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保护刘邦的项伯, 在亲侄子项羽死后, 人生结局是什么样?
楚汉之争最后以刘邦大获全胜为结局,本来凭借项羽的兵力和能力战胜刘邦是易如反掌的事,但无奈最后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而这一切与项伯脱不了干系。
项伯还是项羽的亲叔父,按这关系来说,项伯怎么会这么糊涂,身在楚营心却向着汉中,帮着刘邦最后害死了自己的亲侄子呢?
在亲侄子项羽死后投靠刘邦,还被刘邦封为射阳侯,那项伯的结局真的是表面这般风光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项伯如何助刘邦?第一次是泄密。
曾经先一步攻入关中的刘邦起了贪婪之心,要把这块地占为己有,因此便封锁了函谷关阻挡项羽进入,愤怒的项羽决定要攻打刘邦军队。
可“泄密者”项伯出现了,刘邦手下的张良曾经救过项伯的性命,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项伯连夜赶去告诉张良项羽攻打刘邦的计划让他离开。
谁知张良告诉了刘邦,两人还合起伙来骗项伯说自己为了防盗才不得已封关并忽悠项伯在项羽面前为自己求情,在项伯的劝谏下项羽接受了刘邦的谢罪并设立鸿门宴款待刘邦。
第二次以身保护刘邦让其寻机逃跑。
鸿门宴上本来还有机会除掉刘邦,但再一次被项伯阻拦而没能成功,当时鸿门宴上范增见项羽并无除掉刘邦之意,便派项庄舞剑寻机刺杀刘邦,谁知项伯竟然起身对舞处处维护刘邦,并没有机会刺杀刘邦,还让他寻找机会给跑了。
因为项伯的插手助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取得了胜利,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无奈在乌江自刎,项伯转向投靠了刘邦。刘邦为了报答项伯曾经的“救命之恩”,将他封为射阳侯。
表面上看对项伯确实是感激不尽,实际呢?其实这个官职并没有多大的权力和地位,只不过是个闲职罢了,精明多疑的刘邦并没有诚心任用项伯。
曾经贿赂项伯说要结为亲家的承诺也只字未提,项伯也不能多说什么,只能自己忍着。
更让人感到唏嘘的是刘邦竟然打着感激的名义赦免了项家的人并赐给他们自己的刘姓,一直声名赫赫的项氏家族竟然要被迫改用他姓,这对项家的人是多大的耻辱啊。
如果项伯当初没有告密、没有帮刘邦说情并以性命保护他,项羽和刘邦谁输谁赢还不知道呢?声名鹊起的可能就是项氏了,可如今项伯又有什么能力反驳呢?归根结底还不是自己的错误让项氏蒙羞。
不仅如此,项伯还不知道他的结局会比这些更惨。项伯去世后,他的一个儿子因罪不能继承爵位,另一个儿子也因谋反被诛三族,所有的财富和权力又都归还给刘邦了。
最后项伯后人什么也没得到,甚至项伯家人也算断后了,不知道项伯如果知道结局会是这样有什么感想。
出于报恩之心的项伯拿己方阵营的性命利益报答了私人之恩,这个代价无疑是巨大的!项伯被刘邦和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结局也是非常惨,不得不说也是一个可悲的人啊!
鸿门宴保护刘邦的项伯, 在亲侄子项羽死后, 人生结局是什么样?
“楚人起舞本为楚,中有楚人为汉舞。”
这是南宋诗人谢翱在《鸿门旆》中的诗句。这段诗句描述的就是公元前206年,项羽设宴于咸阳郊外鸿门,刘邦赴楚营请罪的故事。在这场鸿门宴中,范增以项庄舞剑意在铲除沛公刘邦。而项羽的叔父项伯却起席与项庄对舞,多次以身掩护,从而使刘邦逃出生天。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为何却又背叛项羽,以身护救刘邦呢?身在楚营的他,却又心向汉营,项伯的最后结局又会如何呢?
