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到底有多么心狠手毒,为何先后杀死曹昂、曹冲、曹植、曹彰等兄弟?
这个提问本身就存在问题。曹丕虽然是个狠人,但是他对自己的兄弟只有提防,而没有加害之心。
1. 曹彰曹彰和曹丕他们两个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曹彰的能力非常强大,但是曹丕对于完全没有戒心。有时候细节最能展现事情的真相。曹丕对曹彰非常的好,他不但没有设计害他,还教他如何笼络人心。这说明曹丕对曹彰是非常信任的。
在《三国志》当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即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所以曹彰是因病去世,和曹丕没有任何的关系。
二.曹昂曹昂是最受曹操器重的孩子。曹操原来打算将他立为太子。如果从动机上来说,他是曹丕最想除掉的人。但是曹昂的死和曹丕没有任何的关系。
曹操长子。宛城之中昂将己马让与太祖。
太祖乘马走脱,昂死於乱军之中。曹丕不是被暗算,而是主动把马让给曹操,最后被张绣给杀死。这件事和曹丕没有任何的关系。
实际上,即使曹昂没有出意外,曹丕也不会伤害他。曹丕对自己的大哥有着很高的评价,对他的感情只有敬佩而没有嫉妒。用现在的话来说,曹丕是曹昂的真迷弟。
再结合曹丕做的事来看,曹丕应该是言行一致的。他在上位之后各种针对张绣,就是想要为自己的大哥报仇,可见其在自己心中地位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杀大哥呢。
三.曹冲曹冲非常的聪颖,他一直受到曹操的青睐。曹操甚至对自己的儿子们说过,曹冲的死对于曹丕等人是一件好事。
曹丕和曹冲没有多少感情,但是他也为曹冲英年早逝感到可惜。曹冲虽然英年早逝,但曹丕不太可能是凶手。
史料记载,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所谓的被毒死,很有可能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杜撰出来的。根据史料记载。曹冲并不是被毒死,而是因病去世。这样曹丕的嫌疑就更小了。
四.曹植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因为七步诗的关系,所以很多人觉得曹丕对曹植是抱有敌意的。这个理解的确没错。
但曹丕试探曹植,就说明他对曹植其实是没有杀意的。曹植的答案也让曹丕非常的满意,所以两个人之间自然就没有什么矛盾了。
而且大家不要忘了,曹丕是公元226年去世,而曹植则是公元232年去世,曹丕的去世时间要比曹植更早。所以题目当中所说的曹丕杀死曹植,完全就不可能发生。
曹丕到底有多么心狠手毒,为何先后杀死曹昂、曹冲、曹植、曹彰等兄弟?
曹昂、曹冲、曹植、曹彰的死都与曹丕没有关系,这个锅曹丕不背,历史上真实的曹丕也不是这么狠毒的人。
没错,曹昂死的那一次,曹丕也在场,当时曹操南征张绣,带上了他的两个儿子,长子曹昂,二子曹丕,当时曹昂大概20多岁左右,而曹丕年仅11岁,那一年,曹操43岁。
曹操征张绣,张绣见曹操势大,率众投降曹操,之后曹操见到了张绣寡居的婶娘邹氏,见邹氏长得非常漂亮,曹操起了色心,立即纳了张绣的婶娘,这让张绣非常尴尬,那曹操不是成了张绣的叔叔了吧,这辈份乱了。
据说,还发生了一件事,曹操见张绣的贴身卫士胡车儿生得勇猛,很是喜欢,有收买之心,赏赐胡车儿大量的钱财和黄金,也引起张绣的忌惮,这两种事合在一起,导致投降的张绣又生反叛之心。
不久,张绣趁换防机会,对曹操发动突然袭击,曹操措手不及,这一战,曹操的侄子曹安民、长子曹昂、爱将典韦为了保护曹操战死,曹昂是将自已的战马让给了父亲曹操,因为曹操的战马被箭射死了,而正是因为曹昂让马,才让曹操捡回一命。
当时曹丕才11岁,还是虚岁,不要告诉我11岁的孩子就有纂位之心了,就懂得杀兄长为自已谋位了?何况当时的曹操势力并不是特别强大,地盘仅有兖州及豫州一部分地盘,能不能统一北方都还嫌早呢,曹操又不是皇帝,曹丕用得着杀兄纂位吗?曹丕难道是穿越而来的吗?
