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昂山素季被西方国家纷纷抛弃了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谁是昂山素季,昂山素季是缅甸开国英雄昂山将军的女儿。由于家庭身世较好,所以在两岁的时候就被送出了缅甸到英国留学,大学毕业之后到联合国里面去做常务工作。

而在此期间她也积累了不少有关于政治上的经验,后来她嫁给了牛津大学的教授迈克阿里斯,并且趁着结婚的机会融入到了英国的国籍,所以昂山素季是属于出生于缅甸,但是拥有美英国国籍的一个女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个特点,美国以及西欧国家都将昂山素季当成他们能够重返缅甸的一个重要入口。

但是他们没想到,昂山素季早期在获得他们支持的时确实和他们一唱一和,但是等到昂山素季真正掌权的时候,却完全转换的一个态度,也就是说是昂山素季将西方国家给抛弃了。

在1988年的时候,昂山素季打着为照顾母亲的名义,从英国回到了缅甸,在此期间她迅速组建政党,利用她父亲还有她本人的经历迅速在缅甸扩大影响力,并且成功在1990年的大选中胜出。

当时缅甸整体面临的情况就是穷困和落后,百姓们都希望昂山素季能够带领他们脱离贫困的状态,建立成一个富强并且发达的国家。

昂山素季的胜出无疑是给当地的军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所以军政府迅速找了个借口宣布昂山素季的竞选不合法,并且将其给囚禁了起来。

西方人国家的眼里,昂山素季从小就接受的是西方教育,老公和儿子都是英国人,她内心自然也更偏向于西方的体制。

西方人为了支持昂山素季,通过各种国际手段将昂山素季从监狱中救了出来,并且帮助她重新回到政坛之上。西方国家给了她很多的名号,包括诺贝尔和平奖等。

再加上昂山素季本来的身世背景以及她个人的工作经历比较特殊,以至于她在当地民众中的呼声越来越高,军政府想要将其压制但是根本压制不住,所以昂山素季后来也就顺利的当选。

在昂山素季当选之前,西方国家对于她是各种的支持,各种颁发奖状发小广告,可是在昂山素季当选之后却突然被西方国家所抛弃了。

其实总的来说不应该说是西方国家抛弃了昂山素季,而是昂山素季抛弃了西方国家。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结果,是因为当初大家帮助她当选提高声望其实都是有目的性的。

因为当时缅甸是属于一个极度贫困和落后的国家,西方国家认为昂山素季从小接触的是西方教育,帮助她当选那么缅甸肯定以后会加入西方阵营,但是昂山素季上任之后并没有这样做。

因为当时缅甸的本土情况根本不适合西方国家的理想那一套,倘若强行推行西方制度的话,肯定会损害到缅甸民众的利益。

而昂山素季虽然没有在缅甸长大,但是毕竟她父亲是缅甸的开国将军,因此她个人的爱国情怀非常的浓厚。正是因此拒绝和西方国家合作而惹怒了西方各国。

西方各国开始从政治上鞭策她反对她,甚至不断的否定她的所作所为,但是她的如此行为却得到了缅甸民众的认可。

除此之外,还有缅甸本土的毒品经济的影响。毕竟缅甸是当年英国用来种植鸦片的,本来以为在支持昂山素季上台之后可以与军政府对抗尽可能的减少种植鸦片,但是昂山素季却向军政府选择了妥协。

如此一来,相当于欧洲国家原本的投资全都白费了,因此他们自然也就痛恨昂山素季。

为什么有人说昂山素季被西方国家纷纷抛弃了呢?

