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什么叫四川,而不是三川、五川?

四川原来并不叫四川,最早四川是古代九州之一的梁州。这个名字用了一千多年,直到西周时期,周王把梁州并入到雍州才算结束,但其实这个时候的四川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文明。

只是周王朝对于四川的控制力度相对而言是有限的,四川内部有一个完全独立于周王朝之外的古蜀国,这个国家的正式名称叫做杜宇王朝,它在文化层面上也是半独立的。

直到战国时期,秦国一代雄主秦惠文王讨伐蜀地。当时四川有两个独立封国,分别是巴国和蜀国,而在秦国征服四川以后,就在四川的土地上设置了巴、蜀这两个郡治。

汉朝建立以后,又进行了地方行政体系改革,把原先的巴、蜀两郡改为了益州,并且在四川设立了刺史府。这代表着中原封建王朝,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于四川地区的完全有效统治。

两汉之际,四川地区一直都被叫益州,直到唐朝才提出了新一级别的行政体系。

当时的唐王朝在四川地区先后设立了剑南道、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这进一步减小了地方官府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毕竟行政区面积小了,力量也就少了。

在唐朝时期,现在四川的基本政治格局就已经奠定了。但是要说到四川这个名字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还要从宋朝说起。

北宋时期,宋王朝在原先唐朝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把原先的“道”改成了“路”。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四川地区,也被分成了四个行政级别完全相同的路——分别是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以及夔州路。

而当时的老百姓也习惯性把四川地区叫作是川陕四路,简称就是四川路。

其实四川这个名字的出现与著名的昏庸皇帝宋徽宗也有直接关联。他曾在自己的诏书中,也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公开行政文稿里提及过“四川”这个名称。

这是四川第一次正式在历史上出现。而且在有宋一代,四川的行政体系也没有太大变化。

蒙古灭宋,实现对中原地区的完全统治后,又重新进行了一次行政区规划。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行省制度出现了。

当时的元王朝为了方便统治,在原先宋所建立的“路”这一级别的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上,合并多路,形成不同大小、等级相同的行省。

而在宋代的川陕四路,也由此变成四川行省。四川也是从元代开始,真正成为最高级别的地方行政区名称。

元朝灭亡后,明清所采取的地方制度,与元朝时虽然有些许不同,但是不同行政区之间的规划是相当一致的。

有明一代,在原先元朝四川行省的基础上,建立了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此时的四川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四川布政使。

而在清朝时期,为了能够方便统治又重新设立了四川省。

但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又与明朝有不同之处,明朝为了能够分割权力,在不同的地方行政区设立了三个长官司,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最后的都指挥使司,它们分管政务、监察和军事。

这确实形成了地方权利方面的制衡,但是也很容易让官僚之间相互扯皮,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明朝的灭亡,便与其冗杂的政治体制所导致的腐败有着直接关系。

清朝后来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在不同的行省设立了巡抚。

一般来说,巡抚是一个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可问题是一个省的巡抚只能够管一个省的事务,若某些时候发生一些蔓延至几个省的叛乱,就可能会导致不同省的高级行政单位之间的协同作战出现问题。

所以清王朝之后改进优化,又设立了总督制度。而四川作为当时清朝最重要的赋税来源地,还被单独设立了一个总督,名称就叫四川总督,这也让四川这个名字更加高大上。

而最开始的时候,清朝还设立的是四川巡抚。但在乾隆14年起,四川总督会直接兼任四川巡抚,这也代表四川这个行省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我国最高的地方行政单位。

在建国后,四川同样也是一个省级单位。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四川这个名字,从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而且还一直沿用到了如今。

但是其实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四川,和历史上的四川本质上又有所不同。

现在的四川,说是四川,其实是三川。

四川这个名字最开始会出现和宋代是有关系的,这个上文就已经说过。宋朝时的四川包含了夔州路,可是从南宋时期开始,夔州路就与四川的关系逐渐割裂了。

因为当时的南宋王朝需要在川蜀地区布置防线,而夔州路就是防范北方的金人,以及后来的蒙古南下的一个重要军事防御要塞区。

南宋时期的夔州路防御使的地位,甚至要比成都府路的最高行政长官,永安军节度使还要高。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况不利,国民政府把自己的临时首都迁到了夔州路,只不过当时的夔州路已经换了一个名字叫做重庆。

在国民政府的努力之下,全国的工业、经济、政治资源都开始流向重庆,这对于重庆地区的发展是有着巨大作用的,但也加大了重庆与四川的离心力。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虽然国民政府把自己的首都重新迁回了南京,但是重庆依旧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城市。所以在新中国建立后,重庆更是在数次行政级别变革中成为了直辖市。

现在重庆仍旧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而重庆作为直辖市,行政级别比四川省还要高上半级,所以宋代时期的川陕四路,其实就只剩下三路了。现在的四川省,大致来看就是宋朝时期的川陕三路,带上点原先属于贵州的地盘,所建立的一个省份。

当然四川省也仍旧是目前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如果把原先的夔州路也就是现在的重庆重新纳入到四川的话,恐怕四川会成为我们当之无愧的经济支柱。

四川为什么叫四川,而不是三川、五川?

