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流氓皇帝”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刘邦这个人,他虽然是秦朝的公务员,但是实际上他又像是一个当地的黑社会头子,这么一个人,经常干一些非常流氓的事情,比如说喝酒不给钱,再比如说赴宴吃饭不给礼金。

我们首先说他喝酒不给钱这件事情,刘邦喝酒不给钱,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从史记当中看到这么一段描写,说是刘邦在沛县的时候经常到一些酒馆去喝酒,喝酒就喝醉了,然后喝醉了就会在脸上显示出真龙的样子,把那些喝酒的人都唬得一恁一恁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往往刘邦去喝酒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来喝酒,所以,虽然刘邦喝酒不给钱,但是最后刘邦打欠条,酒店老板也不会找他去兑换清楚,而是在过年的时候一把火烧掉。

这个故事我们听一听也就罢了,或许事情并不是这样子的,我们结合刘邦的特殊身份,我们就能得到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这是刘邦的一种非常流氓的行为——吃饭不给钱,还胁迫别人给他一笔勾销。

我们分析一下刘邦这个秦朝的亭长,作为公务员,刘邦下面也管理这些卖酒的市场,同时,刘邦又是沛县有名的流氓头子,经常三五成群的跑到人家铺里面喝酒,作为被他管辖的酒铺老板,又看着他那帮狐朋狗友,自然而然不敢向他要钱,到了他喝酒尽兴之后离开,对于他打的那些欠条,酒铺老板往往只能苦笑着烧掉,还安慰自己并且对外宣称,这都是自己自愿的,毕竟只要刘邦一跑过来,马上就有很多人都跑过来喝酒(刘邦的手下)。

至于赴宴不给钱,那更是一场著名的闹剧,刘邦作为公务员,跑到当地有名的土豪家庭去赴宴,人家都是正常的给礼金,他倒好,直接张嘴就是吹牛,报了个非常高的礼金数额,引得众人耻笑,不过,他并不以此为耻,反而通过这场宴会,骗了个老婆回家了。

除此之外,刘邦还有哪些流氓行为呢?当然还有啦,比如说他40多岁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就冒出了个儿子刘肥,毫无疑问,这一定是他乱搞出来的产物,此外,刘邦有了儿子刘肥之后还和寡妇乱搞。

后来刘邦成为了诸侯之一,在项羽在外出征的时候,勾结其他队项羽不满的诸侯,组成联军偷袭项羽的都城彭城。

结果项羽回过神来后,一举就将刘邦的联军击溃,刘邦一路逃窜,在逃窜过程中,由于马车速度太慢,刘邦担心被追兵追上,于是非常流氓地将女儿和儿子踹下车,打算减轻重量后自己跑,就连他的手下都看不下去了,他的手下劝他不要这样,这样不太好,但是他却把他的刀放到他手下脖子上,逼着他的手下赶快驾车逃离现场,但是最后他的手下还是把他的儿女捡回来放在车上,在此期间,刘邦之所以不一刀砍死这个手下(夏侯婴),并不是因为他良心发现,事实上,刘邦要不是顾忌他自己不会赶车,早就一刀把这个多此一举的手下砍了。

后来刘邦的老爹以及他的老婆和儿女被项羽活捉,项羽要刘邦投降,不然就把刘邦他爹给杀掉,而且还要煮掉,这种情况下,刘邦不但对自己老爹见死不救,还厚颜无耻说别忘了,咱俩可是拜过把子的兄弟,如果杀了我爹就是杀了你爹,既然你要杀你爹,那么烹饪你的父亲的时候,可千千万万别忘了分我一杯。

刘邦干过的流氓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也难怪有人说刘邦是千年以来最流氓的皇帝。

千年“流氓皇帝”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刘邦从生活上的小流氓,发展到政治上的大流氓,完美诠释了流氓是如何炼成的。骗吃骗喝骗女人