没有西方不能抛弃的人,昂山素季也不例外。西方国家总喜欢用人权价值观来牵制小国的主权观,这种将自身价值观强加于人的做法,是欧美等国的一贯伎俩。但这对缅甸是无效的,昂山素季不吃这一套。

昂山素季未执政以前,被西方特别是美国舆论冠以“民主女神”、“人权斗士”的荣誉称号,受到美国政府的鼎力支持。在西方眼中,昂山素季是反抗缅甸军政府独裁统治的战士,是追求民主的进步人士。

在西方所谓的光环之下,昂山素季拿到了诺贝尔和平奖,成功的从在野党党魁成为缅甸民盟政府的实际领导人。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西方所谓的“斗士”在执政不到两年时,美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令美国态度转变的是缅甸若开邦的罗兴亚人事件。四年前,罗兴亚人军攻击若开邦警察局后,政府军随即展开围剿行动,导致大量罗兴亚难民逃亡。昂山素季被推上了舆论的浪尖,西方纷纷指责其态度消极。

危机爆发期间,昂山素季发表电视讲话,她谴责一切侵犯人权的行为,对逃亡的罗兴亚人感到“担忧”,但缅甸不惧西方指控。而西方挥舞“人权”大棒,开始对昂山素季口诛笔伐,她昔日的光环被收回。

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昂山素季逐渐失去西方光环。在英国总工会的荣誉会员身份首先被收回,接着她的画像被牛津大学撤下,伦敦经济学院“荣誉主席”职位被剥夺,牛津市“荣誉市民”的称号也被剥夺。

随后其它西方国家纷纷效仿,几乎都剥夺了曾经赋予昂山素季的所有荣誉光环。一度被西方誉为“民主女神”的昂山素季在一年内被西方收回八个荣誉头衔,她的诺贝尔和平奖被要求剥夺的声音也从未间断。

昂山素季很快对西方的剥夺荣誉的行为作出回应,她称自己并不在乎荣誉和奖项。显而易见,昂山素季对西方的横加指责表达了不满。西方将昂山素季的执政形容为“垂帘听政”,说她逐渐成为民主独裁者。

早前的昂山素季确实也是一位“人权斗士”,她曾经批评过军政府的人权问题。但执政与在野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昂山素季将不得不在西方的“人权”和缅甸的政权之间进行选择,面对政权她只能抛弃人权。

西方国家希望昂山素季与军方保持楚河汉界,继续服务于西方的价值观,这样就可更好的掌控缅甸。但缅甸的国情并非西方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昂山素季必须依靠军方才能更好的执政,否则将是竹篮打水。

缅甸是一个崇信佛教的多民族国家,具有浓厚的东方印记。昂山素季虽然是受过西式教育,也拥有西方的婚姻,但她是熟知缅甸文化的。在她执政之后,早前作反对派时的那一套方式早已不适用当下的缅甸。

她是在野党时,确实曾配合西方国家,向缅甸军政府施压,屡次抨击人权问题。但她执政后态度发生巨大转变,让西方是措手不及,而效果却是顺应民意的。执政后的昂山素季敏锐的选择了邻国而抛弃西方。

与其说昂山素季被西方国家抛弃,倒不如说是昂山素季主动抛弃了西方,抛弃了西方所谓的“人权”价值观。那些离缅甸人十分遥远的东西,并非缅甸人所需要的。他们需要的是民族和解与民生问题的解决。

不仅如此,西方并非只攻击昂山素季的人权问题,她对待少数民族和内战问题的强硬态度,以及执政党中大量亲信的布置等也是西方指责的对象。这些与西方标榜的民主决策相去甚远,西方的施压显而易见。

昂山素季面临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缅甸道路选择问题,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这个问题上稍有差错,缅甸便会陷入混乱。但昂山素季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她的选择符合缅甸的发展。

昂山素季在对西方抛出“满不在乎”的态度后,随即成立了“缅甸一带一路项目实施委员会”,昂山素季任主席,表达了对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视。被“西方抛弃”的昂山素季,开始拥抱民生。

为什么有人说昂山素季被西方国家纷纷抛弃了呢?

在评价这件事情之前,首先介绍一下这位昂山素季。昂山素季,现年74岁,是缅甸独立领袖昂山的女儿,现任缅甸联邦共和国国务资政。缅甸实际领导者。缅甸议会发展联合协商委员会主席。缅甸执政党全国民主联盟总书记。他从西方国家的所推崇民主明星,希望女神,到现在又被西方国家和媒体所抛弃,这真应了那就话,成业萧何败也萧何。她既然可以被西方媒体所吹起,也就可以把他打到。昂山素季是女版曼德拉,只不过曼德拉成功了,昂山素季失败了。