以前有人说四川是因为有四条大河经过,因此称作四川,实际上纯属无稽之谈,四川这个名字起源于两宋时代,指的是当时在四川的四个区划名称。

先秦时代与秦朝时期,四川这个地方被称作是“蜀”,汉武帝时代设置州刺史部,在蜀地设立了益州刺史部,当时的益州除了成都平原,还包括汉中等地方。

不过益州的范围实在太大,古代交通本身就不方便,更何况是四川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崎岖的山路,仅此晋朝的时候,将汉中一带与南方的南中地区,都从益州分离出来。

北宋时期,当时的最高区划单位称作是“路”,益州地区被分成了四个路,即益州路,也就是后来的成都府路,还有梓州路、利州路与夔州路。

这四个路,因为都在同一片地区,因此被合称为“川峡四路”,人们为了方便,也经常将其直接简称为“四川”,宋徽宗时代的诏书上,就直接出现了四川的名字。

虽然宋朝的时候,四川之名已经出现,但是在当时并非是个正式的区划,只不过是用来说一片地理单元的习惯用词,就好像现在的长三角、珠三角一样。

直到元朝时期,施行行省制度,元朝在原本的川峡四路设立四川省,但是同时将其中的梓州路也就是汉中地区划入了陕西,毕竟汉中与成都一带隔着大山,管理不便。

要知道汉中之地易守难攻地势险要,向来都是割据巴蜀的关键,因此必须牢牢掌握,将其从四川剥离,如此一来,四川实际上就失去了北川,也就是汉中,剩下的是三川。

明清时期的四川范围,与元朝大致相同,也就是如今的四川加上重庆,只不过成都平原难以掌握整个四川的发展,川东地区需要自己的中心城市,因此有了后来的重庆自立门户。

重庆是扼守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的关键枢纽之地,这个地方交通便利航运繁荣,晚清时代已成为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与工业、贸易城市。

随着时间的发展,重庆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完全不逊色于成都,建国之后,有关重庆单独建立直辖市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重庆直接从四川分离,建立重庆直辖市。

现在的四川,起源于北宋时代的川峡四路,但实际上随着时间推移,北川汉中与东川重庆都不再属于四川范围,“四川”是个习惯称呼,实际上的四川就剩下两川,只是名字没变而已。

四川为什么叫四川,而不是三川、五川?

俗语说:四川没有川,山东没有山。其实,这句话说的太绝对了。不过,四川确实是山多川少,山东确实是山少川多。中国人爱幽默,起地名也不例外,有时候说反话呢。

“川”字的意思,可以代表河流,也可以代表平原,有两种解释。

汉朝的时候,四川这个地方,分为西川和东川,两个叫法。后来,刘备取两川之地,建立蜀国。那时候的蜀国地面,地盘小,不包括现在四川的一部分地区。蜀国为了扩土,又向南北发展,再占领了两大片地区。新的占领区,属蜀国管辖,总得有个叫法。延续东、西川的叫法,诸葛亮出主意,占领区分别叫做南川和北川。一加一加一再加一,东西南北加一起,合起来,就是四川了。

为什么不是三川、五川?

古代人说起数字,以“九”为多,但是把数字用在地名上,却是以“四”为大呢。

古人常说蜀道难,

只因连绵多大山。

当年抗日大后方,

四川人民功不浅。

四川为什么叫四川,而不是三川、五川?

川八卦的乾卦,山川为天路。四川四面环山,天府之国的盆地四面都是天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叫四川的意思吧。厚脸皮,没学问,抢着答,乱逞能[可爱]

四川为什么叫四川,而不是三川、五川?

听过五环之歌吗?

啊啊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

啊啊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

多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叫四川,而不叫三川或五川。

因为,四川比三川多一川,比五川少一川呀!

啊啊啊。。。四川,你比三川多一川。

啊啊啊。。。四川,你比五川少一川。

是吧!

四川为什么叫四川,而不是三川、五川?

四川不是四条河,来自于川峡四路。

965年,北宋灭蜀,改之前的节度使为转运使司,在成都建立西川路。973年,分西川路为峡路,西川路。976年,黔州改荆湖路。977年,西川路再分出利州的东川路。

1011年,最终形成:

夔州路,治奉节。

益州路,治成都。

梓州路,治三台。

利州路,治广元。

当时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是四川得名之始。所以,这就是四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