刘邦的流氓名声是由他父亲叫出来的,在农耕时代不干农活,整天游手好闲,和狐朋狗友们喝花酒,嫖娼妓,经常和一个姓曹的女人鬼混,还生下一个儿子。他父亲很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如哥哥,就是个不会有出息小流氓。

后来刘邦当了个小亭长,算个派出所所长吧,黑白道通吃。小地主吕太公为躲避仇人一家搬迁沛县,很多人带着贺礼参加乔迁宴。热闹的地方少不了刘邦,他嘴里喊着:“送一万钱红包”,其实只带了一张嘴,典型的地痞流氓做派。可是吕太公一看这人胆肥啊!肯定是黑白道都吃得开的人。沛县这地方民风剽悍,我初来乍到,地方上没个帮手肯定会吃亏,招他当女婿肯定错不了,于是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没想到这小流氓娶了大美女,把之前的曹氏抛到九霄云外了。

六亲不认流氓习气重

刘邦起兵之后,为了达到他称王称帝的目的,六亲不认。有一次被项羽的军队追击,刘邦仓皇逃跑,为了加快速度,他把儿子和女儿从车上推了下去,大臣滕公把孩子抱上来,他又推下去,推上推下好几次,滕公生气了,才将两个孩子留在车上。

在打定陶时得了个战利品戚夫人,就把吕雉忘记了。刘邦的父亲和老婆吕雉被项羽活捉当人质,刘邦不闻不问。后来在鸿沟,项羽为了威胁刘邦,支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父亲放进大锅,扬言要煮了。没想到刘邦根本没把这当回来,他对项羽说:“我爹就是你爹,你煮咱爹吧,分我口汤喝。”和刘邦玩流氓手段,项羽是徒孙。

政治上的大流氓

刘邦是个大政治流氓。项羽在鸿门设宴准备杀刘邦时,项伯给好朋友张良报信。刘邦知道后,又是称项伯哥哥,又要将女儿嫁给项伯的儿子。老实人项伯信以为真,在鸿门宴上挺身而出为刘邦挡剑。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当年约为“儿女亲家”的事只字不提,赐给项伯“刘姓”,这不但是让他忘记儿女亲家的事,还要让他忘记自己的祖宗!

韩信可谓刘邦的左膀右臂,不可或缺,为创立汉室江山立正赫赫功劳。可刘邦从来没信任过他。刘邦自己的部队被项羽杀光了,直接跑到韩信的营中,理直气壮的抢了人家的部队。韩信一点脾气也没有,只能重敲锣鼓另开张。就这样,打下江山后,刘邦还是借吕后的手,杀了韩信,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刘邦做的最残忍的事,杀了彭越,为了给其他将领和功臣敲敲警钟,竟将彭越的尸体剁成肉酱,分赐给各位诸侯和功臣品尝。这种手段哪像皇帝干的,就是流氓行径,而且一定是大流氓。

千年“流氓皇帝”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都说汉高祖刘邦是个“流氓皇帝”,这个定论并不是由今人所下,早在西汉武帝时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就已给他定性。

说刘邦是流氓,可谓证据确凿,毋庸置疑。据说刘邦生有异禀,“龟背斗胸,日角龙骨”,大腿上还长有几十颗“七星痣”,按今天的标准,刘邦驼背鸡胸,容貌古怪,并非大帅哥一枚,甚至长的很磕碜。但在古人尤其是善相者眼里,刘邦这种不太雅观的外表却是相貌清奇,气度非凡,一看就不是池中之物。

正应了那句老话:天生异象 ,定有过人之处。据说刘邦的爹刘老太公见此子天赋异禀,知道他不同凡响,就给他取名“邦”(小名刘季)。

但长大后,刘邦这厮却品行不端,既不喜务农,还整日游手好闲,撩鸡逗狗,惹是生非,年纪一大把仍不事产业,哥嫂都不愿和他一起过,刘老太公只好把老大一家分出去另过,刘邦仍然留在父母家继续“啃老”。