况且曹昂是自已主动让马给曹操的,并没有曹丕什么事,当时年仅11岁的曹丕遇到敌人的攻击,能逃出来尚且属于不容易,还有心思策划杀兄长?一切的证据表明,曹丕没有害曹昂,曹昂之死与曹丕没有任何关系,曹昂之死完全是曹操本人的责任。
曹操的老婆丁夫人在这事之后责怪曹操也可以看出,曹昂之死是曹操造成的,另外还有传言说曹丕在张绣投降后害死了张绣,这应该是谣言,张绣死于公元207年,随曹操北伐乌桓的路上,曹丕可没在现场。
曹冲是曹操25个儿子中排行十几位的儿子,是曹丕同父异母的弟弟,只是因为从小聪明伶俐,深得曹操的喜欢,史书也明确记录了曹冲是得了重病而死,在那个年代,生下来的孩子夭折不在少数,曹操至少有7个儿子在没有成年就夭折了,包括曹冲也是这样。
只是因为曹冲聪明,又偏偏死的早,所以就认为曹丕害死了曹冲,不是电视看多了,就是大脑短路了,曹丕死于公元208年5月,当时曹操还没有发动赤壁之战,仅仅是刚刚统一了整个北方而已,这一年曹操54岁,还没有将继承人的事项提上日程,只是忙着征战,统一中国,凭什么就认为曹丕在当时就有害死曹冲的可能?
曹丕曾在曹冲死后去安慰曹操,曹操当时说了一句话: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很多人凭这一件事认定可能是曹丕害死了曹操,因为曹操有将曹冲立为继承的想法。
但是仅凭这一句话,并没有证据能证明曹丕害死曹冲,曹冲是小妾生的儿子,曹丕却是嫡长子,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嫡长子继承制,就算曹操有想法,能不能立得成还是个未知数,何况曹冲聪明就应该立为继承人吗?
要说聪明,曹植不是更聪明吗?小时候聪明,长大是否聪明还不一定,继承人是要承担一个国家的领导责任,需要的是综合能力,重要的是能力而不是聪明,聪明人很多,比如杨修、孔融等人,够聪明吧,结果呢,被曹操杀了。
况且曹丕的能力并不差,论文采,曹丕比曹彰强,论武功,曹丕比曹植强,论寿命,曹丕比曹冲长,论综合能力,曹丕才是最强的。
曹植与曹彰是曹丕的亲兄弟,同父同母,曹彰死于公元223年,曹植死于公元232年,虽然曹丕即位后对曹彰和曹植等宗亲进行过打压,但从来没有杀害的意思。
先说曹植,曹植是与曹丕有过竞争继承人之位的亲兄弟,按理来说,应该是曹丕最恨的人,但曹植活到了232年,曹丕死于226年,曹丕都死了,曹植还活着,是谁说曹丕害死了曹植,难道是曹丕的魂魄害死了曹植不成?
说曹丕有加害曹植之心的,无非就是因为那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此作为曹丕迫害曹植的证据,可是这诗出自《世说新语》这本魏晋时期的八卦杂志,并不是史书记载,《七步诗》是否真是曹植所做,是有疑问的。
看待曹丕与曹植的关系,应该从两人的总体关系来看,曹丕当上皇帝后,曹植干了很多荒唐事,曹丕都没有杀曹植 ,比如曹植醉酒辱骂监国使者,这可是死罪,曹丕也只是将曹植降职处理。还有东郡太守王机、 防辅吏仓辑诬告曹植谋反,曹丕都没有杀曹植,只是将他迁移另地。
还有曹丕还多次加封曹植的封地,曹丕在去世的前一年,路过曹植的封地,还专门去见了曹植,两兄弟把酒言允,还给曹植增加食邑,这像是要钉曹植的人吗?如果你再看看封建历史上,当上皇帝的君主是如何对待争位失败的皇子就能明白,曹丕算是仁慈的皇帝了。看看李世民,你就知道曹丕有多仁慈。
当然了,曹丕是有防备曹植的,只给封地和富贵,不给实际权力,这也无可厚非,所以,曹植之死与曹丕没有关系。
最后说曹彰,曹彰是对曹丕最没有威胁的亲兄弟了,杀人是要理由的,尤其是对亲兄弟,宫廷政变是残酷,但也是有原因,曹丕凭什么杀曹彰?
