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一个立陶宛妻子是什么体验?

其实原来从没想过会娶一个立陶宛妻子,不过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不可控,当一个肤白貌美、身材曼妙立陶宛女孩追求我的时候,我还是沦陷了,而且相处了几年下来也算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别的不说,娶一个立陶宛妻子最大的感受恰恰是中国文化的强大,虽然大家互相融入对方的生活习惯,但是,现在除了宗教之外(这个后面细说),生活方方面面都是跟着中国的步调走。

当初,我们两个人是在俄罗斯认识的,在那边生活了将近一年后,她最终决定跟我回国。

这里要多说一句,立陶宛和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立陶宛还有着至少10%的常住俄罗斯人口,不过两国之间还是有些区别,尤其在宗教信仰上。

在一起的过程就不提了,稍微有点狗血。

不得不说,立陶宛的女孩确实比较漂亮,她们的面部曲线更加柔和,虽然是欧洲人,但眼窝也不像西欧人那样沉降严重,总之十分符合我们东方人的审美。

这就引出第一个体验,在国内生活后,每次我们两人同框的时候,回头率都太高了,倒是不影响什么,但总觉得怪怪的,毕竟是个男人就盯着自己妻子看,谁能说心里不堵得慌呢?

妻子的中文在这些年的国内生活也磨练了不少,独自出门买东西已经没有障碍了,但还是有些不放心,所以大多都是两个人一起去。

现在时间久了,小区和经常去的商铺也都熟了,所以这个问题现在倒不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困扰。

至于在生活上,从回国开始,下飞机吃得第一顿饭就选择了川菜,可能是高估了立陶宛姑娘对辣子的承受度,最终失败告终。

依稀记得那天她被辣子鸡支配的恐惧,全餐厅的人基本都听见了“哀嚎”,后来用水碗涮菜才把那顿饭吃完。

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她实在不会用筷子,好几次想学又学不会,跟我发了脾气。

虽然有了不愉快的开始,但是不到半年的时间,家里的刀叉已经再也没有拿出来过了, 她已经学会用筷子吃饭。

至今,出门吃西餐都要选择用筷子吃饭,每次服务员都很震惊。

而且立陶宛姑娘非常要强,区区川菜肯定打败不了,后面又尝试了几次,如今不说“无辣不欢”吧,至少已经不怕辣子了。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问饮食习惯是否能匹配,这个真的不用担心,现在每天吃饭还要看着B站吃播,活脱脱一个中国小媳妇。

至于生活其他方面也基本被我“同化”了,没事刷着某音,虽然不一定全都能听懂,但可以知道个大概,倒也跟着乐。

——这事肯定不能拦着,毕竟未来要在中国长久生活下去,娱乐是最好的老师,让她在某音上学中文倒也挺好。

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宗教信仰,立陶宛基本都信仰天主教,她也不例外。

好在天主教的教义不是那么难以接触,每年圣诞节都要斋戒,每周一天不能吃鱼肉之外的其他肉类。因为两个人相处这么久,大概的脾气也都摸得比较透,在这方面也都互相尊重对方。

在相处久了才发现,别看长得高冷,但生活中是真的温柔贤惠。

可能是立陶宛那边的家庭教育,一开始生活在一起并没有想着让她做饭,后来自己主动要求买个烤箱,做他们家乡的各种烤肉,味道倒是不错。

但自从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之后,一下子勾起了她内心中对中餐的憧憬,现在也开始炒菜、炖菜、烧肉。刚开始做出来的味道跟咱们这边口味不一样,都有点偏甜口,但改良之后也不错,也有可能是自己吃习惯了。

其实在生活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冲突,虽然文化不同,但是立陶宛姑娘入乡随俗得特别快,基本没有什么文化的隔阂。

但性格方面不知道是不是个例,脾气都比较轴,是非对错一定要分出来。两个人在生活上多少会有些分歧,很多时候就要解释透了才能明白,作为丈夫感觉很奇怪,就跟小朋友一样,特别较真。

最想不到的就是那种顾家的感觉,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列出很长的计划,因为平时上班比较忙,家里的事情都不太操心。