西方国家和媒体之所以吹捧昂山素季是希望她上台以后亲西方,依附西方。是西方势力扶持起来的“民主斗士”。是西方所谓民主社会包装起来的圣人。是他们给亚洲国家树立起来的“民主样板”。在西方国家装裱之下,昂山素季成为缅甸民主的化身,无数的民主光环戴在了她的头上,包括诺贝尔和平奖。昂山素季成为缅甸这个军事独裁国家的希望,大有天下安危寄予一人,但当时缅甸的军政府并没有搭理这个已经是英国国籍的女子,但缅甸普通民众却被“忽悠”起来,他们纷纷抗议,罢工而要让昂山素季成为缅甸公民,参见选举,更加希望她新缅甸的新总统。当然,这也其父亲的威望是离不开的。而昂山素季也被“忽悠”膨胀起来了,她也自诩为缅甸代言人,高呼民主,畅谈西方制度先进。但所有的人都忘记了,她就是 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一天议员没有担任过,没有治理过一县一市。更别说一国了。但随着媒体的宣传她自己也迷茫了,昂山素季似乎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而昂山素季真正成为这个国家领导者的时候,她才知道骂人容易治国难,就会指责错误,而不会出主意治理的人,也一样是个笨蛋,昂山素季当家的时才知道,治国有多难,民主不能当饭吃,对于一个每天收入不足1个美元的国家来说,这太过奢侈,政治正确,那是西方媒体对别人,而不是自己。昂山素季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而对罗兴人的做法,引发西方国家的抨击,西方给的“荣誉”又给收回去了,如加拿大取消的这个“荣誉公民”称号既是是打了自己的脸,也说明这个称号的虚伪,当昂山素季的行为行为符合西方道德的时候,她就是女神,当昂山素季的行为背叛西方道德的时候他就是女巫。西方媒体虚伪可见一斑。

现在的昂山素季已经不需要西方国家给她的包装形象,她现在需要做的是她的自己,她被西方文明扣上“践踏人权”帽子的政权,而昨天昂山素季还是民主斗士。我们不仅要问,到底哪一个才是昂山素季。经过几年政治生涯,昂山素季更加现实,她首先要维护的是缅甸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为完整,而不是给于罗兴亚人所谓的“民主”。昂山素季向美国直言,“给我指出一个没有人权问题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践踏人权的问题,我正在严肃对待对本国侵犯人权的指责。但现在昂山素季已经更加务实,昨天她是民主卫士,但今天她更是国家领导人。地位的不同,也决定了昂山素季的行为方式。

缅甸。全称是缅甸联邦共和国。位于东南亚地区。国土面积大约67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40位。是东盟的成员国。19世纪沦为殖民地。1948独立。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国际家发生动乱。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人接管国家政权,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开始全面制裁缅甸。在2008年。在联合国的斡旋之下。缅甸联邦共和国重新建立,通过新宪法。昂山素季目前实际上控制着这个国家。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为什么有人说昂山素季被西方国家纷纷抛弃了呢?

与其说西方国家抛弃昂山素季,不如说是昂山素季为了缅甸的利益而远离西方国家。

在昂山素季被释放并且全面参加政治之前,西方国家争先恐后地给昂山素季贴标签与“给荣誉”,这包括英国政府先后给昂山素季许多“民主与自由”荣誉,挪威、法国与美国也先后给她许多头衔。不过,说到底,美欧这么干是为了打击以军人集团为主的缅甸政权,希望能把昂山素季扶上位后,确保美欧的利益能够全面重返缅甸,进而影响或者控制缅甸的战略利益。

美国与欧洲原认为,昂山素季如此之西化(比如说她老公是英国国民,儿子也是英国国藉,以及她多年也受西方的教育并且得到西方的支持),因此,她一旦解放并且上台执政,那么一定会带领缅甸完全投身美欧的怀抱,然后跟着美国与欧洲一条路跑到底。

然而,美国与欧洲低估了昂山素季的民族与国家情怀。事实上,昂山素季在刚刚获释的时候,我有机会在仰光第一时间与她有过一次一对一的对话。在问及她是否会带领未来的缅甸完全走向西方时,她明确地回答我说:缅甸的利益才是一切的根本,亲美欧还是与邻国继续友谊完全是为此服务。而且她父亲的家国情怀对她也影响至重。事实证明,美国与欧洲都没有认识到昂山素季的家国情。

