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古代是用什么种田的?例如中国用耕牛?

我们都知道农耕社会离不开耕田,而只要想耕田就必然需要一定的生产资料,我们中国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期到铁犁牛耕的封建时代,逐步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大框架下,无数若干的农户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通过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化来使自己得以生存,在封建土地私有化确定之后的这个时期里面,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

这些先进的农业工具和技术,都大大提升了当时东方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并且促进了农产品产量的增长,对生产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铁犁牛耕作为一个比较常见的生产基本方式,就能大大的在当时提高生产效率,所以这甚至让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都选择对耕牛进行保护政策。在那些个时候,你胆敢吃牛肉?那就是非常大的罪过了,所以假若如果你想要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去吃点牛肉准没错——毕竟这是政府明令禁止的。所以会出现水浒传当中经常出现的那些好汉们,张嘴就是来二斤牛肉。

在当时的东方中国,耕牛作为当时耕地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每户人家对牛的重视程度虽然不至于像对待另一个普通家庭成员,但是也至少是捧在手心里的那种程度的存在。而西方世界他们的耕田工具却与中国不太一样,中国乃至东亚文明差不多都是使用牛来耕田,但西方却大多是使用一些奴隶以及强壮马匹用来耕种土地。

这一点东西方是区别甚大,之所以会这样,归根结底还是得归源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和制度差异。

东方,在中国周朝之后,由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尘嚣日上,这就是孔子口中所谓的礼崩乐坏的时代,这种时代有没有什么好处呢?其实是有一种好处的,那就是逐渐从奴隶制时代转变成封建时代,再也不会像周朝以前动不动就将大量的奴隶给殉葬,封建王朝也至少认可了那些作为自己税赋来源的平民的基本权利,人们虽然依旧被压榨,但一定程度上比以前轻了不少,因为人已经不再是完全的奴隶了。

而非常不幸的是,东方摆脱的挺早,西方却不尽然。西方正式摆脱奴隶制,大步迈进封建时代,是非常晚,非常晚。而且时间比较晚也就罢了,偏偏西方后来居上的封建制度还是非常残缺的,所以这个西方的封建时代,它并没有什么与我们中国封建时代类似的地方。

表现层面具体到耕田工具来说,由于我们东方,也就是中国,向来信奉的是封建王朝的税赋制度,作为一个平民拥有自己的土地,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自耕农,只需要交足国家的税赋,剩下来的产量都是自己。

而西方却大不相同,西方的封建制度是等级森严的层次分配,国王只能控制下一层爵位的人,而不能控制下下层爵位的人,下面的贵族也是一样,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平民,只有奴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农奴。

农奴是不配拥有生产资料的,所以西方的那些贵族,其实就是一些奴隶主,他们当然要想方设法的节约成本和残酷剥削奴隶阶层,这才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因此他们会选择用一些奴隶们来进行耕地。

说了为何用奴隶,再来说说为何用马?欧洲的贵族们很小就接受非常系统的军事训练,结合贵州家们的儿子们经常能作为骑士阶级耀武扬威,我们可以发现欧洲的马匹数量还是很多得,而且欧洲的马匹往往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生得高头大马,与东方的马种相比,具有体量上的优势。

并且由于欧洲军事训练向来都是贵族精英军事发展,并不会让东方那样大规模扩军,这就产生了很多空闲下来的马匹,这些多余下来的马匹,贵族奴隶主都会把它们用于耕种田地。

其实马这种动物,全世界都有很多民族驯服过,实际上中国也曾经试图用马来耕地,只不过由于中国的马种不适合耕地,并且由于中国的马匹一向是极度重要的军事战略资源,所以一直不能普及开用来耕地。

而且由于欧洲的农耕技术发展并不充分,他们的土地也就开垦的不是很全面,是可以用马的。而我们东方中国的农业不行,则是因为我国古代向来有精耕细作的特点,这其实不是什么民族特性,而单纯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很早就掌握了非常先进的农耕技术,所以我们就养成了精耕细作的特点,这种精耕细作的特点非常方便于开垦荒地,而开垦荒地自然就需要特别持久的动力,马匹这种东西它的持久力是众所周知的,它的力道是不够的。

因此,综合这些来看,对欧洲人来说,马数量更多;马也没有规模化装备军队;加上土地开垦技术层面不如中国精致。因此,一头牛和一匹马在欧洲的成本相比较而言的话,自然是一匹马的成本更低,况且欧洲的贵族们更喜欢吃牛肉,而非马肉,牛用来吃的情况更多。

总结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古代西方的耕地与中国是截然不同。西方是奴隶和马匹作为耕地主要工具,然后辅助一些其他五花八门的方式,这主要还是他们的制度发育残缺导致农业生产发展技术不高和缺乏强有力的政府管理造就的 。

若是西方国家那个时候制度发育较为充分,不那么残缺,或许西方就不会动用大量奴隶和做耕作工具,而是会发展先进的耕作技术。而因为耕作的落后,导致荒地需要开垦,古代西方用那类强壮的马匹和那些凄惨的奴隶们也就足够使用了。

当然了,其实也肯定是有部分人是用牛来耕田的,或者一些其他什么的方式,总而言之,他们就没有一个想古代中国铁力牛耕一样统一的方式,而这些则归结于他们一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集权政府。

西方人古代是用什么种田的?例如中国用耕牛?

