

刘表军的战斗力,决定了即使北上也难有作为

那么,刘表如果不顾一切地北上,能有作为吗?

不能。

我们看两个例子方面:

1、攻坚能力:

刘表急攻张羡,却“连年不克”。

宛城、许昌再不济,也比仓促起事的张羡要难打一些吧!

2、陆军野战能力。

曹操进入许昌后,曹洪曾经“别征刘表”,连续破刘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

就兵力而言:初入许昌的曹操实力并不强,三征张绣而不能灭。当时,也不可能给曹洪太多兵力;

就将领而言:在曹营中,曹洪算不得一流良将。

看来:刘表与曹操陆战能力实在悬殊。去北方和曹操搞,没有什么机会。

其实,这也没有埋汰刘表军的意思。

只是:当时南方军队去北方进攻,还是劣势很明显的。

后来的孙权是英雄吧!

数次趁虚进攻合肥,不也没搞出什么名堂嘛。

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贾诩

刘表的“不见事变,多疑无决”,并不是单指他在官渡之战中的态度。

官渡之战,真不是刘表的良机!

就算他配合袁绍干掉了曹操又怎么样呢?还不是要对“盟主”投降!而且,灭亡的速度可能更快!

他真正错失的机会,是浪费了战略上的先发优势!

刘表在早早平定荆州后,没有趁着有利的形势积极进取(当时,袁绍、曹操、孙策都未成气候)。

他既没有把手下实力派士族彻底搞定,也没有趁虚大举扩张,更没有打造出精兵强将(其实当时荆州人才真不少)。

到了官渡之战的时候,他真的没有什么机会了!

官渡之战时,如果刘表举兵袭击曹操后方,能否灭了曹操?

谢谢邀请!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时,南方的刘表若袭击曹操空虚的后方,有可能取胜。这些曹操是考虑到的,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因为他对刘表有深刻的了解,从“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对话里就能看出来。曹操认为:刘表虽然有十万精兵,可刘表才能平庸,他也没有这个胆量冒这个险;刘表的兵丁一半是水军,地上不是他们的长处;刘表一向是一个坐山观虎斗的人,两个儿子掌握实权,不过能力也平庸,和水军统帅还有摩擦……这些曹操都十分了解,尽管这样,曹操还是有担心的,不仅担心江汉,还担心东吴。好在袁绍刚愎自用,满以为有取胜把握,没想到失去了许攸,便失去了粮草,失去了取胜的一个主要条件,许攸告诉曹操,袁绍的粮草藏在乌巢,曹操派精兵烧了袁绍的粮草,取得了胜利。曹操在追击袁谭的时候,就有兵力来守卫后方了。

官渡之战时,如果刘表举兵袭击曹操后方,能否灭了曹操?

理论上可以。

刘表入主荆州后,扩地千里,带甲十万。

理论上讲,他当时有能力派出六七万人,配合袁绍全力夹击曹操。

一旦他出兵,形势对曹操而言,肯定是极为不利的。

就算他和袁绍,灭不了曹操,他的出兵,也肯定能对曹军士气造成影响,继而影响官渡之战的走势。

但是,理论和现实,从来都是两码事。

虽然刘表号称带甲十万,但官渡之战时,他却派不出多少兵。

几千人,或许他还派的出。几万人,他就没这个能力了。

因为一方面,早在官渡之战前,刘表的后院就已起火。他的部将张羡造反,裹挟长沙等三郡官民与刘表对抗。

刘表屡屡派兵镇压,却均被张羡击败。

而等到后来张羡病死,刘表再次重新一统荆州时,时间又已经到了建安五年底。

当时官渡之战已经结束,袁绍完败,灰溜溜退回河北。再也无力主动进攻曹操。

袁绍被打残了,单靠刘表的实力,哪能撼动曹操的地位?

这里可能有朋友要说,刘表可以分兵呀。

六七万派不出,两三万总归是可以的吧?

一部分兵力镇压叛乱,一部分兵力北上。

如此良机,就算是硬凑也要凑出一支兵力碰碰运气,怎么能因后院起火就放弃呢?

还是那句话,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

理论上说,刘表是可以分兵。

但从现实中看,曹操对刘表一直都有防备。

比如《荀彧传》就记载,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刘表,欲南下荆州收拾刘表。是荀彧建议先攻河北,曹操这才打消南下年头。

六年,太祖就谷东平之安民,粮少,不足与河北相支,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讨刘表。彧曰:"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馀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太祖复次于河上。——《三国志·荀彧传》

我们知道,曹操实力也不弱,他在官渡只摆了两万人。那其余兵力放哪了呢?

很显然,就是放在四面八方,防备荆州、江东来偷袭自己。

这种情况下,刘表若出兵攻曹,兵力派少了没用。两三万人,怕是连曹操的第一道防线都打不穿。

多派点兵力吧,以刘表当时的情况,他又派不出。如此一来,他还真不如不派。

另一方面,刘表虽然兵强马壮,但他本身不知兵。他想攻打曹操,需要遣一员上将代替他出征。而当时的荆州,又没有这样的人。

众所周知,刘表当初是“单马入宜城”。

他走马上任时,身边连一兵一卒都没有。

他能入主荆州,全靠荆州本地士族拥护。

即靠蒯良、蔡瑁等人帮他诱杀州中贼帅,又帮他说降襄阳的张虎、陈生等实力派,他才成为荆州之主。

因此可以说,刘表这个荆州之主,并不是凭借个人家族的财力军力而取得的,而是他与荆州多个大族,如蔡氏、蒯氏联合的产物。

这一点,是他与曹操、袁绍、江东孙氏的重要区别。

而也正是因此,刘表能不能集荆州之力,攻打曹操,他一个人说了不算。

他即便有雄心壮志,能不能出兵,也得要看荆州本地实力派的态度才行。

那当时荆州土著当时又是什么态度呢?