刚开始也没太注意,有一次回家看到她趴在桌子上写什么东西让,后来才知道是一个账本,发现的时候已经记了快半个本子。

仔细看了才知道,这个本子上不只是记账,一部分会记录各种物品都放在家里什么位置,如果换地方了也专门标注出来,总之就是非常惊讶。

自从结婚之后,家里的大小事都交到她手里,一路下来从来没有令人失望过。

至于家里人的接受度倒也挺高,虽然是个金发碧眼的立陶宛人,但是经过几年的历练和家人相处起来也比较容易。

唯一不太方便的地方就是一年左右就要回趟立陶宛。

前两年是俄罗斯,因为她父亲在俄罗斯工作,后来工作调动回立陶宛后,就回立陶宛了。这一点其实和中国人挺像的,他们也都比较恋家,随着在中国生活的生根发芽,等以后有了孩子,可能就要在这边安家落户了。

很多人对于俄罗斯或者立陶宛这些国家的女孩都有误解,觉得结婚之后会发福之类的,其实不然,是否发福跟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

中国的饮食结构还是比较均衡的,热量也不是太高,这点倒不用担心。

而且立陶宛妻子非常贤惠顾家,现在找了一份语言学校的外教工作,专门教俄语,工作压力也不大,所以还是家里做饭的主力军。

至于中国男人需要做的,经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千万不要邋遢,控制体重。

不只是立陶宛,整个西方女性都非常接受不了男生大腹便便。平时哪怕累点,一定要注意体型,倒不是说要多会打扮,至少不要让旁人感觉到不适。

现在中国和俄罗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那边的姑娘也开始注意到中国男人的优秀,相比他们本土的男性,中国男人的优势不要太大了。

至少在疼爱妻子这块,中国男人绝对是世界前几名,这种同理心在竞争中的优势非常大,也望各位都能加油,找到自己的心中所爱!

娶一个立陶宛妻子是什么体验?

那是你的“福气”!

作为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的立陶宛女子,在咱们黄种人看来那是天生丽质——最主要的是她们身材好,双腿修长,皮肤白皙;但是不像北欧的女孩,长得那么人高马大!

我有一个立陶宛的女性朋友;多年通过邮件交流,因此也算是对这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的女人有所了解;

最深的印象是,这些国家的女人与咱们国家的女人如同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她们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享受生活,而咱们国家的女人,一门心思都放在相夫教子过小日子!

在立陶宛,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福利以及各种社会保险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当中不亚于俄罗斯;

我的这位立陶宛朋友已经结婚,但是一直没要孩子;她和她先生每年的生活似乎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曲哪里度假”?

立陶宛和欧盟大多数国家一样,实行“强制性”带薪休假,每年两周,自己与公司协商什么时候休假;

这对夫妻根本就不考虑“养老”,他们真正是“活在当下”——他们来过中国,我负责“地陪”;那段时间他们住在某大学的学生宿舍;

除了中国以外,他们

的兴趣主要是意大利法国埃及美国和日本;准备去印度,但是由于新冠疫情,他们不得不取消所有的旅行计划!

说了半天,如果娶一个立陶宛女人做妻子合适吗?

我的印象是这样的——

她们根本就“不会过日子”;她们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即使不是传统文化,中国的年轻人八零后九零后与她们相比也是天上地下!

教育背景,文化还有宗教信仰,特别是婚姻家庭观念都与咱们的格格不入;娶一个立陶宛女人,新鲜感不会超过半年,彼此很难融入对方的家庭;最后势必是“孔雀东南飞”。

娶一个立陶宛妻子是什么体验?

关于这个问题,我虽然没有亲身体验,但通过大学朋友的经历,还是有一些了解。说实话,我还挺羡慕我的那位朋友。

我的这位朋友(为了便于写作,下文以“小杨”代称)是一位江西老表,家境还算不错。而在大学四年期间,他的生活也是十分充实,无论是青协还是学生会,都能看到他的影子。当然,即使再忙碌,他也会抽出时间投入到学习上。

时光飞逝,当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接近尾声时,我们都各自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我通过校招去了深圳一家普通的外贸公司上班。而小杨一直怀揣着一个出国留学梦,凭借着优秀的个人条件和家境,他最终去了英国一所大学进行深造。

身处异国他乡,在生活和习惯等方面肯定会有所不适应。但小杨却不同,凭借着在大学青协和学生会的历练,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十分强。也正因如此,来到英国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在大学里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

