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得到特赦后,穷的叮当响,为何能为妻子留下了一大笔遗产?

关于末代皇帝溥仪的话题一直比较多,因为他是活在新中国的末代皇帝,身份特殊。他前半生曾是财富顶端的人,后半生如普通人一般生活,日子过的并不富裕,也可以说比较穷。那为什么都说在他死后却给妻子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确有此事吗?

收拾金银细软,仓促离开皇宫

随着清朝的没落,溥仪被迫离开皇宫。离开时,溥仪已经提前收拾了很多古董、奇珍异宝运出,等自己出宫之时有带走了很多。

所以当时有种“土财主”的感觉,虽说没了权势,至少日常的生活开销还是不成问题。 之后便一直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先后被日本、苏联改造,过了5年的牢狱生活。

因为自杀未遂才被特赦回到国家,经过此番遭遇,当时出宫的底气也以消失殆尽,财物也悉数散尽。

红色政权下的普通人溥仪,过着平凡的生活

59年对于溥仪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他受到特赦获得了自由,这相当于他第二次的人生。他被安排在了植物园工作,过起了每天学习和工作的平凡日子,他第一份工资领导了60元。

激动万分的他,买了两样最普通的东西,棉花和布。做了一床被子,睡了他认为是此生最安稳的一次觉。

每天的生活十分充实,由于缺少生活中一些常识,经常闹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后来他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和一位名为李淑贤的女护士结婚,组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但由于他花钱没有节制,又比较爱吃一些甜点,在加上晚年身体患疾,工资基本剩不下。属于月光族,因此他生前并没有存下钱。

世人口中的巨额遗产,是稿费还是溥仪的墓地

他活着的时,其实并没有给他的妻子多少好处,没有雍容华贵的生活,甚至连最基本的夫妻生活都没有。她只是溥仪的老婆,没有其他别的称谓。

巨额财产一:溥仪生前写了《我的前半生》一书,其出版受益人是李淑贤,随后李淑贤又写了几本书,(《溥仪与我》《我的丈夫溥仪》等),可以说是将末代皇帝身上的文化价值充分发掘利用了。这写给李淑贤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巨额财产二:一个如此身份的皇帝,死后想要葬入皇陵是不可能的。可凡事都无绝对,当时清西陵附近就有一个私人的皇陵,只是由于经营不善,没什么名气。

于是,皇陵的拥有者就另辟蹊径,和李淑贤达成了共识,将溥仪的墓地迁到了这里,并更名为“华龙皇家陵园”,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溥仪生前想藏回祖坟的愿望,自己的陵园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皇家陵园了,而李淑贤也因此可以得到了一笔不菲的费用。

这可能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巨额遗产吧。只是生前坐拥财富的人,晚年沦落至此,受尽人间苦楚,没有后人为他祭奠,何尝不是一种悲哀。而他死后关于他的一切也将成为历史,埋没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

作为一个男人,他辜负了多少女人的美好光阴,死后他却用这种方式回报了自己生命里最后一个女人。但这些,对于已是风烛残年,独身一人的李淑贤还重要吗?

溥仪得到特赦后,穷的叮当响,为何能为妻子留下了一大笔遗产?

1959年12月4日,北风呼啸的抚顺市略显萧瑟,但战犯管理所内却热闹非凡。

这一天,有一个特殊的战犯迎来了他的人身自由与春天,在经历长达"九年义务劳改"后,他终于获得特赦,以一个普通的新中国公民身份走出囚笼。自此世间再无紫禁城的宣统帝,反倒是多出了一个北京胡同的普通公民,此人便是末代皇帝溥仪。

特赦后的溥仪回到北京,昔日的江山早已不再是他的天下,旧时的住所如今同样需买购票才可进入。无家可归的他只好选择在五妹家寄居了半个月,过着没有户口且处处不便的生活。随后,了解基本情况的政府觉得也不能亏待这个旧时代的皇帝,于是就在北京西区给他安排了一个住所,溥仪这才过上了相对体面的生活。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产生疑惑,俗话说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讲溥仪也是做过几次皇帝的人,他之前用过的东西随便拿出来一件就是国宝,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以及在他去世后的"巨额"遗产又该如何解释?笔者来为各位解答。

其实早在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前,苏联就已对日宣战,并攻陷了满洲国。8月11日,见大势已去的溥仪和随身官员及家属乘火车南逃,13日到达通化县大栗子沟。两天后日本投降,溥仪也随即颁布《退位诏书》。19日,打算逃离大陆远走高飞的溥仪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时被苏联红军空降部队逮捕。对溥仪而言,这次的外逃计划落空不说,还葬送了他全部的财产。

