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巾军北上进攻元朝,怎么最后跑高丽去了?

元末的红巾军,一口气打到高丽,深刻地影响了朝鲜历史。

这支以推翻元政府为目的的红巾军,为什么要“打过鸭绿江”呢?

高丽自己要打红巾军

自打元朝崛起以来,高丽深怕被蒙古铁骑一口吃掉。因此,高丽王室苦思冥想,得出了生存之道:献女儿。

从元朝第一位天子忽必烈开始,高丽七代国王连续献公主,做驸马。

红巾起义爆发后,元顺帝为了加强镇压力量,下诏要高丽出兵协助老岳父。小驸马高丽先后派出2万多人镇压农民起义。

不仅如此,元顺帝甚至在高丽大兴土木,准备一旦大都不守,跑到高丽避难!

即便如此,红巾军并不想去征高丽。他们曾对高丽发公告:“胡人辱我们多年,我们起义,恢复中原···希望你们管好自己的部队,不要做胡人的走狗。执迷不悔,我们就要起兵问罪”!

没辙,高丽驸马不听,那就只有打咯。

起义军“避实击虚”1357年,红巾军决议北伐。兵分三路,西路攻陕西,切断援军西援;中路绕道山西,围攻大都;东路直接攻大都。

可是,形势发生了逆转。

帖木尔、李思齐得强势崛起,元朝的力量得到恢复,红巾军遭遇挫折。东路军直接攻大都失败,西路军攻陕西也被李思齐击败;起义军中的张士诚以浙西降元。

此时,攻到了辽阳的中路军势单力薄,甚至靠自己不可能再攻大都。而元李思齐军也追入山西,中路军回山西已不可能了!

避实击虚,是农民军的优良传统,此时,南路、西路都元军都已经十分强大,唯辽东、高丽方向力量薄弱。

由于辽东地区之前没有大规模起义,因此,元政府调辽东、高丽军南下作战,此时,辽东、高丽方向防御十分薄弱。

两征高丽

高丽又嚣张,又虚弱,就打你了!

红巾军共两次攻打高丽。

第一次,红巾军攻破了西京(今平壤)。高丽动员全国之力来战,双方激战不已。因天寒地冻,红巾军主动撤离;

第二次,红巾军攻破了开京(今开城)。但红巾军将士多是白莲教徒,在进行仪式时,遭到以李成桂为先锋(后来朝鲜新王朝开国之君)的高丽军袭击,红巾军损失惨重,退出朝鲜。

影响深远的远征

红巾军攻高丽之战,虽然没有消灭高丽统治者。但却对朝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高丽统治者开始认识到元朝的虚弱,逐渐开始加大“自治”。元顺帝虽然扬言要带八十万大军征高丽,却因自顾不暇未能实施。

自元朝建立以来,高丽始终孝敬岳父。自此,高丽逐渐脱离元朝控制。

其次,促使朝鲜半岛改朝换代。

在红巾军征讨高丽过程中,以李成桂为代表的新一代势力崛起。

这股势力在此后的连续作战中(元顺帝决定更换高丽王,又发起了代理人战争),逐渐壮大,并最终改朝换代,建立了一个新的朝鲜王朝。

值得一提的是,在红巾军进攻高丽期间,高丽本地的农民踊跃参加了红巾军。第二次征高丽时,渡鸭绿江作战的红巾军大约二十万,到了鼎盛时期,兵力达到三十多万。

联系到后来捷克胡斯起义时,德意志农民的踊跃参加。我们会发现:中世纪时的国际关系观念与今天差异极大。

用现代国际关系的观念来观察古代历史,难免偏颇。

红巾军北上进攻元朝,怎么最后跑高丽去了?

公元1351年(元顺帝至正11年)5月,刘福通在颖州首举义旗。因义军头裹红巾,故又被称 “红巾军”。公元1355年,刘福通攻克毫州,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宋。 此后,红巾军从元朝腹地山东荷泽一直打到了高丽首都开京(朝鲜开城),行程共计2000多公里。

作为元朝藩属国的高丽,出兵协助镇压红巾军

元朝耗时二十七年,经过七次征讨,终使高丽臣服,成为元朝的藩属国。同時,高丽国王以元朝公主为正妃,把王子作为吐鲁花(人质)送到了元京,世代作为元朝的驸马继承高丽王位。因此,也被称作 “驸马国”。

