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当众批评你,但私底下又对你友好,这是为啥?
这样的领导要好好跟好。
中国自古就有帝王之术,而帝王术最精髓的就是四个字———恩威并施。其实很好理解,用民间的话说就是:打一巴掌给个糖。说起来简单,这里面有着深奥的心理学和驭人术。
当众批评你:在公共场合,领导批评你,对你来说,感觉很难受,没有给你面子,其实不然。领导当众批评你,对你来说,是一种提醒和保护,对领导来说,是一种立威。下面人一看,这连领导最信任的人都挨批评了,可见领导不袒护,不护犊子。
私下对你好:当众批评了你,你心里肯定不舒服,肯定会很难受,私下里,领导对你说几句暖心的话,可以化解你心中的不快,也显的领导有爱,不会给人留下领导“可敬不可亲”的形象。
所以说,这样的领导是深谙驭人之术的,而且很有领导艺术,跟着他多学一些,对你很有帮助。
领导当众批评你,但私底下又对你友好,这是为啥?
当众批评你,是公事。私下友好,是哥们。
友友谈谈 [笑哭][笑哭]
领导当众批评你,但私底下又对你友好,这是为啥?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这位领导精通驭人之术,既在大家面前显示了自己的权威,又不至于让你无法忍受,可谓是左右逢源,进退有度。
私底下对你友好就是假象,如果是真好的话他就应该私底下告诉你在哪个方面的不足,省得在人多的时候给你难堪,这样一批评,他是达到了立威的目的,可是你自己却成了牺牲品,以后在人群中再怎么混?谁能还能拿你当回事儿?
肩膀不一般齐永远成不了朋友,他如果对你真好,就绝对不可能当众批评你,这一点应该是不难理解的。
领导当众批评你,但私底下又对你友好,这是为啥?
我遭遇不少领导的当众批评,体验到职场的各种酸甜苦辣,充分认识了领导也有不同的人品、心胸,领导水平也各有高下。别人的经验供我借鉴,别人的教训让我警醒,我也因此得到了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为领导解围当年我在一个部门任办公室主任,经历了三位局长。当第二任局长上任时,我已在办公室主任岗位上工作了2年,对单位的基本情况非常熟悉,工作尽心尽力,成效比较明显,和全局职工的关系也处得不错,在单位的影响力比较大,成了局长的得力助手。
由于前任W局长个性随和,关心职工,帮全单位职工解决了不少困难,很得人心。因为工作中出现了一点小差错,被免职调离,不少职工为他鸣不平,甚至在工作上闹情绪,不能以正常积极的心态接纳新局长J。
J局长刚35、6岁,一些老职工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对他的工作安排总是嗤之以鼻,不少人迟到早退、上班时串岗溜号、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不少工作扔在一边,不催不干,催了也是慢吞吞地干。J局长找了几个人个别谈话,不但没能改变局面,反倒让那些老职工认为J局长没本事,只有低三下四求着他们,他们便成了猫儿的尾巴——越抹越翘,那种高调、张扬,让J局长感到束手无策。
这样下去可不行,J局长怎么能容忍自由散漫的状态延续下去?他把一段时间以来职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准备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作风整顿。尽管这些问题都客观存在,职工们也看得明白,但他们就是要以这种方式向J局长挑恤,抱着把J局长撵走的幻想,估计直接把这些问题挑明,会引起群情激愤,场面将无法收拾。
到底要以怎样一种方式让职工接受并能自觉地服从管理呢?这确实是一个考验J局长领导能力和水平的难题。一天下午下班后,职工都走得差不多了,我见J局长没离开办公室,我也不敢提前离开,J局长便把我叫了过去,神色凝重地对我说:“你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你的表现让我很满意,但为了整个单位的发展,我只能牺牲你,要让你受些委屈,希望你能支持!”我不解地看着他,但他没做过多的说明或阐释,也不知道他将把我当成怎样的牺牲品。
第二天,召开全局职工大会,J局长一一罗列了职工在纪律、作风、工作态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的9种问题,但都没点到任何一个职工的姓名,大家满以为就这样隔靴搔痒地走走过场,大家依然可以我行我素。哪知,J局长话锋一转,直接点名批评局办公室,批评我不认真履职,未尽到督查督办的工作职责,我应当对局里近段时间来作风差、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负责任,要我必须向局党组写出深刻的书面检讨。
会后,我情绪非常低落,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样做才能让领导满意。几名老职工把我叫去喝酒,一个劲地向我道歉,说跟我这么多年的朋友,从没想过让我为他们背锅,但现实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让我成了冤大头。那天,几个人全喝得烂醉。
从那之后,那几个带头唱反调的职工收敛了锋芒,其他职工自然也老实了不少。我知道,他们是不想再为难我。大概过了半个月,整个单位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提高。J局长再次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所受的委屈表达了歉意,对我所作出的牺牲表示感激。至此,我才发自内心地佩服:我这个“工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J局长真是高明!
