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内蒙古现辽国公主墓,为何除了公主,葬一起的有她舅舅?
1985年6月,内蒙古通辽市一个小村庄在修建水库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墓葬,据专家分析还是一个契丹贵族墓,已经沉睡了上千年之久。
当时为了配合水库建设,同时也为了加强对契丹民族的了解(毕竟辽朝贵族墓大多损坏严重,这是为数不多损坏不大的),对于这个千年墓,考古专家们不得已开始对其进行抢救性挖掘。
不日,这个辽朝大墓终究是重见天日了,据考古人员测量,该墓全长16.4米,是一个由墓道、天井、前室、东西耳室和后室六部分组成的多室墓,规模之大仅次于辽朝皇帝,这让考古学家们喜出望外。
考古学家们相信,这里面的文物绝对不下于之前已经发掘过的辽朝墓中的数额,毕竟这个墓不仅没有被盗墓贼“光临”过,而且看规格陪葬品不会少。
果不其然,里面文物的数额有数千余件,而且大多是一些保存完好,异常精致的金银装饰品,各种玉器、玛瑙也是数不胜数。
——最为重要的是墓室的壁画,墓道两侧的壁画都是画的身着锦衣的墓主出行和归来时候的场景,周边站满了侍卫,尽显奢靡。
考古学家在激动之余,开始更加的小心翼翼,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墓主不简单,于是他们在清理完外部的之后,开始了正式的内部清理。
来到尸床前发现,这是一座公主墓,除了公主,里面躺着的还有一个神秘尸体,两人合葬在一起,并且都是枕银枕,穿银络,着银靴,而戴的手镯、戒指,还有荷包又都是金器。除此之外,他们手里还都拿着琥珀。
这是为何呢?穿着都是银,其实很容易理解这象征着高洁,不容玷污;而至于戴的都是金,则是突出自身的雍容华贵。不过手里拿着琥珀这就讲究了,琥珀在我国古代一般是象征着灵魂不灭,而这就证明了契丹人灵魂不灭的信仰。
不过这两个人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点,那就是还都戴着金面具,戴金不稀奇,为何要戴面具呢?难道是埃及的法老文化传过来了?
这里面的确是一番缘由的,但与埃及文化无关。
——契丹人一直有个习俗,那就是在他们死后,其实并不会立马下葬,而是会在外停留一段时间,而这就很容易造成尸体面容腐化,这是很伤贵族颜面的,少数民族一般把贵族的尊严等级看的特别重,用面具掩盖下也是能理解的。
那陪葬品既然大多都有了解释,那墓主到底是哪个公主呢?而身边的神秘骸骨又是谁呢?这些在墓葬一同出土的《故陈国公主墓志铭》都有记载。
原来这位公主,是辽景宗的孙女,辽圣宗的侄女。在她一出生后便深得皇室的喜爱,封号也是一直升,从太平公主到越国公主,死后更是被追封为陈国公主。
由于深受喜爱,在她16岁那年,家人便把她许配给了自己的舅舅萧绍矩,这个舅舅虽然大她十多岁,但却是当时的泰宁军节度使,手握军权,颇具地位。
在两人婚礼那年,皇家在浩瀚的草原上为这两个人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婚礼,而在婚后两人也比较和睦。只不过在结婚两年之后,陈国公主却不幸去世了,年仅18岁,而不久后她的丈夫萧绍矩也随之离开人世,年龄也不大,只有35岁。
而墓葬中陈国公主身边的那个神秘骸骨,也就是陈国公主的驸马,也可以说是舅舅。驸马爷骸骨的出土,就再次印证了当时的辽朝皇室内为了保证契丹血脉的纯正,确实是有施行近亲结婚。
近亲结婚的结果大家都清楚了,那就是后代容易出毛病,活不长,而陈国公主18岁身亡,丈夫35岁去世,两人的年纪都是壮年,应该身体不会太差,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他们自身就是近亲结婚的受害者。
自耶律阿保机创国开始,辽国皇室一直都不排斥近亲结婚,反而觉得这是政治联姻亲上加亲的好法子,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不仅不能稳固统治,还动摇了自身的统治。
在封建时代,皇帝是主宰,是国家所有政策的施行者,一定程度上来讲皇帝英明与否决定了这个王朝的兴衰。而近亲结婚导致辽朝的英明皇帝,甚至是手下的精英贵族大多不是性格出问题,就是全部英年早逝了,而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是十分致命的。
——英明皇帝与他手中的智囊团往往能够打造漫长的盛世,而靠着长久盛世所积累起来的物质基础,即便是后来的统治者再窝囊,这个王朝也依旧能够再苟延残喘很久。
但盛世的长短都是取决于英主能够活多长,而辽国英主大多早逝(比如辽太宗也只活了45岁),自然不能够让盛世持续太长时间,打下的基础不够,接班的又多位幼主,毫无疑问也就加剧了王朝覆灭的时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