据说刘邦成人后,依旧不改流氓本色,老爹斥责他说:“你这个无赖,什么时候才能和你大哥一样买田起屋”!刘邦不急不恼,也不觉悟,还是经常领着一帮狐朋狗友到哥哥家蹭饭吃,嫂嫂被吃急眼了,就厉声叱骂,刘邦不以为然,只装听不见。

刘邦一伙又到大哥家混吃混喝,嫂子急中生智,用饭勺使劲刮锅,弄出刺耳的声响,刘邦听到后以为饭已吃完,感到来迟,只好怏怏让众人回去了。他送走朋友,回屋到厨房一看,只见灶上热气蒸腾,饭菜动也未动。刘邦这才知道嫂嫂使诈,起因是自己已备受嫌弃,他受到刺激,长叹一声,默默离去,从此再也不来。

楚汉争霸时,刘邦惨败彭城 ,他自己乘马车落荒而逃 ,两个孩子也被乱军冲散。在逃亡途中,他在逃难人群中看到了两个子女的身影,并将其抱上车,但楚军仍紧追不舍,刘邦急于逃命,嫌马车负载过重跑不快,竟狠心将一双儿女推下车去。部将夏侯婴是个忠厚之人,见此景心下好生不忍,急忙抱起孩子放回车中,刘邦又将二儿推下去,如此反复三次。

刘邦对夏侯婴说:“我情况如此危机,难道还要顾及两儿,自丧性命吗”?夏侯婴反驳道:“他俩是大王的亲骨肉,怎能舍弃不顾”?刘邦恼怒,竟然拔剑猛砍夏侯婴,夏侯婴无奈,只好把两儿分别夹在腋下,策马飞逃。

楚、汉两军对峙鸿沟时,项羽曾把刘邦的老父和妻子吕雉抓到军中,想以此为人质要挟刘邦。项羽此举确实有些龌龊,但两军对垒,一触即发,似乎也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情有可原。一次,项羽把刘老太公推到阵前威胁说:“你若不撤军,我就把你老爹一锅烹了”。楚、汉众将士听了都以为刘邦会为难,就连楚军都有些同情他,可刘邦根本就不在乎,他油盐不进,毫不犹豫地答道:“我俩曾经义结金兰,是结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若把你爹烹了,别忘了分一羹肉汤给我喝(分吾一杯羹)” 。

面对这样的腌臜泼才,流氓无赖,颇具英雄气与贵族气的项羽又有什么办法?他又下不了狠心烹“肉羹” ,只得把刘邦的老父和妻小放了。

最后,无赖刘邦击败了贵族项羽,建汉称帝。刘邦夺取了天下,建立了汉王朝,一次,他大摆筵席,召集开国功臣们开庆功会。酒酣耳热之际,他突然想起昔日父亲经常指责他不事产业、不如哥哥的话,一时有些愤懑,于是当着手下那帮“布衣将相”的面腆着脸问太公道:“老爸您看,如今我和哥哥比,谁的产业更多、家业更大呢” ?刘老太公见儿子一副小人得志的无赖像,又气又恨,但又不好当众发作,只好拂袖而去。

刘邦历来瞧不起儒生,经常当众戏弄、侮辱儒生,更彰显其流氓本性。当初,知识分子郦食其的邻居作了刘邦的卫士,郦食其想通过他拜见刘邦,那侍卫对郦食其说:“ 汉王一贯不喜欢儒士,有许多宽袍大袖、头戴高冠的儒生去见他,他就当众把他们的冠(帽子)摘下来,往里面撒尿。在和他们交谈时,动辄破口大骂“腐儒””。郦食其听后有些畏惧......如此看来,刘邦不能礼贤下士,只是枭雄绝非英雄,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仁人志士甘愿追随他,为他执鞭坠镫,为他赴汤蹈火,帮助他平定四方呢?

