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深得人心,为何单干后大伙纷纷“跳槽”离开?

各部离开石达开的原因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今天,我们不谈复杂的宏观原因、外部原因,仅仅检讨(或许有些苛责)石达开本人的问题,看看能否得到一些对我们有益的教训。

石达开团队成员的三种不同心态

跟随石达开“出走”的部队,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心态。

1、忠心派:真心愿意跟石达开共创大业,另建山河的部队。如赖裕新、汪海洋、吉庆元等;

2、无奈派:不跟石达开走没有去处的。如:杨辅清。

杨辅清在杨韦事变后,人心自危,不知道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对自己的态度。

3、失望派:对洪秀全失望,希望趁机离开,但未必认准石达开的。他们随时可能自己“单干”,如:石镇吉、何铭标等。

各位看官,也许,您自己的团队,或者朋友圈,大致也是这三种类型。

杨辅清:后果严重的分手

石达开军第一次比较严重的“离散”事件,是发生在1858年的杨辅清离开福建战场,回归洪秀全阵营。

当时,杨辅清已经在福建取得一定胜利,石达开正在移师会和。可是,杨辅清却不等石达开全部接防,就离开福建,回师进攻景德镇。

杨辅清的离去,使石达开在闽浙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彻底失败,被迫远征,影响极大!

杨辅清离开不意外,但石达开本能减小影响。

这次出走,纵然有洪秀全“勾引”杨辅清的因素,但石达开本人的原因,也不可忽视。

杨辅清离开闽浙的时间,正是“五军主将制”恢复的时间。

也就是说,杨辅清已经不再“无奈”了。同时,面对中军主将这个职位的邀请,杨辅清是很难拒绝的。

石达开应该能预料到:

1.一旦洪给杨打开大门,杨是极可能离去的。

2.洪极可能拉拢杨。因为石达开事实上已独立,洪秀全不可能不重建指挥系统,不可能不拉拢人才。

可是,石达开军在交接过程中,与杨辅清部发生了小规模火并,使杨部提前离开据点。

火并事件,并非石达开与杨辅清的本意。在杨辅清到景德镇后,石达开依然和杨辅清保持了联合作战的关系,双方关系并未破裂。

只能说:对于这种保持独立性的“无奈”派,在紧要关头,石达开本应可以更谨慎地约束部队,处理好关系,尽可能降低恶劣影响。

内部关系处理不当,导致临阵分裂

在杨辅清离开后,经营闽浙的计划失败,石达开集团决意远征四川。

在进入湖南之初,发展顺利,形势大好。可就在此时,部下何铭标所部与赖裕心所部发生了矛盾。石达开在处理矛盾时,何铭标感觉“不公”,于是,离开了石达开,开始“单干”了。

而赖裕新部追击何铭标,一直追到了广西!

正是这次两大主力的乌龙,使石达开军在湖南运动放缓,给了湖南清军调整之机,从而间接影响了后来的宝庆会战!

这次事件,暴露了石达开缺乏“单干”时必要的协调和组织能力。

石达开出走后,他的部队只是若干部队组成的联合体,没有统合成一个有机组织。因此,一个将领的私怨,就可以带走整支部队!

太平天国运动之初,石达开主要转战各地,以他出色的谋略,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那背后,是杨秀清等人出色的协调和管理和冯云山搭建的组织体系。

石达开,始终没有把各部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他又缺乏足够的魄力和手腕来处理这些统兵将领。

因此,一旦遇到问题,很容易导致部署离去,甚至影响战局!

消极被动,前途无望,大分裂!

攻略湖南失败后,石达开进入广西境内。当时,广西虽然贫瘠,但已经被太平天国带起了节奏,各种反清力量十分活跃,德高望重的石达开本有机会大有作为。

遗憾的是,不论是对何铭标、石镇吉这样的“同志”,还是对大成国这样的“反清友军”,石达开既不以其整合这些力量,联合作战,也不与之冲突,而是在庆远“休养生息”。除了打地方民团筹粮,就无所作为了。

自己都意志消沉,又如何让追随者看到前途。

此时,跟随石达开的部队,应该都算是“死忠”了。他们多是三江两湖人士,不远万里跟随石达开到广西来,难道就是为了打民团的吗?

