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到处都有五爷庙,五爷是谁?

有什么典故吗?

纵观古今,中国本土的神仙还真不少,尤其是跟钱财挂钩的。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便是北方地区家喻户晓、大名鼎鼎威摄八方的金财神——龙五爷。 五爷,乃神话中龙王的第五子,名为圣衍。

关于财神五爷的来源人们有着许多不同的美好传说。其中比较出名的传说是这么几种。 第一个比较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传说。

是说这位爷,作为海龙王的五儿子,平日里的职责就是呼风唤雨,他作为海龙王的儿子也确实有这个能力,但是有一天他和他的几个兄弟发现他们经常去的一块宝地上的一块很利于修炼的灵石没了,这可急坏了他们。

一打听得知是一位菩萨将这块灵石运到五台山上去了。于是他们气势汹汹的跑到五台山上去索要,由于他们是龙,有的时候过于庞大的身躯会给当地带来很大的压力,在索要过程当中对五台山多有损毁,关键时刻文殊菩萨出手将他们收服,被菩萨点化之后,他们兄弟就成为了五台山的守护神。 成为五台山的守护神之后,他的其他几个兄弟都还好,就数他最为活跃,经常显灵,并且有求必应。并且曾经给他的信徒透露出喜欢听戏的特殊癖好,显得很有烟火气息,非常可爱。

而这个龙五爷在面对信徒的时候非常的慷慨,特别是那种求财的信徒,更是有求必应,久而久之,甚至风头都几乎盖过了文武财神,显得非常的有趣,在今天的北方,有关龙五爷的寺庙数目越来越多,都与传说中的特别容易显灵有关,很多信徒都愿意为他还愿。

第二个比较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神话传说是,龙五爷这位神仙是一位很厉害的大神,看到北方的许多地区闹起来了旱灾,于是龙五爷本着救苦救难的心态,自东海龙宫卷起大雨前往北方去救灾救难,大雨解决了陷在旱灾当中的许多无辜百姓,事情结束之后,那些被拯救的百姓自发为五爷立起寺庙,纷纷前往祭拜,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但凡是在五爷寺庙里面许下愿望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面都纷纷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大家都觉得既然五爷这么容易显灵,那一定得好好庆祝一下啊,可是到底怎么庆祝才能报答五爷的这份情谊呢?

正在大家苦思冥想的时候,有人看到了五爷的尊像光芒一闪,没过多久,就来了一个戏班子,怎么会有人请来戏班子呢,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戏班正在赶路,突然冒出来一个黑脸大汉,邀请戏班子来这里唱大戏,众人都很疑惑,因为确实没有人去请过这些戏班子。 正在这个时候,戏班子有一个眼神特别好的人,一眼看到五爷的尊像,马上高呼“显灵了,显灵了!”戏班班主定睛一看,可不是嘛,刚刚那个邀请自己的人,和五爷长得一模一样!一场大戏演完之后,天空突然就飘起了一阵金币雨,人们纷纷跪拜,从此五爷就被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神,在北方大地,随处可见五爷的庙宇。

第三个传说是这样的,说是五爷作为东海龙王的儿子,出生之后就凭着自己特别的理财能力出任东海龙宫的宝库管理者,水晶宫的财富无数,全部汇集在五爷看管的宝库之中,后来,五爷在一次巡视人间的时候,发现人间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总有人穷到无立锥之地,于是五爷大发慈悲,多次救危扶困,且出手极为阔绰。

被他救助过的贫苦之人,日后都主动为他兴建庙宇供奉。 久而久之,这位龙五爷的庙宇就大规模的出现在北方大地,凭借着经常显灵和扶危济困的特质,让无数信徒顶礼膜拜!

北方到处都有五爷庙,五爷是谁?