项伯出身楚国贵族,他的父亲项燕是楚国的名将。公元前224年,项燕败于秦国名将王翦,项燕在兵败后自杀。
项燕生育三子,长子项渠(一说项荣或项超)早逝,项羽就是项渠之子。
次子项梁。
三子就是项伯。
项伯在秦统治时期与张良有患难之交,张良的境遇与项伯非常相似。张良是战国末期韩国的贵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韩国多年为相。和项伯一样,随着故国被秦灭亡,张良家族昔日的荣耀转瞬即逝。张良和项伯一样,国恨和家仇使他们投入到反秦斗争中。
张良对项伯有救命之恩。项伯早年行侠仗义,因杀人获罪。为逃避追捕,项伯逃到了下邳。
在下邳,流亡的项伯遇到了张良。相同的境遇令项、张两人惺惺相惜。张良对项伯施以援手,使项伯逃过追捕。
项伯的次兄项梁在209年发动会稽反秦起事时,项伯和侄子项羽参与其中。
前208年,鉴于陈胜起事失败,项梁听从谋士范增如不立楚室后人,势力不长久的建议,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项伯则被封为左尹。
也就是在这一年,项梁因为骄傲轻敌,在定陶被秦军名将章邯击溃,项梁战死。
项梁死后,项伯随项羽参战了北伐援赵、巨鹿之战等战事。
就在项羽北上援赵的同时,刘邦率军攻打关中,与秦军作战。当时怀王与众将约定,谁攻入关中,谁便可在关中称王。由于此时秦军还是非常强大的,谁都不想西征秦军。
但项羽因急于替叔父项梁报仇,本来想与刘邦一同西进攻打秦军,但怀王却因项羽为人残暴、不利西征为由,派遣其作为次将救援赵国。
前207年,刘邦一路过关斩将,攻入咸阳,秦王子婴献玺投降,秦国灭亡。
刘邦入关后,听从张良的建议封存秦宫的珍宝等财务,驻军于霸上。刘邦还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一时间,刘邦在秦地民心所向。
却说身为援赵次将的项羽,主帅宋义因在章邯攻赵时,屯兵观望,坐山观秦赵两国相斗,为项羽所杀。楚怀王被迫任命项羽为上将军,以取代宋义的职位。
在此后的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项羽率部大败秦军,秦将苏角战死;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王贲之子王离被俘后被项羽所杀;秦将涉间拒不降楚也自焚而亡。此后,项羽名震诸侯,各路诸侯唯项羽马首是瞻。
此后,项羽率军西进秦地,于前206年二月抵达函谷关。这时刘邦下令守关将士紧闭关门,不得项羽部入关。项羽令当阳君英布开战,才硬打进了函谷关。
本来项羽得知刘邦已攻进了咸阳,顿觉不爽,此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又派人密报项羽,称刘邦欲称王汉中,以秦王子婴为相,秦宫的金银财宝都被刘邦霸占。
项羽盛怒之下,决定要教训一下刘邦。而项羽的谋士范增也认为刘邦入关后军纪严明,不贪恋财色,必谋大事。因此,他也劝谏项羽事不宜迟,赶紧除掉刘邦。
当时项羽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楚军四十万屯于鸿门,而刘邦的只有区区十万。鸿门与刘邦屯兵的霸上相距只有四十里,可以说,此时如果项羽发兵攻打刘邦,胜利易如反掌。
可是,就是因为项伯的缘故,项羽的这一仗没有打成,此后项羽和刘邦的历史轨迹都改变了走向。
前文我们说过,张良曾救过项伯的命,项伯对张良的这份恩情没齿难忘。因为张良当时在刘邦阵营为刘邦效力,项伯在得知项羽计划攻打刘邦时,立即飞马至汉营,告知张良赶紧逃掉。
张良得知项羽的计划后,认为此时丢下刘邦独自逃脱,是为不义。于是他向刘邦和盘托出了项羽即刻开战的计划。
刘邦知道此时不能同项羽硬拼,因此他决定请项伯在他和项羽中间代为说和,以求避过项羽的锋芒。
刘邦巧舌如簧,告知项伯,自己入关后,秦宫的一切都封存,专等项羽的到来。而封锁函谷关只是为了防盗,没想到竟引起了误会。
而在一旁的张良也怂恿刘邦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刘邦满口应承。在刘邦与张良的一唱一和下,项伯答应刘邦为其向项羽解释,刘邦也应承次日赴楚营亲自向项羽请罪。
