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斩杀过很多名将,也没有怕过谁,为何遇到甘宁却不敢出战?

关羽惧怕甘宁的说法,来自于《三国志.甘宁传》中的一段记载。

不过,细读记载、综合当时形势,关羽退军,是因为甘宁看出了关羽不愿“真打”,而关羽,真的不愿意“真打”。

相关记载显示:双方都不愿真打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徒涉。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咳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关羽濑。——《三国志.甘宁传》

这则记载,有几处值得玩味。

1、关羽选五千精兵抵达浅水处,不急着徒涉,而是扬言晚上徒涉。

如果是正常的战役机动,辛辛苦苦跑了十几里,能渡河就赶紧渡了呗,为何要等晚上抹黑渡河?而且,你晚上渡就晚上渡,为何要大张旗鼓,扬言要渡河,就怕别人不知道呢?

如果是要调动敌人,调动敌人目的已达到,为何又没有下一步动作呢?

2、甘宁如果可以擒拿关羽,好好埋伏着直接擒关羽不就好了吗?即使擒不到关羽,击败关羽,也是大功一件呀!何必非要咳嗽,让关羽不敢来呢?

3、关羽和甘宁是不是太熟了一点?关羽隔着江就能听出是那咳嗽声是甘宁的咳嗽声?

显然,这次对峙,不是正常的战斗,而是一场大家都不愿真打的武装对峙。

事件时间有争议,但无论发生在何时,不愿真打都是主旋律

对于这次事件发生的时间,目前尚有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

1、发生在孙权袭取南三郡时。

孙权讨要南三郡无果,派吕蒙率军2万,攻取南三郡。刘备闻讯,率军5万,赶赴公安,令关羽进入益阳。孙权令鲁肃率军1万,抵达益阳,阻止关羽深入,另召吕蒙迅速赶赴益阳前线。最终,因曹操攻取汉中,刘备惧怕西线有失,与孙权和解,交割长沙、桂阳而罢。

认为“关羽濑”时间发生在此时的理由是:孙权袭取南三郡时,关羽军的兵力都是三万,而且鲁肃和关羽都是在益阳对峙。

2、发生在孙权袭取南三郡之前的一次小型军事边境冲突。

理由是:《甘宁传》中,此事发生在“皖县之战”之前,而攻破皖城的战斗,发生在孙权袭取南三郡之前。而且,“关羽濑”事件中,关羽是“号三万”,而不是南三郡冲突中的有兵三万。

本人倾向于认为,这不是一次小型冲突,就是孙权袭取南三郡的冲突中。

益阳在长沙郡腹地,邻近南郡和武陵郡,孙权军如此深入,应当不是一次小型边境冲突。

不过,本人才疏学浅,这种学术问题,还等专家答疑。

但是,无论事件发生在哪个时间段,孙刘之间还没有决心彻底闹翻,都是无疑的。

鲁肃、关羽,各自单刀赴会,可见,双方对于和平,是有诚意的。

既然袭取南三郡时,双方都不愿翻脸,在此之前,大家更没有翻脸的决心了。

双方都不愿意在南三郡消耗太多军力

孙刘争夺南三郡的历史,很说明问题。

1、孙权派诸葛瑾出使,索取刘备所占的荆州部分(包括南三郡及南郡、武陵);

2、孙权派官吏去南三郡,被关羽驱逐;

3、吕蒙夺南三郡;长沙、桂阳接到劝降信就投降了;零陵被吕蒙一番欺骗,被迫投降。

4、刘备闻讯,率五万大军回师公安,令关羽进军益阳;孙权令鲁肃率军一万去益阳“堵”关羽,并令吕蒙回师救援;

5、曹操攻取汉中,刘备急忙讲和;双方而是以湘水为界,重新分割荆州属地。

对刘备来说,南三郡几乎没有部署什么防御力量,以至孙权可以迅速拿下;(甚至考虑过直接委派官吏接收)

对孙权来说,在刘备处于被动,主动求和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趁机“敲他一笔”,反而归还了已经占据的零陵,和平诚意很足!

