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被杀之后,官渡决战之前,为何曹操一定要灭掉刘备?

尊重历史,要打破我们过去”结果导向“的观点,此战中,曹操算准了结果,未必算对了过程,袁绍不算”见事迟“,刘备倒是丢人丢大发了。

曹操在分析进军顺序时,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短短几句,道出了曹操先击刘备的原因。

阴差阳错,曹操的思路兑现了,但是兑现的方式可能未必尽如他所预计的。曹操以为袁绍”见事迟“,却没想到袁绍并非那么”见事迟“,曹操想到刘备不经打,但是绝对想不到,刘备如此不经打!

曹操认为,刘备新立,尚未得众心,不难击破

郭嘉说:“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必能取胜。“

道出了刘备的问题。

刘备的兵力组成,决定了缺乏战斗力。

刘备此时的兵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原曹操的部队

这部分部队又分两部:当初刘备与朱灵、路昭攻击袁术的部队以及原跟随徐州车胄的留守部队。

这部分部队,原本就是曹操的部队,突然遇到刘备反叛,人心自然不能归附。

此时,除了刘关张兄弟,部署多为曹军旧部,一时半会,确实人心未附。

2、昌霸等地方叛军

刘备入徐州后,周边郡县不满曹操的地方势力,有不少响应的。这部分势力,一度把刘备的势力发展 到了几万人,颇有声势。

但是,这些地方部队,本来就是反复无常的。昌霸,就反反复复投降曹操、反叛曹操。他们既不会服从刘备的调度,也不可能一心一意服从刘备。

3、临时招募的部队

这部分部队,在短时间内,战斗力可以基本忽略。

刘备,人杰,给他时间,后患无穷

刘备快速整合力量的实力,还是没得说的。

当初,以客军进入徐州时,就迅速得到了陶谦、陈登父子、糜竺等人的支持。接任了陶谦的徐州牧。

而且,刘备毕竟在徐州混过不少时日,与徐州地方实力派,有一定的人脉基础。

徐州实力派陈登,就非常推崇刘备,曾说:”若论及英雄豪杰,有王霸之略者,我就服刘备!“陈登,不夸张的说,可是徐州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当初吕布被曹操击灭,陈登对曹操的配合,可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一旦有了时间,刘备与实力派建立默契关系,收复徐州兵士人心,操练新募士族的战斗力。可以说,”后患无穷“。

短期内,出击刘备有危险,袁绍可能袭击后方;可是,不出击刘备,风险更大!一旦刘备整肃得当,后患无穷。

刘备等人礼贤下士,善于把握人心,假以时日,安抚部众,联络豪强,后患无穷。

官渡之战后,曹操缴获了袁绍的信件,发现,当时很多人都暗中与袁绍通款。可见,虽然此时,徐州未附刘备,但等到袁绍大兵压境,与曹操进入战事,人心向背,何能预测?此时,刘备纠集徐州势力,在背后插一刀,曹操如何应对?

袁绍的威胁,曹操留有后手

曹操用兵,果断是果断,但是,就如同毛主席说的:”多谋善断,留有后路。“要说曹操赌博,赌袁绍不会进军,那是不客观的。

事实上,参考整个官渡之战的局势,我们会发现,袁绍自始至终,都有”袭击“的机会,可是,袁绍无论采纳不采纳,都没有成功过。

在官渡相持时,袁绍军中就有很多人建议,要袁绍分军袭击许昌,袁绍没有采纳。

在乌巢被袭后,有人建议袭击曹军大营,这次袁绍倒是采纳了,结果···把张颌高览的部队送给了曹操。

这些事情,说明:曹操用兵果决,甚至冒险,但是,绝非不留后手。

我们看一看曹操当时的部署:

田丰建议袁绍突袭,可是,面对这样的部署,你怎么突袭呢?

我们可以发现,此时,曹操已经做好了对袁绍作战的部署。在官渡主战场与袁绍军之间,留有一定的前哨阵地。这些部队,不可能足以抵挡袁绍的进军。但是,防止突袭,争取时间,还是有较大把握的。

毕竟,一旦袁绍决心突袭,只能是选拔精锐,轻军突击,兵力不可能太多。而一旦大军进击,速度快不起来,曹操或者早已经击破刘备,或者及时回援,也有时间。

曹操先击刘备,确实有赌博属性。只是,曹操下的赌注,绝不是整场战争的胜负,仅仅只是征刘备无功,没有改变局面。

事实的走向,袁绍没有”见事迟“,刘备却被快速击灭

袁绍”见事迟“了吗?

