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有什么英勇事迹,能够被封为一代英王?
让我们一起回顾关于陈玉成的几件事,他为何以英勇闻名,就一目了然了。
初阵即先登,扬威武昌城的少年英雄陈玉成加入太平军时,才刚刚15岁,主要在童子军里待着,沒有承担战斗任务,但陈玉成期间习得了一手好枪法。
1854年,太平军西征时,陈玉成第一次参战。攻武昌时,他率五百“天兵缒城而下”,一举攻上武昌城。
初阵就大放异彩,得益于日常的勤练先登,一般是属于最英勇的勇士的。青涩少年,初阵即先登,天纵神武,不过如此!
后来,以身为中高级军官的陈玉成,一叶扁舟,冒矢石炮火往返镇江城内外,使太平军里外协同,一举破敌!
可见,论及前线英勇,陈玉成不愧“冠绝匪枭”。
三十检点回马枪,小试牛刀的套路。陈玉成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玉成开始进入太平军中层领导岗位。
玉成创立了一个套路:每战拣拔勇士选择地形后出击敌军,接敌后撤至预设地形,消失不见。趁清军恍惚不知所措时再大呼杀出!
这个套路原理简单,但练得熟练,屡试不爽!“三十检点回马枪”扬名卾皖战场。
以步制骑,刀牌手显威胜保的骑兵,可说是太平军老冤家了。当初,北伐军就是败在他和僧格林沁的骑兵手下!
可是,陈玉成挑选劲卒,严加训练。战时,胜保骑兵横冲直撞时,英王使刀牌手大呼而出,大斩胜保骑兵数百!狠出恶气!
同一时代,同样打大清骑兵,太平军和英法联军差距太大,因此,小编不好意思详说这段了虎口拔牙,威震三河镇陈玉成决心歼灭已进至三河镇的湘军李续宾部!该部是湘军中最嚣张一部,毫不畏惧。
当时的情况,与后来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有些许类似。最里面,是湘军李续宾部;外一层,十余万太平军及捻军;再外一层,湘军及其他清军正在围来!
此时的情况,不能拔虎牙,必为虎所伤!陈玉成下定决心,亲自抵近指挥,一举吃掉李续宾!
此役,一扫天京事变后的消沉情绪,令曾国藩哀叹不已,是太平天国后期一次重大胜利。
作为个人,不计生死,冒死而战;作为军官,勤练战阵,虎口拔牙。太平天国陈玉成,堪称勇士!
不管是曾左李,还是江忠源、罗泽南等人,抑或是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即使在中国历史最低谷之时,中国,也从未缺过人才!
有的老板,天天感叹身边没能人。结果,出去的人都很好!就是此理!人才不会缺,缺的是你用人之体制!
当冯子材们扬名镇南关时,他会不会想起李秀成、陈玉成这些殒身内乱中的豪杰们呢?
陈玉成有什么英勇事迹,能够被封为一代英王?
陈玉成的一生颇为短暂,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只留下刹那间的璀璨光芒,令人过目难忘。原本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曾发誓不再封王,却恰好应了时下所流行的一个段子: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我信你个鬼。
1859年,族弟洪仁玕一到天京,洪秀全大喜过望,不惜违背誓言,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加封其为干王,并总理朝政。真是朝中有人好封王啊,未立尺寸之功便受封王爵,朝中文武大臣自然多有不服。为了平息众怒,洪秀全随即封陈玉成为英王、蒙得恩为赞王、李秀成为忠王,杨辅清为辅王,林绍章为章王。
在这几个王爷当中,真正以战功起家,受之无愧者,只有陈玉成和李秀成二人。他俩都是广西藤县老乡,据说在家时是很要好的朋友,不过根据两人年龄来推算的话即使是真事,那也是忘年之交。
太平天国后期,他们俩被认为是撑持危局的天国两大柱石。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下面我们就以李秀成作为参照物,对比一下这两大功臣在天京事变前的履历。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15岁的陈玉成跟随叔父陈承瑢加入起义军。此时29岁的李秀成还在家修理地球。
1851年8月,陈玉成被编入童子军中,成为一名圣兵。此时李秀成在太平军路过家乡时光荣参军。
1853年1月12日,17岁的陈玉成做为童子军先锋,率先攻入武昌城内。此时31岁的李秀成不知在何人手下当差。
1854年6月26日,18岁的陈玉成率五百壮士率先登上武昌东门城楼,立下首功,擢升为殿右三十检点。此时32岁的李秀成升任指挥,在庐州把守安民。
