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土木堡之变后英宗没有受辱,但宋徽、钦二帝被俘后受到侮辱?

的确,两者有很多类似之处,尤其是都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而且还都被俘虏带到了北方——公元1127年,金兵大举南下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梁,成功俘获了徽钦二帝;而在时隔300年之后的公元1449年,历史又再次重演了,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兵败之后被瓦剌人也给俘获到了漠北。

按道理两人都是被俘获的中原皇帝,情况如此相同,被俘后近况也应该类似。但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被俘获之后两方所受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徽钦二帝可以说是受尽了屈辱,而明英宗朱祁镇日子还过得挺滋润,甚至后来还被送归国了。

情况相同的两边,待遇差别这么大,确实让人难以相信,但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时间,两者时间的跨度超过三百年,这三百年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很多人认为最大的时代背景就是,同为游牧民族的金人和瓦剌人,他们的政治观与大局观都不同。

——金人在将徽钦二帝抓获之后,一直利用军事力量压迫南宋,让南宋朝廷妥协,虽然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但是费钱又费人。其实金人完全可以将徽钦二帝当作政治筹码与南宋朝廷谈判,赵构虽然表面上表示愿意接回徽钦二帝,但他内心肯定是不想让出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无奈当时金人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才会虐待杀害二人。

瓦剌部相对聪明,将明英宗当做一个政治筹码。从而让自己拥有一定的谈判资本。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瓦剌部利用明英宗换回了大量的物资。

我们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点原因,但却并不是最为主要的,最为主要的还是双方实力的问题。金对北宋有绝对的优势,而瓦剌对明朝却是没有的。

首先,在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为了避免其他的大将像自己一样黄袍加身篡夺皇权,整个北宋十分的重文轻武。因此尽管北宋时期国家富裕而且人口众多,但是整体的军事实力却受制于体制一直发展不起来。

而远在北方的金国身处草原,人人从小擅长骑射,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战斗力本来就高于普通的步兵。宋朝则主要是以步兵为主,因此宋朝在单兵作战能力上也没办法和金国相比,所以宋金两国之间的战争中,大多都是以宋军兵败收尾。

而且金国虽然军事力量比较强大,但毕竟是处于相对落后的游牧文明,国家的政权制度仍然保留在奴隶制度,获得生产资料的方式比较单一,极易受到天气的影响,经济贸易水平也比较落后,整体国家偏向于贫困。

与之相对比的是,当时宋朝已经是封建主义体系,农耕和经济发展已经相对发达,当时的汴京更是整个中原地带最为富裕的一座城市。

军事加上经济两个方面如此强烈的反差也就引发了金国攻打北宋的欲望,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钱财。所以在宋金多次战争中,大多都是金兵主动上门找麻烦,宋军则是处于一种防守的姿态。

明朝和北方的瓦剌确实关系也不融洽,但当时瓦剌部的军事实力根本没办法和明朝相比。明朝当时正处于仁宣盛世之后,英宗再废物,借着盛世之荫蔽,也不会太差。而瓦剌虽然和金国一样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但并没有金国强大,因为它只是北元分裂出来的一个部落罢了。

虽然或许能在单个骑兵上的作战能力要高于明朝军队,但是整体的军事实力仍然是没办法和明朝相抗衡的,若是明朝真是倾国之力去消灭瓦剌,瓦剌可能会被赶到西伯利亚或者中亚地区。虽然土木堡战役中明朝因为失利而元气大伤,但毕竟明朝土地庞大人口多,这根本没能伤及明朝动脉。

——明英宗被抓的土木堡兵败,是因为明英宗作战经验不足,带兵进入了敌人所设立的圈套,最后被瓦剌部士兵围困数日,在水尽粮绝的情况下兵败被俘的。徽钦二帝是因为皇城被破,两个人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被抓获。