说起"五爷庙",大家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听着挺熟悉,也挺入耳,但真要问起你这"五爷庙"是啥来头,"五爷"到底是何方人物时,一般人恐怕也说不上来。

因为在大家印象里"二爷庙"可能更为熟悉,这"二爷"自然也就是关羽关二爷,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都对关二爷的"忠义精神"十分推崇。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让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五爷庙",去看看"五爷"到底是何方神圣。

"五爷庙"影响力主要还是在北方,南方香火最盛的地方是南海一代。而南方关于五爷的传说甚少,比较主流的是说五爷是龙王第五子圣衍,还说他的生日是农历五月十三,法宝是金元宝、财源库和聚宝盆。

据佛经记载,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为救度众生,发下十二大宏愿,其中第二愿便是常居南海。那时候的南海瘟魔遍布,民不聊生。南海龙王第五子慈悲心肠,感知观音菩萨有此宏愿,主动叩拜座前,愿化为鳌龙,驮观音穿越波涛,为观音菩萨赴南海拯救大众护法。在五爷的护送下,观世音菩萨来到南海,遍洒甘露,驱除邪气,救度苍生。虽然南海瘟魔已除,但百姓还是穷困。于是五爷发愿,为观音菩萨镇守南海,以保百姓富足,财源广聚。观音便挥动杨柳枝,将五爷幻化成巨鳌山卧,就是如今的三亚南山。据说"五爷"很灵验,对百姓有求必应,应之必灵,人们主要向他求财。所以又称它为龙五爷财神。

而在北方,关于五爷的传说就多了起来,这是因为最正统的五爷庙就扎根于北方,它坐落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风景区台怀镇万佛阁内。这座寺庙不仅是所有游客以及香客们到访五台山的必到之处,同时也可以说是整个五台山地区内大小寺庙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这当然与"五爷"流传众多的传说有很大的关系了。游览过五台山的都知道,五爷庙是分为三部分,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所以这传说也是紧紧围绕这三者而来的。

最为山西人所熟知的莫过于文殊菩萨与五台山清凉石的传说。

相传很久之前,五台山并不像现在这样气候宜人,是难得的避暑胜地,而是炎热干旱,酷暑难熬,于是文殊菩萨为解当地百姓之苦难,于是化作一位老僧,前往龙宫,希望从龙宫中借取耕云播雨的清凉石,也称"歇龙石"。

但是龙王并不希望清凉石留在人间,于是故意刁难说只要他能够搬动硕大的清凉石,就允许带走。谁料文殊菩萨,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回到五台山后,文殊菩萨随即为当地百姓呼风唤雨,至此开始,五台山地区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此地也成为了凉爽宜人的避暑胜地。

然而,龙王的五个儿子对文殊菩萨产生了不满,于是便前来大闹五台山,直接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是文殊菩萨很快就降服了他们,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五位龙王也心悦诚服地归顺了文殊菩萨,至此首守卫的五台山,保一方百姓平安。而这也就是五台山形成的传说,这块清凉石起初是在山上,后来又被迎请到了山下,这座清凉石所在的寺庙也就成为了著名的清凉寺。传说五位龙太子被降服过程中,文殊菩萨发现其中龙五子颇具慧根,而且有拯救万民的慈悲之心,便将其点化,被称作广济龙王菩萨。龙五太子悟道的瞬间,他与文殊菩萨心意相通,精神境界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在那一刻,他即是文殊,文殊即是龙五。

而龙五成为菩萨后,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因为龙宫本就遍布奇珍异宝,便有人认为,多拜拜龙五爷,能够财运亨通,得到更多的财富。因此五龙王也就此被请到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就为他建造了庙宇,这便是五爷庙的由来,以及五爷庙为何会供奉着文殊菩萨和五龙王了。

至于古戏台的话,相传咱这位五爷和别的神仙不一样,尤其喜欢听戏,所以这戏台是专门搭起来给五爷唱戏听的。

关于这"五龙"的由来,在当地也有传说。

五台山南三百多里的寿阳县有个双凤山,山下有个庙叫五龙圣母庙,这是五爷母亲的庙。在庙的下面沟里半山腰,有个洞叫五龙洞,是五龙出生的地方。

相传双凤山山下有个沟东村,村里有一常姓人家有一女叫玉娥。一日与嫂嫂到河边洗衣裳,突见河里闪着银光的五彩石花蛋,玉娥拿在手中与嫂嫂传看,跟嫂子戏耍的时候含于口中,不小心滑进肚里。回家后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玉娥也不敢出门,只有在家纺麻绳。转过年来春天三月二十八,玉娥肚里胎儿要临盆了,因为羞愧,不敢在家生,于是跑到山里一洞中生。玉娥怕家人找不到她,于是一路将麻绳拴到洞中。四月初四生下了五条龙,此时她父亲担心玉娥在山中有危险,于是带着锄头顺着绳子来到洞中。见有五条小龙围着女儿,忙举锄头打去,一下将最小的老五尾巴砍了下来,其他四龙急眼了,立马要对付她父亲,玉娥忙喊:那是你们的姥爷,他们方才做罢。

