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的单位一把手,如何看待主动靠近你并积极汇报的下属人员?

如果我是单位新上任的一把手,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很反感,对这种人一定要小心谨慎。

首先,70%的人是一种投机心理。领导刚上任,对一切都不熟悉,对每个人也都不认识,就像是一张白纸。这是,如果有人主动靠近我并且积极地给我汇报工作,特别是汇报的内容没有必要性,形式大于内容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了。下属主动靠近你,并且给你汇报工作,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和主要领导混个脸熟,给主要领导留下第一印象,“抢头彩”,以利于领导在以后自己的成长进步中有所图。

其次,20%的人确实因为紧急工作。这种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单位不可能事事顺利,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突然接到上级单位或者领导来本单位检查调研,或者业务范围内发生的突发事件,或者紧急报送的文件资料需要一把手签字等,这时候,必须要向一把手说清楚,解释清楚,才有利于一把手做决断,这时候主动靠近一把手汇报工作,是正常的。

再次,10%的人是试探性接近。每个单位里都会有一些谋人不谋事的人,他们的心思不在工作上,而是在研究领导上,比如,领导有什么喜好、下班喜欢干什么、和谁走得比较近、和谁是什么关系等等。一把手刚到单位,他就来主动靠近你,其实是一种试探,看看你对他的态度,然后再做决定。或者至少可以刺探一些关于领导的八卦信息,供茶余饭后之谈资。

新任的单位一把手,如何看待主动靠近你并积极汇报的下属人员?

新上任的一把手,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工作上的救命稻草,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巴结”攻势的对象。尽管是新上任,但总归是一把手,总不会让眼前那些主动靠近并积极汇报的人蒙蔽了双眼,否则,这一把手岂不是徒有虚名?!在新的一把手眼里,主动靠近并积极汇报工作的人无外乎三种人。

第一种:真心着急解决问题。

一个组织中,总有真心为公司着想的人,也有敷衍了事混日子的人。前者作为管理人员自然会因为上一任和新任一把手的交接断档耽搁下一些工作,为了让工作能有延续性,或为了让一些紧急又重要的事情得到及时解决,自然在新一把手到任的时候,匆匆忙忙去主动接触并积极汇报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或者火烧眉毛的事情),生怕这些事情被耽搁,而对公司产生不利的影响。人的责任心有时候是天生的。这种人对抗在肩上的责任异常重视、忐忑不安,这些责任只要一天达不成,就会天天寝食难安。于是,在新上任的一把手到来之时,便会火急火燎地找他汇报情况,目的是让自己承担的责任能够早日履行完毕。当然,也存在一些观望的人,先揣摩新的一把手的做事风格,再做下一步行动,无奈又狡猾,可以理解。

第二种:势利之人乘机套近乎。

人性之复杂想必大家心里都清楚。有为肩上的责任而殚尽竭虑之人,也有专门找机会巴结奉承之人。后者在新上任的一把手到来之际,也是火急火燎去汇报工作,但其真正的目的并非真的为某项工作担忧而基于靠近新任一把手,而是把向新上任的一把手汇报工作当做一次难得的“巴结”机会,汇报是次要的,献媚才是最重要的。曾经到一家公司任职,我八点到,财务经理八点零一分就进入我的办公室,貌似给我介绍公司的情况,实则把公司里所有的管理干部“介绍”了个遍,谁有责任心啦,谁对工作不负责任啦,谁和谁是亲戚啦,谁和谁曾经有过过节啦,谁经常迟到早退啦,吧啦吧啦快到中午吃饭,董事长推门进来对她说:你是闲得没事儿干吗?永远改不了的臭毛病。回自己的办公室,以后他不叫你,不许你进他办公室。事后董事长找我专门谈了她的情况:一个无孔不入的专营者,告诫我别和这种势利之人走得太近。问其为何还一直留着她,董事长答:你知道的,没办法啊,我X税X税的把柄都在她手里呢。这倒省了我许多调研工作。这种人,一把手要当心。

第三种:试探。

公司里最多的人,不是以上两者的其中任何一种,而是“骑墙派”。大家谁也不愿意得罪人,谁也不愿意与一把手走得近,又谁也不愿意走得太远。他们喜欢观望,喜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有大部分人主动靠近新的一把手并主动汇报工作,就是想探一下一把手的口风,了解一下新上任的一把手是喜欢咸的,还是淡的,喜欢直的,还是弯的,喜欢真才实学的,还是口若悬河的......总之,就是先探探路,摸摸脾气,然后在决定之后与一把手处事的方法。有情可原,谁让这个社会现在这么复杂呢!