按照太平天国军制,丞相是最高文职,下设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等职。这也就是说,18岁的陈玉成在职务上要比32岁的李秀成高出一个等级。职务高一级也就罢了,更重要在于,陈玉成因攻占武昌立下首功,天王赞誉他“真是英雄出少年”。这就好比现在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属于国家重点培养对象。1856年2月,升任冬官正丞相的陈玉成和升任地官副丞相的李秀成随燕王秦日纲率兵解救镇江。当时清军四面围困,把镇江守军与援军隔绝在外。陈玉成自告奋勇,冒死乘小船冲破清军重围,进入城内与镇江守将吴如孝取得联络,内外夹击,大败清军,解除镇江之围。杨秀清闻奏赞誉他“浑身是胆,当年赵子龙也比不上”。
陈玉成是太平军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李秀成一直被他的光芒所掩盖。石达开率部出走之后,陈玉成接替了他在军中的地位。1856年10月,洪秀全封亲信蒙得恩为正掌率,陈玉成为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副掌率,总领军政要务,重新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
我天王是一重幼西王萧有和,第二重用王长兄洪仁发、王次兄洪仁达,第三重用干王洪仁玕,第四重其驸马锺姓黄姓,第五重用英王陈玉成,第六方是秀成也。英王死後,正将英王之事交与我为。《李秀成自述》1858年11月,陈玉成和李秀成在庐州三河镇取得三河大捷,歼灭湘军精锐6000人,悍将李续宾兵败自杀。
1859年3月20日,陈玉成在庐州大败清军,生俘署安徽巡抚李孟群。6月,23岁的陈玉成受封为英王。
1860年5月6日,陈玉成、李秀成、李侍贤、杨辅清、刘官芳等各路人马齐聚,二破江南大营。
1861年9月5日,天京屏障安庆失守,陈玉成败退庐州。
1862年5月13日,庐州失守,陈玉成在寿州被俘。6月4日,在河南延津惨遭杀害,年仅26岁。自此,少年英雄陈玉成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旅程。在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中,陈玉成无疑是最年轻的一位,也是至为重要的一员,他的死让处于危局之中的太平天国再遭重创。此后,李秀成孤掌难鸣,彻底沦为救火队长,不停地东奔西炮,累得是精疲力竭,却最终也未能扑灭这场熊熊燃烧的战争之火……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陈玉成有什么英勇事迹,能够被封为一代英王?
让大壮来回答!
陈玉成,1837年生,原名陈丕成,洪秀全赐名玉成。广西藤县客家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
从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开始,陈玉成追随洪秀全南征北战,克武昌率先登城,立下首功;身先士卒,坐小舟入城联络,解镇江之围;力拔清军“江南大营”,逼迫清军统帅向荣败逃丹阳,自缢而死。
在太平天国内讧,主要领导人物自相残杀,损失殆尽之后,毅然挑起大旗,成为天平天国二代将领中的翘楚,先后大破清军南北大营,与李秀成配合,在三河之战中,以迂回包抄战术断敌退路,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此战让湘军元气大伤,统帅胡林翼慨叹“三河败溃之后,元气尽伤,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丧殆尽“!力挫湘军锐气,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由衰转盛的转折点!
23岁因战功卓著,封英王,成为太平天国历史上仅次于石达开的最年轻王,到达他生涯的巅峰!
然而,陈玉成注定是一颗流星,光辉转瞬即逝!不久,在著名的安庆保卫战中,由于太平天国内部矛盾,李秀成等将领思想不统一,行动不一致,湘军亦看透太平天国“围魏救赵”的策略,全力围攻安庆,加上陈玉成解围策略失误,使用添油战术,而不能集中全力,一点击破,虽竭力挽救,然孤军奋战,终落败。后陈玉成轻信叛徒苗沛霖,远走寿州,被诱擒,宁死不屈,押解延津,凌迟三日而死,终年26岁!
纵观陈玉成一生,年轻英武,善于谋略,是太平天国后期不可多得的将才。但他对全局认识不足,历练不够,没有认清人性本质,轻信摇摆不定的苗沛霖,终于没能挽狂澜于既倒,终身死报天国!
陈玉成有什么英勇事迹,能够被封为一代英王?
众所周知,英王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他和李秀成组成了双子星座,缓解了天京事变后岌岌可危的局势,力挽太平天国于既倒,湘军统帅胡林翼评价他“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耶!”
