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开始被认为是占了大便宜,后来却是吃亏的事情?
历史上的两次战争:赵国收复上党之战和伊拉克发动的海湾战争,最可以说成是打着占便宜的旗号吃了大亏的事情。
一、秦赵上党之争上党位于河北与河南的交界处,因海拔高,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战略要地,最开始的时候,秦国攻打的是韩国,韩国实力较弱,不敌秦国,于是大片土地丢失,包括上党,上党的17城不愿意归顺秦国,但是又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投降赵国。
就在赵王从韩国手里接手上党之后,很多赵国大臣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好兆头,认为这是韩国想要把战争转嫁到赵国身上,很有可能会让秦国抓住机会发起同赵国的战争。
对于大臣们的这种说法,赵王的态度强硬,说到:秦国要打,我们就奉陪到底。其实,赵王说这样的话也是有底气的,因为当时赵国和秦国都经历了变法,实力激增。
一个敢打,一个敢应,两国之间这场战争就在所难免了,秦国派兵攻打赵国,而赵国则有大将廉颇,秦国屡战不胜,于是便使出反间计,结果赵国中计,将廉颇调离前线,而赵括没有实战经验,只能纸上谈兵,导致赵军被包围一个多月被秦军打败,四十五万军队全部被坑杀。自从长平之战结束之后,赵国一蹶不振,失去了同秦国争霸的实力。
二、美伊海湾战争在伊拉克经历了同伊朗之间的战争之后,为了尽快的恢复国内经济盯上了邻国科威特,就两国的军事实力而言,伊拉克很轻松的就打败了科威特,萨达姆以为可以从科威特身上获得非常多的经济利益,但接下来爆发的海湾战争却彻底让萨达姆从梦中醒了过来。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与在海湾地区有重大利益的美国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1990年8月4日凌晨美国军政要人经过一天的讨论,决定向海湾地区紧急增兵,紧接着美军开启了代号为“沙漠盾牌”的行动。
美国出动了300多架战略运输机,迅速向海湾地区输送军队,同时,还有众多的战略物资被运送到了这里,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有超过24万美军在这里集结。美军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逼迫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撤兵,以免伊拉克军队侵犯沙特。
面对布什的压力,萨达姆不但没有妥协,反倒是向着科威特和沙特边境增加了二十个师的兵力,在人数上显然伊拉克有绝对的优势,伊拉克军队超过了120万,而美军只有20多万。
随后,为了抵抗伊拉克,布什在向着海湾地区增兵的同时还号召其他国家参战,建立了由44个国家成立的“反伊军事同盟”,加上其他国家的军队,“联盟军”一时间超过了百万。
但是,萨达姆仍旧没有收敛,在伊沙、科沙边境布置了多道防线,终于在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了。
而伊拉克根本抵挡不住西方国家的炮火,开战后不久“联盟军”就解放了科威特,在这场战争中,不仅伊拉克军队,包括本土城市在内都受到了美军导弹的猛烈打击。
历史上有哪些开始被认为是占了大便宜,后来却是吃亏的事情?
这是个侮辱智商的问题,被坑了也就算了,还要自认为占了便宜,这样的人不用你笑话他,他自己都会尴尬到原地爆炸。
但这样的事情古往今来却一直在不断发生着,这就更加尴尬了。
而在静夜史看来,苏德战争前的苏联,就是表面上占了便宜,实际上亏大了的典型。
1932年,经过长达10年的努力,希特勒终于爬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随后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兼任德国总统总理等大权于一身,成为德国名副其实的“元首”。
而后,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开始了疯狂的膨胀,这使得周边的英法苏等国坐卧不安。
虽然一战后英法极力压制德国,特别是法国,为了防止德意志帝国死灰复燃无所不用其极,但面对纳粹德国的迅速崛起,似乎厌倦了打打杀杀的英法等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绥靖政策”。
而为了避免刺激英法等传统强国,希特勒在复兴德国的过程中,特意强调苏联才是德国的主要敌人,为此特意在1936年和日意两国缔结了《反共产主义协定》,这让英法等国放松了警惕。面对德国的迅速膨胀,英法等国力主“祸水东引”,在他们看来,希特勒最好一路向东和苏联打得死去活来,然后英法等国在苏德两国两败俱伤时趁机出手坐收渔翁之利。
英法这种不要脸的逻辑让苏联领袖斯大林异常忧惧。虽然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苏联一直在谋划掀起全球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这意味着苏联一定会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发起者。但当下英法等国的做法越发助长了纳粹德国的膨胀速度,而此时的苏联在30年代刚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清洗”运动,国内大量党政军干部被“清洗”,尤其是一线军队,连级干部平均学历只有初中水平,这样的军队,想要输出无产阶级革命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斯大林在红军战斗素养恢复前,不可能主动输出无产阶级革命,更不想成为纳粹德国的靶子。
于是从1935年开始,苏联不断与英法等国接触,企图说服他们和自己一起做掉纳粹德国,但英法两国沉浸在“绥靖政策”的美好蓝图中无法自拔,对苏联的热情冷眼相待,斯大林感受到了西伯利亚般的寒冷。