小结:作为新上任的一把手,对任何事情先不做任何结论,毕竟不是孙悟空,一眼就能看明白。对于积极汇报、积极靠近的人,淡然处之,兼听则明。单凭积极汇报就判定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未免有些武断。不过,毕竟是一把手,也不会贸然就凭此做出任何判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信一把手都不是吃素的,只是,如果这个一把手是首次当一把手,眼睛要睁得更大一些。毕竟,“真心之人”和“势利小人”并没有写在脑门上。识人,是这个当口的第一要务。千万别出错。

新任的单位一把手,如何看待主动靠近你并积极汇报的下属人员?

常言道:先入为主。按常理一把手往往都有自己的主见,但是新到一个单位,首先接触什么人,听到什么话,无疑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说不定“新官上任三把火”怎么烧、从哪烧就来自其中。

一、听而不说细观察

(1)新任单位的一把手,下属积极主动进行汇报,是建立良好上下级关系的开端。在这种交流中,关键不在下属,而在于听者。倾听是交流的灵魂,不管您是本系统调整,还是不甚了解情况的空降兵,此刻都应以接纳为基础,采取积极、认真、关注的态度用心倾听。

(2)在倾听的过程中,除适当参与外,应切忌轻易做出正确性判断,急于下结论。防止轻易打断和表现出厌烦情绪,在倾听过程中,可说可不说的,少说或不说。对于一把手而言,并非说的越多越好,有时点头比说话是更好的倾听方式。

二、是非问题要警觉

(1)一般而言,主动积极进行汇报的应该是下属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特别是事关企业经营、财务状况、人事变动、物资采购、安全隐患等往往都是汇报的重点,有些问题一刻也耽误不得,凡是能主动靠近并积极汇报这些问题的,一把手的初始印象都不会错。如果能在汇报问题的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急一把手所急,想一把手所想,大多数一把手则会高看一眼。

(2)当然在主动靠近积极汇报的人中,谈到人与人之间是是非非的也占了较大的比例。虽然用不着“谈是非而色变”,但是作为一把手对这类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警觉。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公心,对于单位恶化的人际环境提示领导引起注意,并没有过多的个人恩怨和利益诉求;另一方面有的人则是善于摆弄是非,特别是与前任领导多有不和者,力图先入为主,给领导摆出有利于自己的人际关系龙门阵,对其他领导和周边同事品头论足,更有甚者极具贬低之词。现实职场中,往往并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人际关系往往与工作交织在一起,到底孰是孰非,孰轻孰重,对一把手和下属的能力和人品确实都是个考验,因此对于是非问题,一把手要高度警觉。

三、辩证看积极主动

(1)新任一把手,很重要的是较快的了解情况,抓住重点开展工作,形成凝聚力。这时下属能主动并积极地汇报工作,对工作的开展肯定会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关键部门、关键岗位能有更多的人积极主动地汇报做工作,则有利于一把手全面了解情况,分清轻重缓急,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

(2)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把握,作为下属积极主动汇报也是如此。从汇报的内容分析:如果汇报的不是以工作为重,而是个人恩怨、是是非非、小道消息等,处处以个人利益为第一位,甚至有人用多年积累的问题,给新领导出难题,企图来个下马威。从汇报的人员分析:并不是直接下属或当前急办事务,跨越级别,隔着锅台上炕的,虽然也是积极主动,则必须要客观理性分析,防止鱼龙混杂,浑水摸鱼。

四、树立导向最重要

(1)新来的一把手与下属之间实际上是一个相互观察和相互了解的过程,一把手做出的反映更是今后的导向。如果领导不仅仅听好的一面,也诚心听取坏的一面;不仅仅听几个人的意见,也注意兼听则明;淡化个人恩怨、是是非非;鼓励事业为重、实话实说;摒弃虚假浮夸、个人吹捧;这样真正意义上积极主动的局面就会形成,说真话的越来越多,假意奉承的越来越少;关心工作的越来越多,搬弄是非的越来越少。

(2)新任一把手重在立规矩。沟通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制度支撑。只有疏通正式的沟通渠道,该急则急,该缓则缓;积极主动才能成为常态化的机制,变成下属自觉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打牢沟通交流的基础,一把手和下属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双赢才能迈出坚实的一步。

以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了个人的实际感受。在现实职场中我们每个人既可能是上级,更多时候可能是下属,这个问题即是面对一把手的发问,也是对职场上更多朋友的诚心提示,因此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认真思考,共同寻找更好的答案。

欢迎大家交流讨论,更多职场经验请关注〖宝华和您聊职场〗

新任的单位一把手,如何看待主动靠近你并积极汇报的下属人员?

一把手因为手握权力自带光环和磁场,不自然就会吸引下属靠近讨好,这是职场自然法则,很正常。堂堂一个一把手没人愿意靠近,那才不正常呢。

但是对于下属的靠近,是疏是近,是用是弃,个中尺寸如何把握,也最考验情商和能力。情商好的,有手段的,可以迅速利用这种状态树立威信、打开局面,为自己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极有可能让自己陷入困境,被各种势力所羁绊和利用,成为“无能领导”的代表。

那么,面对下属的靠近,到底该如何对待?

