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势险要,千里沃土,为什么项羽要将此地封给仇人章邯呢?

我觉得还是要从项羽的政治根基、政治身份、政治主张和历史局限性以及防范措施五个角度出发,来分析这个问题;

1、项羽的政治根基,在楚,而且并不牢靠;

项羽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盟军主将。可是,他的政治根基,核心班底都是楚人。而事实上,由于自己只是快速蹿升起来的,他在楚地的地位并不牢靠。

楚国毕竟统治楚地八百年,他的影响力不容小视,作为楚王后裔的义帝,随时有可能恢复自己的号召力。如果这样,那项羽的政治根基就非常不牢靠了。

项梁死后,项家势力被迅速剥夺,这样的记忆还历历在目,如果长期不在楚地,他的根基依然有可能被动摇。

项梁死后,义帝压制项家势力的前科,还历历在目

2、项羽的政治身份,盟军统帅;

项羽入关中时,他的身份都还不是一路诸侯,名义上仍然是楚国义帝旗下的上将军,而不是一个统治者。因此,他的分封,是以盟军各自划分领地的角度出发的。

威震天下的项羽,此时的政治身份并不高。

3、项羽的政治主张,秦人治秦;

项羽的政治主张,依然还是想要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各国自己统治自己。自然,关中秦地,还是要秦人统治了。而他自己,作为楚人,自然是要回到楚地的。刘邦也是楚人,因此,也去了老楚国的汉中。

项羽分封的原则,依然是以战国形势为原型划分的。

4、项羽的历史视野,不可能开上帝视角;

虽然秦国以关中之地一统天下。但是,后来汉唐各朝以关中为基地一统天下的历史都还没有发生,项羽不可能像后人一样,认清楚关中形胜的意义。

5、项羽已经做了预防;

同时,他认为,只要关中平原老秦国的地盘不是一个统一的强权,那么,他依然随时可以压制。因此,在关中分封了三王,分而治之。

因此,项羽做了这样的分配。我们看历史,总是不自觉的以后人的上帝视角去看待,我觉得不妥。请大家拍砖。

关中地势险要,千里沃土,为什么项羽要将此地封给仇人章邯呢?

项羽放弃关中的原因,主要是项羽嫌关中是暴秦之地,他才不愿意留在关中,并在关中定都,而把都城选在了彭城。

项羽把关中分给章邯,主要想用章邯压制刘邦,不让刘邦从巴蜀汉中进入关中。

项羽意图很明显,就是用仇人章邯对付自己主要的敌人刘邦,让他俩相互之间狗咬狗,自己尔后再借机将他们一块收拾。

项羽的如意算盘打得太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项羽大事。正是由于他错误的分封,才引起了刘邦的不满和敌对,尤其是他把齐地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他人,也惹恼了田荣,才把自己最终置于刘邦和齐人的东西夹击之中,在战略上使自己腹背受敌,最后在垓下被刘邦消灭。

自古得关中者得天下,可惜项羽出于对暴秦的仇恨,放弃关中建都于彭城,从而使自己失去了天下,正是灭项羽者项羽也。

关中地势险要,千里沃土,为什么项羽要将此地封给仇人章邯呢?

巨鹿之战之后,项羽军和章邯军一度陷入僵持,此时陈馀写信给章邯劝说他:

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将军您为什么不倒戈与各路诸侯联合,签订和约,共同攻秦,分割秦地为王,南向而坐称孤道寡;这同自己伏砧受戮,妻子儿子被杀,哪个比较好一些呢?)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还有这样的记载: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

我们在记载相关史事的史书中不断看到一个『约』字,这一点非常重要——从本质上,章邯固然是投降,但是这个投降是以和项羽订立和约的方式实现的,以项羽一诺千金的气概和信守契约的贵族精神,他不会背弃这个约定。

章邯见到项羽的时候流涕,向项羽哭诉赵高对自己的迫害,这一表现显示出自己不是反复无常没有节操的人,而是英勇忠诚的将领,投降只是被逼无奈,项羽反而更加敬重有这个品格节气的人,即使是敌人,即使是仇人。

这个约定中包括了陈余信中提到『分王其地,南面称孤』,因而项羽依照约定:

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

封章邯、司马欣、董翳为三秦王,有钳制汉王刘邦的战略意图,自然更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赘述。

章邯最后是作为项羽的部下或盟友而自杀,也算对得起项羽的信任和托付。

关中地势险要,千里沃土,为什么项羽要将此地封给仇人章邯呢?

因为项羽非政治家,项羽只是一个军事家,甚至只是一员无敌猛将。以项羽的做为,他就是建都关中也不会长久。

历史前半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在黄河流域,具体说主要在关中。关中处天下之脊、天下之咽喉,对整个华北平原有高屋建瓴之势,是掌控天下的命脉。所以,历史上周秦汉隋唐都能从关中一统天下。从战国时代的张仪到张良、司马迁及李刚顾祖禹对关中的形胜、关中对天下的重要性都有精到的论述!但作为军事家的项羽,没有这个政治头脑,还开倒车搞分封,所以,他的失败是历史注定的。

关中地势险要,千里沃土,为什么项羽要将此地封给仇人章邯呢?

