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李道宗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早前,曾出过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做《薛仁贵》,里面张铁林塑造了一个奸佞小人形象,那就是李道宗。当然,李道宗也并不是在电视剧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反派,在很多唐朝演义小说中也一样。

但与电视剧里面饰演的奸臣不同,在正史里李道宗这个人是个少有的被猛人李世民公开夸耀很猛的猛人,在小说电视剧中李道宗可谓是被黑的一塌糊涂。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本事很大,他自己就是唐王朝建立的一大功臣,当年李渊都已经对李世民这种人的战功封无可封了,只能搞创新,发明说明“天策上将”,并允许李世民这个绝世猛人可以开府建牙,拥有自己的小朝廷,李世民明明是一个皇子,却有混成权臣的趋势,可以想象李世民这样的猛人有多猛了。

李世民这种猛人眼光自然几乎非常高,考虑到李世民可以身先士卒的单人突阵,这种人看别人自然眼光贼高,而李道宗作为被这个人亲口夸赞的猛人,我们就可以盲猜李道宗这人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也当得起一个猛人的称呼。

那么实际上,李道宗具体有多猛呢?

我们首先来看李道宗的战绩,看一个人的战绩,往往能最快了解一个人能够具体有多猛。 他的主要战绩有大破吐谷浑和击灭薛延陀,我们先来看大破吐谷浑,被李道宗大破的这个吐谷浑,在当时的国力到底足不足够强大呢?

答案是肯定的,当时的吐谷浑实力极为强横,当时的吐谷浑有实力直接进袭今青海一带的兰州,直接对通往西域的咽喉河西走廊受到直接而有效的威胁,吐谷浑从来不是什么理论派,他属于切切实实的行动派,他入寇兰州后,威胁了唐帝国通西域的咽喉要道之后, 并且寇扰凉州,这种行为大大激怒了血气方刚的李世民。

但是李世民政务太忙了,于是派遣李靖和早已在大唐建国时候的那些对其他起义军的战争中就已经展露头角的李道宗率师一同进攻,李道宗奇谋不断,准确抓住机会,下令手下人急行军十日,孤军深入追上正在以逸待劳且拥有天险的吐谷浑部。

在这场大战之中,李道宗表现了他那惊人的军事才华,创造性的制定了千余骑逾山袭其后,使其腹背受敌的经典战术,李道宗在军队已经连续急行军十日的情况下,不但打完了这次十分悬殊的战役,之后更是率领大军在无人的苦寒之地行军二千余里追击吐谷浑残部,这种对军队的统御力是多么的惊人与恐怖,最让人会感到惊恐的,恐怕还是这种情况下不但能保证军队不溃散而且还成功追上吐谷浑残部,并予以坚决的歼灭。这个经典的战例足以证明,李道宗其人对军事把控能力与指挥艺术可见一斑了。

我们再来聊一聊他的击灭薛延陀的战绩,这份战绩比起上文的大破吐谷浑的战绩还要厚重和令人惊叹——李道宗奉命讨伐越来越不听话的薛延陀,而薛延陀的部族们也是个个人精,自己估计自己不能硬抗唐军的来势汹汹,于是相当狡猾的部族们利用天朝上国好面子的心态,拥立伊特勿失可汗假装表示对大唐的臣服。

既然伊特勿失可汗向大唐朝廷上书请和了,理论上唐军就不能对他做一些什么,但是李道宗一眼就看穿了敌人的计谋,于是埋伏了一波,在郁督军山北痛击薛延陀部族,几乎将他们所有人都斩尽杀绝了,杀光了所能杀光的人后,李道宗又听说还有部族在外,于是李道宗命军队携带刚刚斩获的五千余级首级以及刚刚被俘虏薛延陀男女三万余人急行军渡过沙漠,继续展示高超的军队把控能力和指挥艺术,成功追上了薛延陀,追了多远呢?足足追出了两百里,又斩杀了数万薛延陀人,从此之后,世界上再也没有了薛延陀。

李道宗在军事上就是这么猛,李渊和李世民都非常热情的赞叹他:“道宗今能守边,以寡制众。昔魏任城王(李道宗)彰临戎却敌,道宗勇敢,有同于彼”,“贲、育之勇何以过”,“当今将帅,惟李勣、道宗、薛万彻。”

正史上的李道宗是怎样的一个人?