再者,宋朝被金人攻破汴京之后,其实已经相当于被灭国了,因为整个皇室中的成员完全被抓走,北宋朝廷的高官以及其家属也都被金人抓走或者直接屠杀。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北宋的朝廷集团基本上算是全军覆没,因为金国对于北宋的统治系统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即便是汴京被破之后,赵构带领着一部分人逃到应天府登基称帝建立南宋,集合南方各地部队来抵抗金军,但南宋却是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南宋朝廷其实也就是在战争状态下组建出来的一个临时政府。整体都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性,若是南宋国家内部在出现了内乱,金军轻而易举就可以横扫整个南方地区。

但明英宗朱祁镇只是主动外出打仗的时候被俘获,虽然有一部分跟随的文臣武将被杀害,但明朝朝廷的管理班子在京城完好无恙,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的波及。明朝依然拥有着完善的统治系统,因此明英宗被抓而导致明朝朝廷内部出现内乱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且明英宗是御驾亲征,在出发之前自然在朝廷中安排好了临时管理班子。明宗被抓之前,这个管理班子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所以在明英宗被抓之后国家的朝廷也不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而反观当时的瓦剌部,虽然在当时是蒙古草原最为强大的一个游牧政权,但它还没有将草原势力给完全整合起来,草原各部面和心不和,甚至在后来还出现了动乱,面对强大的大明王朝,他们可能随时会有被肢解的危险。

因此瓦剌部自然不敢怠慢这一个大金疙瘩,虽说在早期朱祁镇也是受了一些折磨,但在后来清楚形势之后,很多瓦剌王公贵族都不敢怠慢明英宗了,有的甚至私交还特别好。这些人相当于提前给自己留了一个退路,万一哪天瓦剌被明朝所灭亡,到时候明英宗看到旧交情的面子上,至少会给一个活路。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讲,问题也并不是出在北宋皇帝与明朝皇帝身上,主要是出在他们对手那边。

——同为游牧民族,金国对宋一直处于主动的战争姿态,而瓦剌部只是一时占了甜头,长远看仍然是属于被动防守姿态。强大主动的那方永远可以为所欲为、无所顾忌,而弱小的则是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比如做的太绝了,引发彻底的报复该咋办?

为什么土木堡之变后英宗没有受辱,但宋徽、钦二帝被俘后受到侮辱?

古代皇权社会,不论对于国家还是皇帝本人来说,皇帝被俘都是一件极为屈辱的事情,而宋朝的“靖康之耻”和明朝的“土木堡之变”,便是其中的反面教材。不过,同样是皇帝被俘,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在金国饱受侮辱,终其一生也没能南返,而明英宗朱祁镇不仅待遇稍好,且仅仅被俘一年便得以返回明朝,这又是为何呢?

同样是皇帝被俘,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下攻灭北宋,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被俘,与大量北宋宗室、官民一起被押往金国。三百多年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却在土木堡遭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俘往北方。然而,三位皇帝同样是被俘,待遇可是天壤之别。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之后,还不等他们抵达目的地,宋徽宗和宋钦宗的皇后、嫔妃、公主、宫女便被金兵轮番凌辱,以致很多人在北上途中便被凌辱致死或不堪受辱而自尽。而宋徽宗和宋钦宗则是被金兵当成了香饽饽,为了防止他们逃跑,两人白天被绑缚于马背之上,晚上则是“絷帝及祁王、太子、内人手足并卧”。

抵达上京之后,金兵举行献俘仪式,在金国的胁迫之下,两帝被迫身穿孝服,先是祭奠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随后又拜见了金太宗完颜晟,随后宋徽宗赵佶被封为了昏德公、宋钦宗赵桓则被封为了昏德侯,这两个封号的意义,自然不必多说了。

此后,两帝先后被囚禁于燕京、中京、上京、韩州等地,直到抵达五国城才算安定了下来。被俘八年后,宋徽宗最终病逝于五国城,死后尸体则被金人烧做灯油。宋钦宗更是被囚禁长达二十九年,最终因金海陵王完颜亮命其出赛马球,结果从马上掉落下来被乱马践踏致死。

相较于徽钦二帝,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的待遇,可就要好上许多。瓦剌太师也先俘虏明英宗之后,在弟弟伯颜帖木儿的建议下,将其带往瓦剌囚禁,意图将其作为筹码,向明廷换取更大的利益,比如钱财,又如以皇帝名义叩开明廷北部关隘,南下入侵中原。

朱祁镇本被囚禁于伯颜帖木儿营中,谁知两人竟然很快成为了好朋友,伯颜帖木儿不仅对朱祁镇照顾的无微不至、礼遇有加,而且三天两头的找朱祁镇聊天解闷,而朱祁镇南返之时,伯颜帖木儿更是依依不舍的说道,““我的皇帝今日走了,几时才能得见?”