有人认为曹操临死前将曹彰召到洛阳,可能有意传位给曹彰,我只能呵呵了。曹丕的继承人之位早就已经确定了,曹操出征,后方大本营邺城是曹丕镇守的,而且曹丕的官职是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摆明了是接班人的位置,曹操召曹彰,不过是在临死前,与儿子说说话而已,看看曹操的遗书,说的都是家常小事。
曹操又不是傻子,立了个继承人,再另立一个,让儿子们自相残杀他就含笑九泉了?这是不可能的事嘛!
还有曹彰问先王玉玺的事,被贾逵挡回去了,曹彰也就没问了,曹彰应该是想保护玉玺,因为当时曹彰是最先到达洛阳的,而曹丕还在路上,如果曹彰真要抢,贾逵挡得住吗?曹彰又有武力,又有兵权,但是没有纂位之心。
曹彰在外打仗立了功,曹丕还教曹彰要谦虚,将功劳让给手下的将士,曹彰照做了,这不就是兄弟之间的纯真感情吗?只不过很多事情,被别有用心的人误解了,曹丕对曹彰从来就没有杀心。
曹彰是进京祭见时,得了重病而死的,就是病死的,与曹丕没有任何关系,别把曹丕想得那么坏。
历史上的曹丕算是一位有作为的仁慈之君,虽然有些小心眼,比如杀帮曹植争宠的丁家兄弟,还想杀曹洪,被阻止了,但总体来说,曹丕仍然是一位英明之君,在位期间平定边患,解决青州、徐州藏霸等割据势力,恢复汉朝在西域的统治等等。
对于兄弟,他只是防备,没有加害之心,反观后世王朝,杀亲兄弟的太多了,在这里必须得为曹丕正名,曹昂、曹冲、曹植、曹彰之死,都与曹丕没有关系,别让曹丕背这个黑锅!
曹丕到底有多么心狠手毒,为何先后杀死曹昂、曹冲、曹植、曹彰等兄弟?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我是紫气东来,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首七步诗让我们了解到曹丕与曹植的兄弟之情不和睦,也让大家怀疑曹丕对自家兄弟的感情,是否是心狠手辣之辈,我们来分析一下几人的结局,就能得出结论。一、曹操的长子曹昂
曹昂是不幸的,但对曹丕来说是幸运的。曹昂死的早了些,在公元197年,曹操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叛,叛变的原因曹操纳了张绣婶娘杜夫人,结果导致曹昂与大将典韦为保护曹操突围,力战而死。后曹丕登基之时,表示如果兄长若在,他是没机会登上皇帝之位的。曹昂死后,曹丕先追谥为丰悼公,后又进一步追封曹昂为丰悼王。
曹昂之死于曹丕并无任何关系,曹丕在其死后,大肆追封,也是表示对其兄长的敬重。
二、才气盖世的神童曹冲
在曹操的众多儿子当中,要说谁最受曹操喜爱,曹冲当属第一。有关曹冲的事迹:曹冲称象、智救库吏等表现出曹冲过人的聪慧和仁爱,曹操也曾多次表达想要曹冲继承大位的想法。怎想天妒英才,曹冲于十三岁夭折,曹冲是正常病逝的。在影视剧中,曹丕为了大位放毒蛇害死了曹冲,纯属为了黑曹丕,曹丕没有那个胆量,也不会残忍到害死弟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再说还有曹植和曹彰等人,他不会全都害死吧,那如果这样的话,曹操估计早就活剐了他。
曹操在世时封曹冲为邓侯,后曹丕追赠谥号为邓公,曹叡时期给曹冲谥号为邓哀王。
曹冲之死与曹丕也并无关联,至少在史料记载上没有记载。
三、黄须儿曹彰
在曹操的儿子当中,曹彰的武力可谓是首屈一指,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被曹操称赞为“黄须儿”,这是个赞赏有加的称呼。曹操在洛阳病逝前,曾召见曹彰,奈何在曹彰回来之前,曹操已断气,曹彰回来奔丧,并未与曹丕争夺王位,而是相应的交出了兵权。有一个疑点就是曹彰回封国不久暴病而亡,死是三十五岁,正值壮年,而且曹彰是习武之人,身体素质应该比较好。