就像伤口一样,痊愈之后还是能够见疤痕的。当年战场,秦将章邯杀楚帅项梁,这是项羽、章邯私仇的根源,可以淡忘但不会消失,然而早无血腥味。

章邯率领秦军主力投降项羽后,项羽在众人面前已经原谅章邯,而章邯之后也是忠心呆在项羽帐下。后来,项羽击杀20万秦军降卒,埋于新安县城南郊,独独章邯等主要将领被放过。

项羽一直被认为是先秦贵族的代表,对章邯信守不杀的承诺就没动他,按照后世的野心家的做法,2000个章邯也不够杀。

章邯效忠项羽,从秦军被杀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没有回头路,只能跟着项羽一条道。关中秦人恨章邯,章邯纵有将才,已然难以让秦人心服,已然不可能打造精锐秦人部队。

项羽迷恋于昔日的分封制,仇恨暴秦的郡县制,力图恢复昔日列国的旧局势。于是,项羽分封18路诸侯,其中旧秦国被裂为3份,让章邯当上最重要的雍王。

项羽在离开关中之前,其实将自己最重要的军事任务交代给章邯,镇守关中之地、防止刘邦夺取关中。项羽这样的信任,显然是早已犯下私仇,而以心腹机要相托。

章邯对于项羽交代的事情,不可谓不尽心尽力,每次都对汉军的行动极为重视。

章邯的雍国,都城在废丘,领有咸阳以西的关中地区和陇西、北地郡等大片土地,是秦地其他2个王的带头大哥。

汉中出入关中有5条大道,其中的4条就在雍国,只有子午道在塞国境内。尽管如此用心防备刘邦,章邯最终还是中了韩信的“明出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成为项羽对战刘邦的第1个陪葬品。

关中地势险要,千里沃土,为什么项羽要将此地封给仇人章邯呢?

一、项羽不是不知道关中的重要性

数百年的战国争霸之中,秦国靠着关中地区土地肥沃、且有崤函之固,多次随便就把关东联军的合纵发秦化解了,再加上郑国渠等水利的开发,更令关中地区土地肥沃,生产力极大提高。

可以关中的重要性,项羽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而当刘邦趁着项羽尽歼秦军主力,乘虚西进,抢在项羽之前入关,迫降秦王子婴,并尽废暴秦之法,以“约法三章”收得关中民心。

之后萧何入秦宫,尽取秦国户籍图册等各种资料,刘邦收编了关中的降君、又派军封锁函谷关,想把关中作为自己的基地的心思不可谓不明显。

项羽也不是没有做出措施的,鸿门宴之后,项羽凭借着军队的优势,逼迫刘邦裁军到只有三万人,然后又把刘邦驱逐到汉中。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巴蜀在中原人士认为,是蛮荒之地,项羽不认为刘邦可以凭借巴蜀就翻盘。

秦岭栈道被烧毁后,非短时期可修好,刘邦兵马以关东人为主,思乡情切不断逃亡,或许就要这样不战而败,自行瓦解。

项羽不知道有陈仓这条小道。也不可能想到有那么一个不世出的韩信,给刘邦谋划了暗度陈仓的策略。

正是这种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的战略偶然性,让刘邦突出关中,让刘邦手下的丰沛集团与旧秦遗民通力合作,成为了楚汉战争的胜负手所在。

二、项羽在这里待不下去,也不想待

前面说了,关中地区富饶且关河险要,战略意义项羽不可能不知道,就算他不知道,范增也不可能不知道。史记里也没记录范增建议项羽留在关中。

更重要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坑杀了四十万秦军,四十万是什么概念。当时秦朝统一天下也就两千万人,按照十丁抽一的算法,四十万就差不多半个秦国家庭的儿子都在里面了。

关中老秦人每家每户都有亲人死在项羽手上,民心不可能稳固,项羽刚开始可以威胁秦民降服,久而久之呢?

另外,项羽是楚人,起兵的根据地也在楚地,他不像刘邦,没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沛县对于刘邦来说可有可无,但彭城不然。

所以,项羽不可能待在关中。

三、最好的办法就是弱化关中

关中重要,但自己不能留,也不能给刘邦,更不能可能留给秦人。分封给其他随行的诸侯?项羽愿意,估计那些诸侯也不愿意离开各自的根据地到这世仇的秦地吧。

项羽最好的选择就是,分封章邯、司马欣、董翳三名秦国降将为王。

首先,把秦地一分为三,让秦地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削弱,让他们互相牵制,分而治之,难以在短时期形成合力。;

另外,章邯、司马欣、董翳们表面成了一方诸侯,实际上在三秦百姓心中,却是为一己功名权位,和项羽合谋害死他们父兄子弟的大仇人。恐怕没多少百姓会跟着三秦东出和项羽争天下吧;

再者,项羽回彭城之前,可是一边焚尽秦国宫室,尽掠财帛妇女东归,已尽可能削弱关中地区的财力物力。

四、错不在不杀刘邦,错在战略

就算项羽更加重视刘邦的威胁,把刘邦分到更偏于的地方;又或者是让章邯独占关中,有更多的力量对抗刘邦;甚至把刘邦杀了,项羽最终也不能统一天下。

错在项羽开历史的倒车,搞分封制。

因为项羽的分封让自己有了更多的对手。不是占了咸阳,灭了秦,天下就一统的。

还有像田荣、彭越、陈余等不服势力,平定齐、赵,魏地,整合关东,还是需要时间的。而在这个时间,只要另外还有起兵,自然就摁不住的。

所以,楚汉战争,越到后期,项羽就越是刚按下这边的葫芦,那边的瓢又起来了。

反观刘邦集团,尽管韩信加入是一个偶然,暗度陈仓也是一个偶然。

但兵出关中之后,刘邦却能以在短时间便整合了关中的战略,经济,体制、人才优势,全面继承了旧秦帝国的军国动员力,起兵不到一年,就从一路速推到东海之滨,乘虚攻陷楚都彭城。

这就很说明项羽的问题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