显然,面对曹操的巨大压力,双方都不愿意在此长时间消耗太多兵力。

在这种大环境下,无论关羽还是鲁肃,都不敢,也不愿真的上演万人规模的“全武行”的。

以既成事实为目的展开的博弈游戏

在这种不愿彻底翻脸的领土博弈中,“既成事实”,是地盘归属最重要的环节。

1、南三郡没有太多驻军,谁的军队去了就是谁的。关羽准备占据长沙等地,形成既成事实。

2、鲁肃进军益阳的目的,就是为了“堵”住关羽,保住既成事实。关羽,想去占地盘?先过了我这关!

3、由于东吴已经抢占了地盘,关羽只能利用局部兵力优势,做出不惜一战的武装威慑,争取逼退鲁肃!(关羽有兵3万,鲁肃只有1万)

4、关羽扬言渡河,是下最后通牒。

鲁肃原本希望利用江河,进行“不接触对峙",堵住关羽渡河。但是,关羽找到了可以徒涉的浅水区。

关羽扬言晚上渡河,就是放出最后通牒:大江已经阻挡不了我们了。我现在不马上过河,是为了给你时间撤退,免得大家起误会。

现在,轮到你选择了!够胆,你就来打!

5、甘宁用咳嗽,强硬回答最后通牒。

甘宁咳嗽,就是告诉对岸:关羽,我们就在这里,要打你就打呗!

甘宁之所以说:“保羽闻吾咳嗽,不敢涉河”,不是相信关羽怕他,他只是相信:关羽本来就只是做样子,不敢真打!

之所以甘宁要增兵,是因为就他本部那300人,吓不住人。不管关羽愿意不愿意真打,可以直接先吃了你这300人的豆腐再说(规模小,不影响大局);而增加1000,辅以虚张声势,可降低冲突可能,当然,即使真打,甘宁1300人,在岸上对抗5000徒涉之军,不至于让敌人吃豆腐!

毕竟,再是和平博弈,也不能让人吃豆腐!

6、关羽撤军,是理智选择。

关羽的目的原本就只是武装威慑,并非真的想要与鲁肃大打出手。

恐吓失败,他只能回去,另寻良策。

关羽输掉了这场博弈,因为:他真的不愿真打,而甘宁,看出了他不愿真打!

这是我的个人见解,不周之处,还请大家指教!

关羽斩杀过很多名将,也没有怕过谁,为何遇到甘宁却不敢出战?

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大多对关羽十分熟悉,因为关羽是演义中一等一的猛将,曾斩杀过很多名将,从来没见他怕过谁。但是最近也有网友说,关羽虽然悍勇,但面对甘宁时却不敢出战,这是为何呢?

关羽的光辉战绩大家都是知道的,从温酒斩华雄时,关羽就已经是名扬天下了。即便是面对袁绍手下猛将颜良和文丑,关羽也是几刀就将他们斩杀。关羽斩杀华雄、颜良、文丑三个名将,也没有怕过谁,为何遇到甘宁却不敢出战?

在演义中,甘宁也是东吴的一员悍将!他最开始的时候是在黄祖手下,还曾射杀了东吴猛将凌操,后来由于在黄祖处不受重用,甘宁投靠了东吴,得到了孙权的重用。从此,甘宁便开始替孙权征战。而在孙权阵营中,甘宁的表现也是非常的悍勇,曾经率领百人夜袭曹营,杀伤曹军甚多而己方并没有丝毫损伤,高兴得孙权大呼“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在演义中,实际上东吴猛将战斗力,一直是有一个上限,这就是张辽。无论东吴的猛将战力有多高,始终是被张辽压得死死的。所以说,甘宁的武力再高,其实也最多是一个强一流猛将,根本就达不到关羽超一流的武力水平,关羽和甘宁对战,百分百是甘宁输。

那么为何会出现说关羽怕甘宁的这种言论呢?实际上,这主要是把演义和正史给混在一起说了。在演义中关羽确实是斩杀了华雄、颜良、文丑三个名将,也没有怕过谁,甘宁也打不过关羽。然而在正史中,关羽其实并没有斩杀过很多名将,名将哪有那么好杀,不过在和甘宁的对阵中,关羽倒真的是不敢出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正史中,荆州其实也是孙权借给刘备的,赤壁之战后,孙权确实是有能力收复荆州的,只不过为了大局着想,孙权需要有人帮他分担对抗曹操的压力,且刘备确实暂时无处可去,所以孙权暂时将荆州借给了刘备。不过随着刘备攻占了益州,孙权觉得刘备实力已经变强了,便打算要回荆州,但此时刘备却不答应了。