在联合英法无望的情况下,斯大林不得不谋求其他的方式以自保,比如1937年支援中华民国抗日,但孱弱的南京国民政府难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关东军不断在张鼓峰等地挑衅,苏联面对的局面越来越严峻。
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决定和德国“联手”。而此时的德国正在谋划消灭波兰,连通飞地东普鲁士,并为其后报复英法做准备,短期内并没有进攻苏联的打算。所以面对找上门的苏联,德国痛快地与苏联在1939年8月23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协定》,暂时结成同盟,并秘密约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而后,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因为此时的德国专注于消灭英法的盟友波兰,所以苏联也趁机出手消灭了世仇波兰。1939年9月17日,苏联红军突然出兵寇松线以东的波兰东部地区,夺回1920年苏波战争中失去的西白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波兰亡国。而后苏联处决2.2万波兰精英,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卡廷惨案”。
消灭波兰后,德国掉头向西横扫西欧,而苏联作为德国盟友则为德国提供矿砂、粮食等战略物资。
与此同时,苏联也开始趁德国无暇东顾的空当,开始构筑规模宏大的“东方战线”。
斯大林认为,任何盟友都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德国,苏德战争将不可避免。苏德结盟固然短期内可以为苏联争取时间,但难以保证苏联的安全。所以苏联必须自力更生,而提升苏联安全性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战线尽可能向西移,增加东西向的国土纵深,为苏联应对苏德战争留下更多的反应和抵御时间。
于是1939年11月,苏联借口列宁格勒缺乏纵深,要求芬兰接受苏联的交换领土要求,但芬兰拒绝,于是苏芬战争爆发。
由于“大清洗”运动带来的巨大副作用,苏联红军在苏芬战争中的表现一塌糊涂,被芬兰军队吊打得怀疑人生。但苏联毕竟体量远远大于芬兰,说难听点,就是耗也能耗死芬兰,所以芬兰最终不得不选择和苏联媾和,割让了贝柴摩、萨拉和卡累利阿地峡地区,失去了图尔库军港,此举直接导致芬兰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倒向纳粹德国。
而后在1940年3月,苏联红军强行开进波罗的海沿岸,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强行并入苏联,虽然波罗的海地区早先属于沙俄故地,但波罗的海三国一战后早已独立很多年,苏联此举也导致波罗的海三国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成为德军的带路者,且二战后三国的反苏斗争也此起彼伏,并最终成为瓦解苏联的急先锋。
1940年6月,苏军威胁罗马尼亚,强行索要一战中割让出去的比萨拉比亚地区。比萨拉比亚和罗马尼亚同宗同源,沙俄时期就是强行从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身上夺走的,此举使得罗马尼亚在苏德战争中成为德国最铁杆的盟友,进攻苏联无比疯狂。
经过斯大林的一系列扩张,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将边界线平均向西推进了200公里,大大扩张了苏联面对德国的战略纵深,而且斯大林在新扩张的领土上修建了永久性国防工事“巴浦洛夫防线”,为了赶进度甚至将原边界线附近修建的“斯大林防线”工事拆除用以拆东墙补西墙。
对于噬土成性的苏联而言,国土越大无疑是越有安全感的。但面对笑逐颜开的斯大林,希特勒更有理由喜上眉梢。
因为苏联的野蛮扩张,使得苏联在苏德之间树立了一排不共戴天的死敌,这些国家和地区虽小,但在苏德战争中无疑都是德国的盟友和助手。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巩固新的国土,斯大林不得不将大量兵力布置在新国土上守卫巴浦洛夫防线,这个防线坚固与否暂且不表,首先这种阵地前出的兵力布置方式就让广大苏军落入了德国闪击战的打击范围之内。
因为自瓜分波兰后苏德两国就成为邻国,苏军的阵地已经摆在了德国的眼皮子低下,一旦德国发动闪击战,苏联必将和波兰一样被打得猝不及防,这使得德国的进攻效能达到最大化。
而且因为苏联将边界延伸到了波罗的海沿岸,这也使得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国海军可以直接攻击海岸上的苏军阵地,虽然德国的海军实力不强,但巨大的威胁不得不考虑。
可以说,斯大林自认为万无一失的战线巩固方式,恰好给德国的闪击战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而且苏联在德国横扫西欧期间进行的野蛮扩张,特别是侵犯德国盟友罗马尼亚的利益,已经严重挑战了希特勒的底线,这给了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大举闪击苏联的口实。
1941年6月21日夜,在苏联最后一列为德国输送物资的列车驶过苏德边界线时,希特勒向550万大军下达了闪击苏联的命令。
1941年6月22日,轴心国190个师550万人,在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的配合下,从北中南三个方向撕毁苏军防线,大举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果不其然,因为兵力布置过于前出,加上之前斯大林的麻痹大意,苏军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猝不及防,开战首日苏联就损失1200架飞机,超过800架飞机在未起飞时便被击毁,仅仅18天德军就突进苏联境内600公里,苏军损失惨重。
