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的水能引入罗布泊吗?为什么?
雅鲁藏布江位于西藏自治区,这条河流对于我国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它是我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两岸的美景也令人心旷神怡,更是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由于落差较大,它的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那么雅鲁藏布江的水能够引入到罗布泊吗?
罗布泊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公元330年以前,罗布泊是一个鸟语花香、水流众多的一个地方,而这个名字也是由于当地水比较多而起的。
不过历史总是充满着戏剧性,意为多水汇集的罗布泊成了一个荒漠,上游的水完全干涸,相传罗布泊还衍生出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有充足的水源,曾经也是个非常繁华的城市,并且有大面积的胡杨林,守护着这片土地不受沙漠侵害,这座城市也就是传说中的楼兰。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相邻着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曾经的水域如今变成了举世闻名的干旱中心。
虽然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水能仅次于长江的河流,但是我国对其的利用程度也较低,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利用的施工难度都比较大,并且雅鲁藏布江流经三个国家。
倘若要利用的话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所以一直以来也没有好好的利用这条河流,即便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下,想要利用这条河流还是非常有难度的。
其实雅鲁藏布江的水引入到罗布泊是有些不太可能的,虽然它能带来相当大的积极影响,但是伴随而来的施工难度不容小觑。
我国水资源一直都是南方多,北方少,西南多西北华北少,有时候南方爆发着水灾,北方却遭受着旱灾,为了缓解这样的问题,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便开展了,南水北调带来的作用大家也有目共睹,在有了南水北调的经验之后,将雅鲁藏布江的水引入到罗布泊看似非常可行。
但是,问题也非常多,雅鲁藏布江和罗布泊的海拔位置都比较高,想要在如此海拔上开展调水活动是非常困难的,并且这条引水线上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如果在现在就开始引水,花费的代价无疑是巨大的,甚至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的后果。
如今我国南水北调的线路并没有完全完成,南水北调的路线所经过的地势都比较平坦,相对于雅鲁藏布江的水引入罗布泊来说,难度要小太多了,何况南水北调工程我们研究了近五十年,才获得了如今的成就,想要“藏水入疆”,更是不知道要研究多长时间,花费多长时间的人力物力。
我国近年来建成了很多举世闻名的建筑物,例如全长将近五十千米的港珠澳大桥等等,但是如此难度的引水工程我们是第一次遇到。
虽然藏水入疆的积极意义很大,甚至彻底改变西北地区的气候环境,但是以我们如今的技术、经验来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的话,还是有些不太可能。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引入罗布泊吗?为什么?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高原第一长河,全长2900公里,流域面积61.7万平方公里,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一条国际性河流。雅鲁藏布流经中国、印度、孟加拉国三国。其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山脉的杰马央宗冰川,源头叫马泉河,在我国境内全长2104公里,流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落差5435米,于墨脱以北切穿喜马拉雅山,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呈“U”字形,这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这里水资源丰富,年径流量600亿立方米,落差最大在600多米以上,此处水资源蕴藏量约占整个雅鲁藏布江天然水能蕴藏量的三分之二,还形成了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大峡谷。后流入印度,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再孟加拉国内被称为贾木纳河,后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同时冲击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
我国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西南多西北和华北少”的局面,因此才有了世纪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引到华北地区,缓解华北旱情。既然雅鲁藏布江水资源如此丰富,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和珠江,那么我们能不能把雅鲁藏布江丰富的水资源引入新疆地区的罗布泊呢,可行吗?原因又何在呢?