项伯回到楚营后,对项羽也没有隐瞒,连夜一五一十地向项羽作了汇报。
刘邦和张良对项伯成功地灌了迷魂汤,项伯也认为刘邦进关后,封锁函谷关防盗,专等项羽的到来。而此时如果项羽再去攻打立了灭秦大功的刘邦,就会丧失民心。
在项伯的建议下,项羽应允对刘邦休战,并好生款待次日来谢罪的刘邦,以笼络人心。
次日,刘邦果然赴鸿门请罪。刘邦称与项羽同心同德合力灭秦,不曾想却被谗言离间。
项羽疑虑尽释,邀刘邦入席饮酒。席间谋士范增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但项羽却视而不见。
范增无法,只得离席召来项羽的堂弟项庄,在舞剑助兴之际,刺死刘邦。
项庄在舞剑之际,张良就看出了苗头不对。于是他示意项伯出手相救。
项伯心领意会,马上拔剑与项庄对舞。在项庄之剑逼近刘邦时,项伯处处以己身为其掩护。
最后,刘邦趁离席解手的机会,在樊哙、夏侯婴等人的掩护下,抄小路逃回霸上。
鸿门宴之后,项羽进入咸阳,火烧阿房宫后,又分封各路诸侯为王。
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为偏僻的巴蜀。但刘邦为了得到汉中,便以金银财宝赂贿项伯。在项伯的说情下,项羽又将汉中郡划归了刘邦。
刘邦在楚汉之争完胜后,项羽家族被赫免死罪。而项伯因为多次袒护刘邦,被刘邦封为射阳侯。
项伯在孝惠帝三年(前192年)去世,他的儿子项睢因获罪,不能承袭爵位,其封国也被纳入朝廷。
因为要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项伯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刘邦。这虽然是出于朋友之间的义,但在楚汉已成对手之时,因友情而置己方阵营的利益于不顾,项伯在政治上显然是短视的,是不成熟的。正是由于项伯的干预,项羽错失了多次除掉刘邦的机会。如果没有项伯的周旋,刘邦与项羽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鸿门宴保护刘邦的项伯, 在亲侄子项羽死后, 人生结局是什么样?
项伯者,项羽之亲叔。在项羽父親一辈中排行老三。永恒回望对题主的应答是:做为项羽的长辈,他一而再,再而三帮助刘帮,特别是很关键的鸿门宴中胳膊肘往外扭危害深重;项羽惨烈败北自刎于乌江,与项伯的多次背叛脱不了干系的。项羽死后,项伯的人生结局只能是:苟活人世,受着屈辱羞辱,低眉垂眼了却一生。而项伯后人,更成为刘氏王朝里随时可一把捏死的“可怜虫”。
项伯帮助刘帮的几起重大事件:宴门宴前,项伯私自去会张良,尔后又见刘帮,致项羽原来进剿刘帮计划落空。鸿门宴中,他受张良指使,起身舞剑护刘帮,使项羽尊称“亚父”的谋士范增所有极其重要谋划,全部落空。
二是项羽进入咸阳,大封诸侯一原本刘邦被封为了汉王,封地在也就巴蜀蛮荒编远之地。项羽此举绝对是正确的,巴蜀之地,外人难以打进去,而里面的人也同样很难打出来。
可刘邦惦记着关中之地,于是,就让张良给了项伯“金百镒,珠二斗”,请项伯在项羽那里求情,将汉中之地也一并封给他。这样一个事关项羽政治团队今后能否长治久安的天大事,竟然又被这项伯破坏,刘帮垂涎的汉中之地,终于到手。此后成为刘帮击败项羽的重要的根基和保障性基本条件。楚汉对峙中,项羽曾抓到刘帮父亲,以及刘帮老婆孩子。项羽,范增都是要用此做大文章的,但项伯再次及时出现,劝项羽:天下大事怎么发展还不知道呢,更何况想争夺天下者根本就不顾家,“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项伯杀英布家人,使英布成为项羽集团死对头……
项羽败死之后,项伯率家人归降刘帮。刘帮当然心知肚明一件事,在多次危机关头都是项伯相帮,否则,别说龙袍加身,恐怕自己小命早已没有了。因此,刘帮不仅赦免项氏,还给项伯封了没权的“射阳侯”。
在表面的风光下,项伯其实也是在新王朝的屋檐下“躲雨低头”,苟活人世保全身家性命而已。当年出卖项羽时谈下的刘帮项伯“儿女亲家”一事,刘帮得势后不再提起。项伯对此心中很是不快,但他明白,这个哑巴亏注定得吃,否则天威动怒,自己还能活否?