也先更是一度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明英宗,在被拒绝之后,又挑选了六个才貌双全的瓦剌美女送了过去,可惜还是被拒绝了。如此待遇,朱祁镇哪里像是个俘虏,完全就是个到瓦剌做客的贵客。而且,朱祁镇仅仅被俘一年,便于景泰元年(1450年)被接回了大明。

敌我态势完全不同,皇帝待遇自然不同

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和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被俘后待遇不同,主要还是源于敌我态势完全不同,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原因。

1、宋朝国力衰败,明朝国力强盛。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之时,已是北宋末年,国力可以说已经衰退到了极点,不仅朝政腐败、经济衰败,军队战斗力也下降到了极点,根本无力抵御金国的进攻,金国对此心知肚明,因而可以说是有恃无恐。

明朝则恰恰相反,此时距离大明开国不足百年,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大明国力正是蒸蒸日上。此外,明军虽在土木堡惨遭战败,但要知道此时距离朱棣五征蒙古不过二十五年,军队战斗力仍然比较强悍,“土木堡之变”更多是因王振的胡乱指挥所致。遭遇战败之后,明军很快便在北京保卫战中找回了场子。

2、金国国力强大,瓦剌危机重重。俘虏徽钦二宗时,金国刚刚攻灭了辽国和北宋,不仅国力大增,且军威正盛。金国的衰弱,乃是南迁燕京、全盘汉化之后,此时的金国正处于鼎盛时期,仍然对宋朝保持着绝对的军事优势,正如前文所说,金国乃是有恃无恐。

瓦剌与金国的形势刚好相反,此时的瓦剌虽然也正好处于鼎盛时期,但统治却并不稳固,内忧外患极为严重,一是可汗脱脱不花与太师也先之间的矛盾,二是瓦剌没有统御蒙古各部的黄金家族血统,其统一蒙古更多是通过武力征服,很难服众。

3、金国意图南下,瓦剌内乱爆发。金国攻灭北宋后,其最终目的其实是一口气南下攻灭南宋,最终一统天下。因此,攻灭北宋之后,金国攻占中原之后并未急于巩固统治,而是扶立了张楚和刘齐等傀儡政权,反而派完颜宗弼等率军南下,不断追击逃往南方的宋高宗,只是由于岳飞、韩世忠等人坚决抵抗,这才没能得逞。不过即使如此,宋金之间的敌我关系,短期内是根本无法化解的。

瓦剌则有所不同,也先在南下进攻京城却惨遭战败后,不仅军队损失惨重,声望也迅速下降,结果导致内部矛盾迅速激化,也先杀死脱脱不花自立为汗,但这种篡逆之举却引起了蒙古黄金家族后裔及其支持部落的不满。再加上明朝已经重立新君(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且短期内根本无力南下,也先反而选择了与明廷议和,目的便是换取明朝的支持,从而稳固内部统治。

△瓦剌内乱后就连也先自己也于不久后被杀

如上所述,正是由于金国对南宋保持着战略优势,因而他们属于较为强势的一方,而明朝虽然遭遇了“土木堡之变”,但却依旧对瓦剌保持着绝对优势。因此,金国在不必顾忌南宋态度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对宋徽宗、宋钦宗客气,而瓦剌也先为了与明朝议和,自然不敢太过难为明英宗。

为什么土木堡之变后英宗没有受辱,但宋徽、钦二帝被俘后受到侮辱?