而在这当中,小杨最大的收获无疑交了一位来自立陶宛的女朋友。

至于为何能在短时间内交到一位外籍女友,我对此也十分疑惑,不过在后来与小杨的聊天过程中得知了缘由。

原来,小杨与这位立陶宛女生是在一次户外活动中认识的,偶然的一段交谈之中,小杨得知这位立陶宛女生对中文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在她眼里,东方文明充满着神秘色彩,中国的历史文化也让她身心向往,所以她也经常会去学校开设的中文课堂上学习。

于是乎,小杨告诉这位女生,他就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了解颇深,表示很乐意帮助她了解更多课堂上没有提及的中国历史文化和故事。

这位立陶宛女生没有拒绝他,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俩一有空就会约在一起讨论这些话题,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升温,最终发展成了情侣关系。

不过,仅仅凭借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是很难走在一起。这当中促使他们能走在一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性格方面了。

根据小杨的描述,相较于欧美女生,立陶宛女生的性格更加内向和温雅,同时她们的“含蓄”,相对于东方女子来讲,并没有那么拘谨,因此在相处时也十分融洽,即使在相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小矛盾,立陶宛女生也很少会发脾气,或者用“冷战”的方式来惩罚你,更多的是通过交流来化解矛盾。

当然,仅从聊天过程中,我也很难了解到立陶宛女生的特别之处,真正让我对立陶宛女生有更深的印象还是因为之后小杨带她回国的那次经历。

在相处一年之后,小杨带着这位立陶宛女友回国一趟了。他们当时下机的地方是深圳,离我上班的地方也不远。于是乎,以电灯泡的身份和他们聚了一次餐。

初次见面,令我感到意外的不是小杨那发福的身子,而是站在我面前的这位立陶宛女生。她的身材十分高挑,比小杨足足高了10多厘米,脸部虽然有立体感,但是相对于西欧人来讲,她的曲线更加柔和,面部稍微饱满一些,可以说是兼具东西方女性之美。

出于礼貌关系,我的目光并没有在她身上停留过久,一阵寒暄之后便开始上桌吃饭。在桌上,我特意询问了她对这边的饮食能习惯吗?有没有什么口味是不能吃的,比如“麻”、“辣”之类。

而她的回答另外十分意外,她告诉我,在英国时,小杨经常给她做这类口味的菜,为的就是将来回到中国能够更好地适应饮食习惯。显然,从她的回答,我差不多知道他们打算将关系进一步发展,准备走向婚姻的殿堂了。

在吃饭期间,发生了许多小细节,都让我感受到这位异域女子的温柔。比如,在我和小杨喝得尽兴,不断向他灌酒时,这位立陶宛女生会劝小杨少喝点,甚至帮小杨挡酒。出于这种状况,我也只能苦笑地调侃到:“小杨,现在了不起呀,有了女友帮你挡酒,都忘了好兄弟了。”

听到这话后,小杨无奈苦笑到:“这不身不由己嘛”,而他的这位立陶宛女友则面容羞涩,脸蛋突然也变得红润了许多,这种美令人意犹未尽,也让我改变了以往对欧洲女性那种冷艳、高贵的普遍印象。总而言之,除了羡慕还是羡慕,甚至也有了一种想去英国留学的想法。

如今的小杨与他的女友在一起已经两年多了,两人的感情已经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节点了。然而,在聊天时,他告诉我并没有那么容易。他们所面临的难题并非是感情上,而是来自家庭的阻力。

小杨是地地道道的江西老表,如今虽然是21世纪,倡导婚姻自由了。但是小杨的父母对于外籍女子却有些芥蒂。他们担心的不止是因为种族不同所带来的文化、生活习惯等差异,还有就是小杨的亲戚朋友已经先辈都没有娶外籍女子的先例,所以在这方面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担忧。

即便如此,小杨与这位立陶宛女子依然没有就此放弃,他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和家长们相处交流之后,这些芥蒂会慢慢消除。因此,小杨每次回国都会把女友带回家去,让她与家长多多相处,交流。

而他的这位女友也十分懂事,每次去小杨家都会主动和他的家长交流,甚至还会帮他们做一些家务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他们走向婚姻的殿堂,收到他俩的婚宴邀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