《三国志》原文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刘备占据荆州不还,孙权自然是非常不满的,当初说好的事情,现在刘备却戏耍他,于是他又命鲁肃前去索要荆州。鲁肃为了不破坏孙刘两家共同对抗曹操的大局,和关羽来了一场单刀会,这一场在演义中也有过描述,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是谁也无法说服谁,关羽这方自然是不肯归还荆州的。于是孙权彻底愤怒了,命令吕蒙率领大军,准备武力进攻荆州。而刘备听说孙权出兵,也是不甘示弱,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前来增援,并同时命令关羽率兵进入益阳。

关羽兵进益阳,甘宁则随鲁肃率军镇守益阳。当时关羽号称有士兵三万人,他挑选了其中五千精锐作为先锋,将河道上游阻断,准备趁夜渡河,对东吴发动进攻。而甘宁这边,在听说关羽想要渡河偷袭之后,主动找到鲁肃,希望给他拨派人马,由他去阻挡关羽。

《三国志》原文: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馀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

甘宁本有三百士兵,鲁肃有给他增兵一千,他就带着一千三百人前去河对岸伏击。到了晚上,关羽果然率军前来,准备渡河。结果在听到甘宁咳嗽声之后,关羽知道偷袭计划走漏了风声,强行渡河已经没有意义了,便放弃了渡河,命手下就地安营扎寨,和甘宁展开对峙。后来,刘备听说曹操攻打汉中,张鲁战败,害怕曹操顺势进攻攻打益州,不得不放弃和孙权的对峙,重新结好孙权。于是关羽和甘宁的这场对峙才就此结束。

很多人根据这个故事就说关羽遇甘宁不敢出战,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关羽本来就是打算偷渡过河,展开突袭的,结果被甘宁发现了,偷袭计划失败,遇到这种情况,作为一名正常的将领,肯定都是暂停进攻,安营对峙,不会有人明知敌人已经有了准备还立马发起进攻吧?所以说关羽的这场指挥完全是正常的,并不存在害怕一说。

而战争的最后结果也是因为曹操攻占了汉中,威胁到了益州,所以刘备和孙权和好,从荆州退兵。关羽和东吴本身其实也就是对峙,打不起来,双方上层都是比较克制的,不敢大打出手,万一被曹操捡漏了可不划算。所以说,关羽面对甘宁不会主动进攻,甘宁也不会进攻关羽,双方就是对峙一下,威慑一下对方,打不起来。

结语

说关羽遇到甘宁不敢出战其实是因为当时战场的制约,关羽准备偷袭被甘宁发现,所以关羽选择了停止行动,和甘宁对峙,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稳妥的策略,正常军事将领都会这么选择的。如果吴、蜀真的爆发的正面对战,关羽怎么可能会怕甘宁?你看襄樊之战关羽打曹仁、于禁是有多猛?

关羽斩杀过很多名将,也没有怕过谁,为何遇到甘宁却不敢出战?

关羽可不是怕甘宁,而是鲁肃这边还有1万多人呢,他只有5千人,自然不会轻易冒险。

关羽和甘宁对峙发生在建安二十年,刘备夺取益州以后,孙权向刘备索取荆州,但是刘备说要等夺取了凉州以后再归还,孙权大怒,一面派吕蒙攻打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一面派鲁肃率军万人前往益阳,阻挡关羽的援军,两军隔着湘水对峙。

在鲁肃和关羽对峙期间,关羽亲自选精锐5千,在益阳上游十多里水浅处打算趁夜涉水渡河。鲁肃得知以后和众将商议,甘宁请缨率本部300人,另外再增调500人,前去驻守,阻挡关羽渡河。最后鲁肃给了甘宁1000人,共计1300人去驻守。关羽得知以后果然没有渡河,而是在河边安营。

关羽没有渡河,不是怕了甘宁和他手下的1300人,而是鲁肃的大军就在旁边,相距不过十多里路。如果关羽开始渡河的话,甘宁一旦发现,肯定会派人通知鲁肃,吴军的援兵不用多少时间就会赶来。

这样一来,关羽势必会遭到甘宁和鲁肃两路人马的夹击,渡河作战本身就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万一水流有变就可能会失败,而且吴军又有兵力优势,关羽自然不会轻易冒险。

所以关羽并非怕了甘宁,而是吴军有备以后,再渡河风险太大,所以他选择了按兵不动。

关羽斩杀过很多名将,也没有怕过谁,为何遇到甘宁却不敢出战?