答案是肯定的,可以,但是难度相当大,施工周期长,费用比较高。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其目的是解决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缓解当地旱情。该工程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段。东线工程,年调水量为148亿立方米,长度1156公里,借助原来的京杭大运河水道,现在已开始向华北地区成功调水:中线工程,年调水量130亿立方米,长度1432公里,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经太行山山脉,到达华北地区,现也已经开始向华北地区成功调水;西线工程,预计年调水量170亿立方米,尚未修建。预计方案为: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即通过人为工修建水渠,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修建大坝建设水库,大坝海拔高程2900-4000米,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通过调水到黄河,按照“下移、自流、分期、集中、渐进”的思路,其实过程很负复杂,分为三个路线,我们不在过多介绍。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红旗渠”工程吧,是的,“红旗渠”工程,其实就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左右延伸,放大版的西线工程。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处,兴建大坝,沿青藏高原边缘,通过人工建坝修洞连通中国西部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后连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雅鲁藏布江的水达到黄河,然后经河西走廊形成1500公里的运河,宽几百公里的绿色长廊,最后进入新疆地区,引水到塔卡拉玛干沙漠边缘、和田、喀什等地,解决西北缺水问题。把香日德河、格尔木河、那仁郭勒河、铁木里克河和米兰河流域的水资源连接在一起形成水网,将季节性河流——塔里木河彻底改变成名符其实的真正河流,不在受季节性控制,不在靠冰山融水来“续命”。塔里木河得到源源不断的水源,各支流也会“盆满钵满”,车尔臣河、孔雀河、疏勒河等河流再显生机盎然,长期干涸的塔里木河下游河道重新流淌清泉,干涸多年的台特玛湖、罗布泊等会重新再现,形成新的湖泊,达到引水目的,但过程相当困难。成功因雅鲁藏布江水道新疆后,这里经过长期良性循环,西北地区环境、气候将会发生彻底改变,当地旱情得到缓解,改变困扰人们多年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幸福指数。
谢谢阅读。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引入罗布泊吗?为什么?
从技术角度来讲,藏水入疆是可以实现的。
从青藏高原大规模引水入疆,是否会对高原生态造成破坏?众所周知,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流经中、印、孟三国。
如此大规模的调水工程,是否会对下游各国造成影响,各国又是否有意见?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不单纯是的技术问题,而是复杂的系统问题。
藏水入疆的课题很早就被抛出,但毕竟不是一个小项目,需要各学科细致科学的论证其可行性。最主要的是工程最终的效益和自身带来的各种危害。
这个必须得论证清楚,否则这种工程一旦开建再想停下,其损失是巨大的。
早前有专家提出,藏水入疆可使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沙漠变成绿洲,新疆可创造很多个就业岗位,能使沿线地区经济快速得到发展。
从这个设想来看,工程确实不错,意义非凡。
关于藏水入疆也曾有关方案这个方案来自一某个学派,总的思想是通过人工坝、洞、渠联通雅鲁藏布江及周围的几条河流形成水网,最后将水科学调度到新疆各个干旱地区。
其中人工水渠和引水隧道总长约1300公里,每年可引藏水1000亿立方米入疆。在香日德河、格尔木河和米兰河形成三个水电站,最终缓解新疆干旱。
藏水入疆的目的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方案中预想的各种好处和效益,此处不再赘述。直接看下面的具体方案。
首先看工程主干道,东南起自雅鲁藏布大峽谷,西北至新疆且末县莫勒且河处,途中接江爱藏布江、波仓藏布江、扎加藏布江、拉萨河和尼洋河等。
雅鲁藏布大峡谷海拔2800米,莫勒且河上游海拔1800米,有1000米的落差。主干道工程共有十段,每段都是一个完整的引水工程,全走隧道暗渠。
从雅鲁藏布大峡谷始,依次经尼洋河、拉萨河、格仁错湖、吴如错湖、达侧错湖、依布茶卡湖、戈木错湖、拉雄错湖、牙代苏拉卡河,到莫勒且河。
其中有三大水源地,分别是大峡谷水源、拉萨河水源及达侧错湖水源。这些水系通过地面水渠或冻土层下隧道入主干道,主干道上欲建20座水电站。
这个方案是在地下挖隧道,同时包含用来拉土石方的地下铁路和公路。在首段主干道建成后,用玻璃钢将铁路和公路包裹,水流从玻璃钢左右流过。
这样照葫芦画瓢间其它段,最后隧道铁路还能用作观光。
总结一下这个方案,总的来说太过理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冻土分布广泛。同时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动异常强烈,若要打穿高原会带来灾难。
青藏高原北部全是冻土层和冰原,大规模的施工不仅会破坏生态,还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施工难度前所未有,所以说这个方案的可行性非常低。
还有一个“红X河”工程方案“红X河”方案与上述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路线,“红X河”是从青藏高原边上绕道进入新疆地区。主要以明渠为主,中间夹杂一些隧洞,全程自流入疆。
从大拐弯取水入怒江,后穿横断山脉经隧洞入澜沧江,接着经隧洞进金沙江,以明渠和水库方式绕过沙鲁里山到达雅砻江,绕过雪山到达大渡河,再绕邛崃山到达岷江,继续绕岷山到达白龙江与渭河。
经刘家峡水库过明渠绕乌鞘岭入河西走廊,接着沿阿尔金山穿过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达和田、喀什。全程6188公里,有200公里自然河道,落差1258米,高水位运行可以自流受水。
这便是“红X河”方案,这个方案的可操作性比较高,但距离非常长,沿途地理地貌比较复杂,经过若干断裂带。若单纯从技术方面讲,没多大障碍。
但也有不少专家持有异议,比如沿途大多是干旱、半干旱区,蒸发会很严重,经六千多公里后到达新疆,还能剩多少水,雅鲁藏布江下游可能反对。
还有,单靠调水就能使沙漠变绿洲?这个还不太确定。自然生态的突然改变,可能会带来不可逆的后果。工程的成本和经济效益,是否能成相匹配?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疑虑都很正常,毕竟这是一个巨大工程。藏水入疆之后是否就能使沙漠变绿洲?这个问题还需实地调研与科学论证。
这个工程是多个学科综合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要考虑到百年后的影响,要争取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引入罗布泊吗?为什么?