此外,昂山素季是非常现实的政治家。她上台之后,当罗兴亚问题让欧洲与美国给她施加巨大压力时,她终于体会到此前的政权所面临的困境,并且也强化她无法让步的行事方式。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与欧洲那些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完全无助于她治理缅甸,因此,她选择了也邻国共同向前发展并且发展关系的道路,完全无视美国与欧洲对她的警告。在此背景下,美国与欧洲当然摆出“抛弃”昂山素季的姿态喽,但这又有什么重要的呢?毕竟缅甸民众与各方都支持昂山素季。

为什么有人说昂山素季被西方国家纷纷抛弃了呢?

本来西方国家支持昂山素季目的就是打破缅甸军人集权统治,西方国家的民主价值观的敌人就是独裁政府,如果缅甸是个独裁政府,那么西方国家想插手缅甸内政不可能了,恰好昂山素季这个婆婆出现了,她带领的民主同盟政党对当权的缅甸军人政府造成冲击,同时昂山素季是符合西方国家那一套理念的,为西方国家干预缅甸政府提供机会。可是昂山素季上台后,为了权力和军人政府达成妥协,在很多方面和西方国家有理念的冲突,自然西方国家就指责她了,抹黑她也就正常啦!

昂山素季现在执政缅甸政府虽说她得到大部分民众的支持,可是她还没有过得军方和国会的认同。最典型就是她执政了,可不是总统,因为缅甸宪法规定总统的家属必须是缅甸国籍,可昂山素季老公和儿女都是英国国籍啊,所以昂山素季只能以国务资政的名义而不是总统的名义执政,这就很尴尬啦,昂山素季试图修改宪法以便自己过得名义,可是国会就是不通过修改宪法的决议。就是说昂山素季一直顶着尴尬的名义执政,长期下去是不行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啊!昂山素季就必须和国会妥协,而国会则要求她割裂和西方国家的联系,二选一,没有第三个选择,就目前情况昂山素季老婆婆要想继续执政只能和国会妥协了,那么西方国家是不愿意看到的。支持你就是要搞乱缅甸嘛,现在你要划清界限,不反对你才怪呢,所以很多西方国家立刻翻脸不认人反过来指责她也就不奇怪啦!

昂山素季要想权力稳固就必须获得军方的支持,军方的要求简单,就是对待缅甸的罗兴亚人问题上昂山素季必须和军方保持一致。罗兴亚人是穆斯林人的一支迁到缅甸境内,罗兴亚人和缅甸人一直就有矛盾,发生过流血事件,缅甸军方和政府从来不承认罗兴亚人是缅甸人,这就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有冲突啦!昂山素季表过态就是和军方的态度一致,不承认罗兴亚人,这就惹恼了西方国家。西方国家一直以“白莲花圣母”宣传它们一套什么普世价值观,说白了就是以人权和民主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以便获得利益。罗兴亚人不被承认,还怎么有借口干涉缅甸啊,现在昂山素季公开和西方国家唱对台戏,打压罗兴亚人,不给西方国家以人权为借口搞乱缅甸内政,西方国家如意算盘就落空了,不生气才怪呢,自然就把怒气发泄到昂山素季身上,纷纷谩骂抛弃她也就不奇怪啦!

昂山素季和西方国家的矛盾一切都是政治利益在做怪,昂山素季要想继续执政就肯定和缅甸军方妥协达成交易,而这一点是西方国家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稳固的强权政府是不符合西方国家的理念的,别把昂山素季看的那么高尚,她还不是一个为了权力的政客嘛,和西方国家的政治人物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为什么有人说昂山素季被西方国家纷纷抛弃了呢?