当情绪垃圾桶第三任局长D到位时,我已是局里的资深中层干部,成熟老道,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很得他的器重,也是在他的极力举荐下,我当上了局里的副局长。为了报达D局长的知遇之恩,我在工作上比以前更卖力,主动作为、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展现得更加充分。
D局长工作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但性子特别刚烈、急躁,职工在工作中稍有疏忽,便会遭到严厉批评,一些职工受不了,开始敬而远之,就是正常的工作汇报,也是能躲即躲,生怕哪儿出了差错,触了霉头。我及其他2位副局长都把职工的反映给D局长聊了,向他提出了中肯的建议。D局长也深知自己性子躁的毛病,也努力在克服,但一遇到事儿,又不可遏制地发作。
一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会前征求意见,全体职工几乎无一例外地给D局长提出了“个性急躁,批评人不注意方法、过于严厉”的意见。会上,D局长也对此开展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并提出了非常到位的整改落实措施。
自那之后,D局长没再批评过中层及以下的干部职工,一旦遇到工作上的问题和差错,直接把分管的副局长叫过去,怒不可遏地臭批一通。我们也知道D局长的脾气,他是刀子嘴、豆腐心,对工作要求严格,而对职工的成长却非常关心,因而,被批评后也不计较,只管想办法把工作落实到最佳状态。当他看到工作做出成绩时,又把我们好好地表扬一番。
局里形成了局长抓副局长、副局长具体抓落实的层级管理体系,D局长也不用管那么细;我们肩上的担子重了,主动想事谋事干事的责任心增强,主动管理下属、严格要求下属的担当精神也更足,工作成效自然好了起来。D局长发脾气批评人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即使被批评,我们也甘心当好他激动时的情绪垃圾桶。
为他人“背锅”记得我刚当上局长那年,是县里20多个局长中最年轻的,也是资历最浅的,有很多问题处理得不够老道,被批评了无数回,自己也在被批评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可其中一次的当众批评,让我感到非常委屈,甚至产生了辞职不干了的念头。
那一天,我接到了同时参加两个会议的通知,两个会议都是由副县长召集的。对于我去参加哪一个会议,确实很为难:其中一个会议工作内容非常重要,必须要我去参加才能解决问题,但召集人排名靠后;另一个会议不需要我去参与研究,只需要了解会议内容,带回来落实,但是会议召集人排名靠前。
我本着推进工作为前提,选择参加工作内容重要的会议,向排名靠前的副县长请假,并安排了一名副局长前去参加会议,也得到了领导的同意和支持。
会议刚进行5分钟,那位排名靠前的副县长坐在会议主席台上,拨通我的电话,当着全体参会人员的面把我臭批了一通。我感到无比委屈:我向你请假时,你是同意了的,派副职代会的事儿,你也是认可了的,难道私下说的不算数吗?非得在全体参会人员面前扫我的脸才安心吗?
会议结束后,那位大发脾气的副县长向我发来手机短信,表示歉意,可这颗“糖”,我怎么也咽不下,因为我想不起来哪儿做错了,不知道自己被批评的理由。不管道歉的短信有多么诚恳,我心里怎么也过不了这个坎。
后来,去参会的副局长向我讲述了会场的实际情况:某副县长对我的请假本无异议,但因另一位资历老的局长自由散漫惯了,迟到了几分钟,还大大咧咧地在门外抽烟,半天不到位置上坐下来,但他是有名的官场油子,再加之有大舅子在市上当着重要职务的领导,县里没有哪个敢顶他,更别说批评他了。但某副县长感觉自己的威严被践踏了,总得树树威风,而我这种刚当上局长的资历浅的人,当然是首当其冲的靶子,便成了杀鸡吓猴的最恰当人选。
某副县长的这一“耳刮子”打过来,在我心里硬生生地疼,怎是一条道歉短信能抚平的伤?
总结领导当众批评你,但私底下对你友好,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管理需要。领导把最有威望的人作为批评靶子,让其他人望而生畏,从而让那些不敢批评的人主动服软;二是领导的直性子使然。从内心来说,领导就事论事,只一心想把工作做好,并没有对谁不满、要给谁穿小鞋的意思,遇见不对的事,也就不留情面,直来直去地批评罢了;三是纯粹耍威风。就犹如上面例子中的副县长,“吃柿子专挑软的捏”,当众批评你是为了耍威风,事后对你好是担心你怀恨在心,将成为他官场上的绊脚石,私下里下个矮桩,让你又俯首贴耳,等到下一次继续让你当好那一个“软柿子”。
我的回答对你有用吗?请点赞、收藏、转发、关注,欢迎留言讨论!
领导当众批评你,但私底下又对你友好,这是为啥?
领导会当众批评两种人,分大范围和小范围。大范围不会指名道姓,指鸡打狗敲山震虎,说谁谁知道,起到警示作用,要顾忌下属面子,防止公开树敌,迟早和他过不去。告状信象雪片一样往上飞,或者自己给自己挖坑埋雷。小范围批评会指名道姓,批评的都是“自己人”,说的都是鸡毛蒜皮。为捍卫领导权威,给同级和中层领导作个样子,意思是谁也不要倒抜虎须,触犯虎威。被批评的心领神会,甘愿做一次锣鼓架子。会上批评,会下示好,也是领导的驭下之术,即是法家的法、术、势的妙用而已。
领导当众批评你,但私底下又对你友好,这是为啥?
领导批评你,说明你还有进步空间,要是对你不闻不问你也就得去找个地方养老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