回望浩如烟海的中华历史,似乎只有流氓或豪强才能扫灭群雄,才能改天换地,才能建立新朝做开基皇帝,这是为何?或许是流氓无所顾忌、不择手段而豪强财雄势大,所以均能成事。

刘邦虽有流氓习气,但也有过人之处,他能以一介平民身份,崛起于蓬蒿,在秦末乱世、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战胜强大的对手项羽,最终全取天下,开创两汉四百多年的王朝基业,绝非是仅凭借一身“鄙气”。在之前夏、商、周、秦以来的历史上,他是第一位“草根帝王” ,他首开“布衣将相”之局,一举打破了数千年来世卿世禄、世袭罔替的制度。

刘邦是流氓不假,但他有许多人所不及的长处,否则他也得不到天下。他起自底层,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民众的心理,同情下层之民的疾苦。楚国旧贵族项羽基础比他好,比他更有实力,也比他更勇武善战,军事实力甩他不知多少条街。怎奈项羽是一个残暴成性的“霸王”,他在新安坑杀二十万秦降卒,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秦人大失所望,然恐,不得不服耳”。刘邦比他高明,比如入关中时与部将“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悦,无不箪食壶浆迎接汉军,他一概不接收。说,粮食虽多,但也不要浪费,于是“人又益喜,惟恐沛公不为秦王”。如此,刘邦大得民心,力能举鼎、骁勇无敌、以力服人的楚霸王焉得不败?!

刘邦还有很多长处,比如豁达大度,从谏如流。比如知人善任,采人所长。百折不挠,从不言弃......这是由于这些优点,才使这位一身流氓习气的“油腻大叔” 麾下人才济济,谋臣如云,猛将如雨 。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但英雄也造时势。就这样,时势把一个无赖出身的泗水亭长造就成了一位叱咤风云大英雄,创建了千百年从未有过的布衣将相之局,并成就了四百余年汉王朝的庞大基业。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千年“流氓皇帝”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刘邦一生雄才伟略,开拓汉室河山,为何却被人们叫做流氓皇帝?

汉高祖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一生雄才伟略,任用了众多贤才为其治理江山。这些贤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很多良好的政策。刘邦也施行了这些政策,从而使得汉朝经济能够快速的发展起来。但是就是这么厉害的一个皇帝,人们却用流氓这个词语来形容他,说他是流氓皇帝。流氓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面就是一个贬义词,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常常也会让人们觉得这人是一个龌龊下流之人。那么为什么人们要用流氓皇帝来形容汉高祖刘邦呢?在流氓皇帝这个词语背后,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呢?

刘邦从小就是一个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人,经常闲在家里不去干事情。他吃家里的喝家里的,却不为家里做一份贡献。他不但懒,而且还好色贪酒,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男男女女混在一起,在小酒馆妓院这些地方,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喝酒嫖娼这些事情都有他的份,正经事却没看他干过几件。人们看到他都觉得他是地痞流氓,对他嗤之以鼻。

后来有一天刘邦脑子突然想通了,居然去谋了一个差事,后来还当上了一个小亭长。尽管亭长这个职位也没有多高,但是好歹刘邦肯去外面干活了,他的家人对此也是非常的开心。亭长这个职位要权没权、要钱没钱,富贵人家的子弟根本不屑于这种差事,而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又干不了这种事情,所以这个差事给地痞流氓的刘邦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虽然工作的内容有些麻烦,但是也总比那些每天辛苦在田里工作的农民要来得好,所以刘邦对这份差事也还算满意。

当了小官后的刘邦也没有什么官架子,唯一和以前不同的就是他弄了一种叫竹皮冠的东西,然后有模有样的戴在了自己的头上,好像自己当了什么大官一样,别人还因此而取笑他。他依旧和以前一样,喜欢吃喝嫖赌。而且还比以前更爱喝酒了,嗜酒如命,经常到一些小酒馆里面喝酒。虽然干这份差事还是有点小钱的,但是那点小钱可远远不够当刘邦的酒钱,所以刘邦每次喝酒,一般情况下都是要进行赊账的。