私以为,无非四个字:拉打结合。对于品质好,可以为己所用的下属,采用拉的政策,适当给予信任和重用,通过他们笼络一部分人,分化一部分人,籍此打开局面,树立工作作风。对于那些品质不可靠,或者把握不准,动机不纯的下属,他们的靠近有时更像是一种陷阱,表面上应付即可,该放弃就放弃。适当的时候,可以拿个别人来开刀,杀鸡骇猴也好,敲山震虎也罢,一出手就是雷霆之势,以此立威,不失为迅速掌握局面的一种好方式。

总之,作为单位一把手初到一个单位,任何时候都要明白一个道理,你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下属的思维方式。换而言之,你可以不懂业务,但一定要懂用人。把人用好了,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看着权力大,控制不了局面,会非常累。

新任的单位一把手,如何看待主动靠近你并积极汇报的下属人员?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讲一个故事。

人事大调整,某单位一把手变书记,新领导来了以后非常心急,想马上控制局面,于是采取边打压边拉拢的方式,把认为是老领导的人一律采取打压收权,然后通过事先了解拉拢一批老乡和与其秉性相近的人员。消息一出,单位开始不安和躁动起来,整体分为三拨:

第一拨,所谓老领导的人。这些人按兵不动,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老领导还没走,老树底下好乘凉,老领导在单位奋斗多年,有一定的人脉和人气,一时不应该有所撼动。

第二拨,相安无事之人。这拨人无欲无求,按部就班的做好本职工作,管你张三李四干,与我又何干?

第三拨,势利之人。这些个人急功近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接近新领导,唯恐巴结晚了,落后于人。一是出现了忘恩负义之人,这些人非常势利,前一天还对老领导点头哈腰,后一天见了新主人,立马原形毕露,不但不念旧情,还说三道四,帮腔作势,立马与原领导撇清关系,投入新领导怀抱。二是出现了处心积虑之人,这些人阴险狡诈,口蜜腹剑,搬弄是非,仗势欺人,趁机打击报复和自己有过节以及自己不喜欢的人,正可谓小人得志,必将兴风作浪。三是遇见了没有脑子的领导。新领导对和自己走的近的人言听计从,称兄道弟,对不给自己套近乎的人一概否定,再加上小人怂恿,就失了判断,没了主见。后来给个好好的单位搞的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鄙人认为新任一把手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观察。到了新单位,先不要有任何动作,默默观察一段时间,先了解单位的"风土人情”,从单位作风到个人品质去慢慢解读。对主动到自己面前汇报的人也好,对拉关系找机会接近自己的人也好,对不给自己汇报的人也好,先不要妄下结论,通过自己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去发现问题。

二、判断。要通过自己长时间的观察和了解,进行主观判断,切不可让汇报人左右了你的思想,更不能让小人阴谋得逞。特别要根据汇报人汇报的内容,进行有效判断,如果是汇报工作开展和工作思路倒无可厚非,如果是汇报人的问题,就首先给他pass掉,这种人以效忠你为由,向新来的领导说三道四,挑拨离间,惹事生非,本身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其心可诛!

三、处置。通过观察和判断,最后要进行一个合理的处置,这个环节非常关键,看清事和人以后要因材施教,因人定位,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理的位置。如果新领导的第一次人事调整非常到位,那么你不仅威望大增,且赢了一大半。说明你是个知人善用,任人唯贤的好领导。

新领导到新单位第一把火非常关键,烧的好一顺百顺;烧不好,一败涂地。切莫上了小人的道,寒了好人的心。

新任的单位一把手,如何看待主动靠近你并积极汇报的下属人员?

谢悟空邀答!

一个人肩负一把手的重任了,肯定要自己的一帮人,这样发号施令才有效果,那些主动靠近自己的下属首先要利用他们去做好马前卒,既便这些人中有不怎么中用的,只要他顺从指挥棒,营造下领导挥手职工冲的氛围就可以了。见钱眼开,见官嘴乖,有员工示好新来的一把手,很正常的事,而且这多数是些有想法的员工,要因人而异,发挥他们,调动他们,也许他们主动示好自己,有种马屁意识在里面,也有那么些嘴里喊哥哥腰里摸家伙的人,但伸手不打笑脸人,即便他笑里藏刀,自己也要不露声色与之周旋。

问题不在于有人示好一把手,关键看一把手怎么识人用人,不管怎么说,一个马倌他不会放弃那么多温顺的马不骑,而偏要去驯服那些脱缰的倔马。也许那些不愿让你套上缰绳的烈马,驯好了卖的力大些,但能否驯服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当一把手考虑的首先是,不管能力大小,能为我所用就好。不管怎么说,领导一定不会青睐那些与他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人,除非你有特別的利用价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