关羽斩杀过很多名将,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关羽遇到甘宁不敢出战,这种《三国志》中的史料记载;因此,这个问题将演义与历史混淆在了一起。

因此,我们分别以演义和史实的角度,来分析讨论该问题。

演义中,关羽共计斩杀18人,其中名将5人。

在演义中,赵云斩杀的敌将最多,黄忠斩杀的敌将影响力最大,而关羽斩杀的名将最多。

1.灭黄巾,涿郡之战,英雄首立功,秒杀程远志。

桃园结义后,张飞聚集了乡勇五百余人,与刘备、关羽摩拳擦掌,正值程远志率领五万黄巾贼前来侵犯涿郡。贼人都打到家门口来了,岂能坐以待毙。张飞第一个出马,秒杀了副将邓茂,关羽随即舞刀纵马而上,将措手不及的程远志砍为两段。

这是关羽、张飞的首秀。程远志、邓茂的武力,在黄巾贼中属于三流水平,应该不如廖化,远远不如何曼、周仓、管亥等人。

2.汜水关,温酒斩华雄。

这个桥段大家都太熟悉了,不再赘述,总之斩杀过程非常迅速。大胆揣测一下,华雄很可能像程远志那样,面对疾冲而来的青龙刀,措手不及之下,还没来得及招架,就被速斩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华雄大意之下,扛不住青龙刀的暴击,心慌胆怯,数合之内被刀劈。

3.北海郡救急,斩杀管亥。

管亥的武力值,在黄巾贼中属于顶级存在。两军阵前,管亥愤然出马,太史慈想要出战,但关羽抢先出阵,“数十合之间,劈管亥于马下”。在此前的两次突围中,太史慈都未曾与管亥交手,孔融也未曾让太史慈出战单挑,客观地讲,如果太史慈火拼管亥,即便能胜出,也很难完成斩杀。

4.夜赚徐州城,斩杀车胄。

煮酒论英雄后,刘备骗走曹操的五万人马,火急往徐州进发。徐州刺史车胄接到曹操的密令,设计谋害刘备等人。关羽获取了陈登秘密报告的消息后,决定将计就计。是夜,关羽打着张辽的旗号,到徐州城下叫门,将车胄诱骗出城。关羽突然从火光中杀出,车胄措手不及,仓忙应战数合,拨马而逃,在绕过吊桥时,被关羽赶上,从背后一刀砍死。

5.放水战纪灵,斩杀荀正。

讨袁术之战,乃刘备、关羽不得已而为之。关羽在与纪灵单挑时放水而战,目的是让他知难而退,还让他休战喘息。此后,纪灵怯场避战,但副将荀正不知死活,冲到关羽面前叫嚣。关羽劝退无效,大怒,一合将荀正秒杀。

6.解白马之围,斩颜良。

颜良的武力异常恐怖,能够20合速败徐晃,这种战斗力可直追巅峰期的吕布!正因如此,曹营诸将栗然而不敢出,许褚、夏侯惇这些狠角色都哑火了,许褚曾50合战平徐晃,对比之下,其内心还是有数的。关羽此时正值武力巅峰器,可以奋力杀退许褚、徐晃的合围,又新得了赤兔马,绝对是如虎添翼,因此,关羽在战前放出豪言,认为颜良是插标卖首而已。

关羽一合速斩颜良,有诸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就是关羽自身的实力、赤兔马的冲击速度、青龙刀的暴击力度,其次就是颜良对于战场形势的分析不足、甚至还出现了脑子短路卡顿的情况,因此造成“措手不及”而被速斩,至于颜良“方欲问时”到底要问什么,在早期的嘉靖壬午本中有详细交代,此处不再深入讨论。总之,关羽秒杀颜良,在实力过硬的前提下,还有一定的突袭成分。

