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级领导突然跟我说:想借调我到局里,作为医生,合适去吗?
不建议你去。
第一、去了之后收入锐减。借调到局里,下一步还是未知数,即使能把你正式调动到卫健委或者医保局,那么你的收入会减少一大半。现在的医院医生都是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正式工资并不多,可观的市绩效那一部分,而且一些核心科室,比如骨科、内科等等,绩效工资早已是正式工资的好几倍。如果你调到了局里,你的这部分绩效工资就没了,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不划算。
第二、局里工作轻松的优势已经不存在。疫情三年,最忙的应该就是卫健委和医保局的人员,经常是战时状态,责任大、压力大,没日没夜的,基本没有休息日,以前那种相对轻松的工作状态已经不复存在。在医院,特别是普通医生,相对来说,只要把自己的业务工作搞好就可以了,不用承担过多的责任和压力。
第三、技术不能荒废。所谓“术业有专攻”,作为医生,是靠技术吃饭的,一旦借调到局里,时间一长,三天不练手生,没法接触到技术层面的东西,一些技术就会生疏。而这种生疏,是不可逆的,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弥补。这样,你从一个专业技术人才变成了一个整天干行政工作的行政人员,不划算。
昨天上级领导突然跟我说:想借调我到局里,作为医生,合适去吗?
首先,通过命题,可以推测,你不是这个医院里,医术高超之人。
你只不过是一个医务室里的一个普通医生,你的岗位有替代性。
其二,领导“突然”和你说,想借调你到局里。
管医院的局,只有区卫生局、市卫生局等。
关键点在于“突然”这个语气。
因为这个语气,可以判断,你调局里,只是做临时应急管理工作。
问题点是,你想继续从医还是想从事一般管理工作。因为你“借调”局里,不是官职提升。
至于合适与不合适去,是你对于你个人从事哪个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的判断。
如果,自己不适应官场,还是从医为上策。医术的提高,无止境,只有🈶真本事的医术,才是铁饭碗,才会有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提升空间。
如果,你判断自己在医学领域没有提高空间。你适宜管理工作,你可以利用这个借调到局里的机会与平台,走官场之路。
此次借调到局里,利弊关系你最清楚。局外人,没法给出正确的判断。
因为你的命题里,给出了一个提问的粗线条内容。
所以,很难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昨天上级领导突然跟我说:想借调我到局里,作为医生,合适去吗?
你好,不去。机构改革前,有个70后的姐姐,本来是三甲医院专业做B超的医生,她老公是另外一家医院做核磁共振方面的专家,两夫妻本都是医院的骨干。后来,女方为了照顾小孩,儿子很小的时候体质不好,夫妻俩要上夜班,小孩只能跟着去医院,要么睡在车里要么睡在医院。小孩子可怜,正好赶上有个机会,女的从医院里出来了,到了我们系统。本来在机关事业单位肯定是比在医院轻松的,至少不用上夜班,待遇是基本砍半的,但是也不影响家里的开支,因为她老公赚得多。
过了几年平稳的日子,机构改革以后去了医保局,刚成立的单位,人员编制紧张,一个人当两个用,医保这些年的新政策也多,加上疫情,也经常开启了没日没夜的工作,经常出差,一出差检查就是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疫情这几年卡点的24小时抗疫防控,值班都习惯了。当初想照顾家里,照顾儿子的心愿也还是没实现。儿子在重点高中,青春期了,因为住校,周末回家,她又出差,一家三口经常碰不到面,交流也少。有时候,她开玩笑地说起来,如果留在医院,忙归忙,至少钱还是多一点。
昨天上级领导突然跟我说:想借调我到局里,作为医生,合适去吗?