更要命的是,此时被苏联欺凌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甚至乌克兰人都自发组织起来反抗苏军,腹背受敌的苏军一溃千里,不到4个月时间就丢掉了莫斯科以西超过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工业区几乎全部丧失,军队损失超过300万,超过1/4人口沦陷,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会战爆发时,苏联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历史上有哪些开始被认为是占了大便宜,后来却是吃亏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乌克兰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一艘潜力无限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最后被忽悠得拆废铁卖,明明是一肚子苦水却倒不出来,最后只能是“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
话说苏联解体,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家产,其中停放在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乌里扬诺夫斯克核动力航空母舰,就成了烫手山芋。这可是当时苏联海军第一首超级航空母舰,最高排水量能达到8.5万吨,能承载各类型飞机70多架,续航能力超级强大,而且已经完工了30%。只要建成,对西方国家的威胁那是大大滴。
两兄弟讨论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归属,结果都不能满足对方的条件,而且也没有钱继续建造,无奈只能停工。这个庞然大物在乌克兰造船厂的船坞中,静静地等待着最终的命运。
这时候天上掉馅饼了!
先是一家挪威的造船公司找上门来,他们对乌克兰人说,现在国际贸易的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拓展海运业务,我们需要建造6艘大型商船,而且这个订单很急,你们必须立刻开工。挪威公司为此还支付了一定数额的定金。
挪威人走了,乌克兰人高兴之余也发愁。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船台上,正停着庞然大物的核动力航母呢,没有同样规模的船台能用来建造挪威人的大型商船啊!
乌克兰人正犯愁的时候,天上又掉馅饼了!
一家美国公司找上门来。这是一家专门收购废旧钢铁的公司,开门见山明侃:听说你们经营情况比较困难,如果你们有什么废旧钢铁,我们高价回收!开出的价格是450美元一吨。这个价格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可是高点!
乌克兰人权衡利弊之后,一咬牙一跺脚一昏头,决定拆了核动力航母。这样不仅能腾出船台早挪威人的商船,还能通过出售废旧钢铁大赚一笔,两全其美。美国这家公司也不含糊,当即交付了定金。
乌克兰人热情高涨之下,拆解核动力航母的速度飞快。不过等他们拆完了,也到了梦醒时分。
首先是挪威的造船公司变卦了:我们错误地估计了市场形势,现在不用建造商船了。那个定金我们就不要了!
被雷劈的乌克兰人正懵圈呢,美国公司也变卦了:我们也错误地估计了市场形势,450美元给高了,如果你们想卖废旧钢铁,我们还买,不过只能出到150美元一吨。
清醒过来的乌克兰人,面对着如此局面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按照美国人的意思,含泪贱卖钢材。
典型的要占大便宜,最后吃了大亏。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只要不拆除,就永远是西方阵营心头的钉子,自然不能轻易放过了!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历史上有哪些开始被认为是占了大便宜,后来却是吃亏的事情?
抗日战争初期,日寇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但是中国这么大,怎么可能三个月就把中国占领呢?这显然不现实嘛!
那怎么办?于是就侵略者认为,三个月之内把中国的首都南京占领了,然后逼国民党投降,就算达到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标。
于是,日寇把进攻的方向放在了长三角,先是爆发了淞沪会战。打了三个月,日寇打赢了,然后挥师西进,不久就占领了南京,为了恫吓中国人,还搞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
这件事情,看起来日寇占了便宜,但实际上却是吃了大亏,虽然战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却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陷阱。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日寇的机械化部队在北方平原作战才能发挥其最大威力。江浙一带水网较多,日寇的机械化部队不好展开作战,以至于到1937年底才占领南京。这样的话,中国主要的战略物资已经借着这段时间顺利搬到了重庆,同时为武汉会战的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正是武汉会战后,抗战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到了战略相持阶段,可以说为此后的持久抗战打下了基础。
第二,南京大屠杀的耻辱、南京的沦陷让中国人更加团结在一起,很快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此前国民党还是想着”攘外必先安内“的,结果现在他们拧成了一股绳,一致对外了,中国人一旦团结起来,那是很厉害的。
第三,淞沪会战打了三个月,虽然失败了,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极大的激励了中国人抗战的士气。
第四,上海的租借很多,日本人的禽兽行为,让全世界人都看到了,在国际舆论上无疑对中国是有利的,如果实在河北、山西打,谁看得到呢?