明英宗也吃过苦。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人觉得明英宗朱祁镇奇货可居,以他为筹码,肯定能跟明朝勒索一大笔钱。因而瓦剌大汗也先对明英宗可谓是优礼有加,非常恭敬客气。

不过瓦剌人想多了。明朝方面在得知英宗被俘的消息后,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王直等人第一时间奏明皇太后,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并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此举,基本宣告了明英宗的“政治死刑”。

所以后来边关明军根本不拿英宗当回事,明知他在蒙古军中,仍然大炮伺候,英宗差点没被自己人的大炮轰死。此时,对于大明而言,英宗已经变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他个人死活,已经没啥意义了。

大明朝甚至于对赎回他,好像也没啥兴趣。

而当明英宗失去利用价值后,也先自然也不会再给他好脸色看。从这个时候开始,明英宗就开始遭罪了。

比如有一次,也先觉得英宗没用,就安排人杀他。好在是当时天上打了个响雷,让也先以为有神明保护英宗,他这才叫回杀手,英宗也才捡回一条命。

后来,也先觉得杀英宗不行,养着他也浪费粮食。再加上明朝体量摆在那里,英宗这种当过皇帝的人,就算混的再差,他在一般瓦剌牧民眼里也是大人物,很多人瓦剌人为了押宝,纷纷拍他马屁,搞得瓦剌部落一阵歪风邪气。

于是也先就下令,就让英宗自身自灭。

英宗是温室里长大的贵人,草原上昼夜温差极大,白天酷热难当,晚上寒气逼人,这种恶劣环境,他哪里能适应。

所以在这期间,他算是遭老罪了,晚上差点没冻死。好在他身边有袁彬和哈铭两人的贴心照顾,才算是活了下来。

当然,相比于宋徽宗、钦宗父子,明英宗在草原吃的那点苦头也不算啥。也先对他还是比较体面的。

至于说,也先为啥不敢像女真完颜氏极度羞辱徽钦二帝那样,也极度羞辱明英宗,这其实很好理解。

因为明英宗的背后,是强大的明朝。尽管明军在土木堡之变期间,死伤惨重,但明朝的造血能力摆在那里,瓦剌和明朝的挨揍关系不会因为这一战就改变。

如果留着英宗,给予一定待遇,找个适当的时候送他回去,到时候他回去了,明朝宫廷必然内乱,明军就没精力打瓦剌了。

也先是明白人,他当初想杀英宗,被一个响雷惊到,就没杀,并把这归于天意,这其实只能说明他对杀英宗有顾忌,打心底里不想杀。否则,以他的性格,他铁了心的想杀英宗,就像他后来杀蒙古傀儡大汗脱脱不花那样,怕是老天爷打一万个响雷都没用的。

而相比之下,宋徽宗、钦宗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们和明英宗的区别,就相当于也先不仅抓了明英宗,而且还抓了明代宗,顺带着还把明朝朝廷也连锅端了。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也先对明英宗也不会客气了。毕竟明朝的家都被他抄了,他还假模假样的客气个啥?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与金国打成相持局面后,宋钦宗在金国的待遇有很大提升。(宋徽宗已经死了)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如前面说的,也先对明英宗比较体面的原因一样。

宋钦宗有了南宋这个娘家做后盾,金人对他高看了一眼。就连一贯鄙视他的完颜宗弼也把他视为棋子,觉得留着钦宗也没什么不好的。一旦金国对宋战争不利,就送他回南宋复位,把南宋局面搅乱。

此时的宋钦宗,像不像明英宗的待遇?

这里其实我们还可以猜测一下:如果宋军开了挂,打得金军全线溃败,结果会如何?