高丽王子继承王位后,也经常往来于大都。而元朝的王公贵族,也多聘娶了高丽女子,这种亲密的关系一直沿续了几代。

据《高丽史》记载,1354年6月,元顺帝下诏要求高丽派兵协助镇压红巾军。

红巾军进军高丽三大原因

一、报复高丽协助元军镇压之仇

据《蒙兀儿史记》记载,“颛(恭愍王)命其将柳濯、李权、崔莹等率二万三千人以行。” 自高丽接到元顺帝诏书后,高丽恭愍王急调水陆精兵前往燕京待命。

8月,高丽军共计集结将士两万多名。高丽不仅出钱出兵,高丽军更成为镇压红巾军的先锋。交战初期,红巾军屡遭高丽军镇压。

二、堵死高丽出兵之路,形成对大都的包围

1358年3月,红巾军兵分三路。毛贵率领的东路大军率先到达柳林,距大都120里。同年10月,关铎(关先生)率领的中路大军攻下大同和上都。接着又乘胜攻占辽阳,即将对大都形成包围之际,红巾军向高丽发出文告,其内容是不得援助元帝与红巾军对抗。

据《高丽史》记载,“红贼移文于我曰: 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今令诸将戒严士卒,毋得扰民,民之归化者抚之,执迷拒者罪之。”

三、断其后路

元顺帝不仅要求高丽出兵协助镇压红巾军,还下诏在高丽耽罗(济州岛)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以作日后躲避红巾军围困时的避难场所。

据《高丽史·卷四十一》记载,木工元世对高丽宰辅进言: “元皇帝好兴土木,以失民心,自知不能卒保四海,乃诏吾辈营宫耽罗,欲为避难之计,功未讫而元亡。”

红巾军并非一时的头脑发热跑去高丽。而是认为欲夺大都,必先巩固辽阳。同时,更要阻止高丽对元帝支援,并断绝其后路。因此,对高丽一仗必须打。

首次进军高丽,红巾军咸从失利,元帅被俘两万余人战死

1359年12月,红巾军主将毛居敬率领大军渡过鸭绿江,首次进军高丽。《蒙兀儿史记·卷百三十四》记载,“其众四万渡鸭绿江,入高丽。”

战事初起,高丽军与红巾军互有胜负。红巾军进入高丽后,先攻陷义州、麟州。高丽恭愍王为阻挡红巾军南下,组织军队沿清川江北岸布阵,坐等红巾军。两军随后在铁州相遇,红巾军久攻不下,被迫退守麟州、静州。

宣州会战,红巾军大败高丽军,并乘胜攻克西京(平壤)。1360年元月,高丽动员全国兵力围攻西京,红巾军主力撤离西京,退守咸从。

2月,两军咸从会战,红巾军大败。元帅沈刺、黄志善被俘,两万余士兵战死。

二次打高丽,红巾军将士十余万阵亡

1361年10,红巾军首领潘诚(破头潘)、关铎(关先生)、沙刘二率二十万大军再征高丽。高丽恭愍王逃亡至南方福州(庆尚北道安东),红巾军所到之处,高丽贫苦农民纷纷加入。到达开京时,红巾军已发展至三十余万人。

1362年元月,高丽总兵郑世云率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趁大雪纷飞之时,突袭开京。红巾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高丽军打得溃不成军,关铎、沙刘二及十余万士兵战死。而元朝更派出辽阳行省左丞相纳哈,率领大军进入高丽东北界截击红巾军。红巾军进军高丽,再次以失败告终。

红巾军起兵及两次进军高丽,反促成高丽脱离元朝控制。红巾军败走高丽后,高丽趁机袭击并占领元朝统治的双城总管府。元顺帝听闻后,扬言以八十万大军征讨高丽,但碍于红巾军及国内形势,终未实现征讨。

红巾军北上进攻元朝,怎么最后跑高丽去了?

事情的缘由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子的:

元朝末年,由于蒙元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最终引发了红巾军起义。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首举义旗,由于义军将士头裹红巾,故史称“红巾军”。

经过几年的发展,红巾军势力不断壮大,并且击溃包括也先铁木尔部三十万大军在内的多次元军进攻。

公元1357年,刘福通指挥三路大军北伐,红巾军之兵锋直指大都。其中,北伐的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计划从山东曹州出发迂回包围大都。公元1359年,这支红巾军攻克辽阳。

按理说,本来红巾军起义,这应该是元朝的内乱才是,怎么后来就打到高丽去了呢?这里头就不得不先说下这元朝和高丽的关系了!