很多人对于李道宗的认识来源于和薛仁贵有关的各种演义和传说,在那些演义传说中,李道宗和张士贵都被黑化,成为反面人物,为的自然是衬托薛仁贵的好。但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上,薛仁贵受重用的时候,这两人已经死了,两人不会也不可能去针对薛仁贵做些什么事。实际上,两唐书等对于李道宗的评价都是非常正面的。

比如《旧唐书》:“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间王孝恭昆季最为当代所重。”《新唐书》:“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以及“至河间之功,江夏之略,可谓宗室标的者也。”唐初的李唐宗室中,李道宗和李孝恭齐名,称得上是宗室的标杆,更是唐初的名将。为李唐江山贡献了自己的汗马功劳,但李道宗的解决却并不怎么好,被长孙无忌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中,流放象州,落得个客死他乡。

李道宗是李渊的堂侄,比李世民还要小那么几岁,算起来应该是李世民的堂弟,在唐朝平定天下的各大战役中,基本都能看到李道宗的身影,当时李渊是比较信任自己人的,军事统帅基本都是自己的儿子或者宗室,比如我们熟知的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李孝恭、李道宗和李神通等人。

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李道宗才16岁,被选为千牛备身,然后在第二年跟随李世民讨伐刘武周,当时的刘武周有备而来,李世民登上城门查看敌情,顺便询问身边的李道宗该如何做才能打败刘武周,李道宗说的头头是道,大意就是刘武周兵锋正强,没有必然正面对决,应该采取一些别的措施,比如坚壁不出,这样既可以挫其锐气又能耗尽他们的粮草,到那时候就能以最少的兵力将对方拿下。

李世民对于李道宗的回答很是满意,这也正是他所考虑到的,最终这一战就按照这一策略取得了胜利。后来李世民在攻打王世充和窦建德以及后来的刘黑闼的时候,李道宗都跟随出征,在军中立了不小的功劳。

等到天下平定之后,李道宗被任命为灵州总管,在灵州与突厥对抗,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李道宗护卫着大唐的边疆,数次与突厥作战基本都取得了胜利,并未大唐拓地千里,称得上是边疆的保护神。

之后的李道宗更是参与了攻灭土谷浑之战、东征高句丽之战和攻破薛延陀之战等等,在这些战役中,李道宗都是主要将领之一,在作战中异常勇猛,立下了大功,备受李世民倚重。在东征高句丽的驻跸山之役中,李道宗曾经提议率领五千精兵奇袭平壤,以期以最小的兵力攻下高句丽来,但是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许可,而这一建议便是因病重无法出征的李靖也是赞成的。

李世民到底还是太自信了些,以至于错过了攻下高句丽的机会,这成为他一辈子的遗憾。当然,李道宗也不是没有犯过错,637年,李道宗升任礼部尚书,改封为江夏郡王,结果不久就因为贪污被李世民免去官职,削去封邑,只保留了一个郡王的称号回了家。

当时李世民痛心疾首地说:“道宗俸料甚高,宴赐不少,足有余财,而贪婪如此,使人嗟惋,岂不鄙乎!”不过即便是如此,李道宗毕竟是国家的栋梁,还是李世民需要的人才,因此不过两年就被起复了。

在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进攻安市城的时候,李道宗再次获罪,当时的李道宗实际上已经在征讨高句丽的过程中立了很多大功,甚至还受了伤,但在李道宗奉命率部将在安市城外筑土山的时候,土山是筑成了,但却在还没有使用的情况下就崩塌了,李道宗有失职之罪,而且高句丽的士兵还趁机攻占了土山。

负责看守的果毅都尉被处斩,而李道宗则光脚请罪,李世民固然生气,但还是说:“汉武杀王恢,不如秦穆赦孟明,土山之失,且非其罪。”并没有追究李道宗的罪。

李道宗并不是单纯的武将,他实际上和李靖、李绩等人一样,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在待人接物方面也不辱没皇家风范,并且礼贤下士,在李唐宗室中名声应该是相当好的。当年尉迟敬德回京参加李世民的宴会,在宴会上,尉迟敬德见有人的位置在自己之上,就很不痛快,而旁边的李道宗好心提醒一下,竟差点被尉迟敬德打瞎了眼睛。但李道宗并没有伺机报复。

李道宗的一生都在为李唐王室服务,甚至他的女儿也为了李唐王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就是嫁往吐蕃和亲的文成公主。但是这样劳苦功高的李道宗并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高阳公主在房家并不低调,和大伯哥也就是房玄龄的嫡长子房遗直有矛盾,后期这个矛盾扩大,不仅引出了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风流案,更引出了房遗爱谋反案,李治将该案交给长孙无忌审问。