7.延津之战,诛文丑。

勇冠三军,河北第二,超一流武将,文丑也算是响当当的名将了!文丑的武力,除了两次差点射杀张辽外,还让徐晃“料敌不过”而回阵,这种凭一己之力扭转战局并杀退两位一流名将的战斗力,似乎不亚于颜良。但文丑的胆气太差,面对突然乱入的关羽,慌忙招架,被三刀暴击砍到心怯而逃,惨遭追斩。

8-13.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此六将分别为:孔秀(东岭关);孟坦、韩福(洛阳城);卞喜(汜水关);王植(荥阳关);秦琪(黄河渡)。这些人都是三流水平,最强的孟坦,在单挑关羽三合后诈败,也惨遭追斩。六将之中,有几人比较阴险,比如韩福射中关羽左臂,卞喜的鸿门宴差点得逞(还会扔流星锤),王植差点烧死关羽,而最狂妄无脑的,当属秦琪。

14.古城会,兄弟尽释前嫌,斩杀蔡阳。

蔡阳历来不服关羽,不知道他哪来的底气!关羽不辞而别后,蔡阳就叫嚣着要去生擒关羽,在秦琪死后,蔡阳又率领铁骑千里追杀。古城下,关羽被张飞逼问甚急,为了自证清白,只好拿蔡阳祭刀。关羽杀心大起之下,在张飞一通鼓未尽时,将蔡阳人头斩下。

15.战长沙,斩杀杨龄。

关羽攻取长沙,杨龄要抢黄忠的头功,主动请缨出战,并扬言要生擒关羽。两军阵前,杨龄与关羽战不三合,被一刀砍于马下。

16.攻拔襄阳,秒杀夏侯存。

关羽北伐,在攻拔襄阳后,曹仁望樊城奔逃,正遇到关羽拦截。曹仁不战而走,夏侯存却不知深浅,上前与关羽单挑,被一合砍死。除夏侯存以外,还有夏侯兰被张飞一矛戳死,夏侯恩被赵云一枪刺死(丢了青釭剑),夏侯杰被张飞吼到肝胆俱裂,夏侯尚被黄忠射透后心(捡了一命),而夏侯渊则被黄忠连头带肩劈成两段。罗贯中笔下,夏侯诸将实在太惨了!

17.水淹七军,射死成何。

破浪滔天,关羽乘大船而来,于禁屈膝请降。庞德亲手斩杀了动摇军心的董衡、董超,“自平明战至日中,勇力倍增”,然后鼓舞士气,誓要死战到底。副将成何也重拾斗志,努力向前,却被关羽一箭射死落水。关羽虽然箭防能力较差,但毕竟是马弓手出身,其箭术还是值得一观的。

18.劝降庞德未遂,斩之。

庞德是西凉军出身,不习水战,被周仓撞落水中,遭生擒。面对关羽的劝降,庞德破口大骂、慷慨领死。关羽成全其忠义之名,将其斩首,但怜而厚葬之。关羽之于庞德,于情于理来讲,既是出于国家战事,又不失敬重。而庞德的英勇表现和大义凛然,也深受三国迷推崇,但其子庞会在44年之后的做法,却备受非议,此乃后话不提。

小结:关羽斩杀的18名敌将中,称得上名将的有华雄、车胄、颜良、文丑、庞德等5人,而程远志、管亥、蔡阳等人也是拥兵数万的贼首或挥兵数千的大将。关羽斩杀猛将、名将的数量,乃演义之最,是名副其实的“名将终结者”。

但演义毕竟是虚构成分居多,可供娱情,不可深信。历史上,华雄是被孙坚战败后杀死,车胄是被刘备袭杀(蔡阳也死于刘备之手),文丑是被曹操、徐晃击杀,而管亥则是被刘备击退后逃亡,至于程远志、卞喜、秦琪、杨龄、夏侯存等人,则都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在历史上,关羽真正斩杀的,只有颜良、庞德,但关羽却是演义中武将群体的第一主角,备受罗贯中推崇,因此华雄、车胄、文丑等人之死,都虚构成了关羽的战绩。

我们再看第二个问题,历史上,关羽与甘宁的交集,到底是什么情况?有人说,关羽惧怕甘宁,甚至被甘宁的一声咳嗽就给吓退了,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上,关羽遇到甘宁,为什么不出战呢?