苏军红军俘虏的溥仪随后被押往苏联赤塔市,上机时,溥仪的仆人携带的两个大皮箱引起了苏军士兵的注意,他们原以为里面装的是皇帝的龙袍衣着等生活物品。

但经打开验查,在场的人都哗然了,箱内装满五光十色的金银珠宝。其中有重量分别为218.3克和596克的两个金盘;用重量为34.8克拉的174颗钻石和两颗红宝石装饰制成的23K金昆虫形怀表;镶有石榴石和装饰表的23K金首饰合、红珊瑚手镯、纯金项链、纯金发针、珍珠饰品、青金石雕像等大小几百件名贵宝物。

溥仪的这两箱珠玉全是从清宫带出的,以备破落时享用,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却在苏联被哈巴罗夫斯克"截胡"了。

次年4月,苏联专家对这两箱珠宝进行了估价,约为478000卢布,显然是被人为地压低了价格。同年5月,溥仪被接到哈巴罗夫斯克的政府招待所赴宴。当地内务局的一名上校问溥仪:"溥仪先生,你打算怎样处理你的珠宝?我们苏联政府现为恢复国民经济发行公债,假如您同意把你的财物损献给苏联政府,那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溥仪明白此番话的意思,马上说:"我自己一直想提这个问题,若于没有机会,既然上校开口了,我很愿意把全部珍宝捐献给苏联政府,支持国家建设。"

说罢,立即就有人摆上了纸笔,溥仪即在纸上写了一段话:恳求苏联政府接受我的珠宝以利战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苏方签字的是古得利亚夫佐夫上校。至此,这两箱价值连城的珠宝被运往莫斯科,转交苏联国家保管局存放。

1950年8月1日,根据中苏有关协议,苏方将溥仪的两箱珠宝及其本人移交中国政府。但是,两箱珠宝经溥仪验查,少了许多东西,特别是溥仪本人喜爱的金剑不见了。后来从别的渠道得知,那把金剑和其他被扣下的宝物存放在苏联国家特别档案馆。

可以说,正是这次苏联红军突如其来的的空降,断送了溥仪后半辈生的荣华富贵。但也正是在这次特殊的经历,冥冥之中为溥仪孕育了另一笔无形的财产。

我们接着到政府安排溥仪住宿后的事说起。1960年2月16日,溥仪拿着北京市民政局的介绍信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报到,并于两天后正式工作,开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这种平平淡淡的孤单日子并一直持续到1962年。直到他遇到李淑贤的那一刻。

溥仪的一生共有五个妻子:文绣跟他离婚,婉容出轨生子,谭玉龄却22岁暴亡,李玉琴更是直接改嫁,最后陪伴自己的就是护士李淑贤。溥仪曾经讲过,在自己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也提到过,谭玉林是他一生最爱的女人,但是李淑贤却是他感到最为甜蜜的一位。

李淑贤作为溥仪的最后一任妻子,两人虽说是闪婚,也有所隐瞒,溥仪隐瞒了自己的身体情况,李淑贤隐瞒此前的私生活。但在溥仪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还是毫无保留地将所有时光都花在了李淑贤身上,甚至是去世后,也带给她前半生不曾拥有的荣耀和财产。

1967年,和李淑贤相处后的第五年,溥仪因尿毒症救治无效去世,反观他留给李淑贤的遗产却少的可怜:生前所剩无几的工资,一个衣柜以及一些书籍。

乍一看,李淑贤似乎并没有从溥仪身上获得太多的物质遗产。但是,就在这些看上去并不算值钱的遗产中却有一份隐形的财富。那就是傅仪曾经为自己写过的一本书——《我的前半生》。也就是笔者前文中所提及的溥仪在战犯管理所酝酿的那笔无形的财产,此书一经出版,就成为了抢手货,时人都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皇帝之前的生活到底如何,争相购买,所以巨额稿费可想而知。

当然这些好处也都落在了溥仪的唯一法定继承人李淑贤身上。除此之外,或许溥仪也有一点贴身体己,不排除落在李淑贤手上的可能性,但当事人不提,外人是永远无法得知真相了。

溥仪得到特赦后,穷的叮当响,为何能为妻子留下了一大笔遗产?