在这一方面,曹丕有重大嫌疑,是不是曹丕下毒害死的,我个人觉得不会,因为曹丕已继承大统,得到众多老一辈的文臣武将支持,包括曹仁、张辽、徐晃、张郃、司马懿、陈群、钟繇等人的支持,而曹彰虽有军功,但威望和背后的实力不如曹丕,曹丕也就没必要再去杀一个对自己没有威胁的人。曹彰死后,有公爵封为任城王。
曹彰之死是个未解之谜,但与曹丕并无直接的关系,曹丕对其防备,但给足了富贵。
四、独占天下八斗的才子曹植
把曹植放到最后,因为曹植与曹丕恩怨最深,也是曹丕和曹叡最提防的人。曹植与曹丕的矛盾在于争夺世子之位,在曹冲死后,曹操面对同样出色的曹植和曹丕,始终无法做出选择。在不断的测试和考验中,曹操确立了曹丕为世子,随着世子之位的落选,曹丕诛杀了曹植身边的心腹,也曾逼自己的兄弟七步成诗,但后来因为太后的阻止,曹丕也感慨自己与曹植的兄弟之情,并未太过为难曹植。但对这个能力不输自己的弟弟曹植,曹丕也是不放心,曾多次迁离曹植并多加监视,曹丕死于公元226年,曹植死于公元232年,如果曹丕真心狠手辣,可能会在死之前除掉曹植了。
曹植是死于郁郁不得志,本想施展才华来为国效力,可是曹丕、曹叡对其过于防范和戒备,从而对其重用,所以曹植心灰意冷之下,专心研究学术,一个想不开的、处处受到打压的人终于一病不起了。
曹植的死是自己不得志,多次迁徙造成的,这当中有曹丕的责任,但作为帝王,谁敢放一个才华与能力都可以与之匹敌的竞争对待在身边,曹丕不敢、曹叡也不敢。
五、曹丕对汉献帝禅位后的安排
汉献帝禅让后,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汉献帝可以在封地内使用汉朝的历法年号,可以用天子的礼仪祭天,上奏不用称臣,可以说刘协在山阳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刘协也是在那安度晚年的,公元234年病逝,是在曹丕之后。
六、曹丕自己本人
曹操、曹丕、曹植三人开创了建安文学,曹丕本人也很有才华。曹丕死之前把后宫中淑媛、昭仪以下的嫔妃遣送回家,还对自己死后安排了薄葬,可以说曹丕作为曹魏的开国皇帝,并不是那么无能和昏庸。
综上:以上曹丕的几位兄弟的死,和曹丕并没有直接大的关系,相比后世的唐朝玄武门之变,手足相残和清朝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的惨烈,曹丕对兄弟的可以算是比较仁慈了,算不得手段残忍。曹丕大肆打压宗族,是出于稳定统治的需要,这一举措,导致宗亲势力不如豪门士族,这也为曹魏的政权旁落留下了隐患。曹丕到底有多么心狠手毒,为何先后杀死曹昂、曹冲、曹植、曹彰等兄弟?
曹丕只杀了曹彰,别人都没杀,因为曹彰手握兵权,威胁到曹丕的地位。
曹彰武力值很高,刘备汉中会战时,曹操派出自己的黄须儿,刘备就把刘封派了出来,曹操大骂,贩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把刘备差点气坏。刘封明显不是曹彰的对手。
曹丕当了皇帝,曹彰带兵回来吊孝,曹丕很害怕,用了贾诩的计策,夺了曹彰的兵权,但是一直不放心。有一天请曹彰下棋,故意不给喝水,而是放上了蜜枣,一部分蜜枣里放着毒药,做了记号,一部分没有毒药。曹丕就吃没毒药的,曹彰有毒没毒一起吃,结果回家没多久就毒发身亡了。
曹昂是曹操征张绣时被张绣干掉的,曹冲是病死的,曹植一直活到曹叡时期,比曹丕都活的长。
说说曹昂的死。曹操征张绣,张绣都投降了,曹操半夜想起搞女人,就把张绣叔叔的小妾给搞了,张绣很生气,尼玛这不是明欺负人么,弄死你。结果半夜曹操正睡着呢,张绣带人进来了,典韦被杀死,曹昂也被杀死。
曹丕到底有多么心狠手毒,为何先后杀死曹昂、曹冲、曹植、曹彰等兄弟?
曹丕:这锅我不背!