西方国家抛弃昂山素季是迟早的事,因为在此之前,昂山素季已经把他们抛弃了。

众所周知,昂山素季是缅甸开国元勋昂山将军的女儿,她两岁离开缅甸,在海外连续生活了28年,期间她入读牛津大学,在联合国工作,嫁给了英国学者、牛津大学教授迈克·阿里斯,入了英国国籍。

这些经历让她从进入政治漩涡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西方人眼中标准的政治模板:良好的家世,西方的教育背景,具有国际视野,女性!也注定她可以很容易地获得来自所谓“自由世界”的支持与援助。

昂山素季很善于利用这些优势,在积攒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后,1988年她以照顾母亲的名义返回缅甸,然后快速组建政党,并以绝对优势在1990年的缅甸大选中胜出,

首战告捷,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彼时昂山素季的成功,具有十分复杂的背景!

首先是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全球范围都刮起了一股“自由风”,强大的经济实力令西方国家的制度优势无可匹敌,尤其是经济落后、改革乏力的缅甸,传统的政党在这股狂风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其次是昂山素季本人的魅力,昂山将军的遗泽,加上其本人坎坷的经历,让缅甸百姓对她报以同情,同时也寄望于她能够为国家带来改变。

第三是外部势力的支持,在西方人眼中,昂山素季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缅甸这个南亚小国的范围,她的胜利代表了西方制度在中南半岛的复辟,支持昂山就是支持自己。

有了这三点,昂山胜利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但强龙不压地头蛇,缅甸强大的军政府可不愿意乖乖就范,他们马上宣布昂山当选不合法,并将她囚禁起来。

出人意料的是,这种粗暴的做法成为了昂山政治生涯的转折点,让她在若干西方制度代言人中脱颖而出,并借机蜕变为“曼德拉”式的人物,尤其是西方世界,他们乐于树立一个亚洲反传统的典型,一端是强大的国家机器,另一端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弱女子,两相对比,以达到攻心的目的。

1991年,昂山素季不出预料地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她在演讲词中说道:

“在缅甸追求民主,是一国民作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与平等的成员,过一种充实全面、富有意义的生活的斗争。它是永不停止的人类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证明人的精神能够超越他自然属性的瑕疵。”

这些做法都让外界对她的评价加分不少,缅甸国内百姓更是对她顶礼膜拜,此后,她的名气继续看涨,直到最终当选。

但昂山当选后的所作所为,却让西方世界大跌眼镜,尤其是在罗兴亚人问题上,与前任做法如出一辙,想象中的自由、民主、仁爱,荡然无存。

昂山为什么说一套做一套,不顾西方国家对她的帮助与信任呢?

首先,政治和政治口号是两码事,比起纯情又理想化的政治口号,政治就是肮脏不堪的黑暗勾当,嘴里喊着公平公正,手里做的都是无耻的利益分配,尤其是在传统深厚、经济又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如果抱着西方国家那一套理想主义,不仅干不成事情,自身地位也难保。占据缅甸人口绝大多数的是缅甸本土百姓,无论出于个人立场,还是选票,昂山都必须最大限度维护他们的利益,否则不仅难以施政,维持都是大问题。

其次,昂山身上带有强烈的东方专制色彩,只是西方国家被她迷惑。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是缅甸的开国将军,当年为了民族独立,不惜与日本人合作,二战后转而与英国人苒和,可谓不择手段。昂山素季虽然在国外长大,但缅甸传统文化对她的影响不可忽略,1995年昂山素季为了延续政治生涯,在被释放后拒绝返回英国看望生病的丈夫,直到对方去世。可以说,参政后的昂山素季已经是铁石心肠,试问这样的心态,又怎会在乎外部世界的褒贬。

第三,罗兴亚问题本质上是西方国家殖民政策的产物,将其现状归咎于缅甸不公平,缅甸人也不会接受。昂山素季从没有有在任何场合对此作出承诺,只是西方国家一厢情愿的以为她会这么做。

看到昂山素季上台后的做法与起初期待的不一致,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撕破脸皮,大肆鞭挞昂山素季,认为她背叛了信任,欺骗了西方国家的感情。

在日慕乡关看来,作为一个缅甸人,昂山素季最需要忠于的不是西方国家,而是缅甸的百姓,比起国民的生计,个人的荣辱不必过于计较,至于那些来自外界的荣誉批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如果哪个西方政客或百姓真心想要帮助缅甸人,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是空洞地喊口号!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