再后来,这四条龙拜别母亲腾云去了天庭,被封为四海龙王,而老五因斩断了尾巴不能腾飞,去了山西五台山去普度众生。这就是五台山五爷的由来,五龙散去后,常玉娥坐化归天,此事传遍当地,当地人在洞中为她塑了金身,尊为五龙圣母,毎年四月初四都来供奉。直至现在,每年都要在这个时候赶庙会。

而真正让五爷庙广为人知,影响进一步扩大的要数与清代康熙皇帝的一段奇遇了。

如果您去五爷庙拜五爷,会看见五爷门前有半副仪驾,就是皇帝出巡的时候,为皇帝开路的官宦手中所执的东西,没错,这就是康熙帝亲赐的。顺治出家五台山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原因就在于康熙皇帝一生多次前往五台山进行朝拜,并且每一次去都会不带随从和侍卫,单独的进行朝拜,再加上后来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西逃的时候,路过五台山发现了顺治、康熙时期的宫廷用品,则也更加印证了这一说法。

当然,这一说法我们都知道,按照史实记载来说可信度并不高,并且这也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所以就不多阐述了。相传康熙帝来五台山寻父,正逢山雨,便迷失在山中。正在困境之时,有一黑脸大汉突然出现,风雨即歇,这黑脸大汉便是五爷。为表五爷救难之功,康熙亲赐龙五爷皇帝金冠一顶,紫袍玉带一套和銮驾一副,封"人间第一财神",总管人间所有财源,并将万佛阁更名为"龙五爷财神庙",以佑天下苍生财运兴旺。这种殊荣,在天下间的庙宇中也是非常少见的。

总而言之,关于五爷由来的传说众说纷纭,我们也无法究其源头,但是民间对五爷的信仰反映了人们对身心健康,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等各种愿望的寄托。

北方到处都有五爷庙,五爷是谁?

有幸去过五台山,拜过五爷,五台山五爷庙非常灵验,拜五爷的时候不要随意拜。要记得还愿啊。

五爷,是佛教传说中的财神,龙王的第五个儿子,本相鳌龙,名叫圣衍。生日是农历五月十三,法宝是金元宝,财源库,聚宝盆。因人们向龙五爷求财,有求必应,应之必灵,故被称为“龙五爷财神”。在民间多有寺庙供奉。

提起五爷庙,众所周知的是五台山五爷庙。

关于五台山五爷庙,当地流传着这样两个传说。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农作。文殊菩萨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便去东海龙宫借了一块清凉宝石——“歇龙石”,带回五台山。说来也奇怪,这歇龙石一进五台山,山里便阵阵清凉,霎时,山上出现了清澈的溪流。自此,五台山一改过去那种恶劣气候,冬天寒风刺骨,冰封大地夏日烈日炎炎,酷暑难当,变成了常年气候各宜,清爽宜人,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满山遍绿,花果四季的东方佛国胜景,世界佛教圣地。

而这歇龙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因这石不论何时都沁凉透心。所以他们尾随文殊菩萨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歇龙石”。文殊菩萨很快就降服了他们,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

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就为他建造了庙宇,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康熙年间,为百姓祈雨方便,遂在这个万佛阁建了龙王殿,把五龙王从北台请下供于殿中。

如果您去五爷庙拜五爷,会看见五爷门前有半副仪驾,就是皇帝出巡的时候,为皇帝开路的官宦手中所执的东西。相传康熙帝来五台山寻父,正逢山雨,便迷失在山中。正在困境之时,有一黑脸大汉突然出现,风雨即歇,这黑脸大汉便是五爷。为表五爷救难之功,康熙亲赐龙五爷皇帝金冠一顶,紫袍玉带一套和銮驾一副,封“人间第一财神”,总管人间所有财源,并将万佛阁更名为“龙五爷财神庙”,以佑天下苍生财运兴旺。也许正是有了龙五爷的佑护,才出现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

按一般惯例,龙王是不居佛寺的,但据说五台山的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而且佛、菩萨本来是不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又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了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象样的戏台,是用来专门给五爷唱戏的。

北方到处都有五爷庙,五爷是谁?