再者,刘帮执意为项伯改姓氏,此间屈辱项伯不可能不明白,从此,项氏不再随了刘姓。耻辱之果,项伯忍气吞声中,默然接受。 就连项伯想保自己一家大小活下去,后代也能平安延续下去的梦想,最终也未能实现。项伯死后不久,大儿子刘睢(刘邦赐项伯姓刘),被认定有罪,不得继侯爵,小儿子刘猷,原为项羽部下,后随项伯投降刘邦,继任射阳侯,后来谋反被杀,诛三族。永恒回望认为,项伯身为项羽长辈且极受项羽尊重,本应助侄项羽成大业,但所做所为刚好相反,是失长辈之礼仪,愧对项羽的敬重。身为项羽重要部属,本应维护本集团利益,但关键时刻,都当了背叛者,是对项羽政治集团不忠。项羽败北,自刎于乌江,而项伯率家人降亲侄子的死敌刘帮集团,有违自已兄长,父辈之血脉親情……对项伯最后归降刘帮后改姓受辱,其子被诛灭,在笔者看来,那叫一个真是活该。有多少背叛者真正实现人生完胜的呢?鸿门宴保护刘邦的项伯, 在亲侄子项羽死后, 人生结局是什么样?
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虽然从血缘关系来看,项伯和项羽更亲近,但是,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项伯却一次次地帮刘邦,拖住了项羽的大腿。
除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鸿门宴一局,项伯舍身护刘邦之外,还有两次,项伯出手,直接决定了汉家天下之后一百年的走向。
贵族公子的游荡生活项伯是项羽的叔叔,属于贵族一列。
他的父亲是楚国名将项燕,在公元前224年,被秦国名将王翦打败后自杀。
他有两个哥哥,一个是项羽的父亲,具体名字说法很多,在这里不做过多考究;另一个哥哥就是项梁,也就是带着项羽打仗的那位。
至于项伯,早年因为触犯秦律(杀人),被迫流亡。
在这途中,遇见了同样流亡在外的韩国贵族张良。
两人一见如故,张良还帮助项伯躲过追捕,直到秦末农民起义,大家揭竿而起,项伯才回到哥哥军中,开始跟随哥哥的部队一起反秦。
之后,为了让起义军名正言顺,项梁拉来了楚怀王孙子熊心为楚王,自封为武信君,而将项伯封为左尹,相当于副丞相。
而此时,看到楚国复国的张良也很心动,于是,也找来韩王的后人,韩王成,将其立为新的韩王,自己做司徒,也算是接了爷爷和爸爸的班。
这个时候,项梁是很支持张良了,毕竟两人的理想和志向是一致的,都是要回复秦以前的秩序,让各国从新鼎力起来。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一年时间,项梁就在定陶被秦军干掉了,兵权交接到了项羽手上。
而项羽和张良的关系并不好,不对,可以说项羽和所有谋士的关系都不是很好,所以,在继续征讨秦军的道路上,张良和刘邦也就越走越近了。
项伯三次帮忙,助刘邦定天下此后,刘邦用张良的计,先入关中,攻入咸阳,虽然身体不由自主地放纵了一把,但是,在张良的规劝下,还是管住了下半身,将咸阳城封起来,秋毫不犯。
只是,不知道是听了谁的烂主意,居然让人封了函谷关,不让项羽进来。
项羽一路和秦军硬刚,打到函谷关时,才知道刘邦已经在里面了,正是一肚子的 火气呢。
加上亚父范增说刘邦心怀不轨,而刘邦手下的曹无伤还密电项羽,说刘邦要称王。
于是,项羽准备点齐兵马,直接要将刘邦给削了。
项伯一听项羽和范增的这个计划,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好兄弟张良。
张良是被韩王成借给刘邦的,他不算是刘邦的人,但是,此时张良就在刘邦军中,两军交战,刀剑无眼,万一误伤了自己好兄弟怎么办?
于是,他连夜奔入刘邦军中,要劝张良和自己一起离开。
但脑子是个好东西,很多时候,没脑子的人做事,结果总是和自己想象的南辕北辙。
在见到张良后,项伯给张良简单说了项羽他们的计划,拉着张良就要跑路。
可张良却说,自己要去给刘邦说拜拜。
等张良回啦,他不但不走了,还带项伯去见了刘邦。
一顿吃喝下来,刘邦居然还和项伯扯上了儿女亲家。
这结局,在项伯从楚军营出来的时候,可是万万没想到的啊!