古往今来,粮食都是国之根本。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能丰衣足食,国家便能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乃是农耕文明,向来以农为本。铁犁牛耕的技术让中国古代农业极为领先,耕牛也因此被推崇。然而,中西方地理条件不同,社会环境也千差万别,西方是用什么种田呢?

在十世纪以前,西方社会主要是以牛耕地。在西方古典时期,耕种都是仰赖公牛。对于某些贫农而言,也会用驴子或者母牛耕耘。在当时,马的主要用途还是运输,所以,在农业活动中,畜力中马的数量仅占百分之五。这个时期,耕牛的大量使用是情有可原的。首先,西方的谷物种植制度实行二圃制,即把土地分为两块,每年耕种一块,闲置一块,以此来保证土地肥力,但是这也导致了粮食的稀缺。这种情况下,无法为马提供充足的燕麦。除此之外,适于马匹耕种的保护装备还未发展完备。脆弱的马蹄无法长期在地中行走,而钉马掌又尚未出现。这些原因都让农民选择耕牛。

在十二世纪之后,西方大规模地使用马耕种才成为可能。外部条件的成熟为马耕的出现提供了条件,适合马耕的技术装备已经出现,而取代了二圃制的三圃制也让农民有足够的粮食喂养马。马的物种特点也让它脱颖而出。其一,马的用途更为广泛。在中世纪早期,有个现象颇为奇怪,即领主多以牛耕耘,而平民百姓却更多采用马耕种。这是因为马还可以骑行、托运物品等,农闲之时,马的用处无疑更大。其二,马耕种的速度更快。在配合得当的前提下,马的耕种速度是牛的三至四倍。当然,马的力量不如耕牛,可是西方并不追求精耕细作,选择马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除此之外,西方也采用奴隶耕田。在奴隶制社会时期,毫无人权的奴隶往往被当做牲畜使用,他们被称为“有生命的工具”。在奴隶制盛行时,人常被用来耕种。在周朝时,就有“千耦其耘”的场景。通常是两人配合耕种。春秋末期时,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已经结束。相较之下,西方的奴隶制延续时间更长,直到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时,奴隶制才消除,要比中国晚大约九百年。因而,西方用奴隶耕种的时间更长。奴隶主为压榨奴隶,通常会让奴隶耕种。

其实,无论是马耕、牛耕,亦或是奴隶耕种,在古代中国也都存在过。牛耕是广为人知的耕种方式,无需多言。而马耕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在老子《道德经》中就提到过用马耕种。正儿八经的马耕记载则出现在汉朝文献中,但是,由于马更多用作战马,且中国的马种不适合耕种,所以马耕逐渐被淘汰。而奴隶耕种也在奴隶制时期存在过很长时期,随着封建制的建立而消失。

马耕与牛耕作为广泛使用的耕作方式,都各有优势。具体采用哪种,是由于地理条件和社会环境决定的,并无优劣之分。

西方人古代是用什么种田的?例如中国用耕牛?

有用大象的吗?

西方人古代是用什么种田的?例如中国用耕牛?

古代欧洲最普遍的耕地方法,一般就是“马耕”。

跟我国惯常使用的牛耕不同,马耕在欧洲的历史上占据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乃至现在还有一些地区沿用马耕的传统。

所谓马耕,就是如图所示,利用马匹进行耕种的畜力农耕,欧洲人最早使用马耕的年代应是在公元10世纪,在此之前,一般也是使用牛耕或驴耕,比如常见的公牛耕种。

根据1086年英国国王威廉一世发布的《英国农业调查》显示,1086年的英国,全国范围内所用马耕的比例,也仅为5%左右。

这表明至少在1086年,英国农民主要采用的仍然是人力或牛耕的方式,而当时的畜力还是以牛、驴、骡为主。

(注:《英国农业调查》,也称《末日审判书》Doomsday Book)

这一时期的欧洲马匹,主要还是用来商旅以及载客。

直到10世纪以后,由于欧洲农作制度的根本性改革,促使马耕逐渐取代牛耕,成为欧洲人的日常耕种方式。

为何会出现这种转变,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二:

第一,由两田制改革为三田制。

欧洲中世纪时期,庄园耕作开始采取“三田制 (Three-field system)”实施轮耕,这种制度共分作三部分:

一是春耕地,春种秋收。

二是秋耕地,秋种春收。

三是休耕地,停止耕作。

这种制度使得农耕效率大幅提高,因此农业产出增加的情况下,降低了饲养马匹的成本。

假设以前每天光养马就要耗费5斤粮食,而产出只有每天10斤,但是产量提高到每天15斤以后,即使每天消耗5斤粮食用来养马,还是有10斤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以上仅为假设,我也清楚粮食产量不能这样来计算,但为了方便读者更好理解,才如此描述。)

众所周知,马匹的饲养成本相比起养牛要更为高昂,但由于马的速度快,所以相对而言,马耕的效率比牛耕更快。

因此在欧洲农民有了更多粮食,并且农具也更为轻便的情况下,逐渐开始更换马匹进行耕种,如此一来,就比之前的牛耕效率提升了3到4倍。

第二,由于养马技术的提高,以及马匹本身的全能型作用。

因为养马的成本由于粮食产量的提高而下降,所以推动了马匹饲养技术不断革新,在这种积极的作用下马匹的功能更为多样,除了耕种以外,马匹还能用来“骑,驮,拉,跑”,所以导致农民会更加倾向于饲养马匹,毕竟一头牛的能力有限,除了耕地以外,单论骑乘速度,自然是无法与马相比。

所以当时的欧洲农民拥有一匹马,除了日常耕作,还能在闲暇时骑乘,或干脆当成交通工具,即使饲养成本比牛高,但这部分饲养成本照样转化成了生产力,两相计算之下,付出更多的成本,也并不算浪费。

总而言之,牛虽然饲养成本低,可是大部分情况下只能用来耕地。

而马的饲养成本虽然高,但除了耕地还能骑,驮拉货物也照样不输牛,甚至速度比牛更快,行程更远。

因此基于养马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马匹来耕种,耕完以后,还能将马当做交通工具,或者驮拉货物,可谓功能非常全面。

《世界通史》中也有相关论据,当时的欧洲人普遍认为,马耕效率要比牛耕快至少3倍,西欧地区之所以非常大范围的运用马耕,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耕作工具的革新与养马技术的进步。

再加上后来发明出重钉马蹄铁与新式马轭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马匹耕作的效率,因此马耕才从10世纪以后逐渐成为主流的畜力耕种方式。

(下图:马轭)

总结来说,欧洲人早期的耕种方式与我国古代并没有太大不同,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的时代,无外乎就是人力与畜力两种方式,要说最大的不同,或许就是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采用马耕。

《盐铁论》卷三《未通》:(西汉)农夫以马耕载。

可见比10世纪的欧洲,我国利用马匹进行耕种至少提前了一千年,但还是因为养马的成本不如养牛低廉,因此普及度并不高,所以牛也被我国古代看作是重要的生产力工具,在宋朝等朝代,杀耕牛甚至是犯罪的行为,更会受到严苛的刑罚。

至于为何马耕在我国并未普及,我个人认为还是因为人口与经济基础问题。

因为欧洲大部分地区属于地广人稀,通常情况下仅凭人力就能达到自给自足,并不用再额外利用畜力来提高产量。

而我国古代就不同,一是古代养马成本较高,再加上人口密度大与制度问题,粮食产量平均下来并不高,如此就没有多余的粮草用来饲养马匹,因此养牛的低廉成本,在农民耕作过程中就更占据优势。

打比方张三是一位古代农民,他每年的粮食产量一亩地只有200斤,可是除去要上缴的赋税以外,其余的粮食仅够一家三口人自给自足,无法分出多余的粮食用来养马,那么为了能维持粮食生产,显然对饲料要求不高的耕牛,就成为了更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在农耕时期的人类文明,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差距并不是非常大,主要还是依赖人力与畜力,而真正的巨大差异是在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欧洲的农业生产逐步迈向全面机械化,最终导致东西方的农耕差异也越来越大。

西方人古代是用什么种田的?例如中国用耕牛?

大致都是人、牛、马种地,但西方生产方式更多样化,农作物、乳制品、肉食类等等,产品丰富量多,商业贸易就发达。我们以为吃饭就发展纯农耕,一直解决不了温饱,反复性饥民造反改朝换代。

西方人古代是用什么种田的?例如中国用耕牛?

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文明体系。但是任何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解决“吃饭”问题,和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一样,古代西方同样也是农耕文明。

牛与马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同的用途和地位。中国人用牛耕,而西方人用马耕。

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以牛耕为主,牛在古人眼中是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马耕在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中始终不太普遍,因为在古人眼中马的军事用途是巨大的,是牛无法相比的,所以古代中国,犁地主要是靠牛来完成,而马是属于“军用品”,更显珍贵。

西方在10世纪以前,也是以牛耕为主,但是后来逐渐转变为马耕,西方“三田制”以及社会发展推动了马耕,对于西方人来说,牛耕被马耕代替是技术上的进步,马比牛的速度快很多。浪漫的西方人,拥有了工作效率更高的马之后,闲暇之余还可以体验一把策马奔腾的感觉,当然是一件好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