结果肯定就是像也先对待明英宗那样。

派人去杀他,结果就因为一声雷,就突然不杀了。还美其名曰:这是天意,老天爷不准我杀他。

一众女真老百姓也会变成宋钦宗的小迷弟小迷妹,反正此时押宝,亏也亏不了多少,如果哪天有回报,那就是几百倍的回赚。

甚至于金国的那些勃极烈们(相当于金国的内阁大臣)也会押宝。毕竟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金国的政治内耗那么凶残,要是在金国混不下去了,他们还可以去投靠宋朝养老嘛。

最后说点题外话。

经常有人在给秦桧之流洗白之余,批评南宋抵抗派不顾大局,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因为投降派之所以有生存空间,正式因为有抵抗派存在。

如果南宋没有岳飞、韩世忠、吴阶等一众抗金将领,神州处处是羔羊,任金人宰割,投降派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这就好比抗战,如果没有国共坚持抗日,汪精卫之流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当代社会也是如此。如果一个洋买办想在洋人面前有话语权,那么他的祖国最好要有一定的实力。否则这位洋买办在洋人眼里,不会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为什么土木堡之变后英宗没有受辱,但宋徽、钦二帝被俘后受到侮辱?

同是皇帝被俘虏,明英宗没受辱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境遇比起北宋的徽钦二宗要好太多了,究其原因,土木堡之变对明朝、靖康之难对宋朝的打击程度是不同的;在敌人眼中,明英宗的政治价值也是徽钦二宗无法比拟的。

遥想北宋末年,金国铁骑一路南下,军队不敌的北宋朝廷一再妥协退让,可也没能阻挡亡国的结局,且是以最屈辱的方式。

金军攻入北宋都城汴京,抓走了宋徽宗、宋钦宗及其后宫嫔妃、皇子帝姬,掳走了汴京城内的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及家眷老小,连宫女太监、民间妇女都没放过。

汴京城内能搜刮带走的值钱玩意,无论金银玉石、文玩字画统统装车带走,连皇宫大殿柱子上的金漆都刮了一遍,带不走的直接烧的烧,毁的毁,一点都不打算留给宋朝。可以说,徽钦二宗被裹挟北上,宣告着北宋统治的彻底结束,北宋根基被毁得彻彻底底,从当时情况来看,赵氏子孙再没有翻身的可能。

落入金人手中的徽钦二宗以及北宋成员,不过是金国的待宰羔羊,案板鱼肉,所以金国上下将多年来对宋朝的愤懑不满统统发泄在宋朝俘虏身上,俯首称臣,执牵羊礼,肆意侮辱践踏,以徽钦二宗为首的宋朝人无一幸免,尤其是女眷,背负了更多凌辱和折磨,简直就是掉进了人间炼狱。

反观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带着几乎当时明朝所有的精锐军队围剿瓦剌,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无功而返不说,还被瓦剌看出了端倪,知道这支明军队伍外强中干,将几十万明军一网打尽,俘虏了御驾亲征的明英宗。之后拿着人质明英宗当挡箭牌和开路先锋,挑衅明朝,一路攻到了北京城外。

瓦剌兵临城下,大明朝野动荡,人心惶惶,皇帝被俘虏,军中精锐尽数折戟沉沙,北京城中都是些老弱病残,驻守在各地的军队是远水就不了近火,这个局面任谁看都是明朝要亡国了,为了保住家业免受瓦剌的侵害,能跑路的贵胄豪绅都跑了,剩下的都是穷百姓和跑不掉的。

朝堂之上,皇帝不再了,群龙无首,很多大臣都提议迁都甚至投降了,此时的大明真是像极了当年的北宋。

比北宋幸运的是,大明出了一位治世能臣于谦,于谦一派说服了孙太后,一起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是明英宗的异母弟弟,明英宗出征前命朱祁钰监国,是个有能力的皇子,为了安抚民心,同时立了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济为太子,并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在朱祁钰坐镇、于谦等人的努力下,京城内的老少抵住了瓦剌的进攻,成功地等到了援军,算是创造了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瓦剌自从俘获朱祁镇,就仿佛看到了一种希望,北京城乃至大明朝都握在了自己手里,他们可以利用朱祁镇得到明朝的一切,只是没想到明朝那么快就立了新皇帝,朱祁镇的皇帝身份失效。在攻城的时候,他们将朱祁镇放在军队前方,想利用朱祁镇敲开北京的城门,都遭到了明军的抵抗。