长孙无忌趁机将该案扩大化,将李唐王室的很多成员都拉进了案件中,其中就包括李道宗、李恪等,李恪被杀,四个儿子都被流放,李道宗也被流放,在流放的途中病死,可以说,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谋反案对李唐王室来了一个大清洗,为的不过是巩固自己的权势,但是这对于长孙无忌来说并不只有好处。

因为几年之后,李治和武则天来了一个废王立武,长孙无忌作为反对武则天的一方被流放,后自缢身亡,倘若不是李唐王室都死得差不多了,李唐王室不至于任由武则天上位。历史的偶然与必然正是如此,谁也不知道曾经做过的哪件事就会在后来影响巨大。

正史上的李道宗是怎样的一个人?

李道宗,唐朝初年的宗室子弟,一生参与破刘武周,破王世充,灭东突厥、吐谷浑,征高句丽等诸多战役,为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是唐朝初期十分重要的一名将领。历史记载多认为李道宗就是文成公主的父亲,而且在文成公主出嫁时,曾“持节护送”。在电视剧《薛丁山征西》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心胸狭窄、喜欢挟私报复、诬告陷害并差点害死薛仁贵的李道宗,并且在许多电视小说中我们所了解到的李道宗也都被描述成了一个奸佞小人。其实,这些都并非正史上真实的李道宗。

正史上的李道宗并未陷害过薛仁贵,他随堂兄李世民征战四方,善于用兵,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提到李道宗,许多人都会想到电视剧中他陷害薛仁贵的那一出,但正史中的李道宗从未陷害过薛仁贵,这些其实都是李道宗被小说电视剧丑化的结果。唐高祖李渊称帝后,李道宗便随着堂兄李世民征战四方,他在战场上屡立奇功,令李世民对他赞叹不已。

武德二年(619),李道宗随李世民在柏壁与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对峙,李世民询问李道宗破敌之策,李道宗说:“武周席胜,剡然锋未可当,正宜以计摧之。且乌合之众惮持久,若坚壁以顿其锐,须食尽气老,可不战禽也。”李世民当即赞叹李道宗所说与自己所想如出一辙,最后果然宋金刚的军队由于粮草不济而退走,唐军成绩出动,一战而胜。在此之后,李道宗还随李世民征讨郑帝王世充和夏王窦建德等人,在一系列的战役中,李道宗“从平窦建德,破王世充,屡有殊效”,一直善于排兵布阵,表现十分突出。李世民还曾就李道宗的军事才能给出了极高的赞许:“当今将帅,惟李勣、道宗、薛万彻。勣、道宗用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万彻若不大胜即须大败。”

李道宗勤奋好学,广交天下士大夫。《新唐书》有言:“道宗晚好学,接士大夫,不倨於贵。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李道宗虽然是唐朝宗室、开国元勋,但他身上却一点也没有皇亲贵族纨绔子弟身上的那些骄纵跋扈习气,反而十分的平易近人,喜欢与士大夫们交往,在与这些士大夫相处的过程中他也是一点也没有王爷的架子,喜欢虚心请教他们问题。一时间,李道宗贤名远扬。

李道宗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从不斤斤计较。贞观六年(632),唐太宗李世民在庆善宫举行宴会,宴请了一众皇亲国戚以及一些开国功臣。我们知道,古代皇室宴席排座位是有很大讲究的,当时隋朝大名鼎鼎的名将尉迟敬德因为有人坐在了自己位置的上头,十分的恼怒。李道宗怕因此破坏了宴席气氛,于是好意出面劝解,谁知,尉迟敬德不但不领情,反而抡起拳头就打了李道宗一顿,李道宗的眼睛受伤,甚至差点就要瞎了。李道宗虽是李世民堂弟,但他并未依仗自己皇室近亲的身份从向尉迟敬德讨说法,而是念在尉迟敬德乃唐朝功臣的份上,选择了息事宁人,不去过多追究。

《旧唐书》称赞李道宗道:“河间节贯神明,志匡宗社,故妖不胜德明矣。道宗军谋武勇,好学下贤,于群从之中,称一时之杰。”对于大唐来讲,他是稳固江山屡立奇功的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然而,老年的李道宗却因被卷入房遗爱、高阳公主案而被发配象州,最后在途中不治身亡,一代名将最终落此境遇,实在令人惋惜。

正史上的李道宗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将星云集的初唐,作为李唐宗室的李道宗似乎看起来并没那么显眼,但他一生戎马,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遗憾的是,在很多演义传奇中,他的形象往往被塑造成阴险奸猾的小人,专门破坏功臣宿将的大坏蛋。

