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来势汹涌,却为何给项羽刘邦做了嫁衣?究竟哪里做错了?

这段历史,对今天仍有借鉴之处。

分兵,但严苛过度,诸将不亲。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揭竿而起,纷纷响应,陈胜的起义军发展迅速。

当起义军攻取陈后,起义军就政权建设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会上,主要有两种意见。

1、陈胜本人为王。

陈胜功劳大,应该由陈胜本人为王。

2、复立六国之后。

张耳认为:陈胜称王,会“示天下以私”。

他们建议:陈胜不称王,专心灭秦,另派人寻找六国后裔,复六国。这样,六国感受到陈胜的复国之恩,陈胜只需“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陈胜做出了选择:自己称王,并以主力继续攻秦。同时,又派分军攻略赵、魏、九江等地。

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陈胜控制了主要将领的家属,借此防止各军拥兵自重

这个在当时看起来问题不大的决策,却是陈胜失败的开始。

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称王后,“以严苛为忠”,独断专行。“诸将以其故不亲附”。

历来分兵作战,各将领与中枢的关系是最为微妙的,当彼此“不亲附”时,这些分出去的军队,怎么可能如计划一般的协同发展呢?

教训:

上下级之间,互相信任是最重要的。

如果彼此不亲附,要么不敢放权,扼杀机遇;要么···如同陈胜政权一般,走向分裂!

对六国复国需求处理不当,导致表面声势虽大,实际分崩离析。

分兵后,张楚政权迅速发展了起来。

武臣、张耳攻略赵地,很快就连下二十余城!

周市在魏旧贵族的支持下,迅速平定了魏地!

但是,表面的声势浩大,掩盖不住事实上的分崩离析。

武臣攻下赵地后,被拥立为赵王。一个与张楚政权并立的新政权出来了!

这不只是赵复不复国的问题,各国旧贵族都在看陈胜的态度!

陈胜有两个选择:1、坚决打击自立行动;2、承认其复国,团结六国旧贵族;

陈胜一开始的决定,是坚决打击。他想杀掉武臣一家(人质),并灭了赵。

被劝阻后,他只得派人去祝贺,并立张耳的儿子为成都君,令赵军迅速西向,一起伐秦。

哪有那么容易!

张耳和武臣说:陈胜原本就不想我们复国,现在,只是暂时要借助我们一起打秦!等楚灭了秦,一定会来收拾我们!我们现在该做的,是马上去打燕、代,扩张实力呀!

看来,陈胜既让人复国,却又让人知道:他不欢迎复国,早晚要收拾你!

那么,谁在复国后,还会去协助你呢?

同样的事情,又发生在魏。

周市在攻下魏地后,旧贵族要拥立新魏王。陈胜在与周市五次协调后,才同意复国!

复国后的魏,也不再搭理陈胜了!

曾经的山东六国,除了韩国,全部复国!

可是,这些诸侯从来没有支持过陈胜!

分析:

旧贵族影响力大,各诸侯复国,陈胜无力阻止,并不意外。

只是,这些诸侯,后来能互相救应、协同作战,在反秦的立场上高度一致;却为何自始至终坐视陈胜被秦军灭掉呢?

陈胜既无力阻止各国复国,又要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情绪,使得各国都认为:陈胜认可复国只是权宜之计,他灭秦后必然会来打我们!

这样的情况下,各诸侯再不支援陈胜,坐视陈胜覆灭,也就自然而然了!

教训:

达成合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彼此的合作诚意。

如果没有诚意,即使订立了合作关系,合作的走向,也将变得难以预测!

毫无协调、统一指挥,任由章邯各个击破尽管诸侯都不合作,但陈胜仍有较强军力。

当时,陈胜本部的发展态势十分好:吴广率主力击败了荥阳秦军,正围攻荥阳;宋留率军攻下南阳,以为侧翼;周文率军进入关中,一路发展到几十万人,抵达离咸阳仅百里的戏。

孔子的后人,此时正在陈胜军中为博士,他劝陈胜:不可大意,要赶紧组织、协调。陈胜答:寡人的军队,不劳您费心!

于是,周文孤军深入,吴广顿兵荥阳,宋留待在南阳无所作为!毫无协调!