于是,按照张良的安排,项伯回去帮刘邦解释,刘邦之所以封关封城,秋毫不犯,全是在等着项羽啊!
并且在第二天,刘邦还带着张良樊哙亲自来和项羽解释。
这诚意也是刚刚的。
有人说,为啥刘邦知道项羽要杀自己还去鸿门宴,直接在家里蹲着不就行了吗?
哎,那是因为刘邦太了解自己的实力了。
项羽屯兵40万,刘邦才10万军,就算给刘邦40万,项羽不要十万都能把他给打趴下,何况现在现在项羽比自己多这么多的兵了。
与其等着杀红眼的项羽来削自己,不如事先过来卖乖服软,看能否博一次生机。
当然,大家都知道,鸿门宴啊,刘邦险象环生,范增一次次明示暗示项羽要杀刘邦,项羽抹不开面子,下不了手。
最后,范增让项庄上来舞剑,意在沛公啊。
此时,我们本集的主人公项伯就要发挥他的大作用了。
他看到项庄的剑离刘邦越来越近,干脆自己拔出佩剑,挡在了刘邦面前,和项庄来了个双人舞剑。
你说,一男一女双人舞好看,你这一老一少两男的舞起来有啥好看的?
面对项伯这样的黄金人肉盾牌,项庄也是无从下手,最后,张良把樊哙叫进来,才结束了这场意在沛公的舞剑表演。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刘邦乘上厕所的时机跑回了自己军营,而因为刘邦直接开门将项羽迎进了咸阳,所以,项羽也没有再要他的命。
在封王的时候,还给他封了个汉王,地方还不小,只是都是巴蜀地区的荒芜之地。
刘邦保住了性命,还得到这个汉王的封号,庆幸之余,也给了一部分钱给张良表示感谢。
张良转手,将这些钱又都给了项伯。
所以,在刘邦想要汉中之地的时候,项伯也在项羽跟前说好话,最后,让刘邦如愿,拿到了汉中这块宝地。
汉中这个地方呢,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为汉中平原,可以说是刘邦想要从巴蜀再出来的必经之地。
如果这一个地方被别人守住了,那么他的暗渡陈仓就没有办法实现。
所以,在入蜀之前,张良建议让他问项羽要来了汉中这块地方。
项羽是要荣归故里的,他不喜欢中原这点地方,所以,这边边角角地,给谁都一样,加上项伯地游说,便将汉中划给了刘邦。
而在刘邦入蜀后,张良也回到了韩王成身边辅佐。
但好死不死,项羽把韩王成给剁了,加上刘邦终于从巴蜀这边爬出来了,于是,张良正式投到了刘邦的麾下。
等项伯和刘邦再次遥遥相见,已经到了成皋之战的后期,楚汉两军的决战在即,项羽要和刘邦单挑,刘邦却闭门不见。
都知道,项羽是出了名的闪电战高手,给他3万兵,能把刘邦50万军打得四下溃散。
而如今,刘邦不管怎么样,就是不出来和项羽正面刚,让项羽空有一身力气没处使。
最后,项羽直接上锅,对着刘邦喊:你要是再不退兵,我就烧水煮了你老爹!
刘邦一听,笑道:“当初在楚怀王面前,我们可是拜把子的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煮你爹,待会顺便给我送碗汤喝!”
项羽贵族出生,哪里见过竟然有这样无赖的人,对自己父亲老婆的生死都可以置之不理。
被气坏了的项羽拔出剑,准备干脆将刘太公给剁了。
一旁的项伯赶忙拉住他说:“对面那位显然是有心天下的,做大事的人,他才不会管自己亲人的死活呢。你现在杀了这些人,对他一点影响都没有,反而让自己的名声不好啊!”
