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在山东与江苏边界,为何会全部划入山东?

当我们看到辽阔美丽的微山湖的时候,就知道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山东省,微山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山东省的标志性湖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过在微山湖的归属问题上,很多人却一直都存在疑问,它虽然位于山东和江苏的交界处,但是整个湖泊却都被划入了山东省。

微山湖是山东省最大的湖泊,是一个断陷湖,也就是说是在断裂下陷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湖泊。

不过这个湖泊的形成原因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为原因,历史上有京杭运河灌输于其中,而黄河水的灌输也是微山湖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自然和人为的共同作用下微山湖才得以形成,而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微光湖已经有很久历史了。

微光湖并不是这个湖泊区域的全部,其实除了微光湖之外,该区域还有一些小型的河流湖泊,它们被统称为南四湖。

微光湖是南四湖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湖泊,所以人们就用微光湖来指代这片区域的湖泊,虽然微山湖在山东省是最大的湖泊,但是在全国的大湖泊中它的排名也并不是特别靠前。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湖泊,却成为了推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了解微山湖地形的网友可能知道,微山湖比较狭长,而这也决定了它为何会成为我国湖泊中归属相当离奇的一个湖。

对于两个省份里说,想要划分界限,最好是利用两省之间的山川河流,但山东省和江苏省之间却隔了一个狭长的湖泊,最窄的地方仅仅只有六公里。

这个距离对于一个湖泊来说实在是有些窄,倘若从中间对半分开,山东和江苏各占一半,那么微山湖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出来,所以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个湖泊,两个省份就必须有一个舍弃一些。

但是在建国初期哪个省份不想充分利用发展资源?所以在微山湖的归属问题上两个省份都不愿意低头,于是山东省和江苏省甚至经常为了湖泊的归属问题发生一些纠纷。

为了彻底解决这种纠纷问题,湖泊必须归于一个省份管辖,这也能够有效的避免资源浪费。而且两个省份再怎么争,微山湖还是属于国家资源,到最后还是得听从国家安排,还不如自己协商一下。

后来两个省份经过长时间的协商之后决定,微光湖湖面属于山东省管辖,也就是说湖面的面积属于山东省;而江苏省为了不让自己吃亏则是争得了湖面西部的湿地。

这也就意味着湖泊涨水的时候,山东省管的面积就大一些,水位下降的时候,江苏省管辖的面积就大一些。

湖泊和湿地两者的价值倒无从比较,所以也难说到底是谁吃了亏。在面积问题上它们能想出这样一个两者都接受的办法也是很有智慧了。

微山湖在山东与江苏边界,为何会全部划入山东?

微山湖是山东省境内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山东省境内比较知名的湖泊。其实微山湖所在的区域全称是南四湖,只不过微山湖在当中面积最大,所以一般是以微山湖对外称呼。微山湖准确地讲归属问题模糊不定,随着水面变化而变化。微山湖作为华北重要的经济湖泊,水面全部划归山东,首先是统筹管理的原因,在以前微山湖的管理归属没有像当前这样明朗。特别是在建国初期,微山湖作为资源丰富湖泊经常因为归属问题,使山东、江苏产生纠纷,而归于一个省份管辖,有利于湖资源利用时的统筹规划。后来经过两省相关部门的综合磋商,微山湖湖面独属山东。另外我国各省份之间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以自然山体,河流、湖泊为交界,而微山湖是一个狭长的湖泊,从南至北有一百多公里,东西平均只有十几公里,这样狭长的湖泊,如果从中部将水面隔开,那么两个省份所占的面积都比较少。毕竟微山湖的面积不是像洞庭湖,青海湖那么大,或许在华北地区微山湖算是大的湖泊,但其实微山湖不是很深,蓄水量还是比较普通的。微山湖也是我国省份界限当中最为神奇的湖泊,当前只是水面全部归山东省所有,其实湖面西部的湿地是归江苏省管辖的。当年山东省专门成立微山县,管理整个湖面,但是微山湖因为是北方湖泊,沿岸湖水较浅,而且经常因为干旱使两岸露出大面积湿地,为避免两省经济纠纷,所以规定只要露出湖面的湿地就归江苏省,而丰水期水面到达哪里,山东便可管辖到哪里。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微山湖在山东与江苏边界,为何会全部划入山东?