秦二世再是昏庸,到了危机时刻,大秦还是有点底蕴的!章邯收集骊山和阿房宫的刑徒数十万人,前去作战!

很快,章邯击败了周文。

周文退出关中后,吴广主力尚在,章邯没有把握,停止追击,用两个月时间整顿军队。

这2个多月,本应是彼此协调、整顿的良机。

陈胜没有协调军队。吴广依然在荥阳作战,不支援周文;宋留依然在南阳,毫无作为。

章邯出军,周文大败,自杀!

攻守彻底易势,陈胜的张楚政权,走到了最后时刻。

分析:

章邯在击退周文后,要训练、调整才敢出关作战,可见,当时陈胜军总军力并不弱于秦军。

可是,整个过程中,吴广所率主力,却长期顿兵荥阳,坐视周文孤军发展,并在周文遇挫后,依然坐视其自生自灭,形成了巨大的兵力浪费!

而这一切,原本应该是陈胜来协调的。

可是,陈胜在胜势时,不做调整,在劣势时,依然无所作为,可见他并无指导战争的才干。

内讧中灭亡

面对章邯的反扑,起义军慌了神。

吴广的部下田臧假传陈胜命令,杀了吴广。

陈胜得知情况后,表示:支持田臧。

田臧整顿军队,迎战章邯。

可是,大军原本就在荥阳坚城下久战疲劳,又见到将军们自己不断内讧,哪还有心交战呢?士气低迷,一战而败!

荥阳之战后,章邯转军攻陈。陈胜在一连串的失败后,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害。

最后,是南阳耗着的宋留,不战而降。(本人依然被车裂)

声势浩大的张楚政权,灭亡了!

秦虽已乱,但实力犹存;非项羽这样的猛人,消灭不了;

六国贵族虽死里逃生,但影响深远;若非张良的劝阻,刘邦也曾在此犯下大错!

可以说,以陈胜之才,要他处理好如此复杂的局面,或许有些苛求了。

这正是陈胜虽然趁时而动,迅速崛起,却最终败亡的主要原因!

但是,他留下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依然足以激励后人!

陈胜吴广来势汹涌,却为何给项羽刘邦做了嫁衣?究竟哪里做错了?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陈胜吴广起义是怎么爆发的?!是被处罚到咸阳做工延误了日期,为了求生,一时兴起才造反的,之前没有谋划,说不定不延误日期,就没有陈胜吴广起义这回事了;

其次,陈胜吴广的领导者能力咋样,队伍组成是啥;手里的武器是啥。陈胜吴广也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受教育程度也不高,拉起来队伍还搞迷信这一套,而面对秦朝的专业军人,就应对不过来了;队伍成分主要是农民,是下层百姓。因为秦朝几乎把所有的金属玩意都收缴了,陈胜吴广也拿不到好家伙事。项羽刘邦这些人的队伍中,不乏上层人物,知识分子;队伍成分也是很复杂,手里的兵器也比陈胜吴广起义那会好很多。

最后,陈胜吴广起义之前秦朝积蓄了庞大的军事力量,而且没有规模性的战事去消耗。陈胜吴广起义正好成为他们的实战战场;而后来的项羽刘邦,搅乱了秦朝;一方面是秦始皇死了;另一方面陈胜吴广起义消耗掉了秦朝部分军事力量;秦朝末年是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秦朝军事力量就那么多,不可能每个地方的叛乱都派重兵。而陈胜吴广起义时没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以秦朝当时的力量,陈胜吴广起义很容易被扑灭。

总之,陈胜吴广起义先天不足,踩点还没踩对,而且起义的目的是活命;不是以推翻秦朝统治为目的。这样的队伍断难成功。

陈胜吴广来势汹涌,却为何给项羽刘邦做了嫁衣?究竟哪里做错了?

秦朝的残暴统治,使六国百姓无不痛恨,就在大家饱受压迫无法忍受的时候,作为楚人的陈胜吴广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终于掀起了起义的浪潮。短时间内就组织了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接连攻克多地,随后陈胜称王。

随着陈胜义旗的举起,很多地方也是开始起义反抗秦朝,其中就包括刘邦、项羽在内。可是发展势头最汹涌的陈胜,最终却仅仅维持了6个月,便被自己人所杀害,宣告着起义的失败。

原本弱小的项羽、刘邦却一直坚挺,代替陈胜吴广,实现了推翻秦朝的目标。为何来势汹涌的陈胜吴广会败得这么快呢?