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写信索要荆州,但刘备的答复是“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这明显是在扯皮耍赖。孙权让鲁肃这个“亲刘派”向关羽索要荆州,双方上演了“单刀会”,激烈相争,但最终不欢而散。孙权就霸王硬上弓,直接在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安插了地方官,但关羽肯定不能忍,就将这三名长吏驱逐了。孙权怒了,决定撕破脸,搞了大动作,一面派吕蒙督两万人马南下,去攻取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另一面又派鲁肃率领万余人屯扎在益阳巴丘一带,以牵制关羽。时为公元215年,这也是该事件的大背景。

这一时期,刘备军团的核心圈子都在益州,镇守荆州的只有关羽。面对吕蒙、鲁肃的双管齐下,关羽很难两头兼顾,因此,关羽必须与鲁肃速战速决,才有兼顾荆州南部的可能性。关羽挑选了五千精锐,驻到了益阳上游十几里处的浅濑处,在经过短暂的对峙后,决定乘夜渡河,趁着夜色去偷袭吴军营地。然而,东吴的暗探获悉了该军事机密,并火速报告给鲁肃。鲁火速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这时候,甘宁站了出来。此时的甘宁,其兵部还不到三百人,但他经过对局势的深入分析后,却主动请缨,请求鲁肃再给他加派五百人,就敢于去抵御关羽,并且在鲁肃面前信心满满的保证,“关羽听到我的咳嗽声,绝对就不敢涉渡了。

“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甘宁取得了鲁肃的褒奖与信任,并分拨了一千精兵,赶到浅濑的对岸驻扎设防,搞得声势不小,这就要让对方知晓,我们准备好了,你们快渡河吧。关羽见对方有了精心准备,便放弃了渡河夜袭计划,只能退而求其次,转为扎营坚守。因此,后人把这块浅濑称为“关羽濑”,这也正是网友们经常诋毁关羽、拔高甘宁的原因。

凭心而论,甘宁咳嗽了吗,不知道,或者说,甘宁也许咳嗽了,但河对面的关羽能听见吗?

其实,在甘宁率先布防的这个节骨眼上,其后方还有吕蒙、潘璋等数路吴军正在蠢蠢欲动,关羽怎么可能知难而上呢?在对方严阵以待的情况下,非要送别人一个“乘其半渡击之”的大礼包吗?

这是最基本的军事战略,有点作战经验的将领都懂。因此,关羽取消渡河夜袭的计划,绝非被甘宁的一声咳嗽吓退,而是形式使然。不要说甘宁,就是换成其他无名之将,只要搞的声势够大,关羽也不可能犯傻渡河吧!关羽转为坚守,既可以阻止鲁肃越河西进,又可以等待刘备的援军,已经是最好的策略了!

此时的刘备,正在全力扩张,实在难以分身。关羽与鲁肃对峙了大半年后,当曹操攻打汉中张鲁时,刘备迅速向孙权示好,主动请求和平、协议划分荆州。湘水之盟后,划线而治,孙权最终分走了江夏、长沙和桂阳三郡。

总之,关羽闻听甘宁在对岸布防后,没有渡河作战,是战局形式使然,而绝不是网友或者条友们盛传的什么“关羽怕甘宁”、“甘宁一声咳嗽就镇住了关羽”等等。

当然,甘宁确实是东吴名将,他能够洞察到关羽的心思,然后打出了高端表现,实属难得!

当代一些网友,最喜欢黑关羽、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以显摆自己的博学多知,但客观地讲,他们基本不看史书(甚至连演义都不看),而是看了几篇各类营销号下哗众取宠的劣质、噱头、无营养的文章,就人云亦云,甚至争相以讹传讹,以为能够博取存在感,实则彰显了无脑与无知。

在上述网友中,黑关羽的最多,也黑的最惨、最彻底!在他们口中,关羽成了莽夫、匹夫、狂徒,甚至不值一提!他们不知道,关羽斩颜良是多么威猛,关羽绝北道是多么强悍,他们只死盯着关羽失荆州,就将关羽一口咬死、全盘否定!

