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李秀成打仗作战能力怎么样?
李鸿章对李秀成的评价很到位:不甚耐战,而最多狡谋。
回顾李秀成的军事生涯,他的表现反差极大!
有时,他表现得像一个超级天才,有时,却表现得令人匪夷所思!
这种反差,正是因为他军事能力上的不平衡。
用兵多谋李秀成用兵的谋略确实很高。
1、擅长协调多方共同作战;
石达开出走后,太平军因为失去统一指挥,一度陷入各自为战的窘境。
李秀成主动联络陈玉成,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会议协同”的合作方式,即:各军区领导一起开会,形成统一的作战部署,然后各自行动。
在这个协同作战体系中,陈玉成是主战兵团,李秀成是策划者。
这种策划的难度极大!
一方面,各自作战必须形成合力,否则打不出效果;
另外一方面,由于太平天国后期的各将领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利益,要想让“局部服从整体”,人家不配合!因此,策划又必须符合各个局部的利益!
不过,李秀成的策划完成得很到位,这种协同作战机制一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给太平天国打出了一个短暂的“复兴之像”。
2、作战多谋;
江南大营曾围困天京多年,兵力雄厚,营盘稳固,很难攻破。
李秀成取围魏救赵之计,佯攻杭州,在吸引清军来援后,又回攻江南大营,一举解天京之围。
而且,李秀成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时,也不用蛮力“强推”,而是“用计”。
攻苏州时,李秀成数万大军,苏州城不过2600多人。李秀成依然采取佯攻调虎离山,从胥门突破,巧取苏州。
总的来说,不管李秀成的优势多么明显,他很少用蛮力,多是打的巧仗。
3、注重攻心;
李秀成用兵,注重从心理上瓦解、分化敌人。
一方面,他的檄文,很少提到上帝会之类的东西,多是提满清的无道与腐朽,
一方面,他厚葬王有龄,积极争取清朝官员、士绅的争取。
若干年后,梁启超还盛赞“李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之德。这些攻心之术确实有可能分化、瓦解敌人,尽可能降低敌人的抵抗力度。
同时,在他经营的苏杭地区,出现了不少前清的官员、士绅协助太平天国管理地方。
坦白地说,如果不是太平天国天生的问题,李秀成这种攻心之法,确实是“取天下之道”。
使以秀成而居洪秀全之地位,则今日之域中,安知为谁家之天下耶?——梁启超。不甚耐战另一方面,李秀成在一些战役中的表现有些“丢人”。
羊马栈,李秀成离曾国藩大营仅60余里!当时,李秀成兵力有2万,附近太平军合计不下10万!而曾国藩防御空虚,附近清军也不过1万多!
曾国藩本人都吓得写了遗书,安排后事!
可是,李秀成却被鲍超3000人小挫后,就“当即改道”。
这件事情,人人纷纷议论:李秀成是不是不想出力解围安庆,尽打滑头仗!
其实,李秀成是真不会打硬仗!
雨花台,李秀成围攻曾国荃,李秀成有数十万大军,而曾国荃,本就不过3万人,又经瘟疫残害,能战之士不过数千!
可是,李秀成卯足了劲打,就是打不下!
天京城破前一夜,李秀成已经发现了湘军在太平门外装药,他派千余人伪装成湘军前去破坏,几近成功。可是,在清军紧急堵截之下,还是不敌,退回城中。
在这些战例中,李秀成都并非输在谋略不足,而是缺乏“坚持最后五分钟”的狠劲,因此,每每到了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一点个人看法李秀成战败时,只有41岁。作为一个统帅,仍有进步空间。
而李秀成“不耐战”的缺点,并非不可克服。
李秀成,早年以“办事勤勉”被提拔。但他没有过多参与西征作战,后来,长期在天京周边战事,因此,一直缺乏与湘军这种“霸蛮”对手作战的经验。
因此,当他开始与湘军、淮军作战时,显得不适应,显得“不耐战”是正常的。
如果时间允许,这种不适应未必不能克服!
可惜,太平天国的各种问题多如牛毛,其迅速败亡,几乎不可避免!
李秀成,再没有机会把自己的宝剑磨砺得更加锋利了!
太平天国李秀成打仗作战能力怎么样?