陈玉成原名陈丕成,广西藤县新旺村人,自幼父母双亡,他和李秀成是同村好友,因两眼之下各有紫色斑痕,远望如同四眼,被清廷蔑称为“四眼狗”。陈玉成出道很早,只有14岁跟随叔父陈承镕参加了金田起义,因年龄小,当时被编入童子军中。
陈玉成是个上进的人,他在童子军中苦练武艺,使得一手好枪法,很快成为武艺高强的牛人。同时,他对战术也颇有研究,独创了“回马枪”战术。即对阵时,前锋佯装落败,待敌追杀而至时,前锋与预先埋伏的人马突然回头掩杀,使敌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落荒而逃。这套战术直到百余年后仍在皖鄂等省被称为“三十检点回马枪”。
1854年6月,17岁的陈玉成崭露头角,他随大军西征,国宗石凤魁统军攻打武昌不利,陈玉成主动请缨,愿率敢死队智取城东,获得准许。于是,他率500壮士经梁子湖绕道武昌东城,缒城而上,杀死城头守军,将旗帜插遍城头。陈玉成登上城楼,为大军入城开辟道路,立下首功,从此名声大震。
天王洪秀全听闻此事后,不由对陈玉成赞不绝口,给出5字评价:英雄出少年。同时擢升他为殿右三十检点,统带陆军后十三军,水师前四军。
一年后,陈玉成被提升为丞相,并随秦日纲参加救援镇江、击破江南江北两大营战役,在镇江之战中乘小舟冲入城中,完成里应外合计划,再立大功。
1856年,也就是陈玉成19岁时,太平天国爆发了著名的“天京变乱”,杨秀清,韦昌辉等两万余人先后被杀。
此后他在石达开指示下展开皖北反击,是太平军在天京事变后第一个转入反攻的战略区。随后,遭猜忌的石达开愤而出走。无奈之下,天王洪秀全只好起用新人,他任命蒙得恩为正掌率,陈玉成为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副掌率,组成军事领导小组,由陈玉成和李秀成直接负责军务,开启了天国后期的双子星时代。
1858年夏,陈玉成与李秀成等太平军将领大会于安徽枞阳,制定了击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的决议。陈玉成先克庐州,后与李秀成大军在乌衣会师,大败江北大营统帅德兴阿军,乘胜连克浦口,六合等地,打通了天京与江北的交通。期间,湘军悍将李续宾孤军深入,企图收复庐州,得到守将吴定规求援的陈玉成连夜回军,与李秀成在庐州附近的三河镇歼灭湘军精锐六千余人,李续宾兵败自杀,取得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后第二年,在洪仁建议下,洪秀全将当时地位最高、战功最著的年仅23岁的陈玉成封为英王,并下达了这样一条诏旨:外事不决问英王,内事不决问干王,二事不决问天王。可见对陈玉成的器重。
陈玉成成为继石达开之后太平天国最年轻的封王将帅后,充分发挥勇猛善战的特点,屡立战功。陈玉成在安徽地区势如破竹,数次击败清军主力部队,安徽也成为了太平天国唯一一个领土没有缩减,反而增加的地区。
1860年,陈玉成会合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刘官芳等将领,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统帅和春畏罪自杀,主将张国梁战死丹阳,使清廷围困太平天国的计划彻底宣告破产。
同年曾国藩进攻安庆,陈玉成带领军队南下解救安庆,安庆之战是太平天国晚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庆之战太平军的人数和装备都不亚于湘军,但是安庆之战的结果出人意料,最终以湘军获胜而告终。
失利主要原因在于陈玉成,首先,他的战术有误。他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进兵湖北,兵锋直逼湘军大本营武昌。不料,湘军不为所动,而武昌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攻占,陈玉成只好被迫回军安庆,与湘军多次苦战,均无法解围,终使安庆失陷于敌手。其次,他的个性清高。陈玉成取得一些功绩后,有点飘飘然,固执已见,不听取李秀成等的建议,结果导致和李秀成之间的配合出了小问题,再加太平军内部矛盾较多,最终使得安庆失守。
安庆之战失利后,陈玉成不得不采取保守策略,谨慎防守,结果他军队的人数也越打越少。到了1862年的时候,洪秀全对屡战屡败的陈玉成进行了处罚,几乎革去他除王爵外的一切职务,也正是因为这样,李秀成在太平天国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陈玉成。
陈玉成身边的嫡系部队也在数次征战中损失殆尽。无奈之下,他只好派出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远征豫陕,经略西北,试图“广招兵马,早复皖省”。同时,还规划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分兵扫北,会师西北军,途径河南再次北伐直捣京师。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外部清军各部层层压制下,陈玉成孤军奋战,势不能守,准备突围。正在这时,驻扎寿州的叛徒苗沛霖派人混入庐州送信,请陈玉成驾临寿州,并表示愿将手下人马全部交予英王统辖。
部将们都说苗沛霖是个首鼠两端的小人,千万不要去自投罗网。结果陈玉成力排众议,一意孤行,突出重围后直接前往寿州。奏王苗沛霖早已勾搭上清军,为了表示诚意而故意诱骗陈玉成前来,好将他当成礼物献给清军。
结果陈玉成一到寿州,就被苗沛霖擒拿住了,并押往清将胜保大营。
胜保许以高官厚禄,极力劝说陈玉成投靠朝廷,陈玉成义正言辞地回了11个字: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
劝降无望,胜保只好将陈玉成押上了刑场。1862年6月4日,年仅26岁的英王陈玉成在河南盐津西校场关帝庙前被凌迟处死。
曾国藩对陈玉成的评价是13个字: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
陈玉成死后,双子星局面被打破,李秀成独撑危局,孤掌难鸣,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陈玉成有什么英勇事迹,能够被封为一代英王?