其实不止北方到处是五爷庙,在南方也有,比如海南的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就建有“龙五爷财神殿”,里面供奉着五爷,来往游客也是络绎不绝,基本上到那里旅游都要去五爷庙拜拜,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求财。

五爷在佛教中掌管财运,也就是传说中的财神,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他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名字叫圣衍。在传说中人们向龙五爷求财,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有求必灵,所以被人们尊称“龙五爷财神”,而五爷庙就是供奉龙五爷的地方。当然这是比较迷信的说法,在我们这个讲究科学的时代,对于财神这种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是说实话,很多地方的五爷庙可谓是旅游界的良心了。

比如最出名的五台山五爷庙,进去不用门票,还有免费的香提供给各位香客,相比于其他寺庙经典随便烧个香都是几十几百的,这五爷庙真的是很实惠,不过有很多小商贩会变着法的售卖东西,大家如果去旅游,还是要注意一些。关于五爷庙,还有不少典故,比如五爷庙里的财物不可乱动。五爷曾经附身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身上,一下就跳到了一个人高的戏台上,把那个管香火的僧人给叫过来,僧人一过来,老太太就一声令下:“跪下。”

那个僧人还在疑惑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两腿就发软站立不住跪下了。老太太厉声喝问:“善信们进贡的东西去哪了?钱多少?物多少?现在都去哪里了?你如此贪财吝啬,日后必有恶报!”果然那位僧人后来事事不如意。那么五爷是什么时候成为财神的呢?他是因为什么原因成为财神的?

据说在观音菩萨十二大宏愿中,第二愿就是“常居南海愿”。南海龙王第五子圣衍得知菩萨宏愿后,主动叩拜在观音菩萨的座前,护送观音菩萨前往南海普度众生。那时的南海是穷山恶水,疾疫丛生,百姓困苦。后来虽然南海的瘟疫降除,但百姓依旧困苦。于是圣衍为观世音菩萨永远镇守南海,如来佛祖得知后亲封他为“天下第一财神”,有了佛祖的慈悲加持,圣衍有求必应,应之必灵,深受百姓的爱戴。

当然所谓的菩萨龙太子啥的都是虚构的,但五爷庙的香火仍是非常旺盛,据说五台山上的五爷庙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信徒们前去参拜,甚至连磕头都需要排队等候,有人说早晨4点到7点空腹许愿最灵,每次最多可以许三个愿望,愿望达成一年后还要去还愿。

北方到处都有五爷庙,五爷是谁?

五爷庙里的五爷指的就是传说中的财神,即龙王爷的第五个儿子,本相鳌龙,名叫圣衍,农历五月十三生日,法宝为金元宝,财源库,聚宝盆,所以人们拜五爷,寓意就是求财发福。因此五爷又被称为“龙五爷财神”。

在北方民间供奉五爷的寺庙到处可见,特别著名的就是五台山的五爷庙。据说去五台山拜五爷非常灵验,每日前去朝拜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关于五爷庙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古代很久以前,五台山那时还不叫五台山而叫五峰山,当时山里环境特别恶劣,冬天滴水成冰,夏天酷暑难耐,热的受不了,当地的百姓根本无法耕作。一日,一个叫文殊的菩萨来到了这里,看到了这里的人们在遭受苦难,就去东海龙宫那里借了一块可以降温的宝石,这块石头还有个名字叫“歇龙石”,据说是龙王的五个龙子用作休息纳凉用的一块宝石。

文殊菩萨将宝石带到五峰山后,瞬间,奇迹出现了,山里面一阵凉风吹过,顿时凉爽了许多。山上也出现了清泉石上流的景象,至此五峰山的恶劣环境得到了改善。冬天不在那么寒冷刺骨,夏天也不在那么烈日炎炎啦!