曹丕对兄弟们的刻薄,只是担心影响到他的地位。曹丕虽然让兄弟们无权无兵无出路,但是他终究是没有伤害过任何一个兄弟。对比后世同样夺嫡的人,唐太宗李世民杀尽大哥三弟后人,雍正九子夺嫡更是将九弟囚禁至死,曹丕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和曹植夺嫡之争,让我们误以为曹丕对曹植有多么残忍,在初登王位就诛杀了曹植党羽,后来又百般迫害曹植,让他生活在压迫、痛苦的环境中,但是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样的。
首先说曹植争储失败后,经常借酒消愁,有一次他喝多了酒,竟然借酒撒泼,“劫胁使者”。曹植这可惹了大祸了,“使者”指的是监国谒者,行监察检举之责,和后世御史差不多。按理说对这样的人恭维还来不及,曹植倒好,竟然敢劫胁,往小了说这是对谒者不敬,往大了说这就是藐视皇权。
曹丕是怎么处理的?他象征性的将曹植贬爵一级,不过当年又加封鄄城侯。次年,曹丕对兄弟们封王时也没有忘记曹植,只是象征性的晚封了一个月。
曹丕对曹植的封赏是非常丰厚的。曹魏时期,由于战乱,所以封邑普遍不多,比如华歆位列三公,也只有八百户封邑,而曹植的封邑有多少户?多达二千五百户。
也由于曹植夺嫡失败,加上他言行举止并不谨慎,所以很多人借检举曹植来讨好曹丕。比如黄初三年(222),东郡太守王机诬告曹植。黄初四年(223),曹植徒封雍丘,又为监官检举。但是曹丕力排众议,对曹植没有任何处罚,反而在黄初五年(224)下发一道“敢妄相告,以其罪罪之”的命令。
黄初七年(226)曹丕死后,曹植作《文帝诔》缅怀追思。
曹昂死在宛城之变曹昂是曹操的长子,虽然不是嫡子,但是文武攻略都有曹操风采,所以曹操很喜欢他,出兵作战都喜欢带着曹昂。
当然曹昂之所以死,就栽在曹操好人妻这口上去了,曹操到张绣军中受降时看上了张绣的婶婶邹氏,再加上又重金赏赐张绣的大将胡车儿,所以张绣疑心加羞愤下就兵变了,想要弄死曹操。
这天晚上曹操正和邹氏温存时,张绣借口调兵从曹操军前经过,突然发起进攻。曹操裤子都没穿好就从后门往外跑,保镖典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挡在帐前。结果曹操的坐骑被乱箭射死了,眼看着追兵马上就冲上来了,长子曹昂把自己的马让给了曹操,自己步战而死。
当时曹丕虽然也在军中,但是只有十岁,自己能骑马逃出来就已经不错了。
曹冲之殇曹冲称象这个典故让曹冲在曹操这么多的儿子中脱颖而出,曹冲是环夫人所生,虽然曹操对他的宠爱一时超过了其他儿子,但是曹操真的有立曹冲为世子的想法却也未必。
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患病期间,曹操曾亲自为其祈命,足以证明在病危期间是有相对较长的时间的,可以基本排除毒杀等非自然死亡的可能性。
曹彰——疼爱并不代表看重说曹彰,估计曹操压根儿就没考虑,不得不说曹操很喜欢曹彰,只有对曹彰,曹操一直亲切地称他为“黄须儿”,可以看出曹操对他有多喜爱了。读一读曹彰传,里面曹操形象完全变成慈爱的父亲。
“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买鞋的刘备,等我儿来打你。
但是曹彰虽然很得曹操喜爱,却又两大缺点。第一没文化,第二太鲁莽,且政治情商基本为负,可以说曹操从来没有考虑过立他,三国志也记载: “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曹丕还给曹彰出谋划策,怎样讨老爹的欢心,这说明:第一,曹丕以及一众人根本没有把曹彰当作可能的储君人选,第二,曹彰真的情商太低,低到曹丕都看不下去了。
曹家夺嫡之争并不惨烈,曹彰曹植都活得好好的,当着富贵王爷。除了杨家,丁家几个不开眼的货,也没多少人收到牵连。曹丕到底有多么心狠手毒,为何先后杀死曹昂、曹冲、曹植、曹彰等兄弟?
枭雄曹操一辈子儿女众多,他有25个儿子,7个女儿。大家熟悉的儿子有曹昂、曹丕、曹彰、曹植和曹冲,七个女儿曹操把她们嫁给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汉献帝刘协,看来汉献帝女人缘也还是挺不错的。
曹丕在最后的竞争中胜出,成为曹操的世子,在曹操去世后,继承了魏王的爵位和丞相的职务,可曹丕可不稀罕魏王的爵位,于是在他成为丞相后不久,就逼自己的妹夫汉献帝禅位,自己登上帝位,即魏文帝。
曹丕博学多才,心里深重,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造诣,跟父亲曹操和弟弟曹植合称‘’建安三子‘’。当然他的文学水平同弟弟曹植和父亲曹操比还是差一点。
曹操在世时,曹丕谨小慎微,深藏不露,这也是他跟曹植竞争世子胜出的原因。可当曹丕登上帝位后,就表现出了他的英雄本色,他不仅把父亲后宫留下的女人纳为己有,还对兄弟姊妹们下手,事情果真如此吗?