溥仪老先生真的是论如何都算得上是一个注定要写在史书上的男人。

溥仪之前和之后,中国历史是截然不同的,溥仪的终结代表着中国帝制的总结,几千年来的王权被捣毁,共和深入人心,就此出现新世界。

但从小历史上来说,从溥仪个人的视角上来看,他也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又幸运,又悲剧。

说他幸运是因为他可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成为了最后一个皇帝,而且是能够真真正正享有皇帝尊号,而且被国内国外和世界所承认的皇帝,一出生就是王者,概率渺小之极,可谓幸运。

可说他悲剧又是他在没有掌权的时候就被早早的决定了命运,被迫退位,不仅是亡国之君,还是爱新觉罗家荣耀的终结,被圈禁在紫禁城之中。

可他又是幸运的,在我们国家的历史长河中,鲜有封建君主为亡国之君留住性命,而且还能被新的王朝给优待的,他不仅被予以优待,还允许留在紫禁城中居住,而且还在紫金城中成婚,允许保存就有的皇家制度和伺候他及家人的的太监宫女。

每年袁世凯的国民政府还会给予非常高的费用供皇室开销。

相对于那些亡国之君而言,溥仪算是非常幸运了。

但再后来他被民国军阀混战的局面所波及,被赶出了紫禁城,此后他颠沛流离,悲喜莫名。

溥仪作为最后的皇帝,到颠沛流离的时候已经失去了作为皇帝所有的尊严,他的祖坟被张殿英挖了,而且凶手仍旧逍遥法外,他的贵妃文秀,因为个人情感和个人生活问题,竟然在报纸上登报和他离婚,让这个曾经的皇帝和皇家颜面尽失。

后来他被日本人挟持到了东北,又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但是却不过是日本人手中的傀儡,唯一的皇后婉容,却也染上了鸦片,还和侍卫通……一个男人可能有的耻辱,溥仪也许占全了吧。

最终日本人投降,作为汉奸,他被公审被监禁。

本以为就此要在牢里度过一生,毫无希望,但人生却因为特赦而迎来了光明。

1962年溥仪被特赦之后,进入了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他的人生仿佛就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他不仅有新的生活,新的身份,新的工作,还有了新的爱人。

新社会里都叫爱人了,这是同事给他介绍了一个医务人员作为爱人,对方的名字叫做李书贤,是个护士,有过一段不怎么幸福的婚姻,当年只有37岁。

当时的溥仪已经55岁了,关于礼貌,他形容了对方的意见,是否会在意年龄上的差距,而对方很豁达的答到:只要感情好,年龄不是问题。

最终溥仪在晚年没有想到还能留下这样一段夕阳红的恋情,两人相濡以沫,举案齐眉,执手度过了溥仪最后的时光。

溥仪虽然死了,溥仪死的时候只有61岁,他和李淑贤成婚才不过5年之久。正值壮年的李淑贤失去了依靠,又怎样度过以后的日子呢?

其实溥仪早在成婚之前就想好了,虽然溥仪没有半分财产,但他把《我的前半生》这本回忆录的版权受益人留给了李淑贤,算是给这个贤惠的女人的礼物,也是给她未来晚年的一份保障。

毕竟这个女人算是真心对他伺候他,而且不像前两个贵妃皇后一样,都最终因为嫌弃他无能,舍他而去。

1994年,溥仪骨灰由八宝山革命公墓被转账到光绪陵寝西北的华龙皇家陵园,而这座陵园并不是公立的,这是一座由个人经营的公墓。

溥仪之所以被迁入这座公墓,正是因为墓地开发商和李淑贤有过最终的交流合作,当然其中也必然有一些经济上的协作,开发商用溥仪来唤起这座公墓的知名度,李淑贤用溥仪换来遗产……

只是对于溥仪来说,这种交易会不会让他心寒呢?也许溥仪会谅解她吧……

溥仪得到特赦后,穷的叮当响,为何能为妻子留下了一大笔遗产?

溥仪,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他前后当了三次皇帝,一生非常坎坷,他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

1906年溥仪降生在北京醇亲王府,如果没有什么变故,溥仪很可能会继承他父亲的醇亲王。不幸的是,1908年慈禧太后降旨醇亲王府,要把溥仪抱到宫中抚养,这已经表明了溥仪将继承皇位。

溥仪的奶奶听到这个消息当场晕厥过去,他母亲也默默流泪,这场景与电视剧中的情况截然相反,电视剧中,如果听到自己的孩子将继承皇位,一家人会高兴得昏过去。

太监去抱溥仪,溥仪放声大哭,并打太监,不愿离开自己的家。

最后,只好让溥仪乳母王焦氏带他入宫,溥仪最听他乳母的话了,在乳母的安慰下,溥仪随内监们进宫。

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太后让溥仪一人祧两房,同时过继给同治帝和光绪帝,继承大清的皇位。12月2日,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此时的他才三岁,什么都不懂,却被人架上了一个即将覆灭的大王朝的皇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出山重掌清廷大权,袁世凯玩起了太极,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当然决定权是隆裕太后,他此时仍然是一个孩子。

