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是只靠别人帮忙才获得天下吗?
您好!没有任何一个创业之君,可以只靠别人帮忙就获得天下。
刘邦的军事能力,战略层面,是超一流的(同时代第一);军事指挥层面,是1.5流的(次于韩信、项羽的级别)。
战略层面,从两个层面谈:战略规划和战略管控;
战略规划层面:
攻略方向规划: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正面相持,侧翼迂回”的整体战略规划,在大战略层面完胜。这个大手笔,即使放眼整个中国历史也没有多少;
楚汉战争中刘邦的战略路线,堪称古代战争的经典军事系统层面:搭建的情报系统,使得刘邦始终对项羽集团的内部矛盾洞若观火。策反、离间,扰乱了项羽集团的后方,甚至离间了项羽的核心团队;搭建的动员系统,使得萧何可以在关中源源不断输送兵员、物资,也使得韩信收取的降兵可以快速补充到己方部队中;
范增、钟离昧等人被离间,使得项羽核心团队严重削弱战略管控层面:
各方面军配合的管控: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担任侧击、游击任务的部队非常多,各部都独立行动,同时,可以在通讯系统极不发达的秦末时期配合紧密,这可以说是古代战争的一个奇迹;
各方面军军力的管控:尤其是韩信军。既放手使用,让韩信充分发挥“战神”的作用,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调配、更换韩信军的资源,使得韩信尽管长期独当一面,却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的班底来对抗中央;
军事指挥层面,这是刘邦被黑得最惨的一个层面了。
有两场关键战役可以说是再怎么黑都不为过的,一场是彭城之战,被项羽以少胜多,“睢水为之不流”,可以说是被打出翔了。另外一场是白登之围,被匈奴围困,差点把“土木堡之变”提前一千多年上演了。
白登之围,太险了!假如刘邦在这2次战役中惨败后就挂了,可以说,他的军事能力真的就不行了。可是,“善败者不亡”又何尝不是一种超强的能力呢?
在惨败后,能够抑制对手的势头,单靠什么外交力,什么美女和亲,什么什么德,都是不可能的,还是要在战场上有能够补救的能力!这在甲午战争时如此,在古代也是如此!你还是要在成皋-荥阳战线阻止住项羽,还是要靠北地的军事调动来防御匈奴。
综观刘邦的一生,他在军事指挥层面,虽远远不如项羽和韩信这类战神级别的人物,但是也是同时代中的佼佼者。
这点在成皋对峙阶段就非常明显。项羽亲自领军的时候,刘邦大气不敢出。但是项羽离开,委以部下代管的时候,刘邦往往都能把握战机,击败对手,可见,在当时项羽阵营中,当钟离昧被离间后,除了项羽本人,其他将领的军事指挥能力很可能都不如刘邦。
说明刘邦军事实力高于一般名将的例子还有一个就是英布之乱。英布也是一代名将,在后来英布谋反时,虽然政治环境不同了,但是刘邦也是在正面战场一刀一枪击败英布了的。
而军事指挥,除了在相持阶段的正面交锋外,在攻略时期,能否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刘邦入关的进军中,手下初始军队不足万人,而秦军在中原各个大城市都是有相当军事力量的。刘邦综合运用各种战法,避实击虚,一举攻下咸阳,这个业绩,也不是哪个一般的将领能做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秦军主力章邯投降项羽是在前207年冬,而刘邦在前207年8月就已经突破了武关。在秦军主力还存时,能够沿途秦军瓦解,没有足够的军事压力,靠耍嘴皮子的说客可是做不到的。这个军事压力,除了当时还不强大的刘邦军队,还要有刘邦在战场上的威名。
刘邦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是只靠别人帮忙才获得天下吗?
不要质疑和低估一个成功者的能力,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刘邦斩蛇起义,不是一般人所能为,赴鸿门宴也不是平常人所能为,试想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敢揭竿起义吗?那些个谋臣武将会心甘情愿的辅佐一个庸才吗?
刘邦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是只靠别人帮忙才获得天下吗?
刘邦作为一个杰出的领导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超凡脱俗,他最大的特点是慱采众长,善断有仁德,是个玲玲八面的友善大匠,知人善任,有张良韩信箫何之伟才,善于规划谋略和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记的有一次韩信远征齐国,路远难归被事缠绕。众人立谏魏国名士后羿,魏豹为大将领军六十余万人,大张旗鼓直对项羽,被项羽大军打的丢盔懈甲,一溃百里,元气大伤,才有在张良周旋下,请来韩信,撑兵升帐,一决雌雄,,可见人无完人,正是因为韩信感含当年汉王,对他有知遇之恩,赐与金甲,拜为元帅,有亲自抚车登将台,才会有大汉四百余年江山社稷。
刘邦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是只靠别人帮忙才获得天下吗?