陈玉成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灵活机看,奋勇杀敌。太平军攻克南京时,陈玉成年仅17岁,被提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职同监军。陈玉成(1837~182年),太平天国杰出的青年将领,后期的军事统帅。原名陈不成,天王洪秀全为其改名玉成,广西滕县人。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为了扩大胜利成果和保卫天京,1853年陈玉或率都西征,次年攻下武昌,因功升任殿右三十检点,统领陆军后十三军和水师前四军。这时他才17岁。随后,又率军转战安徽、江西、湖北等地,与湘军水师作战。1856年,陈玉成身先士卒,不畏艰难,连破16个营垒,大败清军,解了镇江之围;接着,又与友军一道共破清兵江北、江南大营,粉碎了敌人对天京的封锁和包围。就在军事上节节胜利,创造和发展了大好形势的时候,1856年6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野心家韦昌辉利用东王杨秀清与洪秀全的矛盾,杀害了杨秀清家属、部将等2万余人接着,翼王石达开的家属也被他杀害。叛乱平息后,洪秀全对石达开也并不信任;结果石达开走上了分裂太平天国的道路,带走了大批精锐的部队,使革命力量遭受到严重损失,形势很快出现了逆转。清朝军队乘机卷土重来,向太平军进行反。在这关键时刻,天王洪秀全决定挑选陈玉成这位刚21岁的德才兼备的青年将领来主持军事工作,和李秀成等共同力挽危局。陈玉成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富有韬略,有自己的一套战略战术。根据当时的形势,陈玉成清醒地认识到,安徽战场是军事战略的关键,保住安庆,控制安徽,才能既保天京又可西进。为此,他在安徽训练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精兵。这支队伍全由矫健机警的青少年组成,称为小儿队五旗营。小儿队都头戴红巾,腰围绿绉,时刻跟随陈玉成。五旗营分红、黄白、黑、青五色。作战时,五旗营都上阵杀敌。红旗营最有战斗力,大家称它为“红猿”陈玉成带领这支精兵,积极投入战斗,所向披靡。1858年7月,陈玉成率兵攻打北大营,以刀牌刀破敌骑兵,歼敌万余人,彻底击溃了江北大营。后又取得三河大捷。1859年6月,23岁的陈玉成被天王封为英王。1860年4月陈玉成率大军再次打垮江南大营的敌人,打破了敌人对天京的包围。与此同时,湘军头目曾国藩趁机兵犯安庆。陈玉成率兵赶赴安庆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1862年,被人暗算而被捕。在敌人面前,陈玉成坚贞不屈,正气凛然,英勇就义,年仅26岁。陈玉成有什么英勇事迹,能够被封为一代英王?
陈玉成(1837一1862年)广西藤县人,幼丧父母,由叔父陈承镕养大,童年给地主放牛,受尽欺凌,金田起义爆发,他和当地伙伴一起杀了恶霸,参加太平军。从广西到南京,率领童子军冲锋在前,立下赫赫战功,攻破江南大营,解镇江包围,封前军主将。后与李秀成在枞阳集会,联合作战二破江北大营,歼敌万余,再破江南大营援军,恢复天京与浦口交通,随后和李秀成援皖,歼灭孤军深入安徽三河的湘军悍将李续宾部,歼湘军主力六千余人,收复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稳定上游战局。1860年,联合李秀成再破江南大营,扩大天国区域。次年第二次西征失利,他率军援救安庆失败,后中计前往寿州被俘,面对招致不为所动,“大丈夫死则死矣,何饶舌耳!这是他回绝招降的最后誓言。1862年六月在河南延津英勇就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