刘邦的母亲非常心疼刘邦这个小儿子,对他十分关爱,她知道刘邦手里没啥钱还喝酒打白条的事情,但是刘邦却从没有因为没钱喝酒的事情而找过她。刘邦的母亲一方面不想让刘邦难堪,另一方面又想帮助刘邦,于是她就在刘邦去那些酒家喝完酒之后,自己又再去了那些酒家,然后付给了那些酒店老板刘邦酒钱,并且还多给出了一倍的酒钱,为此人们还觉得刘邦是一个非常大方的人。因为以前在乡里发生的那些事情,所以人们也喜欢用流氓这个词来形容刘邦,在他当皇帝之后更是用流氓皇帝来形容他。

社会就是如此,一个人,一旦有了名成了一个大人物,在社会上有所地位,有所成就,那他无论以前做的好事坏事都会被别人一一扒出来,并且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人们常常更热衷于谈论这些英雄人物的缺点不足之处,刘邦年少时的流氓品性可以成为人们的谈资,项羽小时候不爱读书的行为也可以成为人们的谈资。人们对这些英雄人物的优良品性固然是深表崇拜,不过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的缺点却会更有猎奇心理。从这些英雄人物的缺点不足,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英雄人物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凡人而已。

千年“流氓皇帝”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刘邦好酒好色,是地痞无赖。其流氓的事实有二:

一、踹寡妇门。

刘邦在与吕雉相识前。就与寡妇曹氏有不正当关系。还与曹氏生了庶长子刘肥。

后来寡妇曹氏去世。刘肥就跟刘邦一起生活。吕雉这个后妈还算称职。后来刘肥被封为齐王后。吕雉对其态度有了180度转变。汉惠帝刘盈即位后,吕雉更是欲置刘肥于死地。刘肥把城阳郡献给吕雉。才侥幸得脱。

二、逃命时,两次把儿女推下车。

彭城之战,刘邦、韩信率56万大军进攻彭城。攻占彭城后,项羽亲自率三万大军回援。项羽把刘邦、韩信的大军打的溃不成军。刘邦几乎被俘。

在逃亡时,刘邦、吕雉和儿女坐在车上。为了减轻重量。刘邦两次把儿女推下车。车夫夏侯婴两次把孩子抱上车。

虎毒不食子,刘邦此行,被地球人鄙视👎

【在王者荣耀中,我最擅长的英雄是项羽的妻子虞姬】



千年“流氓皇帝”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我是流浪历史我来答!

一提起刘邦好听一点,好听一点的,会说高祖斩蛇起义,但那肯定是个传说,跟陈胜、吴广在鱼肚子里发现纸条,写着大楚兴、陈胜旺一个道理,都是神话自己,把起义包装成上天的旨意,把自己变成根正苗红的上天之子。在古代很多起义者都用这招儿,现在大家也都知道是传说,不算贬损。但是说刘邦发迹之前是个流氓无赖,甚至说他是个千古流氓皇帝,很多影视剧里也这样演绎,其实这是绝对有失公允的,有资料显示,刘邦年轻的时候确实性格放荡不羁,但不是后世所说的无赖和流氓,而是一个心中有远大抱负、善于用人、开创大汉帝国四百年跌宕江山的一代雄主。那么,说刘邦是流氓皇帝的原始黑料出自哪里,又是怎么扩大的,且看“流浪历史”详细道来。

1、《史记》原始记载被曲解和放大

《史记》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史书,司马老师撰写的字句自然也成了后世引经据典的最强硬论据,关于刘邦无赖和流氓也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史记》对刘邦早年经历有“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是这样一条记录。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作为农户家庭出身的人,刘邦对种地一点兴趣都没有。说白了,就是刘邦不愿意下地干活,在当时社会上把这种人成为无赖。这个无赖顶多是指懒的意思;而现在无赖这个词指的是蛮横无理的人。虽然懒也不是啥好习惯,但是这个懒与蛮横无理可差着好几条街呢,大家不能因为古今词语读音相同就盲目的认同意思也相同。后来当了皇帝以后,还拿这个“懒”跟父亲开玩笑说,以前您老人家总是埋怨我懒,不能养家糊口,比不上大哥勤劳,现在我当皇帝了,您看谁的家产多呢?这句玩笑多少有些炫耀的成分,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刘邦心中有这除了种地意外的更大志向。