溥仪退位后仍然居住在紫禁城,并开始读书学习。

1917年,北洋政府产生了府院之争,张勋以调解矛盾的理由,带着四千武定军进京。

张勋进京后,发动兵变,迎12岁的溥仪重坐龙椅,仅仅过了十多天,这场闹剧便收场了。

1922年12月1日,溥仪娶了皇后婉容、妃子文绣。溥仪在紫禁城内过着美滋滋的生活,时不时还出宫去体验一下生活。

1924年11月,溥仪的这种生活被打破了,冯玉祥阵前倒戈,软禁曹锟,取得了北京地区的大权,他派鹿钟麟等人进紫禁城将溥仪赶出宫,这次导致了溥仪财产的损失,但是溥仪仍然有很多贵重财产。

出宫的溥仪仍然很受大家的待见,当时的大佬段祺瑞、张作霖、吴佩孚等人都与他有来往,有人还帮助谋划,准备让他再回紫禁城。

在外的溥仪,最终被日本人利用,1931年11月,溥仪在日本人帮助下从天津逃到奉天,1932年3月1日,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成了伪满洲国皇帝,当其了傀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在逃亡途中被苏军捉获,被押往苏联。

在苏联的溥仪受到了优待,他多次请求永远居住在苏联,1946年,溥仪出席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950年7月30日,溥仪被引渡回国,随后被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再教育与劳动改造。

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特赦。

1962年,在沙曾熙的介绍下,溥仪与北京朝阳区关厢联合医院护士李淑贤结婚。

溥仪非常爱李淑贤,对李淑贤的关怀无微不至,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病逝。

据知情人透露溥仪给李淑贤留下的遗产是一封万字遗嘱、一个衣柜和一块钱。根本没有题中所谓的一大笔遗产,简直可以用寒暄来形容这个遗产。

溥仪曾经虽然是皇帝,但他也当个囚犯,早已没有了所谓的财产,特赦后溥仪先是在植物园工作,后来当了资料专员,这些也只是普通工作。

溥仪得到特赦后,穷的叮当响,为何能为妻子留下了一大笔遗产?

大概年幼时的李淑贤从来没有想过,她居然是“凤命”,能当上“皇后”。她更没想过,生前给自己带来痛苦的“皇帝”丈夫,会在去世后让她成为有钱人。

三十七岁的李淑贤是一名护士,她曾经结婚过两次,都因种种原因以离婚告终。所以当朋友为她介绍溥仪时,开始她并没有信心,只是因为溥仪的特殊身份——末代皇帝,才动了见面的念头。

两个人见面后,李淑贤的温婉打动了溥仪,而溥仪的文质彬彬也吸引了李淑贤。两个人不久就进入了爱河,登记结婚。

李淑贤结婚后才发现,原来溥仪是个“穷人”,别人都猜测他会有好多金银珠宝,古玩字画什么的,但事实上溥仪从紫禁城带出来的东西早已散失或者在特赦时上交国家。他平时只是靠工资生活而已。

说李淑贤不失望可能是假的,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想两个人好好过日子吧。

可惜“皇帝”终究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虽然溥仪已经不再是皇帝,而且经过新中国监狱的改造,可让他和平常人一样,还是有些困难。

没办法,还在襁褓中的溥仪就入宫为帝,过着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生活,一切都有其他人为他操心,下台后照样养尊处优,即使在监狱里,也有同监狱的满清遗老照顾他。

所以即使溥仪出狱后,他日常生活还是二百五,勉强能够达到生活自理程度,但如果让他像正常人一样过日子,还真是难为他了。

李淑贤和溥仪在一起,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保姆,让她更不能接受的是,溥仪性无能,这对一个如狼似虎年纪的妻子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但李淑贤并没有离婚,毕竟他们的婚姻是在政府关怀下举行的,她不想辜负上级的好意,更何况再离婚的话,她就成了离婚三次,说出去也不好听,好在溥仪性情温顺,对她体贴入微,工资全交,她说的话全听,家务不会做也努力学着做。就这样,两个人在一起过了五年相敬如宾的生活。