是山东人民用血和生命换来的,不服就干,没办法!

微山湖在山东与江苏边界,为何会全部划入山东?

微山湖归山东管理,但沿湖两省人民共享湖水之利。微山湖水养育了沿湖两省人民,过去,虽有地域之争,甚至持械冲突,造成重大损失。但现在沿湖人民有了共识,互相谅解,化干戈为玉帛。君住湖之头,我住湖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湖水!

微山湖在山东与江苏边界,为何会全部划入山东?

作为微山人略知一二。丰,沛,潇微山,鱼台,滕州,济宁任城是微山湖的边地县市。三个省。为什么化归微山县管理是国家的重大决策。微山县以湖为主,南北长200里地。路地很少。最宽的地方留庄,马坡地就是十几里地。重大的是二级坝,国家重点设施,在欢城的所在地。微山是济宁面积最大的县。人文,产值,贡献一直名列前几名。就知道这么多。

微山湖在山东与江苏边界,为何会全部划入山东?

山东和江苏一衣带水,很多滕州人的出门购物首选地都是江苏省徐州市,可是你知道山东和江苏之间在省界的划分上曾经出现过多次的纠纷吗?有些纠纷至今也还没有解决,微山湖之争更是因为械斗死亡了不少人。今天【滕州城事】就给大家带来了山东与江苏的微山湖之争,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个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远的省界纠纷问题。省界地带向来矛盾多发。

苏鲁微山湖边界冲突更长达150多年,仅1953年至2003年,就爆发大规模械斗400多起,造成31人死亡、800多人受伤。

后来国家出面调节,为了实现长治久安,2003年6月,大屯镇与付村镇决定在微山湖二道围堰西侧开挖一条1500米长、6米宽、2米深的生产界沟,划定丰乐村和大卜湾村的生产界线。两年多来,两村群众遵循双方约定,再也没有发生越界的生产行为和经济纠纷。稳定的日子一天天增长,可在湖区两岸各级党政领导的心头还有一块阴影挥之不去,那就是双方都有因纠纷死亡多年的尸体没有火化,这不仅是湖区稳定的隐患,也是消除隔阂的关键。在1995年以来的4次纠纷中,共造成6人死亡。双方受害人亲属都以缉拿凶手为由,不同意火化尸体。每到事件发生的“敏感日”和重大节假日,死者亲属就闹着要抬尸上访。2005年初,徐州、济宁两市召开第五次苏鲁接边地区维护稳定会议,专门就多年湖区纠纷死亡人员尸体处理进行协商,最终确定,互不追究对方,2005年5月底前各自火化遗留尸体,并由各自县乡财政出资抚恤死者亲属。微山县成立了60多人的工作组,并拨出50万元专款用于火化尸体和抚恤死者家属。沛县县委书记邹徐文,亲自部署,及时调度,安排专款,并要求公安及有关部门驻村处理。2005年5月底前,双方均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彻底解决了遗留尸体的火化问题。纷争牵扯了干部的精力,耽误了群众的生产,还得不时地接待上级调处矛盾的工作组。几十年的争斗没分出高低,财力、精力都花在了处理纠纷上。基层干部形象地总结为:“管吃、管住、挨批评”。如今,在微山湖接边地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发生,双方都铆足劲发展经济。沛县把精力放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投资8亿元的协鑫坑口电厂落户沛县,投资30亿元的天成氯碱一期工程已经投产,投资20亿元的60万吨甲醇项目开工建设。2004年,全县GDP实现106亿元,财政收入6.3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598元。同时积极引导沿湖农民减少对湖田湖产的过于依赖,利用池塘、围网养殖鱼、虾、蟹等优质水产品和深加工。稳定也使微山县的经济呈现跨越发展的势头,连续3年实现GDP每年增幅2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幅50%以上。

总的来说,是山东,江苏加上上级领导的共同努力,把微山湖划给了山东,解决了两地的纷争,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