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领袖,从一个农民到一个统帅百万大军的大帅,身经百战、金戈铁马,战功赫赫,关于他人生的评价,众说纷纭,但依旧不影响,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在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中,他确实有许多过人之处,论军事才能,他可能比不上攻城略地的陈玉成,但他治国抚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无人可比,比如,他优待俘虏、爱护百姓,利用洋人武器和战术对付洋人,接受洪仁轩的西方学术知识等,他的许多作为,深得民心。
要论作战能力,从他的战绩看,是最有说服力的:
1858年三河大捷,全歼李续宾部湘军; 1860年二破江南大营,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建立苏福省; 1861年克杭州、绍兴,建立天浙省;……李秀成的军事能力,很难一言以蔽之,不少人看待他领导的战役,结论是,他常常以少胜多,另外,彼时清政府的军队不堪一击,这些说法缺乏客观性,李秀成不仅和清军作战,同样也和洋人作战,为此种种,梁启超对李秀成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说:“假设洪秀全有李秀成之见识和能耐,清政府必亡于太平天国”。
我却认为,李秀成有过人的军事、政治才能不假,但他的农耕社会影响下的思维法则,同样导致了他犯下诸多蠢笨的错误,诸如,因为与陈玉成的个人恩怨,相互排挤,影响合力抗敌的大局;为保存实力,迟迟拖延和不尽力导致南京失守;草率北征,仓促退军,导致主力损失殆尽等等。也正说明其私心过重,功利欲望过强,实为一个军事领袖的致命硬伤,这可能也是他最后失败的症结所在。
然而,他在最后的自述中,仍将失败的原因全部推脱至他人,对自己毫无反思之意,是令人遗憾的。
太平天国李秀成打仗作战能力怎么样?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将领,军事家,和陈玉成两人携手保卫太平天国。在陈玉成牺牲后,独力支撑太平天国。
李秀成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与陈玉成是同县同乡同村。金田起义后,两人一起加入了太平军,李秀成作战勇敢,从普通士兵很快成长起来。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风雨飘摇,天王洪秀全,突击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两位最优秀的将领,李秀成和陈玉成紧密合作,打了很多胜仗,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的辉煌胜利,李秀成还进军江浙,进攻上海,多次击败洋枪队,中兴了太平天国。
李秀成被突击提拔的时候,正是太平天国的危机时刻,清军在南京附近,江北和江南各设了一座大营,集结了十多万清兵,企图围困、攻下天京城。
太平天国要想转危为安,必须先攻破清军的这两座大营,攻破江南大营的重任就交给了李秀成。
李秀成不想和清兵硬碰硬,不想带兵攻坚,想采用“围魏救赵”策略,先攻击敌之必救,调动敌人,待江南大营的清兵出动救援的时候,江南大营必定兵力空虚。攻敌必救的太平军悄悄快速的回师,和围困江南大营的太平军合兵一处,一举攻破江南大营。
那么攻敌必救的这个地方,选在哪里呢?
李秀成胸有成竹,就选择了杭州。杭州是浙江首府,浙江是清政府的财税重地,也是江南大营的粮仓,如果攻下了杭州,江南大营的敌人必将出动重兵来杭州解围,这样就能执行攻打江南大营的计划了。
为了更好的调动敌人,李秀成精选了七千骑兵,亲自带领,千里奔袭杭州。1860年3月
9日攻克杭州,杭州守将瑞昌只好带兵退回满城,固守待援。
太平军攻克杭州的消息震动了清廷和江南大营,江南大营统帅和春急忙派手下最能打的张玉良带兵救援,后来又派遣其他将军带兵前往,出动的援军有十多万,江南大营非常空虚。
李秀成见张玉良援兵来救,便知道是清军中计了。就在3月24日主动撤出杭州,迅速千里回师,赶往江南大营。
李秀成回到广德,召集了军事会议,分兵五路攻击江南大营。被困在天京的太平军也借势杀出,一时间,喊杀震天,江南大营被攻破,清政府费尽心机和力量组织起来的江南大营就这样可耻的覆灭了。
李秀成杰出的军事才能,在此战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太平天国的危机,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李秀成不仅能与清兵作战,也善于与洋人作战,曾数次击破洋枪队。李秀成连续猛攻上海,几乎拿了下来。
陈玉成牺牲后,李秀成独木难支,最后终于在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联合绞杀下,失败被擒被杀。
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失败了,但是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还是得到了时人的称赞。
李鸿章
伪忠王李秀成为诸贼之冠,不甚耐战,而最多狡谋。……狡狯异常、诡谲多谋、谋狡而稳……既深佩其狡猾,更积恨其忠勇。
"常胜军"总指挥戈登:
如果你能有幸目睹忠王的风采,你就会相信,象他那样的人,注定会成功。不论抚台(李鸿章)、恭亲王还是别的满清王公贵族,在他面前都相形见绌。
……他是叛军拥有的最勇敢的、最有才能的、最有创业精神的领袖。他比其他任何叛军首领打过更多的仗,而且常常是打得很卓越的。……他是唯一的一位死了值得惋惜的叛军领袖。
敌人的评价往往是真实的。
李秀成的军事才能如流星划破夜空,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每日更新,不见不散。原创不易,请加关注。
太平天国李秀成打仗作战能力怎么样?
太平天国李秀成在后期还是打仗将领,但由战略格局气量小,最终失败?
太平天国李秀成打仗作战能力怎么样?
应该是智勇双全的将领,只可惜大势已去,单凭几个人是挽救不了一个国家的
太平天国李秀成打仗作战能力怎么样?
主要依赖手下 武将 神棍一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