2、《史记》还有关于刘邦好酒及色的记载,这好色确实是个大毛病,但刘邦这个人自我控制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在关键时刻不至于耽误事,比如汉军进咸阳城的时候,他管住了自己,也管住了军队,并未沉迷于酒色之中,最终才有机会在蜀汉争霸中称雄,建立大汉王朝,这要说他流氓,也是一个自制力强、有大局观的大佬,而不是一般的二混子。

3、还有人说刘邦不讲亲情。说他有一次战败逃跑的时候把孩子推下车、父亲被抓,他说:分我一杯羹;这俩是放在一般人身上绝对是丧尽天良、畜生一样的行为。但是在刘邦当时的身份就不能简单的下结论了。在残酷的斗争当中,身为一军统帅,如果有闪失,那可能招来全军覆没后果,全军都没了,一家老小还怎么保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刘邦作为领袖这样做,应该是一种无奈选择,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特别是项羽要煮了刘老爹的时候,刘邦将计就计,对项羽说,你我一起受命于楚怀王,曾为结义兄弟,我父既为你父,你若煮了你父,别忘了分我一杯羹”!这表面上看,刘邦是把天下江山、功成名就看的比血脉亲情重的多,但这其实是他走的一招险棋,他这样一说,把不仁不义不孝的罪名扣在了项羽的头上,让项羽忌惮天下舆论,不敢轻易迫害刘老爹,也保证了汉军正常的战略不受影响,从这一点看,刘邦智慧、格局和胆识,都是配得上大汉军团领袖这一角色的。

4、另外,关于刘邦说刘邦无赖流氓还有几件事。说他不尊重知识分子、杀功臣、文盲等等,这些如果翻查史料并仔细的分析,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来说这个不重视知识分子,小编用反推的逻辑推理一下,在他的麾下,除了武将云集,还有陆贾、叔孙通等有真才实学的儒生在他这里都得到了重用,更不用说萧何与张良这样的不世之才了,如果不重视知识分子,这些人会死心塌地跟他打天下吗?所以说,黑刘邦那不尊重知识分子也是片面的,其实他是鄙夷那些空谈的“腐儒”,试问谁人会喜欢光说不练的人呢?

再说“大杀功臣”这一条,也是言过其词和黑白不分的。史料表明,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封赏的王侯一共有161位,说他大杀功臣也是确实言过其词的。因为被杀的韩信、英布、彭越、臧荼、陈豨五个开国功臣,再加上叛逃的卢绾和韩王信一共才7个。而杀他们刘邦也是有足够根据的。韩信、英布、按照当时的体制都是长期经营自己的封地,而且在早年的作战过程中都要挟过刘邦,这种王朝最大的威胁,已经露出了割据或反叛的心思,后来成为一国之君的刘邦除掉王朝的隐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其中,只有卢绾一直忠心耿耿,但是对当时政治局势把握不准,才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也有咎由自取的成分。

最后说这个“文盲”+反智。这俩词的意思是说刘邦没文化,而且不读书,不喜欢读书,这个也是无稽之谈。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的学习情况是有记载的,只是文化不高罢了,可没说不学无术或者根本不读书。这一点在刘邦留给太子的遗训中还在为当年不精于学问而懊悔,并督促太子要潜心向学。至于反智,更荒谬,纵观刘邦一生,多少才高八斗的智者为期所用,说他是善智者才更贴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刘邦出身市井,身上应该会有一些痞气或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不至于是后世一些野史以及现在某些影视文艺作品里那样的不堪与下作。悠悠万世,朗朗乾坤,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无论民间野史、文艺作品如何演绎,还是某些学者观点如何分析解读,在历代正史的记载中刘邦还是备受肯定的。至于到底刘邦是怎么被黑成流氓的,正史里又有哪些肯定的记载,题主如果有兴趣,回头“流浪历史”可以下次接着分享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