史学界关注李道宗研究的也不是很多,由此就造成了不深入了解历史的朋友们,往往就按照影视剧里的李道宗形象,去认定真实历史上的他,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派人物。

然而作为李渊的侄子,李世民的堂兄弟,从李渊晋阳起兵,到后来李世民征高丽,李唐大部分的军事行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从《旧唐书》中的记载来看,李世民跟李道宗的关系相当好,是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战友。

李道宗17岁的时候跟随李世民征讨刘武周,唐军败于度索原,刘武周进犯河东。李世民在玉壁城上问李道宗,敌军势众来犯,你以为我们该怎么办?李道宗从容淡定地说:“敌军人多势众,锋不可挡,我们很难跟敌人刚正面,如今深壁高垒,以防御为主,挫敌军锐气,这些乌合之众必不能持有,等到他们吃完了粮食,自然离散,到时候再追击杀灭易如反掌”。

这一战的结局,正如李道宗预料的那般,可见李道宗十七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并非依靠关系身居高位。

武德五年,李道宗升迁灵州总管,灵州地处边陲,与当时北面强大的突厥接壤。李道宗刚到灵州,还没有站稳脚跟,突厥就兵临城下,李道宗并没有因此而向朝廷求援,而是闭门防守,继而寻找战机,最终打败了突厥,李渊为表其功劳,封他做了任城王,这是李道宗人生中第一次大升迁,之后他又于五原,再败突厥,扩地千里。

玄武门之变后,李道宗因征战有功,再次受到了大升迁,由此可见,在李世民发动政变的过程中,李道宗虽然没有参与,但应该是站在李世民这一边的,当时的李唐宗室中,也唯有李道宗勇武果敢,也极具政治智慧。

贞观三年,李靖大破突厥,颉利可汗被擒拿送往京师,而就在这一年,吐谷浑来犯,李道宗跟侯君集协同李靖讨伐吐谷浑。吐谷浑的军队听闻唐军已至,跑到入嶂山,山路崎岖,不易讨伐,诸将认为应该退兵,侯君集也认为他要退兵,唯有李道宗认为要继续追讨,他率一偏师,行军十日,追上了吐谷浑的军队,敌军据险苦战,李道宗遣千骑绕到山后面奇袭,大破敌军。

李道宗因这些功勋,受封江夏王,但不久之后,就因为坐赃而下狱。据说是因为私事请托而被诬下狱,但这个事情似乎并不严重,因为下狱还被不到一年,他就被启用为茂州都督,并且还升官了,坐到了礼部尚书。

而《唐会要》中李世民曾对李道宗说过这样一句话:“朕所以不置左右仆射者,以卿在省耳。”所谓的左右仆射,就是尚书省的一二把手,本来尚书令才是一把手,但李世民做过尚书令,所以唐朝就没有了这个官职,而以左右仆射为尊。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可见李世民对李道宗的信任有多么强。

李道宗在贞观十五年的时候,还干过一件大事,就是送文成公主入藏。至今文成公主到底是李唐宗室里的那个王爷的女儿依然是个谜,但有一点能够确认的是她不是李世民的女儿,有说就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

不过这种推测,证据并不多,但无论李道宗是不是文成公主的爹,他在汉藏和平上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决定发兵征讨高丽,李道宗为辽东道行军副总管,唐军围攻辽东城,高丽步骑四万来援,当时军中认为双方兵力悬殊太大,不如深沟高垒防御。

而李道宗认为:“敌人自恃人多,必然轻视我们,他们又是远来作战,必然疲敝,此时出击必败敌人,我愿意做千先锋,为陛下清楚道路。”

行军大总管李世勣权衡之后,听从了李道宗的建议,于是,李道宗看见高丽军乱,率领数十骑兵就直接冲入敌军阵中,左出右进,打乱了敌军阵型,然后李世勣乘机引兵而来,高丽大败。

从李道宗的军事生涯来看,他在战术上运筹帷幄,战场上勇猛无敌,战略上深谋远虑,也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官,李世民曾这样评价他:

于今名将,惟世勣、道宗、万彻三人而已,世勣、道宗不能大胜,亦不大败,万彻非大胜 则大败。

这个评价是相当高的,李道宗不能大胜,却也不会大败,在李世民心目中跟李世勣一样的位置,也是一代名将。

然而就是这样一代名将,却在唐高宗永徽四年,被牵连进了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案之中,然而,李道宗卷入这个高宗时不寻常的案件中,并不是因为房遗爱案本身,而是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和,遭到了政治迫害。