在几次劝说石达开返回天京被拒绝后,这些曾经忠诚石达开,陪石达开吃苦的将领们被迫离开他,回归天京。

对石达开部队“离散”问题的几点不同看法

对于石达开部众离散,目前有一些普遍的看法,小编持不同意见。

1、石达开人心离散,是因为没有和洪秀全划清界限。

在太平天国失败后,很多早已投降清军的原太平军将领,都还和洋人说,他们认为洪秀全曾经上天和上帝对过话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这种情况下,和洪秀全划清界限,谈何容易?

我们纵观历代创业之主:刘邦,很长时间内名义上归属楚怀王;朱元璋,很长时间内归属红巾军小明王。

这种名义上归属一主,实际自己创业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2、石达开人心离散,是因为一直没有打开局面。

小编认为,这是正确的废话。

一直胜利,当然可以凝聚人心,但是,在现实中,却是十分困难的。

刘邦,曾经被发配到汉中;后来开战又在彭城被项羽大败。

刘秀,曾经在河北四处流串,身边离开者众,他只能用“努力,疾风知劲草”来鼓舞王霸。

创业,原本就充满挫折和崎岖,石达开没有迅速成功,不算小概率事件。但石达开在广西期间心灰意冷,甚至想要“归隐山林”,才是无法振奋人心的关键。

甚至可以说:正因为离开了杨秀清、冯云山等人搭建的平台,石达开部组织无力,其军事才能难以发挥,才迟迟打不开局面!

总之,石达开部众纷纷离去的原因很多,完全归因到石达开的个人能力缺失或许稍有不公。

但是,从石达开的悲剧中,或许我们能看到:一个团队,必然需要与不同的人一起合作,团队成员中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同,各取所需,谨慎处理关系,才能长期合作。

愿您顺风顺水,合作愉快!

石达开深得人心,为何单干后大伙纷纷“跳槽”离开?

前途是每一个人都特别关心的事情,没有了前途自然就没有了吸引力。光喊口号没用,在很多时候,人都是物质的。

石达开深得人心,为何单干后大伙纷纷“跳槽”离开?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那些离开石达开回天京的将领的情况。

不管是杨辅清,还是后来的彭大顺、朱衣点这些将领,他们之所以最终离开了石达开,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是洪秀全对这些将领的拉拢。石达开的离开,虽然并没有与洪秀全反目,但这对洪秀全来说,是很没面子的。因此,他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其实一直在暗中削弱打击石达开。他削弱打击石达开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坚决不援助石达开。然后就是对石达开手下将领的拉拢。给这些将领封高官,促成这些将领离开。杨辅清、彭大顺、朱衣点这些人,都是在洪秀全的拉拢下离开的。

二是对于自身前途的考虑。石达开虽然离开了天京,但是,他始终没有想要单干的想法。他一直奉洪秀全为正朔,围绕洪秀全来安排自己的战术。但是这样一来,就让他手下那些有野心想奔前途的将领们生了异心。跟着这样的石达开,能够有个什么样的前途呢?不如直接跟着洪秀全算了。

至于天地会投奔石达开后来又离开他,不过是一场投机而已。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离开石达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石达开这人是一个“讲义气”的英雄,不愧为“义王”的称号,而不是政治家。如果他是政治家,他就应该及早声明单干,并且对部下封官许愿,让他们安心。

回到我们先前的问题,李秀成和陈玉成当时为什么不跟着石达开走呢?难道也是考虑自己的有个好的前途吗?