看行动。

正月,曹操进军刘备。

二月,袁绍派郭图、淳于琼、颜良攻白马(白马之围)。

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发起攻势,不算”见事迟“吧。

刘备12月在徐州叛逆,曹操正月出兵,不也没快多少嘛。

毕竟,刘备在徐州,是有几万人马,你再怎么”人心未附“,坚持个把月,总不是什么高要求吧!

当初,大势已去的吕布(为什么说大势已去?城一被围,吕布就想投降了,陈宫极力阻止后,才坚持打),躲到下邳城里,一宅也宅了三个多月呢!

可是,刘备,却真的几乎没有撑几天。

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魏书。此战,可能是夷陵之战前,刘备最丢人的一次战役了。

可见,刘备完全无备,见曹军来到,仓促迎战,一战即溃。

拜托,你指望人家乘虚而进,好歹你自己要坚持一下吧。自己一触即溃,还怪袁绍咯?

尊重历史,不人云亦云。尊重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吕布被杀之后,官渡决战之前,为何曹操一定要灭掉刘备?

官渡决战之前曹操一定要先灭掉刘备一是因为在曹操眼里刘备威胁更大,必须及时扼杀在萌芽状态,二是曹操派其他人去还真没把握击败刘备。

看多了《三国演义》可能觉得刘备除了会哭没啥本事,不过正史里刘备也是比较厉害的了。曹操对刘备非常看重,在他眼里只有刘备才可以和自己并称为英雄: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而曹操决定先攻击刘备的原因也是因为袁绍虽然有野心,但是做事优柔寡断,不会抓住自己攻击徐州的时机来进攻。反而刘备是一代人杰,如果不先消灭一定后患无穷。

“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从当时的情况看,曹操的判断非常正确,袁绍确实没有抓住曹操东征的机会及时南下,也没有派人援助刘备,坐失击败曹操的良机、而刘备此时虽然夺取了曹操派给他的大军,又杀死了徐州刺史车胄重新占据了徐州,还得到昌霸的支持,拥兵数万。但是此时刘备还没有多少时间整合部队,手下士兵组成复杂,军心不稳,是最容易击败他的时候。

而另一方面,曹操派其他人去还真没把握击败刘备。刘备逃离许昌重新占据徐州以后,曹操曾经派刘岱、王忠去攻打徐州,但是被刘备击败,所以曹操才不得不亲自征讨刘备。而在刘备逃到袁绍手下以后,曾经两次南下和刘辟、龚都在汝南起兵。第一次曹操派曹仁击败刘备和刘辟,第二次则是刘备击败并杀死前来征讨的蔡阳,刚刚打赢官渡之战的曹操不得不再次调头南下亲征汝南。而在曹操北上攻打河北时,依附刘表的刘备在博望又击败了夏侯惇和于禁两人。

这样算起来,刘备和曹军共打了六次,除了两次是被曹操击败外,对其他曹军将领是三胜一负,连夏侯惇和于禁这样的名将都曾经败在他的手下,而且后面几次战斗刘备实力有限,有这个表现已经可以算非常了不起了。在刘备占据徐州时拥兵数万,实力远超过在汝南和荆州之时,曹操派手下其他将领来,还真没把握击败刘备。

所以曹操才会留下于禁守延津,自己亲自带兵赶赴徐州去攻打刘备,应该说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吕布被杀之后,官渡决战之前,为何曹操一定要灭掉刘备?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吕布被杀前,刘备投靠了曹操,成为曹操的客将,曹操上表刘备为豫州牧,之后曹操和刘备联手灭了吕布,刘备因功被封为左将军。

刘备是一个政治极其敏感的人物,当曹操说出:“天下英雄唯有使君与操尔”时,刘备明确的意识到曹操终究不会容纳自已,刘备干了两件事:

1、参与董承主导的衣带诏事件;

2、借口讨伐袁术的机会,进军下邳,杀徐州刺史车胄,据城而反。

而刘备之所以选择干这两件事,时机也选得非常好,此时正值袁绍大举南下,厉兵秣马,将与曹操决战于黄河流域,曹操面临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绍,刘备自以为曹操无法顾及,趁此时机夺取徐州。

显然刘备低估了曹操的能力和决心,虽然与袁绍对峙黄河,但曹操仍然想方设法解决了后顾之忧,首先是衣带诏,参与密谋之人,除了刘备全部被曹操诛杀。

接下来,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被刘备击败,刘备战斗力还是相当强悍的,虽然兵不多,但有关羽和张飞两个万人敌,自恃曹操无法分心,而曹操派偏将,刘备一个也不怕。刘备没有想到的是,曹操亲征刘备,刘备料定曹操不会来,而曹操不仅来了,还是出其不意,一举击败刘备,俘虏关羽。

曹操在官渡对峙之机为什么一定要灭掉刘备呢?