众多网友经常会说“某某打败过关羽(比如在局部战事中取得先机的文聘、乐进等)”,借此以抬高此人,但从反面思考,这不正是印证了关羽的勇猛和军事高度吗?

最后,我们简略看一下襄樊之战中关羽面临的对手和形势吧!

曹魏阵营:1.曹仁被打到想要弃城逃跑,幸亏被满宠苦苦劝住;2.于禁、庞德惨败,有来无回;3.徐晃救急而来;4.张辽被征调,准备驰援。

东吴阵营:1.孙权违背盟约;2.陆逊、吕蒙联合演戏,吕蒙从背后捅刀;3.朱然、潘璋、蒋钦等人做好了大战的准备。

蜀汉阵营:1.刘封、孟达在战前不应号召起兵,最后见死不救;2.糜芳、士仁背叛。

孙权暗中违背湘水之盟,铁了心要置关羽于死地,东吴的这种“背刺”之举,这是任谁都难以想象的,更是难以承受的!在各方面不利的情况下,关羽打出了“威震华夏”的战绩,让曹操“几欲迁都”,试问这种战力,难道称不上三国第一猛将吗?!

关羽斩杀过很多名将,也没有怕过谁,为何遇到甘宁却不敢出战?

所谓关羽怕甘宁,只是甘宁自己吹出来的狂话,也纯粹是个笑话,甘宁虽是水贼出生,武力最多也就一流水准,亡命之徒而已。记得合肥之战那会,孙吴十万兵被张辽八百精骑冲杀的哭爹叫娘,周泰豁出了自己身家性命,带了伤才把孙权掩护逃跑,当时甘宁不就跟在孙权边上,都挡不住人家,落荒逃命而走。你说人家张辽都没怕包括甘宁在内的孙吴十万大军,凭什么关羽会怕他一个甘宁?其实甘宁敢于口出狂言,是明知关羽不会真正离开荆州跨水夺城,才敢说点大话,也是给自己人听的,让大家知道自己也是个狠角色,就连关羽都因为害怕自己才不敢过来打一架,所以,你们得老老实实服从管理,不要有三心二意。当然他说的话关羽也听不到,人家本来就是守荆州的,吴蜀联盟大局为重前提下,是不可能来抢孙吴地盘的,哪有功夫跟小儿一般见识。如果二人在两军阵前,你让甘宁这样说说看?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比不了张辽,还是甘宁比颜良文丑厉害?何况当年关云长单刀赴会又不是没见过东吴的阵势,甘宁小儿不是在场吗?虽有贼心,显然贼胆还不够大,关二爷根本不屑一顾。

关羽斩杀过很多名将,也没有怕过谁,为何遇到甘宁却不敢出战?

关羽即使斩杀过很多名将,而且没有怕过谁,算是个英雄。呵,在曹操心目中,关羽仅是一个名将,只有刘备才是英雄。英雄也好,名将也罢,都有暮年的时候,都可能会给人疑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按理说,关羽还值壮年,算不得名将暮年,但是多年养尊处优的享受生活也会消殆他的斗志,即便江对面潜伏的是虎视眈眈的猛龙。实质上这时候的关羽真的不太想打仗,不论对方是谁,阿猫阿狗都行,因此让东吴猛将甘宁捡了个便宜:让关羽怕的人!

如果犟劲十足的关羽知道后人认为他怕甘宁的话,估计他会从地下跳出来论理:甘宁,无名小卒而已!一批胡言!接着,关羽的长篇大论通过我的口就跳出来了:那年那月那日那刻,由于吾主之心仁慈,不愿与孙权斗命,既然他耍无赖,我们就陪他玩一回,原则就是不能两败俱伤,让丞相曹操捡现成,我是这样做。甘宁这小子也识趣,似乌龟一样缩头缩脑,战争终于不再扩大,我们也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啊。记住:千万不要让我做窦娥,否则饶不了你等!

即使历史上甘宁也是一名猛将,如果不是上头的意思,驴脾气的关羽还是不屑的。恰恰相反的是,我倒是认为甘宁有点怕关羽,毕竟关羽的大名和战绩就摆在那,甘宁也不再是初生的牛犊,没有理由不瞻前顾后的,要不他也许成了周瑜级别的名将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