希望落空,损兵折将的瓦剌人,把气都撒在了朱祁镇身上,所以朱祁镇的俘虏日子也不好过,最后瓦剌见这废物皇帝留着没什么用,就使了一招阴的,把朱祁镇放了回去,让明朝自相内耗。

估计瓦剌人当时也没料到,朱祁镇这个废物皇帝居然真的夺位成功了,还杀了阻挡瓦剌人称霸的狠人于谦,也算是为瓦剌出口恶气。

总结来说,靖康之难后北宋已经灭亡了,没有与金国对抗的能力;而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朝尚在,且以顽强的精神和毅力战胜了瓦剌。如果明朝亡了,明英宗的下场也会很惨,因为他没用了。就像主和派的价值,从来都是建立在主战派人士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代价之上的。

所谓弱国无外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祖国给撑腰,自然是要任人宰割。

即使是南宋建立后,金国对其有了忌惮之心,徽钦二宗的境遇好了一点,但毕竟已经不是一脉相承的王朝,可以说徽钦二宗对南宋没有什么影响力,他们还一直承诺不抢皇位,求着赵构能救自己回去呢,可惜赵构根本不想迎父兄还朝,他们到死都是阶下囚。

明朝可是一直奉明英宗为太上皇,即使朱祁钰不想兄长回来都不行,上有挂念亲儿子的孙太后,下有忠于朱祁镇的大臣,还有天下悠悠众口,所以对瓦剌来讲,明英宗是有价值的,即使没用了放回去搅乱明朝也好啊,所以明英宗受的委屈远比徽钦二宗少得多。

为什么土木堡之变后英宗没有受辱,但宋徽、钦二帝被俘后受到侮辱?

废话,一个愿意带着瓦剌大军去扣门要求打开边防让瓦剌进去烧杀抢掠的皇帝,谁蠢得没事回伤害他啊→_→边关将领不肯从命,最后都被他清算了。

为什么土木堡之变后英宗没有受辱,但宋徽、钦二帝被俘后受到侮辱?

实力确定身价,如果你没有实力,那怕你有皇帝的头衔,依然免不了被人羞辱的后果。靖康之变后,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在金国备受非人虐待,原因就是金国认为宋朝已经灭亡了,赵构的小朝廷不足为虑,指日可灭。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得到贵宾级待遇,主要原因在于瓦剌不认为他们可以攻灭明朝,不过是想索要些钱财罢了。金朝有灭宋之威,瓦剌却无撼明之力,这就是宋明两朝皇帝被俘后待遇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

金朝有爆发户的特色,他们联合宋朝攻灭了辽朝,且灭辽用的时间极短,在战争中金人看到宋军不堪一击,故有了灭宋的想法与行动。在灭宋的过程中,金军一路势如破竹,宋军望风披靡,这更让金人看不起宋朝。攻破东京后,金人收获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美女,这更让金人膨胀,他们要灭了南宋,收获更多的财富。搜山检海抓赵构,金人虽然遇到了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名将,但依然掌握着主动权。虐待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其实也是为了摧毁宋朝军民的抵抗意志。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朱棣父子多次亲征北元,次次击溃蒙古军,一步一步削弱了蒙古的实力。瓦剌作为蒙古的一部分,深知明军不可战胜,土木堡之变虽然取胜,但大明朝元气未伤,民心未散,攻灭明朝无异于白日登天。瓦剌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多个派系,相互之间也是攻伐不断,瓦剌只是一个部落联盟,不是一个国家,因此也先对各部落的控制并不强。善待明英宗,是也先的既定策略,他想从明英宗这里得到更多资本。

如果北京保卫战失败,瓦剌大军势不可挡,明军不堪一击,那么英宗在瓦剌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北京保卫战一战击溃瓦剌大军,各地明军纷纷入京勤王,瓦剌知道明朝实力犹存,就更不敢虐待明英宗了。如果明英宗死在瓦剌,明朝以此为借口讨伐瓦剌,那么瓦剌就有灭族之危。考虑到这些,瓦剌只得善待明英宗,让他好好的活着,以免明朝有借口攻击瓦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