很简单,看看地图。刘备在哪,在徐州,曹操的大本营在许昌,现在与袁绍对峙在黄河流域,等于刘备在曹操的东边,此时曹操控制的地盘有:兖州、徐州、豫州、司隶四州,都知道袁绍拥有北方四州,其它曹操在官渡期间,也拥有黄河以南的四州之地,只是曹操的地盘没有袁绍的富庶。

在曹操的东南边,还有孙策占据的江东势力,南边还有张绣的西凉势力和刘表割据的荆州势力,西边还有马腾、韩遂、杨秋占领的西凉势力。

战争最讳忌两线作战,为了稳定后方,曹操作了一系列的准备。

1、灭刘备,解决来自东边的威胁;

2、收张绣,解决来自南边的威胁;

3、郭嘉预言孙策身死,排除来自东南孙策的威胁;

4、郭嘉预言刘表是坐谈客,排除来自南边的威胁。

而灭刘备只有曹操一系列稳定后方的措施之一,为了与强大的敌人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采取了这些稳定后方的措施,为官渡之战的胜得提供了前提条件。

当然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非一般的英雄,而是与曹操并列的英雄,曹操的眼光何其毒辣,可惜当时的曹操势力并不强大,还要靠招揽天下英雄与袁绍决战,所以不能听从程昱的建议杀刘备,那是失信于天下,而曹操也没有听从郭嘉的建议软禁刘备,那是曹操的疏忽。

吕布被杀之后,官渡决战之前,为何曹操一定要灭掉刘备?

这个问题有些奇怪,原本是曹操和刘备发动联军把吕布给灭了,当时刘备在曹操麾下为将。后刘备借着帮曹操讨伐袁术为名要兵,期间遭到程昱、郭嘉劝曹操应当趁机杀掉刘备, 曹操本着用人不疑的态度任用刘备,派兵跟刘备去打袁术,刘备灭了袁术顺势夺走曹操的兵马,重新割据徐州,曹操要打刘备的原因不是一目了然吗?

在曹操的角度里刘备是叛将,刘备的举兵使曹操侧翼受到极大威胁,袁绍的长子袁谭当时也在青州,一旦刘备和袁谭联势,后果不堪设想。于私曹操需要杀掉刘备泄愤,于公要先解决侧翼的威胁,故果断率军歼灭刘备。曹操的判断亦非常准确,刘备重夺徐州时间太短,根基未成,被曹操一战击溃,掳其妻子。

跳过刘备的角度,他判断袁绍和曹操开战在即,若是自己能守住徐州一段时间,曹操遭到袁绍大军威胁则必然撤军。刘备割走徐州,即便不派兵夹击曹操,凭白失去偌大个徐州,会加深曹操缺粮的窘境,曹操与袁绍决战时是主场作战,尚且粮草不济,派夏侯渊都督兖州、徐州军粮,失去徐州的支持更是雪上加霜。

故曹操和刘备这一战打的非常惊险,曹操若是犹豫不决慢了一步,战线将会全面瓦解,原本四面处敌的曹操就没法集中兵力作战,虽然他知道刘表和孙策不会起兵,不过还留有一些部队戒备边境,加上刘备势力崛起,而自己失去徐州,此战结果可想而知。

只不过日后天下究竟是落入袁绍、刘备、孙权、刘表谁人之手,仍不可知。

故曹操没法不先打刘备,不然他于官渡之战对抗袁绍的基础条件都没有。

吕布被杀之后,官渡决战之前,为何曹操一定要灭掉刘备?

诚邀。

对于这个问题,就分几个方面来解答。主要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来解答。

第一,地理问题。从上图可以看到,当时刘备背叛曹操,重新占领徐州。徐州这个地方,东临大海,南接扬州,北连青州,西靠兖州。而兖州和豫州是曹操的大本营,而且当时帝都许昌也在里面,徐州对曹操威胁太大,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更何况来自北方袁绍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解决刘备,曹操怎么能安心与袁绍对垒,决出北方霸主。而且袁绍南下还有一条黄河阻隔,徐州是直接接壤的。

第二,人心问题。徐州这个地方,曹操在攻伐陶谦的时候,曾经对彭城屠城,徐州百姓对曹操肯定是存在抵触心里,而且徐州当时是刚从吕布手里夺来的,当地的豪族世家对曹操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最开始就是以救援陶谦为名来到徐州,还有自己一直以来的仁德的名声,加上后来陶谦让徐州,所以百姓对于刘备的认同感很强,豪强也很拥戴刘备,再加上刘备手下的糜竺本来就上当地富豪,对徐州当地的影响力是一直存在的。