刘邦的军事能力,从指挥作战水平说,低于韩信、项羽,略高于彭越、英布,比曹参、周勃等要高出许多。从谋略上讲,比不上张良、陈平,但仍然属于一流的水平。没有任何人光靠自己能夺取天下的,这个问题似乎是多余的。
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刘邦的军事能力。
第一,刘邦的军事领悟力很高刘邦在沛县发动起义后,连续击破秦军。这时,他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此人便是张良。张良肚子里是很有兵法韬略的,他精研一部《太公兵法》,造诣很深。张良跟别人谈论兵法时,别人都听得如坠云雾之中,因此他常恨没有知音。遇到刘邦后,别看刘邦没读过什么书,领悟力之高却是他人所难及。张良说《太公兵法》给刘邦听,刘邦一听就明白了,并能采纳他的计策。张良不禁叹服道:“沛公的才能,大概是上天所授予的吧。”
领悟兵法精义后,刘邦在砀县之战中,取得了起兵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在此役中,刘邦以寡击众,仅用三天便攻破砀县,收编了六千名秦军。他本来只有三千人的部队,一下子膨胀了两倍,人数达到九千人。这时正是反秦运动陷入低谷之时,秦将章邯屡屡击破东方义军,而刘邦则在战斗中成长壮大,实属不易。
第二,在反秦战争中,刘邦打过不少漂亮的战斗在反秦战争中,起义军的头号强敌是章邯。当时章邯几乎所向无敌,但是刘邦与项梁联手,在东阿之战与濮阳之战中两败章邯。不久后,项梁派项羽、刘邦进攻定陶,未能攻克。两人遂转攻略雍丘,大获全胜,斩杀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
项梁死后,义军陷入低潮,章邯兵围巨鹿。为了打破僵局,楚政权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援巨鹿,一路出击关中。当时指挥西征关中的人,正是刘邦。刘邦在西征中取得一连串的胜利,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指挥员。从出发前不足一万人的部队,到夺取关中后,兵力达到十万之众,这也可以看出刘邦的组织领导能力。
第三,在楚汉战争中,除了项羽,西楚没人是刘邦的对手在楚汉战争中,有一个有趣的事。刘邦遇到项羽,一般是要吃败仗。显然,刘邦的军事能力,与项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但是,只要项羽不在,刘邦往往能够大胜。
比如说,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用兵于齐国,指挥多国盟军大进军,所向披靡,一下子就把项羽的老巢给端了。不过,项羽一回师,刘邦就溃败。之后,刘邦与项羽进入长期的战略相持,刘邦也找到对付项羽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在正面战场采取守势,在敌后战场采取破坏骚扰的攻势。这一战术非常有效,项羽被迫多次分兵对付敌后武工队,只要项羽一离开正面战场,刘邦马上反扑。比如成皋一战,刘邦乘项王不在,采取激将法,诱使楚将曹咎出战,一战而杀曹咎,夺成皋。
由上可见,刘邦虽然不如项羽,仍然是第一流的军事家。
第四,刘邦当皇帝后,仍然奋战在第一线刘邦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当了皇帝后,还没一直奋战在第一线,这个十分不容易。在楚汉战争之后,刘邦还曾亲征臧荼、陈豨、英布等,他还御驾亲征,跟匈奴干上一仗。不过,刘邦还是有点倒霉,因为他又遇到一个军事天才,匈奴一代天骄冒顿单于,结果在白登山被围了七天七夜。
后人之所以忽略刘邦的军事才能,主要是与刘邦同时代的项羽、韩信、冒顿等人太光芒耀眼了,与这三位军事天才相比,刘邦略显逊色。韩信曾评论刘邦的军事才能,说他能带十万兵,其实这也是对刘邦军事才能的肯定。以纯军事角度看,能带十万兵,就是大将之才了。英布在起义造反前,认为能与自己抗衡的只有三个人,分别是韩信、彭越与刘邦,韩信、彭越已死,就只剩下刘邦一人了。后来,刘邦亲征,英布果然被刘邦击败了。这也可以看出,刘邦的军事水平,是相当高的。
刘邦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是只靠别人帮忙才获得天下吗?
他是统帅级人物,能从一个山贼化身为开国皇帝,也是东征西讨换来的。
刘邦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是只靠别人帮忙才获得天下吗?
刘邦的军事能力确实一般。尤其是对韩信、项羽等而言,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是,刘邦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驭人之术,有较强的组织统筹能力是别人所不具备的。
当初面对强大的项羽,刘邦一边示弱讨好,一边暗中应变。能虚心采纳张良、萧何的建议。
对待韩信的立场上,先重用,然后削弱。对待一个降将,能把全军包括自己的性命都押上让其全心全意助己打败项羽。正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刻,韩信又想自立为“假王”。刘邦心里虽气,但是二话不说,直接封韩信一个“真王”。打败项羽后,眼看韩信不受控制,又与谋臣合计一举缴了韩信的兵权。这些足以证明刘邦政治手腕高超。
韩信有一句话说的很明白: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所以说,刘邦的军事才能确实不值一提。但是他用人,驭人的功夫,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以上参考资料《史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