历史上有哪些开始被认为是占了大便宜,后来却是吃亏的事情?
远的不说了,就说近一点的吧,美国在中东狠狠的把了那帮土豪来了一次智商碾压。
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开战,打赢了战争却不完全绞杀伊拉克境内反美势力。国际油价暴涨,土豪们笑开了花,消灭了一个敌人又不用出力出钱,还能大赚一笔,开心。
2011年,美国对卡扎菲动武,一样的操作,国际油价又涨一轮,土豪们继续开心
同年,叙利亚内战爆发,美国人有实力快速解决却拖而不绝,一拖拖6年,俄罗斯干预后却又立即同时出兵,让叙利亚始终处于分裂战乱状态
逊尼派土豪们高兴啊,美国人出兵出钱,解决的都是自己的敌人什叶派国家,自己家的石油涨了十多年,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
然后呢?真以为美国人是活雷锋傻波伊?看看美国人动手的地方,全是石油海运的关键节点,中东石油的运费高得惊人,石油价格也超过了欧洲可承受的范围。然后,美国的页岩油迅速抢占市场,50美元一桶的价格相比中东石油便宜太多,而从大西洋运往欧洲的旅程虽然远,但是无风险啊,转眼之间,中东土豪们发现自己卖不了油了,然后没钱了。
从2016年起,美国人从页岩油赚取的美金利润超过上千亿,更重要的是,还抢到了市场,拥有了定价权,油价的最终价格不在掌握在欧佩克组织手里了。让能源不在卡着脖子,美国人想了40年的事情居然实现了。
土豪们这下才发觉不对,连续的压低油价,试图抢回市场,可惜,油价低了,可是运费还是高啊,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也门还在内乱,索马里还是有海盗长长的一条海岸线,到处在打仗,运费怎么掉得下来。
现在的情况就是,土豪们赚了10年的高油价,却失去未来50年甚至是永远的石油垄断地位和定价权。对于只有石油能赚钱的土豪们来说,这就像以前是我卡着全世界的脖子到我被美国人卡着脖子的转变,难不难受,自己知道。
最后赞我的国一下,闷声发大财,我估摸着我们国内的智囊团早早就看破了美国鬼子的中东战略,从07年起就全力发展页岩油开采技术和天然气技术,不声不响的让美国人垄断的计划失败,还满足了国内的需求,顺带赚进大笔外汇。派出海军索马里护航更是妙笔,在油价压低时期全力吃进石油而不受海运风险影响,现在我们国家的石油储备和十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没有国家在能卡住我们的脖子了
历史上有哪些开始被认为是占了大便宜,后来却是吃亏的事情?
俄罗斯也套路过印度。
1998年,俄罗斯:“阿三,我有一艘航母(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闲置在家,送你啊。”
阿三非常高兴:好啊!
俄罗斯:“不过,重新整修、改装以及舰上装备、机队组建,等等,你就要花点钱了!”
阿三想了想,航母好几亿美元,先占了便宜再说:“没问题!爷们有钱!”
2001年,俄罗斯和印度正式签约。不过到2004年双方才商议好改装计划,“捡了大便宜的”印度支付了9亿7400万美元,工期为52个月。
到2007年,负责改装的俄罗斯船厂又加价了,要求将改装价格提到30到40亿美元。
要知道,一艘新航母才十几亿美元。。。。最后,印度还价到22亿美元。。。
到2013年,一再延期的二手航母,才被交付印度。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自身存在严重的经济危机:欠了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国企也是半死不活。急于求生的俄罗斯被美国人忽悠了一把。1,美国提出为俄罗斯提供15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帮其度过苏联解体后的难关。但是,美国提供的援助是有条件的。第一笔100亿美元是转款,只能用来肢解俄军战略武器,解散前苏联的钢铁洪流。在美国经济援助委员会的监督下,苏联留给俄罗斯的大量核武器被肢解。甚至,刚服役3年的核潜艇,也被以2000美元/吨的价格拆解卖了“废铁”。但是,这项1500亿美元援助计划在俄军完成“肢解”以后,就终止了。
2,美国人为俄罗斯提供了一套看似非常成功的经济复兴计划---“休克疗法”。这个“休克疗法”是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发明的,曾帮助玻利维亚政府度过难关。当俄罗斯在1992年1月开始推行计划以后,起初效果不过。但是,三个月后,消费品物价就飞涨了65倍,货币发行量比去年增长了20倍!再加上外资做空卢布。到1992年10月,1万卢比只能买一双皮鞋!俄罗斯解算军队时,每名士兵只拿到5000卢布。。。
等到1998年,俄罗斯不得不执行货币改革,用1元新卢布兑换1000旧卢布!短短几年,俄罗斯的28万亿国有资产,被西方国家用几十亿美金就洗劫一空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