第三,能力问题。刘备在重新夺回徐州之前,曹操曾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很清楚知道刘备的能力和雄心;而袁绍那些缺点和能力,曹操作为一个从小和他玩到大的人,很清楚,再加上手下谋士给予的信心和理性分析,都是觉得刘备威胁大。此外,将威胁扼杀在萌芽是收益最高的做法。

第四,舆论问题。衣带诏事件中,刘备也是其中一员,在当时虽然汉室衰微,但是皇帝的名头是很好用的,不然曹操也就不会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很清楚如果让刘备做大,应用这个名头对他的危害有多大,一旦让刘备与袁绍结盟,还会让袁绍南下占据大义,可以让袁绍打出清君侧,复兴汉室的名号,在舆论上让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

吕布被杀之后,官渡决战之前,为何曹操一定要灭掉刘备?

曹操说得好,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后必为患。爱之深而恨之切,因为重视,所以伤害更深,曹刘可算佳配。刘备收留吕布被反噬,走投无路投奔曹操,曹操正处于起家阶段,热烈欢迎了他,程昱以刘备雄才出众的原因劝曹操杀掉刘备,曹操说,人家穷途来投,我如果杀了他,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我?郭嘉也支持曹操的看法,认为杀一人而失掉人心,是大亏本的事。

同是为招揽天下人心起见而不杀刘备,郭嘉与曹操还是有区别,郭嘉是虽然不杀,但阴御之,不让他发挥,而曹操则宽大得多,不仅表奏为左将军,还给刘备与朝臣勾结的机会。虽然在煮酒论英雄时大加延揽,说了天下英雄唯操与使君尔等场面话,终究不能打消刘备的野心勃勃,收拢英雄之心。曹刘联手攻灭吕布,曹操杀吕布高顺收张辽回师,在许都期间,刘备与董承种辑等密谋扶立汉帝的衣带诏,又因为曹操的看重,心不自安,自贬自低,以消除曹操戒心。(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明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波澜起伏,曹操或许过于自信,或许真看低了刘备,慢慢地防备就松懈下来,等到袁术僭号于寿春,形势穷迫,归玉玺于袁绍,曹操有心图之,刘备就自告奋勇,愿带兵阻挡。曹操同意了,以朱灵路昭为副一同出征。其时程昱郭嘉在外,等到得知消息,天色已晚,急忙来见曹操说,刘备是人杰,虽然不能现在杀,但也不可纵虎归山。(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曹操虽有后悔意,却认为有副将在,刘备也难成事,不以为意。朱灵原是袁绍宿将,在袁曹交好时被派来助阵,慧眼识人认定曹操而不回去。

这时的曹操,形势很微妙,董卓废立汉帝,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很不爽,跟他对了几句后就离开洛阳,董卓为了拢笼,封官赐爵,袁绍因此渐渐坐大,独据河北。因反对废少帝立献帝,曾打算与其他诸侯另立宗室刘虞不成。等到曹操迎立献帝入许昌,袁绍又有点后悔,陷入左右为难,曹操打算以皇帝之名慢慢收服诸服,无奈袁绍不大鸟他,只得把自己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他才好过点,随着双方对中原腹地和河北的统一而矛盾突出,在谁当一哥二哥的事上大相径庭。在刘备再入徐州时,袁曹交恶已进入表面化。(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在阻击袁术后,刘备让朱灵路昭回去复命,而把曹操的人马留了下来,带着他们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夺了地盘,曹操在受到郭嘉程昱的指摘也有点后悔,以为朱灵路昭能制住刘备,等到发现他们空手而归,震怒之下,又派出司空长史沛国刘岱、中郎将扶风王忠进攻刘备,被刘备击败。派出二人后,曹操觉得不踏实,不顾袁绍大兵压境,官渡战云密布的现实,自带大兵攻打刘备。刘备时正大言炎炎的说,如果曹操来,我还怕三分,如果是这些东西,来一个吃一个,不意曹操真来了,大败亏输而逃。

曹操对刘备的重视,一来认为他是人杰,不在初起时击败,坐大后势必难以收拾。第二则是地缘原因,徐州接兖州,如果袁曹交战,刘备偷袭,后果不堪设想,腹背受敌可就大势已去,如孙策本打算从江东偷袭许都,曹营都捏了一把汗,何况近在咫尺。所以曹操才着急,亲自率兵攻打刘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