项伯曰:“天下大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
经过项伯的劝说,项羽最终没有杀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雉。并在之后,将二人放回了汉军营。
结局再之后,项羽被刘邦逼到乌江,含恨自刎,四体被汉军哄抢,以求军功。
项伯带着族人投降刘邦,刘邦大方地封他为射阳侯,并赐姓刘。
项氏的其他族人也一并得到豁免,封侯者共有4人。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史记。项羽本纪》
又过了14年,在汉惠帝三年,项伯才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以72岁的高龄去世。
去世后,原本的侯爵因为嫡子刘睢犯了罪所以不能继承,国除。
后记总观项伯的一生,说他大义灭亲也好,说他通敌叛国也罢,我们站在历史的背后,不由得感叹一句,正是项伯一次次地出手,才成就了我们如今的华夏汉文化。
如果没有项伯,刘邦会死,吕后会死,那么,大汉有可能不复存在。
或许,项伯早就看出,刘邦才是那个天选之人,所以才一路守护。
也或许,他只是单纯地按照自己喜好行事。
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有意无意地为今天汉族的存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知道看完项伯的故事,你有没有什么感触呢?欢迎下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鸿门宴保护刘邦的项伯, 在亲侄子项羽死后, 人生结局是什么样?
项伯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也是被刘邦忽悠最惨的那个人。刘邦曾许诺与项伯做儿女亲家,但当上皇帝后只字不提,当然项伯也不敢问。后来,刘邦将自己的姓赐给了项伯,这样就成“一家人”,看似项伯没少占便宜,其实他是最苦而背负骂名最多的那个人。
事实上,如果没有项伯,就没鸿门宴这码事儿。因为项羽从就没想过与刘邦坐下来“推杯换盏”,而是一举将其歼灭。特别是刘邦对项羽的军事部署一无所知,也许等第二天刀架了脖子上,再跪地求饶,项羽也不见得会免他不死。
历史有时候是闹剧,处处被人性的真实打脸。最初刘邦与项羽并肩作战,如同穿一条裤子,刘邦张口闭口兄弟,就差义结金兰了。刘、项反目是在入关之后。按“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率先入关,项羽因北上救赵随后而至。
按理说,项羽不应再来搅局,但是今非昔比,一方面消灭章邯后实力大增,另一方面他想抄了秦国的老剿,以安慰祖父项燕的在天之灵。所以,入关项羽势在必行。
但刘邦进入关中后,马上就看上了这块富的流油的地方,很想独吞,于是派兵封锁函谷关,阻挡项羽。项羽兵锋正盛,直接碾关而过,40万大军直逼刘邦霸上军营。
刘邦并不知道自己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所以毫无防备。但是项伯知道情况危机,他不想让曾经的救命恩人、如今刘邦的谋士张良做了冤死鬼,于是连夜奔到刘邦军营,劝告张良火速离开。项伯的想法很单纯,脑子里只有义气,而张良不会如他一样的简单。所以,急忙与刘邦商量对策。二人一合计,怎么办?骗。
于是刘邦对项伯笑脸相迎,奉承的话说了一大堆,好东西也没少往项伯口袋里塞。刘邦怕火候不够,还要与项伯结儿女亲家。最终,项伯被忽悠的晕头转向,遂答应回去周旋,并要求刘邦第二天一早到鸿门向项羽请罪。
项伯回去后自然替刘邦美言,而且还说项羽军团之所以能顺利入关,完全是刘邦扫清道路的功劳。如此一来,杀刘邦到成了不义之举。项羽觉得叔叔说的在理,于是当夜就打消了杀刘邦的念头。所以,第二天在鸿门宴上,刘邦有惊无险,主要原因就是项伯在中间和稀泥,项羽也没有下死命令。
最终,刘邦大难不死,夺取天下,项羽穷途末路,自刎乌江。当然,刘邦还要“报恩”于项伯,封侯赐爵不在话下,只是故意忘了“做亲家”的事情。项伯很识相,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资格,于是夹起尾巴做人,能活一天算一天。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鸿门宴保护刘邦的项伯, 在亲侄子项羽死后, 人生结局是什么样?
世界上有一种人最可笑,明明目光短浅、糊涂透顶,却自以为聪明。很显然,项伯就是这种人。至于他的人生结局如何,要看怎么去理解,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
要观察项伯此人的行事特点,咱们还得先来聊一聊项伯出镜率最高的鸿门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秦朝末年,项梁、项羽叔侄扶持起来的楚怀王是南方各路反秦义军名义上的头头,为了鼓励各路义军积极反秦,放出话来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秦朝的首都咸阳就在关中,当时秦军还强,各路义军不敢去。唯有项羽心痛叔父项梁之死,想杀入关中灭亡秦朝,祭叔父在天之灵。但还有一个人觊觎关中王的位置,那就是刘邦!