之后,李道宗被流放象州,病逝于道中,享年五十四岁。一代名将,为李唐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晚年却遭到残酷的政治迫害,病死道中,可悲可叹。

正史上的李道宗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电视剧《薛仁贵传奇》中,成亲王李道宗与张士贵百般阻挠薛仁贵投军。薛仁贵投军后,李道宗又绞尽脑汁,多次设计陷害薛仁贵。最终李道宗伙同张士贵的女儿张美人诬陷薛仁贵强暴翠云郡主,并致郡主身亡。薛仁贵因此入狱。李道宗又指使张仁到狱中对薛仁贵投毒,薛仁贵险遭毒手。最后罪恶多端的李道宗被程咬金用大铁钟扣住,活活烧死,大快人心。剧中的李道宗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正史上真实的李道宗果真是一个如此卑鄙恶毒的小人吗?

其实不然。正史上的李道宗确实为李唐皇族,不过却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武将。李道宗追随堂兄李世民南征北战,在唐初平定天下、开拓疆域的战争几乎无役不与,长年征战沙场。他因此与李世民的另一位堂兄李孝恭并称为贤。李孝恭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二,由此可知,李道宗的战绩也是非常了得。唐太宗李世民对这位堂弟也不乏赞美之词,称其与名将李勣、薛万彻比肩。

让我们来看一下李道宗的军旅生涯。

武德二年(619年),十七岁的李道宗跟随秦王李世民出战山西,征讨刘武周。时值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大败唐右仆射裴寂,风头正旺。李道宗献计李世民,暂避与宋金刚决战,对敌人相持,以消耗其粮草,待敌粮草不继,再取而攻之。李世民依计而行,果然不久刘武周军粮尽败走,唐军乘势追击,在晋城介休大胜刘武周。

次年,李道宗出征河南,在与王世充、窦建德部的作战中,李道宗率部再立战功。

此后,李道宗再征刘黑闼。在驰援李勣部时,李道宗陷入刘黑闼的包围,幸得尉迟恭率部相救,李道宗与李世民才逃过一劫。

李道宗随秦王李世民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功苦功高,于武德五年被封为郡王,此时李道宗只有二十岁。不久李道宗率部出征灵州,大败突厥军,被高祖赞为可与任城王曹彰比肩。因此,李道宗受封为任城王。

贞观年间,李道宗授为大同道行军总管,与李勣、李靖、柴绍、李杰、薛万彻共同征讨突厥军,李道宗取得灵州大捷,并在次年三月俘获颉利可汗,平定漠南。李道宗因军功拜为刑部尚书。

贞观八年,李道宗跟随李靖,与侯君集、李大亮、李道彦等再征吐谷浑。李道宗率部在库山一带大败吐谷浑,而后急行军二千余里,在乌海痛击伏允可汗。

在战场上屡立奇功的李道宗不久被李世民升为礼部尚书,改封江夏王。不过令李世民痛心的是军功显赫、钟鼓馔立的江夏王李道宗被发现有贪腐行为。李道宗因此被革职削邑,仅保留了郡王身份。

不过,二年之后,李道宗就复出了。不久,官复原职,再任礼部尚书,再次领兵驻守朔州御防薛延陀军。

贞观十八年,李道宗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与李勣部联合攻打盖牟城,取得大捷。在安市城一战中,李道宗令士兵在城墙外高筑土山,逼近城墙。但因土山山顶崩塌,守将傅伏爱擅离职守,致使土山被高丽军攻占。安城久攻不克,李道宗向李世民请罪。但李世民念在李道宗的其他军功,还是赦免了他。

此后,李道宗再征薛延陀,与李勣合作,在郁督军山北大败薛延陀,取得大胜。

长年的征战,使李道宗积劳成疾。在贞观晚期,李道宗因健康原因,退居二线。但由于李道宗为开国功臣,实力元老,他还是遭到了长孙无忌的打击。因为李道宗与长孙无忌素来不和,借房遗爱谋反一案,长孙无忌将李道宗牵涉其中。最终李道宗被流放象州,死于流放途中,终年五十六岁。不过,武后当国后,又为李道宗恢复了爵位和食邑,而失势的长孙无忌又被诬陷造反,夺爵流放黔州,最后上吊自杀,这与当初他陷害李道宗是何其得相似。

由此可见,正史上的李道宗可是一位军功卓著的名将,最后蒙冤致死。决不像文学作品演绎得那样卑劣无耻。自北宋以后,唐朝的一些名臣在文学作品中多有抹黑,像张士贵、苏定方也被黑得体无完肤,这只不过是当时民间的一些文人为发泄对宋朝当权者的不满罢了。

正史上的李道宗是怎样的一个人?