提出的问题是:曹丕到底有多么心狠手辣,为何先后杀死曹昂、曹冲、曹植、曹彰等兄弟?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有必要澄清一下,曹昂、曹植并不是曹丕杀害的。曹冲的死因有传说之嫌,接下来我会跟大家说明。
曹丕(187~226年),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的长子,曹丕与曹彰(189~223年)和曹植(192~232年)都为卞夫人所生,这三个是一母所生的兄弟,曹丕为长,曹彰次之,曹植第三,另外还有一个老四曹熊。
我们先来说说曹昂,曹昂(?~197年),他是曹操的长子,母亲刘氏在曹昂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他是由丁夫人带大的,丁夫人非常疼爱曹昂,对他如同己出,曹昂从小就乖巧伶俐,为人谦和,曹操也特别喜爱,在曹昂20岁的时侯举孝廉,入朝做官,公元197年,跟随曹操出征,讨伐张绣,张绣在众人的劝说下投降。按说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结果是非常理想的。可曹操被来得容易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大喜之后,在酒精的作用下,男性荷尔蒙发挥了作用,于是有人把张绣的婶娘邹氏送到了曹操的床上。张绣深感受到奇耻大辱,即降又反,给曹操来了个措手不及。曹操大败,并把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给搭进去了,两人为了保护曹操,一同战死在宛城,他战死时曹丕不过10岁。
其次说说曹彰,曹彰跟曹丕是一母所生,他比曹丕小两岁,曹彰武艺超群,他是曹操所有儿子里武功最高的,长得也是五大三粗,络腮胡须是黄色的,因此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曹丕称帝后,被封为任城王。223年,曹彰到洛阳朝见曹丕,不久病死在自己的府邸,对于他的突然去世,有不少人猜测是曹丕害死的。
接下来说说曹植(192~232年),曹植,字子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他的《七步诗》更是老幼都会背诵的,曹植是卞夫人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太和六年曹植改封为陈王,曹植风流倜傥,率真任性,嗜好酗酒,完全是一副文人做派。他的文学成就也是最高的,他的《洛神赋》一直被后人传颂,曹操曾一度有意立他为世子,但后来很多行为让曹操失望。李白在他的名篇《将进酒》里有曰:昔时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可见陈王曹植不但好酒,而且还喜欢斗酒。曹植于公元232年去世,此时曹丕已经去世了六年之久。
最后说说曹冲(196年~208年),字仓舒,曹冲比曹丕小9岁,他仅仅活了13年,曹冲是曹操和环夫人所生的儿子,据说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表现的才能与众不同,曹操甚是喜爱。不过曹冲给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称象的故事。由于他的聪慧,据说曹操想把他培养成继承人。曹操是一代枭雄,而且生性多疑,在他没有决定之前,是不会轻易透露的,众多的说法也只不过是人们的猜测而已。曹冲在208年,因病去世,对于他的去世,后人有许多谜团,有人说是被曹丕毒死的,也有人说是曹丕派人放毒蛇咬死的。总之和曹丕有关系,不过这一切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
综合以上的概述,我们现在采用排除法来回答问题。
第一、曹昂之死与曹丕没有任何关系,他的死是曹操一手造成的。
第二、曹彰去世的时候是在都城洛阳,而且他是从封地来都城朝见的,突然暴毙,死因值得怀疑,曹彰是个武将,曹丕忌惮他也是有可能的,武将造反又不会讲道理。我个人认为曹彰被曹丕害死的可能性很大。
第三、曹植去世时,曹丕死了6年多,曹植原来本是曹丕的竞争对手,可曹植放荡不羁,在曹操眼里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主,所以让曹操失望,他的失败不是曹丕坑害的,是自己造成的。曹丕称帝后,虽然有杀他的想法,还逼他作了《七步诗》,不过最终曹丕还是放过了曹植。
第四、曹冲是在208年去世的,当时也不过13岁,而且曹冲是曹操的妾环夫人的儿子,曹丕被立为世子是在217年,可以说曹冲根本不会影响曹丕,也不是竞争对手,所以说曹冲是因病而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