第一,陈胜急于自立为王,陈胜起义的几个月当中,不仅称了王,还修建了宫殿,并且专门设置了文武百官,似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朝廷。这看似正规了,实际上这却是极为愚蠢的行为,陈胜的威望在当时根本不足以称王,称王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只会让英雄豪杰们离心离德。他应该借助楚国旧王室的招牌发展壮大,再称王或者怎么样都可以。项羽的崛起便是如此,他知道借用权威收服人心,首先拥立楚王熊心,然后再打着楚怀王的旗帜,迅速招兵买马笼络一帮人。

第二,陈胜太专断。当他称王的时候,身边一些重要官职都是自己老家那帮人,要知道陈胜原本就是一个没什么才能的人,自他起义之后,吸引了很多能人异士,但是却没有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任职,因此大家怎么会对他心服口服?虽然能用权势让人表面上服从,但是这种不满一旦积压到一定程度便会爆发,这就是为什么最后连车夫都看不惯陈胜,最终把他给杀了。

第三,陈胜对于他人的意见听不进去,在他称王的前夕,询问张耳、陈馀的时候,他们二人明确的表示现在不是最佳时机,应该先把称王的事暂缓一下,毕竟这都是一些虚名,关键是要如何攻城略地,真正的壮大自身实力。一旦做强做大了,别说称王,就连称帝都会顺理成章。但是陈胜却看着起义军发展势头很猛,开始有点不可一世,急于满足自己的野心,不管不顾他人的忠言就称王。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当是秦朝的武装力量还十分强大,陈胜如此急不可耐地冒出头来,当然会集中力量先收拾他了。

而反观刘邦、项羽,他们虽然在最开始不怎么起眼,但是他们步步为营,同时趁机笼络属于自己的人才,所以当秦朝灭亡后,他们各自都发展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并且人才汇集。

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开创了农民起义的先例,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基础,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我是幻中诗,感谢大家的关注。谢谢!

陈胜吴广来势汹涌,却为何给项羽刘邦做了嫁衣?究竟哪里做错了?

过早称王,没有复立山东六国。

假设是我,就自封楚国令尹、诸侯上将军、陈侯,复立六国后人为王,任命亲信为诸侯国相、将军、郡太守、郡尉,实际统治各国,诸王为傀儡。

这样做其一可以断了其他人擅自称王的念头,防止队伍四分五裂。

其二,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招揽六国才俊加入自己的队伍。

至于称王称帝可以缓一缓,通过战争和时间,积累威信,给部下封爵赐官,积累恩德,逐渐提升自己封号可以由小到大,直到反秦大业达成,再分封更多的王,挑拨他们互相争斗,逐个击破,最后称帝。

陈胜吴广来势汹涌,却为何给项羽刘邦做了嫁衣?究竟哪里做错了?

1.个人问题。陈胜吴广起义是以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的,号为“张楚”,可是后来陈胜称王了。人家是跟着你扶苏项燕的名义来的,这当然人心溃散,还有,陈胜在称王后,其思想逐渐发生演变,与老百姓的关系日益疏远。

比如史记中的一个例子【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这就使陈胜威望下降,农民起义军靠得就是百姓的支持,现在连百姓都不理你了,谁还理你?

2.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另一方面,革命队伍内部矛盾也在持续扩大。人们割地为王再加上秦将章邯的厉害起义军终于灭亡。

3.骄兵必败,陈胜这个人只是农民,没有军事经验。陈胜在称王后变得十分骄傲,而且听信了别人的谗言,随意杀害自己的手下,渐渐地,他与一起起义的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在像之前那么友好了。

虽然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失败,他们的起义让各国王朝纷纷重新建立,起义军刘邦项羽直捣咸阳,取得起义军的胜利,结束了秦王朝统治,使百姓重建阳光 ,这其中,二人的功劳深不可没。

陈胜吴广来势汹涌,却为何给项羽刘邦做了嫁衣?究竟哪里做错了?

范增没说明白?言不正则名不顺?你都不立楚国的皇室后裔楚人谁吊你?项羽没立熊心以前还不是小打小闹,立了以后马上很多义军加入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