事实上,元朝和高丽的关系,是相当铁的。蒙元帝国在灭宋之前,就曾先后七次征讨高丽,最终迫使高丽臣服,使之成为元朝的东藩。从此以后,元朝便开始世代与高丽联姻。从高丽忠烈王至高丽恭愍王,高丽连续七代均为元朝之驸马,高丽也因此被称为元朝的“驸马国”。

基于这层关系,忠烈王更是下令高丽全国穿蒙古服,留蒙古发髻。而且,元朝皇帝也和高丽女性通婚,著名的有元顺帝的皇后奇皇后。(对此,思密达国还拍了部历史大片《奇皇后》好好的yy了一番)

由此可见,元朝和高丽实际上算得上是“一家人”。所以,后来明朝建立后,高丽还想恢复与北元的宗藩关系,甚至派李成桂率军进攻明军。当然,李成桂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去送死,直接反过来投靠明朝,直接灭了高丽,建立起李氏朝鲜王朝。不过这都是后话。

回过头来,接着说红巾军讨伐高丽这事上。正是因为元朝和高丽这层关系,高丽一直都在用实际行动支持元朝。早在红巾军起义之初,高丽恭愍王就曾奉诏派水路大军两万三千余人出征,协助元军镇压红巾军。可见,高丽早就已经和红巾军接下了梁子。

后来,元顺帝为避红巾军北伐之锋芒,有下旨于高丽耽罗(今天济州岛)修建行宫,打算避难于高丽。于是,红巾军为摧毁惠宗行宫,并且切断高丽对元朝的军事援助,便有了东征高丽的军事行动。

红巾军的两次东征高丽;

公元1359年,红巾军将领毛居敬率军四万渡过鸭绿江,开始第一次讨伐高丽。此次征讨,红巾军连续攻克义州、麟州。接着又在宣州大败高丽军,并一举攻克西京(平壤)。但红巾军攻下西京后,即按兵不动,给了高丽以喘息之机。

次年元月,高丽倾全国之兵反攻西京,最终于咸从大败红巾军。红巾军将领沈刺、黄自善被俘,所部两万余人战死,余众渡回鸭绿江以西者不满千余。

公元1361年,红巾军主帅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率所部二十万大军,发动第二次讨伐高丽行动。红巾军势如破竹,并一举攻陷高丽王都开京,焚其宫阙。最后,高丽集结二十万大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击败红巾军。

虽然,红巾军两次东征高丽均以失败告终。但却极大的动摇了高丽王朝的统治根基,为其日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红巾军北上进攻元朝,怎么最后跑高丽去了?

对于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及红巾军攻入朝鲜半岛这段历史,本着中朝友谊以及很多相关的历史原因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很少提及,而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历史教科书却大肆涂脂抹粉添油加醋的渲染了一番。

元未反元农民起义以后刘福通扶持韩林儿建立了国号为宋的龙凤政权,并且发讨虏檄文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1357年刘福通命三路红巾军分别从河南西部河北南部山东南部开始进行北伐。北伐并不完全顺利左路红巾军与右路红巾军分别遇到了蒙元军的主力进行一番血战以后败下阵来,中路红金军在关先生、破头潘等约率领下进展却异常顺利,他们攻入河北中部后大军进入山西大军直取大同、晋阳等地,紧接着他们出了北口直取元上都并且彻底地捣毁了元上都。

元上都对于蒙元王朝来说是他们政治老巢以及大后方的主要基地,他们当然不能容忍红巾军在自己大后方的所作所为,于是调集了了各路精锐回过头来全力围剿中路红巾军。对于形势来讲红巾军可以说对于返回中原已经没有了退路。于是红军军刀走偏锋直杀向了辽东地区他们攻入辽阳转进于1359年攻入了朝鲜半岛。

此时的朝鲜半岛正处于王氏高丽王朝的后期,而王氏高丽王朝从忽必烈时代开始就一直是蒙元帝国的忠实鹰犬。他们的王室一般都娶蒙元贵族以及宗室之女为正妃,而高丽王朝宗室女一般也进贡给元朝作为皇室的嫔妃(到了朱明王朝朝鲜王朝还用这办法讨好中原上朝)。高丽王朝而且把自己军队的主力编入元军来到中原讨代反元起义军,而且高丽军在中原军纪败坏烧杀抢掠元恶不作。

以上可想而知红巾军进入朝鲜半岛后能不报复吗!红巾军作为一只农民起义队伍他们绝大多数人既没有多少文化更缺乏政治眼光。红巾军进入朝鲜半岛后高丽王朝满朝文武皆吓破了胆,他们开启了平壤城的大门象迎接祖宗似的把红巾军迎入了城。紧接着他们纷纷的把自己的妻妾女儿们献给了红巾军约将领们享用是美女加美酒美食不亦乐乎,而红巾军的基层官兵也几乎是放了羊任由他们在民间烧杀奸淫掳掠。

对于这些高丽王朝的思密达们笑在脸上恨在心里面,于是他们私下里秘密传贴。到了约定的时间高丽国可以说是举国齐行动,他们把在平壞城内的红巾军将领们一网打尽!而在各地的红巾军们也可以说是遇到了朝鲜半岛版的“人民战争",是损失惨重余众退回辽东迎头又遇上了前来追剿的元军主力最后全军覆没。