事实上,李秀成和陈玉成是跟着石达开走了的。不但李秀成和陈玉成跟着石达开走了,连韦昌辉的弟弟韦俊(韦志俊)也是跟着石达开走了的。要知道,韦昌辉是在石达开的强烈要求下被诛杀了的。照理说,韦俊应该和石达开是死对头。但是,他竟然也跟着石达开走了,由此也可见石达开的人缘确实非常好。

这件事,记载在清军将领德兴阿给咸丰的上奏中:“又抄得石逆(石达开)由安庆寄与洪逆(洪秀全)伪章一纸,内有令贼党李寿成(即李秀成)会合张洛行领数十万贼分扰下游,又调贼党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韦志俊、杨来清等各率贼数万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

这话说得很清楚,不管是李秀成、还是陈玉成,都跟着石达开出走了。但是,石达开顾全大局,为了保卫天京(金陵),又把李自成、陈玉成,包括韦俊等人调回了天京。

从这里可以看出,石达开出走的时候,其实是人气爆棚的。但是石达开看出天京一旦缺少这些将领的辅佐,必然败亡。因此,侠肝义胆的他,非常无私地把这些将领又调了回去。最后,石达开本人则因为缺乏将领,洪秀全又处处刁难他,因此,虽然辗转十五个省,但是获胜的战争却很少,这也是他最后覆灭的重要原因。

石达开深得人心,为何单干后大伙纷纷“跳槽”离开?

石达开从天京出走后,很多人相继离开他,是因为他人缘很差吗?

这要看看石达开为什么出走,咸丰六年八月四日,天京之变爆发,北王韦昌辉奉洪秀全密诏率3000精兵回京,联合秦日纲攻入东王府杀死杨秀清,并屠杀2万余人。石达开回京“劝阻

”韦昌辉不要乱杀无辜,结果杀红了眼的韦昌辉连石达开也想杀,石达开连夜逃出天京。

洪秀全杀掉韦昌辉后,石达开回到天京,并全面主持政务。但洪秀全由于内讧已对谁都不信任,处处猜忌防范石达开,因为担心再次出现内讧,石达开无奈离京。

石达开出走,使很多追随他的部下,感到前途渺茫,抛弃那些高大上的口号,人们造反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改变自己的境遇,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但石达开出走后能带给部下什么?目标是什么?

好像都没有。

小弟追随大哥,最主要的是你能带给他希望和前途,其次才是人缘魅力。就像诸葛亮投靠刘备,并不是刘备比曹操孙权人缘多么好,而是因为曹操孙权那里人才太多,在他俩哪里很难谋取理想的官职,别忘了诸葛亮可是自比管仲乐毅的,有野心的有志青年。

感到前途渺茫是很多追随者离开石达开的原因,和人缘没有多大关系。

石达开深得人心,为何单干后大伙纷纷“跳槽”离开?

“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做。”一语道尽石达开的性格,也就决定了他的命运。天京事变是石达开命运的转折点,也是他败亡之路的开始。石达开是帅才,但绝不是一个政治家,只能说懂政治。一个懂政治又忠义的人,在封建社会基本上都是悲剧收场。洪秀全坐看内讧,只是要除掉几个人那么简单吗?当然不是,因为当时的洪秀全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政治架构带给他的权势了,他要改变权力结构,从政教分离变为政教合一,既要做教主,又要做皇帝,实现独裁专治。石达开也好,杨秀清也好,在他眼中又有什么区别呢,要想旨意走出天王府,石达开必须死。石达开的忠义,让他选择了离家出走,选择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此来维护他心中的天王。脱离政治架构的生命,又能为别人带来多少利益?除了和他一样有理想信念的人还一起战斗,其他的人都离他而去。壮哉,石达开!悲哉,石达开。

石达开深得人心,为何单干后大伙纷纷“跳槽”离开?

没有封王拜将江山美女,谁愿为你拼命?石达开的错误致命之处在于队伍散了,人心不聚。

石达开的致命错误在于没能在裹走大部队的时候,及时调整和天京的关系。名义上继续奉太平天国的旗帜,实际上却阻挡了手下人的发展和晋升。

我个人看法,如果石达开出走之时,安排手下搞一场灵异事件,天父降旨,其为秘密投胎的天子,命令其在革命低潮期自立门户,扫妖除魔。则石达开可以另立朝廷,封王拜将,则将士鼓舞,不思回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