冷眼冷语看藏水入疆,对于藏水入江,总有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对于当下也不合适宜。
首先,工程难度问题。我们国家目前较大范围的跨流域引水,只是南水北调中线完工,正式运营,东线工程初步试水。特别是中线工程,从1952年进行开始研究、设计、勘探和测量工作,直至2003年12月才开始动工,酝酿、讨论时间长达近半个多世纪,而且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部在平原区展开,地势平坦,工程难度不大。而引藏水入江工程难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虽然我们国家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跨度最大的桥,打通了世界上高山上最长的隧洞,修建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被称之为“基建狂魔”,但在我们狂热的同时,也应冷静下来,这条跨跃我们国家南北6000多公里,投资高达南水北调中线10倍之多的引水工程,要穿过构造复杂、构造异常活动、强烈地震频发生的地带,有我们难以想象中的风险。
其次,运营成本是大问题,南水北调中线主要是解决城市用水问题,这些多是消费水平较高的居民,同时华北平原待续多年的干旱,渴到了难以喝到了干净的地下水,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提高一些水价也是能够为大众所接受。而引藏水入疆工程,主要是解决新疆干旱的农业用水,有专家计算过,工程投资是南水北调中线的2倍,成本也要增加2倍。南水北调中线到北京的价格达2.33元/立方米,这恐怕还是未进北京配套管网之前的成本价,还没有考虑对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曾有人计算过,“南水北调中线的实际运行成本已经达到8-10元/立方米,而且还不包括调水工程带来的生态和社会成本。
引藏水入疆成本要达到16~20元/立方米,这还远远不止,因为技术难度,工程全线在台地边缘,地形崎岖复杂,桥隧道多,再加上是地震带,抗震指标高,所以成本还要大幅度提高,有可能达到26~30元/立方米。那么新疆农民能接受的水价是多少呢?最多5分钱!我们知道内地农业用水每立方一毛多,北疆8分钱,南疆3到5分钱。平均5分钱,水价成本与可接受价之间相差500倍!
也许有人说,这种关系国家命运的大项目,只能算政治账,不能算经济账,必须由国家倒贴,这话有道理,南水北调就是国家贴了一部分。引藏水入疆工程要贴多少?每年1000亿立方水,每立方26元,就是2.6万亿元,大体将近中国每年教育经费,国家贴得起吗?
此外,靠近季风区的中部地带,我们相比引藏水入疆工程可以投入较小的成本就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这几年也确确实实投入很多的财力、人力、物力,改善黄土高原、库布其、毛乌素沙漠的生态环境,而且取得的我们看得见的成绩,天蓝了,水绿了,山青了,绿地面积向外扩展了,相应的我们经济地带、人口都会向西部迁移了。
而相对应的新疆地区,这里3000多毫米的蒸发量,平时风力达到5~6级的干旱地区,我们投进多少资金才能让沙漠变成绿州,我们要持续投资多少年,才能看得见的生态环境改变,这都是未知的结果,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超出了人类改造自然能力。
还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黄河流域范围内生活着近4亿人左右人口,近几十年的干旱,已经阻碍了本区的经济发展,而且生态环境进一步的恶化,中线调水才解决了城市饮用水问题,更多生态补水缺额很大,急需调水支持当地的工农业发展。为此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开工迫在眉睫。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已论证多年,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调水方案,从长江上游引水至黄河170亿立方米,基本上能够缓解黄河上中游地区2050年左右的缺水。相比引藏水入疆工程,工程量小,跨度不大,施工难度降低了很多。但就是这样一项工程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国家还是优先开发造价更低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所以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比引藏水入疆想的更接地气,更符合客观实际。
其实引藏水入疆工程是我们国家未来规划的宏伟蓝图,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祖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强国计划,目前实施还不合适宜。切忌只在地图量量高程,就能划出一条线来,引水自流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就能实现沙漠变绿州。切忌我们喊喊振聋发聩的口号,拍拍脑袋就发热,工程就急促上马,这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引入罗布泊吗?为什么?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引入罗布泊吗,为什么?