据《刘表传》记载,官渡之战前,刘表的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就劝他缴械,直接纳土归降曹操。

甚至就连当初拥护刘表的蒯越,也说以曹操之明哲,必能消灭袁绍。与其日后等着被曹操消灭,不如我们现在就投降拉倒。我们举荆州之地依附,曹操必然会重待你。只有如此,你刘表才可以长享福祚,子孙晏然。

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於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表大将蒯越亦劝表。——《三国志·刘表传》

看到了没。荆州实力派都是这等货色。都对开疆扩土没什么兴趣,只关心自己家族能不能保持荣华富贵。

手下都是这样的人,刘表还怎么可能举大军攻打曹操?

相比于荆州土著,刘备倒是个有逐鹿中原野心的枭雄。

然而,官渡之战时,刘备并不在荆州。

刘备是建安六年,被曹操亲自击败后,才投靠刘表。

需要强调的是,刘备建议刘表偷袭许都,遭刘表拒绝,是建安十二年,即曹操已经平定了河北,出兵征讨乌桓期间发生的事。不是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的事。

刘备投靠刘表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备受刘表的猜忌,无所事事。

由于无事可做,整个人都颓废了,刘备这才有了“髀肉之叹”。

刘表拒绝刘备后不久,曹操打完乌桓,回师邺城,开辟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举大军南下征讨荆州。

此时的刘表才终于如梦初醒,一面感叹形势危机,一面找来刘备托孤,表示:我后悔没听你的建议。现在形势危机,我儿不才,肯定守不住荆州。我死之后,就由你来摄政荆州吧。

但刘表此时才布局,为时晚矣。

蔡瑁、蒯越等人,连刘表的面子都不卖,更何况刘备?

建安十三年春,曹军大举南下。荆州实力派直接就裹挟刘琮投降了曹操。

也就是刘表死的早。他要是多活几天,相信荆州实力派也会裹挟他投降。

估计正是吸取了刘表的教训,所以刘备后来入主荆州和益州时,才会用武力压制不服他的本地实力派。

由此才建立了政权相对稳固的蜀汉政权。

官渡之战时,如果刘表举兵袭击曹操后方,能否灭了曹操?

官渡之战时刘表北上至少会给曹操造成很大的麻烦,但是是否可以击败曹操则不一定。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曾经派人向刘表求助,希望共同对付曹操。刘表虽然答应了,但是实际上却按兵不动,坐视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大战,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方针。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

刘表这一做法遭到了蒯越、韩嵩、刘先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刘表坐拥荆州,有10万大军,此时无论是趁机起兵夺取天下,或者是支持一方都大有可为。但是这样中立观望,势必同时得罪曹操和袁绍,无论谁赢了都会怀恨在心。

但是刘表并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最终还是没有采取行动。甚至在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平定河北期间,刘表依然无所作为。结果曹操平定河北以后果然发兵南下,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投降曹操,荆州易手。

刘表在官渡之战时北上,对于曹操肯定来说是一个坏消息。此时他和袁绍在官渡、青州等地都展开了战斗,后方相对空虚。一旦刘表真的北上的话,对于曹操来说压力很大。另外刘表一旦起兵的话,很多人可能都对曹操的前景不看好,曹操的部下或者是依附他的人很可能会随之叛变,这样一来曹操很可能在官渡之战失败,至少是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不过曹操对于南方的威胁并非全然没有防备,此前他特意命满宠、李通等人驻守许昌以南,监视刘表和孙权。满宠、李通也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加上三国时期攻城技术落后,一旦死守城池的话刘表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取胜。

而且刘表和孙策两人因为孙坚之事结仇,此时孙策虎踞江东,在孙策死前,刘表也不可能抽调太多兵力北上。而等孙策遇刺之后6个月,曹操就击败了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刘表真正能利用的时间也只有6个月而已。

以刘表多疑的个性,能不能利用好这6个月的时间是很值得怀疑的,所以曹操还是有机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官渡之战时,如果刘表举兵袭击曹操后方,能否灭了曹操?

如果刘表与袁绍联合,寻机而动夹击曹操,尤其是在官渡大战之时,可击败曹操,可惜袁绍自大,刘表软弱,又各自为此,形不成联盟,况且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出师有名,刘表乃刘汉之胄,不好反汉。

官渡之战时,如果刘表举兵袭击曹操后方,能否灭了曹操?

古代信息传递落后,对于官渡战局形势、曹方兵力分布,各方都无法精确掌握,所以就算刘表想从后面捅刀子,也很难把握住战机。

以刘表的决心和实力,如果出兵,很可能会被曹操手下的大将或偏将挡住甚至吓退。

大将级别,比如夏侯渊夏侯惇曹仁,曹操本家的,可以放心给他们主力兵马,在外面独当一面。

这都算抬举刘表了。

张辽徐晃李典乐进满宠这个等级有能力的偏将,带领几千地方郡兵,也完全有可能把刘表拖住。

甚至如果是刘表派蔡瑁之流领兵,曹操都不用出兵出人,花点财货就会让他磨洋工。

历史奇诡雄壮、波澜壮阔,但有些情节也很拉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