现在的历史剧都喜欢强行洗白历史人物,李道宗算是个比较倒霉的例外存在,没有主角光环就算了,还成了衬托主角光辉形象的大反派,例如热播剧《薛仁贵传奇》,为了衬托薛仁贵的官场不易,硬是把李道宗演绎成是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奸佞小人,在军队排挤薛仁贵、还诬告陷害差点要了薛仁贵的小命。

李道宗要是知道被后人抹黑成这样子,恐怕棺材板早就压不住了,玩笑归玩笑,时过千年,李道宗骨头渣都没有了,也不可能跳出来为自己辩护,但是黑白不能不明、是非不能不辨,正史上的李道宗绝非此类奸佞无能之辈!

年少成名,被李世民看重

李道宗是李渊的堂侄,也就是李世民的堂弟,曾多次追随李世民出征打仗,是唐朝初期备受倚重的名将。

李道宗十七岁时,便跟随李世民出征前去抵御刘武周主力宋金刚的军队,李世民征询李道宗意见,李道宗分析:刘武周军虽然是乘胜追击,气势势不可挡,但是恰好可以用这点来打败他们,等到他们粮草用尽之时,便只能不战而退,李世民和李道宗不谋而合。果不其然,刘武周军连夜退兵,唐军加以追击,大胜而归,这一战唐朝夺回了河东要地,意义极其重大,李道宗也因此立了一大功,得到了李渊和李世民的赞赏和重视。

随后又多次跟随李世民出兵,立下了累累战功。李世民登基之后,李道宗仍然受其重用,为唐朝国家土地的扩张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利用计策守住边疆城门,还一举将突厥击败,安定了大唐边界,不惧环境的艰苦,将吐谷浑军队顺利歼灭;在和高句丽、薛延陀的战役中,李道宗均功不可没,尤其在和高句丽的战役中,李道宗以四千骑兵对阵敌方四万余人,准确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形,以少胜多,李世民曾将他比作三国名将,可以看出李世民对其信任和赞赏了。

李道宗宽厚善良,更没有迫害薛仁贵一说

首先,在任何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过薛仁贵和李道宗两人之间有什么过节的,就是电视剧为了顺应故事情节,突出主角特征而虚构的,李道宗差点杀死薛仁贵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李道宗待人宽厚,礼贤下士,从不摆官架子,而且经常向士大夫们虚心请教、共同讨论问题。

贞观六年,唐太宗李世民要请诸位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在庆善宫举行宴会,来参加的大臣们都是一些为国家开疆拓土的功臣,古代座位的排列很有讲究,更不用说皇家宴会了,那就更加讲究了。

尉迟恭跟随李世民多年,而且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不仅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之一,还帮助李世民射杀了李元吉,立了头等功,论功行赏排位第一,且尉迟恭还在北邙山时击败单雄信,救了李世民一命,理当坐上第一把交椅。

可偏偏还有人不长眼的坐在尉迟恭之上,尉迟恭当场就发火了,李道宗上前劝解,却被无辜及,一只眼睛都差点被他打瞎,但是李道宗并没有跟尉迟恭计较,可以看出其为人真是宽厚之至了,倒是尉迟恭被李世民教育了一番之后,收敛了很多。

晚年被害入狱

李道宗晚年因为身体不适申请了闲职,基本不参与朝中争斗,但是还是不幸被牵扯政斗的漩涡中。当时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一案,牵带出了很多皇亲国戚,本来这件事和李道宗毫无关系,李道宗隐退就是想安享晚年,可谁知有些人还是不肯放过他,借此事参了他一本。

由于谋反一案中恰牵连了众多皇亲国戚,长孙无忌等人便趁此机会来消除异己,李道宗素来与长孙无忌等人关系不好,便上了长孙无忌的清算名单,借机诬陷李道宗。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再正的身子也敌不过恶意的权力之争、报复之心。就这样,唐朝一代名将李道宗在本该安度晚年的时候,被罢黜夺官,流放到象州,并且在流放的路上由于本身就已经年迈,身体不抵当年,没有挨过病痛的折磨,就这么病逝了。

直到武则天当政,长孙无忌等人失势,李道宗才被洗白,并且追复了爵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