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它原来是一片海洋,由于地壳运动的抬升,阻断后成为一片巨大的沙漠,它四周由高山阻挡,水汽很难到达盆地内,气候环境极端恶劣,干旱少雨,蒸发量高达3500mm亳米,年降水只有几十毫米,沙漠中的植被稀少,沙尘暴肆虐,由于降水少,外来水源靠雪山溶雪和山区降水来发展工农业,远不能满足发展要求,盆地内面积33.7万平方千米,如果有充足的水源可增加几亿亩土地,可打造现代化农场,是国家重要的桹棉油基地。
藏水入彊还处在议论阶段,国家没有计划立项。藏水入彊还有重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需数万亿资金、技术难度超过长江三陕大坝5倍难度,和周边国家的水资源和外交问题,地理环境问题,藏水入彊后的利与弊…等,都需要解决,藏水入疆理想美好,实现起来很困难,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造福子孙后代。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引入罗布泊吗?为什么?
不可能!
第一、工程量巨大,国力无法承受。
以拉萨为起点,罗布泊为终点。沿现有道路109国道、303省道修筑,距离为2022公里,取整数是2000公里。参照中线每公里1.5亿的工程造价,考虑到青藏高原的施工难度与环保要求 ,每公里造价应不会低于3亿元,这样工程建设成本就达到了6000亿元。
后期运行成本,拉萨海拔3560米,现有路线的最高点是那曲海拔4507米,从拉萨到那曲约350公里,海拔上升947米,考虑到水自流必须要有万分之五的倾角,则需要提水高程为947+175=1122米,这段路线必须使用电站提水,参照东线大概提水100多米,几乎是每50公里就要修建一座火电厂,要在青藏高原350公里提水1000多米,需要的电力无疑是天量,而在青藏高原建设如此大量的电站根本无法实现,工程不允许,地质不允许,运输也不允许。
第二、无水可调。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在拉萨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400到500亿立方米,随着拉萨及藏东地区的开发建设以及雅鲁藏布江上水电站的兴建,雅鲁藏布江水资源的丰富也变得相对紧张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日益增多,水电站发电用水也必须保证。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外调100亿流量,势必造成雅江流域水资源紧张。最终将会是工程建成之日却是水资源紧张而无水可调只时。
第三、对环境的影响无法解决。1、对流经区域的影响,这么长距离调水,有三种选择,一是挖超长隧道,二是地上明渠,三是高架渠道,或者是三种方式互相结合。挖隧道不可取,流经区域地质活动频繁,地震、塌方时有发生,施工、运行都面临极大风险。大面积的多年冻土区,即使隧道开挖成功,水流动时的温度必定高于零度,水必定会热量逐渐传导到隧道四壁,引起隧道周边冻土融化,这对隧道来说是毁灭性的,根本无法解决。地上明渠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扰,明渠还有一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考虑到调水量,明渠将会建成40到50米宽,这对青藏高原上的动物迁徙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再有一个是寒冷,零下几十度的气温是调水不可避免也无法克服的。高架明渠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无法克服。2、对罗布泊的影响,沙漠是一种自然环境,是一种自然生态,不是祸害。如果藏水入疆,对新疆的生态破坏是不可逆的。每年100亿立方米客水入疆,这个数值约等于塔里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四分之一,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夹两盆,增加的客水只能蒸发到大气中,因无法与外区域水汽对流,只能凝结成冰雪再次降落,多年来已经形成稳定的大气环流,一年之间增加四分之一的水汽,基本上等于周围的高山一年增加四分之一的冰雪,四年就增加一倍。到春夏融雪的时候,必将是灾难性的洪水、泥石流。罗布泊会重现,但不是以这种方式。
综上所述,藏水调罗布泊不可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