五峰山也从此成了气候宜人,花果满山的宝地。可是万万没想到,龙王爷的五个龙子播云布雨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宝物不见了,于是得知是文殊菩萨给拿走了,就急忙亲自率兵赶到五峰山讨要“歇龙石”,文殊菩萨不给,于是五龙子们削平了五峰山的五座最高峰,就这样原本陡峭如剑的山峰成了五做平台,山尖没了。

文殊菩萨大怒,觉得五龙子们他们破坏了生态环境,于是施法术降服了五龙子他们。并且让五个龙子们分别住在了这五座平顶山峰上。

于是龙王爷的第五子就被安排在了北边那座最高的山峰上,专门负责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从此,五峰山又开始风调雨顺啦!后人们为了感激五龙子为五台山地区造的福,就在此为他修建了庙宇,五峰山也改名为“清凉山”了。

后来到了清康熙年间,清凉山又更名为五台山,朝廷为了百姓祈雨方便,修建了万佛阁,在里面建了一座龙王殿,把北峰的五龙子请进了龙王殿中。后来万佛阁演变成了今天的五爷庙。龙五爷从此成了财神爷,受到了世人的膜拜。

北方到处都有五爷庙,五爷是谁?

北方到处都有五爷庙的说法并不准确,真正的五爷庙只有五台山才有。

根据历史记载,五台山五爷庙是修建于清代时期,在清朝之前并没有五爷庙。现在的五爷庙是五台山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的游客来参观许愿,是国内香火最旺的庙宇之一,很多人都到这里来许愿和还愿。

五爷庙兴建于清朝时期,供奉的一位佛教神仙。

民间传说中五爷的身份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这两种说法都和文殊菩萨有关系。

第一种说法是五爷就是文殊菩萨的的化身。

文殊菩萨在佛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在菩萨中的影响力仅次于观世音菩萨。传说文殊菩萨变幻成一个黑脸大汉的模样,在五台山附近行善积德,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在文殊菩萨显出真身后,人们为了感激他,就给他立了这个五爷庙。

第二种说法五爷是文殊菩萨收服的5条龙之一。

传说在清朝之前五台山是一个天气炎热的火焰山,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叫苦不迭。善良的文殊菩萨为了解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中,便找龙王借来了清凉石,把五台山变成了一个避暑胜地。龙王的清凉石是龙王的五个儿子的宝物,在清凉寺被借走后,龙王的五个儿子追到了五台山找文殊菩萨索要清凉石。文殊菩萨不肯将清凉石还给龙王的五个儿子,在商议无果后,文殊菩萨和龙王的五个儿子打斗起来。

最终龙王的五个儿子被文殊菩萨收复,做了五台山的守山大神。其中龙王的第五个儿子经常在五台山显灵,帮助遇到困难的人们。因为他排行第五,被当地的人都称龙王五太子为五爷。据说在清朝时期的时候,康熙皇帝到五台山来寻父,上山之后不幸迷了路。在康熙皇帝一筹莫展的时候,碰到了一个黑脸大汉引路,黑脸大汉带着康熙找到了上山的去路,帮助康熙父子团聚。这个黑脸大汉就是五爷,康熙皇帝在事后感激五爷的恩德,于是便给五爷修建了庙宇。

在五爷庙的前面还有一个大戏台,据说五爷和一般的神仙不一样,他非常的喜欢听戏,所以人们才专门为他建了一个大戏台。从这些传说可以看出,五爷是一个比较通俗化的神仙。五爷的传说最早可能形成于清代。文殊菩萨进入我国的时间比较久远,假如五爷就是文殊菩萨的话,那么五爷庙应该叫文殊庙,而不是叫五龙庙。况且在传统佛教中,龙的地位非常低,大菩萨化身为龙的故事,只能是佛教进入我国后才会出现的故事。

这样分析的话,五爷应该是清朝时期人们将佛教神仙通俗化的一种产物,真正的五爷可能就是佛教在进入我国后,被人们创造出的某位“神灵”。虽然五爷的身份一直不明确,不过五爷在最近几年的热度却十分高,就连遍布北方的关二爷庙宇,也不如五爷庙的香火旺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