1967年,溥仪因病去世。外界都以为他会给李淑贤留下好多钱,其实溥仪平时大手大脚,根本没留下几块钱。

不过李淑贤的日子还算过得去,因为溥仪给她带来以下几笔收入。

一、每个月一百元的遗属费。

这在当时平常人都是二十几元工资的情况下,可是不少的费用。

二、版权费。

溥仪曾写过一本自传《我的前半生》,这本书出版后很受欢迎,因此李淑贤可以获得不少的收益。此外李淑贤也写了两本书《溥仪与我》《我的丈夫溥仪》,也蹭了些热度,收入不菲。

三、“迁坟费”。

溥仪的骨灰原来在八宝山安放,后来有人在光绪陵墓附近开了一个骨灰公墓,为了发出名气,老板劝说李淑贤将溥仪的骨灰安放在哪里,并给了李淑贤一笔费用。

这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老板借此将骨灰公墓命名为华龙皇家陵园,李淑贤也满足了丈夫生前曾想当“皇帝”,入“皇陵”的梦。

就这样,李淑贤凭借丈夫轻松成富婆,安然度过晚年生活。

溥仪得到特赦后,穷的叮当响,为何能为妻子留下了一大笔遗产?

先说一个身边的例子。

我认识一位老太太,家里以前是一个县的地主。因为成分不好,在斗地主的时候,家里基本上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剩下。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们兄妹几个无论是在上学还是工作,都是“不顺心(shou、qi、shi)”。

这样的家庭,怎么看都翻不了身了。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她们家拆墙的时候,从地基下面挖出几个大坛子。据她说,有金条、袁大头、还有清朝祖先留下来的圣旨。。。这下发财了吧!?!她们家后来确实发财了,在北京等地都有产业。

但是,却不是因为这笔“横财”。因为她们家被斗怕了。兄妹几个跟族人一商量,就全部上交了。上面看他们表现不错,以后对他们也是很照顾。之后,兄妹几个靠着父母的教诲,都出人头地了。

溥仪这个曾经全国最大的地主,是否给妻子留下很多遗产呢?

溥仪虽然是末代皇帝,但是,家产还真不少。在他被苏联移交给新中国之前,溥仪一行人随身携带了几箱子的宝贝。当时,苏联对溥仪很优待,还给他安排了别墅和仆人。而溥仪为了讨好苏联人,以支援苏联经济建设为由,向苏联献出部分宝贝。(《我的前半生》中有讲到)

不过,溥仪当时很不老实,对苏联人说献出了全部宝贝。其实,在献宝之后,溥仪还把很多值钱的宝贝藏在了箱底夹层之中。

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连肥皂盒里都已经塞满了。最后我决定,把它(藏不下的)扔掉!

苏联人捡到以后,虽然知道是溥仪的。但是,见溥仪不承认,也不逼他。

等溥仪移交给新中国之后,随身携带的宝贝还是藏在箱底。这个箱子随着他一起被带进抚顺监狱。而我国执行优待俘虏政策,也没有搜他的箱子。溥仪也比较奸猾,箱底的宝贝不敢动,他第一次只把露出来的“乾隆太上皇田黄玉三连环玉玺”交了出去。不过,溥仪自己做贼心虚,(他的箱子也太引人注目了),后来还是主动交出了皮箱中的宝贝。溥仪从此以后,算是“倾家荡产”了。

(那么,溥仪是否安排家人藏了一些宝贝呢?那就不为人知了。不过,按照溥仪的个性,肯定会安排家人给他保留一部分财产。不过,这都是猜测。)

溥仪被特赦以后,身无分文。不过,周总理为首的领导们对溥仪很关心,给他安排了工作。溥仪一开始工作的时候,工资是六十元,而当时一般的普通职工才二三十元。后来,溥仪从事文物鉴定等文史工作,凭本事将工资涨到了100元。据说,溥仪鉴定文物,看一眼就知道真假。理由就是,跟他“家里”的不一样。

不过,毛主席在1964年听到周围人说“皇帝”溥仪工资100元时曾说,“是不是有点少,可以适当上涨些,要保证食有鱼”。

溥仪晚年一身的病(他治病是报销的),自己又大手大脚(每天都要吃糕点零食)。在他临终之时,并没有给妻子李淑贤留下多少现金。据说,只有一块钱,外加一个衣柜(衣柜里有什么东西就不知道了)。不过,李淑贤也不用担心生计问题,因为政府会照顾她。

而且,李淑贤也写书,先后写了《溥仪与我》、《我的丈夫溥仪》,等回忆录。(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稿费,应该也是归李淑贤的。)

1995年,李淑贤还和华龙皇家陵园(在清西陵崇陵附近)达成协议,将溥仪埋葬在此地。这笔广告费,应该很丰厚。

(文|勇战王聊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