接下来,刘邦没有遭遇大的阻拦就到达咸阳,秦王子婴审时度势,出城投降,秦朝就此灭亡。为什么刘邦如此轻松呢?因为章邯的囚徒军团和王离的长城兵团两股秦军主力,都在巨鹿之战时被项羽给灭了。
也就是说,灭秦出力最大的是项羽,刘邦很大程度上是捡了漏。结果是等项羽杀败秦军,率军赶往关中后,发现刘邦早就到了关中、破了咸阳,还在函谷关设守兵,不许他通过。
将心比心,谁处在项羽那个位置都得恼火,自己拼死拼活从尸山血海中杀出,胜利的果实却被刘邦摘了,能不气吗?于是一声令下,攻破函谷关进入关中,打算找刘邦好好算账。
这个时候,项羽还不想杀刘邦,驻军于新丰鸿门。但刘邦手下左司马曹无伤跑来告诉项羽,说刘邦准备当关中王,任子婴为丞相,秦朝珍宝都被他占了。
项羽听了很生气,加上他的谋主范增也说,刘邦本来贪财好色,到关中后却不掠取财物,也不迷恋女色,显然有更大的图谋。再从迷信的角度,说刘邦有天子之气。
暴脾气的项羽,绝不愿刘邦的位置在他之上,当即起了杀心,准备发兵攻打刘邦。但是,坏事儿的来了。项羽的亲叔叔项伯也在军中,和项羽的关系比较亲近,项羽压根没想过防他,把计划全盘告知。
项伯一听,不好!为啥?因为刘邦手下第一谋臣张良,曾有恩于他,和他是好朋友,刘邦要是被项羽杀了,张良也难逃一死。于是连夜骑马去刘邦驻军的灞上,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跑。但张良对刘邦很忠诚,不但不跑,还立刻把这条军事机密告诉了刘邦。刘邦也是一代人杰,按捺住惊慌,以兄长的礼节拜见项伯,还结为儿女亲家。并一再解释他不想当什么关中王,没有与项羽相争的念头,更不敢背叛项羽,前面都是误会,请项伯代为周旋。
大概是刘邦演技高超,项伯竟然信了这位新亲家,回来劝项羽善待刘邦,说如果不是他破了关中,咱们也不敢进关来,刘邦有功,杀他不讲信义,会认人说闲话,善待他才能体现你的心胸气度。
此时的项羽,并没有将刘邦当作劲敌,他有兵40万,刘邦只有10万,且战力不如自己,怎么看都翻不起风浪。又有项伯说情,就不怎么想要刘邦的命了。
第二天,刘邦率领一百多骑兵来鸿门见项羽,表达自己的忠诚之意,修复与项羽的关系。
项羽投宴招待,宴席上范增数次暗示项羽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范增只好让项庄舞剑,命他伺机刺杀刘邦。项伯已经被刘邦拉拢,便也拔剑起舞,用身体当人肉盾牌保护刘邦。
就是在项羽内部意见严重分歧的前提下,刘邦才得以逃过一劫。可以想像,如果没有项伯亲自上场,即便项羽不想杀刘邦,刘邦也早就在范增和项庄的策划下被“误杀”了。
几年后的项羽,估计无比后悔当初没杀刘邦。但他也没迁怒于项伯,还是信任重用。
项羽兵败自刎后,刘邦赦免了所有的项氏族人,全都不杀,赐姓为刘。这既是一种宽恕,也是一种侮辱。不得不说,若论玩政治,项羽远远不如刘邦。
项伯因为曾保护过刘邦,被封为射阳侯,封国在现在的江苏宝应县射阳湖镇东部。他活到汉惠帝三年才安稳地寿终正寝,后代项睢因为犯罪,不能继承爵位,封国灭亡,封地归入西汉朝廷。按说项伯的这种结局,若说不好,那也算好,得以封侯,还活到寿终正寝,没有死于战火或阴谋,挺幸运的。
可真要说好也不见得,项家本来有望成为皇室,项伯极有可能封王,却因一念之差放过最大的敌人,导致了整个家族的衰败。午夜梦回时,他敢面对兄长项梁和那个被汉军分尸的侄儿项羽吗?诚然,就算刘邦死了,说不定也会有其他人崛起,项羽未必能成为最后的大赢家。但是,项伯站错立场是事实,归顺刘邦也是事实。这样的叔叔,的的确确是项羽帝王之路上的拉路虎、绊脚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