在这次朝鲜半岛的战争中未来的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可以说立了奇功,他被高丽恭愍王封为上柱国领三司加赐用车仗华伞佩剑衣冠玉带等……也就是说加九锡(成为了朝鲜半岛版的曹操)。后来这位恭愍王大概是脑子进了水,在得知朱元璋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皇帝之后居然是派李成桂率领十万大军去奉元讨明。

这位李成桂在率领大军到了义州以后导演了一场朝鲜半岛版的黄袍加身,紧接着率大军回头逼宫废了恭愍王。这位朝鲜半岛版的"曹操、赵匡胤“最后于1392年彻底的废了王氏高丽王朝建立了李氏朝鲜王朝,他登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派使带着美女财宝以及领表归附大明成为了大阴最忠实的属国。

红巾军北上进攻元朝,怎么最后跑高丽去了?

实际上,这支进朝鲜半岛的红巾军是北伐元朝中路军,在北伐军中,只有中路军的战斗力强,且指挥得当,当对手元军被打得溃不成军的时候,北伐军把旺盛的战斗力对准了元朝的兵源地,高丽!

我们在前多年风靡网络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中看到朱重八参加起义军的有趣描述,实际上,那个时代就处在元朝至正十二年,朱元璋参加了韩山童、刘福通带领的军队,这支起义军称“红巾军”,那一年是1352年。在此后的1357年(至正17年),已经成立“大宋”的红巾军首领刘福通决定兵分三路(东路、中路、西路),对元朝实施北伐,三路军高举写有“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字样的大旗,浩浩荡荡出发。这三路军除了其他两路军不顺利,中路军一路上势如破竹,他们从山东曹州出发,一路攻无不克,雁门关、大同、上都都被轻松拿下。那一年是1359年(元顺帝至正19年)元月 。

上都可以说是元朝在塞外的政治中心,他统治内地汉人,还得有震慑塞外部落的基地,元朝皇帝每年一半的时间都要在此处办公。红巾军对元朝塞外部分的进攻也受到了其他部落的配合。这时候的东路军在此养精蓄锐之后,继续对元朝的领地进行打击,分别攻破全宁路、辽阳路、中路军攻克辽阳,史书有记载说,掀动元朝老底的中路军,让元感到威胁,于是开始聚集重兵反扑,元朝丞相贺太平保奏自己的儿子为总兵大将军夺回辽阳,然而这个丞相之子只是在远处看这些红巾军,希望他们闻风而逃,但是史书说:潘军日治战马,一无退意。看着不慌不忙每天洗马磨枪的这些人,平时只知道作威作福的官二代自己有点怂了,“也忽先都畏之,缩迹不前,竟溃而归”,这个怂人自己隐藏踪迹不敢动,生怕自己被发现遭受打击,最后心里崩溃,跑了。

一路上让元军闻风丧胆的中路军,越战越勇,在1359年的12月,中路军开始对高丽国在朝鲜半岛的领地进行打击,当时有四万大军渡鸭绿江,这是第一次讨伐,中路军攻克了高丽西北部义州、西京(平壤)等多个州,他们沿途屠杀高丽百姓,这时候天气已经进入冬季,中路军多数冻伤,战斗力减弱,四月份的时候,计划进攻高丽西海道的红巾军被早有准备的高丽守将李芳实击败。

1360年11月,红巾军再次集结十几万军队进攻高丽西北部,进行二次讨伐,攻克安州,越过了慈悲岭,攻进高丽首都开景(今开城),高丽国王仓皇出逃,这时候红巾军作为可谓天怒人怨,他们烧杀抢掠,奸淫妇女,令人发指,高丽万户一个叫李成贵的组织并率精干丁兵2000趁红巾军寒夜取暖休息的时机,与城里百姓呼应,对红巾军进行绞杀,中路军首领关先生、沙刘悉数被杀。破头潘率残部被赶了出朝鲜半岛,已经丧胆的中路军残部在惶恐中败退至辽阳,之后被反扑的元军击败绞杀殆尽。

红巾军北伐中路军的成功与失败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他们对朝鲜半岛的出击,我认为首先是对元朝附属国高丽向元军提供兵力的一种报复,也是兵法上的釜底抽薪的做法,其次作为起义军他们有着开辟新根据地的想法,但是想法简单、做法粗暴。第三他们对朝鲜半岛出击是为了攻打高丽,高丽虽然占据东北以及朝鲜半岛部分地区,但是他们的都城最后设在了朝鲜半岛,所以灭掉高丽就要打掉他们的首都,他们也做到了。虽然他们失败了,可是却促成了高丽国李氏趁机自立为王,造成了高丽国的分裂。

值得一提的是红巾军三路北伐军的失败是壮烈的,他们对元朝的统治可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为其他义军的胜利扫清了一些障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