你是一个医生,借调到局里应该是卫生健康局。现在大部分省份的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称作卫健委,县级称卫健局,所以你应该是县区级医院借调到县区级卫健局。个别省份的地市级也叫卫健局,这里按照县级来分析一下。
借调合适不合适,首先看你自己的想法。弄清借调以后怎么发展,与当前的临床医生工作有什么区别,然后看看是否适合自己。
1、短期借调。一般是局里有临时突击性任务,比如某项工作考核,或者某科室人员有特殊情况造成临时性缺人。这种情况,一般借调几个月至半年。工作完成后,就回到医院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这样的借调,在主管部门增长一些见识,扩大一些人脉,站在主管部门的高度来认识医疗工作,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有益的。
2、长期借调。卫健局作为卫生主管部门,行政编制不多,人手缺乏,特别是缺乏懂医疗业务的人员,像医政医管科,必须有熟悉临床的专业人员,不然就是外行领导内行。很多卫健局经常长期借调下属医院的业务骨干。有的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由于医院是差额事业编制,卫健局是公务员编制,无法正式调入。但可以以事业编制身份担任局中层干部,如医政医管科科长(县局科长为股级)。这样长期借调,脱离了临床一线,可能再也回不到临床岗位,职称晋升也会受到影响。虽然编制身份在医院,但在编不在岗,评职称时民主测评有关环节都无优势。
3、借调一段时间后回医院提拔任职。如果你在县级医院任中层领导职务,或者在局里借调期间明确为局里中层干部,表现突出,局里和院里领导认可,符合提拔条件,则有可能回医院任领导职务。比如任县医院副院长。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在医院既担任领导,又可以不脱离临床业务。当然借调时领导是不会许诺你将来一定提拔你回医院当副院长,只能是靠自己的努力来争取的一个方向。
所以答应不答应借调去局里,先问清楚是短期借调还是长期借调。如果是短期借调,则不用犹豫,几个月就回来了,丰富一下自己的经历,没什么坏处。
如果是长期借调,考虑一下自己的特点,适合干业务还是干行政。如果想走行政的路子,那么就去局里。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最大的价值还是提高业务水平,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建议你不要脱离临床岗位,即使借调到局里工作,不要借调太久。
局里从医院物色借调人员,一般都是通过考察了解,医院推荐,认为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的人员。所以能有借调的机会,代表了各方面对你的认可。建议你不要轻易拒绝,如果不想走行政路子,给领导说明自己的想法,短期借调后回到临床岗位。
昨天上级领导突然跟我说:想借调我到局里,作为医生,合适去吗?
别!千万别!
08年已经是科室副主任的本人,借调卫生局,次年负责局里的科室,一直到17年,十年的时间,局里省级以上的荣誉都与负责的科室相关。
十年,借调十年,由于编制和人事有关于什么人才逆流的规定,尽管局领导已经找分管签字了,最终还是没有完成调动。
十年,借调十年,被遣送回去了。十年,业务丢了。十年,职称耽误了。十年,自己也忘记自己是谁呀。十年,在原单位做了个混事的闲人,猪嫌狗不理的。
昨天上级领导突然跟我说:想借调我到局里,作为医生,合适去吗?
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被借调抽调三个单位了,我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借调、抽调在基层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有他的好处,当然也有很大的弊端。我今年35岁,事业身份,在体制内工作了六年,对于提拔一事现在也看得比较淡了,不强求,不追求。我借调的三个单位都是县委重要部门,说得好听点是“哪里需要哪里搬”,说得不好听了就是“生抽”,就像炒菜用的生抽一样,加进菜里可以调味调色,用好了可以为彩品增色不少;用得不好,就是什么也不是了。
我这半年时间里也一直在反思自己,如果,我是行政编,可能早就被提拔了副科级了,如果自己是技术岗,自己也不可能被这么频繁的借调抽调了。但是生活没有如果。
如果你是技术岗,我个人建议不去。作为一名医生,基本上都是奋战在救死扶伤一线,也很少去理会这些办公室的各种套路,现在借调上去,一切都会重新开始,等待你的,是跟作为一名医生不一样的感觉。从我个人的角度认为,医生是一个在任何朝代都不会过时的职业,哪怕战争,医生都是吃香的职业,我自己当年都想去从医,后来也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作罢。医生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都是不可比拟的,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反之,你在局里,除了面对领导和同事外,很难提拔。
如果,你是乡村医生,想去局里面学习深造,我建议你去,但是时间不要太长。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看你个人的职业规划了,如果你想从政,自己觉得有足够的优势从政,我还是鼓励你去。还有一种情况是,医院院领导也有很多是技术型的,最关键,看你自己怎么选择。如果你的年龄已经在35岁临界,我还是觉得当好一名医生就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