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和和珅的官职感觉差不多,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纪昀这个人为现代人所熟悉大概率是因为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个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受这电视剧影响,不少人真的以为纪昀是一个高大英俊的翩翩美男子,还非常的能言善辩,和乾隆皇帝关系极好。

但这都是偏见,刻板的受到电视剧的误导,这些年来,由于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和珅的实际地位,因此倒是不再有人把纪昀和和珅来做对比。

纪昀年少有为,年纪轻轻的就很有才名,也因此养成了容易骄傲自满的性格,他去参加科举考试当中的乡试,直接中了第一名解元。向来对自己才学极度自信的纪昀果然飘了,觉得这科举考试也不过如此,像他纪昀这样的人,取得功名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简单,但现实狠狠地给了他一棍子,让他冷静了下来——会试没有通过。

会试没有通过对于纪昀来说打击还是很大的,纪昀很不能理解考官为什么不让他通过,像他这样优秀的人才怎么可能会被会试给刷掉呢?曾经不可一世骄傲自负的纪昀经过这场挫折后变了,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在纪昀看清自己的弱点之前,纪昀人生的又一大挫折降临了。

纪昀在这个心情最低落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钻研考试,而转向去守孝。纪昀守孝结束后,端正心态后,果然是一路顺风,连过会试和殿试,正式取得了在大清国做官的资格。 由于纪昀富有才名,被选派翰林院,在翰林院纪昀学习到了很多以前没学过的知识,同时他也很用心的在为皇帝陛下修书编辑东西,后来皇帝陛下查阅的时候都说好。

既然皇帝陛下都说好了,那还有什么说的,当然是大大的有前途啊……什么前途?当然是去继续修书啊——于是纪昀一头扎进了翰林院国史馆,成天忙着编辑修改各种典籍与藏书,这么一个文化人形象的纪昀沉迷于学术,加上本身形象就欠佳,看上去猥猥琐琐,一点和所谓的高大英俊风度翩翩扯不上关系。

纪昀这样的专业文化人的形象深深被皇帝看在眼里,于是继续任命纪昀主持修四库全书——依旧是他最喜欢以及最习惯的图书编辑和修订工作——业务水平太熟练了,专业学者人才,正好是适合他的岗位。

乾隆皇帝活了八十多岁,是有名的长寿皇帝,按这个标准,纪昀显然也是长寿大臣,而且由于纪昀比乾隆皇帝要小,所以在乾隆皇帝驾崩后,纪昀依旧活的生龙活虎。

在乾隆之子嘉庆皇帝在位的时候,因为他纪昀是这种前朝老臣而且属于特别擅长修书编辑的这么一种专业技术人才骨干——主持修完了四库全书,嘉庆给纪昀升了官,纪昀终于在嘉庆年间,也成了朝廷里面数一数二的大佬了——被加了尚书衔,当然了这种所谓的大佬,名誉上的更为主一点,虽然算六部最高长官之一,但纪昀已经风烛残年了,而且是在礼部这种清贵的衙门或者兵部这种有名无实的衙门,之后嘉庆皇帝听说纪昀年迈极了打算退休的时候,又给纪昀上了荣誉称号“太子太保”,所以总得来讲嘉庆朝对待曾立下各种修书功劳的纪昀还是很棒的。

我们可以看看纪昀最后那段日子身上的官职属于什么级别——兵部尚书换算到现在就是国防部部长,但是由于清朝中央设军机处,地方设有总督,兵部更多时候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机构,所以我们换算到现在应该属于国防部名誉部长、军事高级顾问;至于礼部尚书,礼部尚书类似于外交部部长,对于搞了一辈子学术研究的纪昀这个职位也是一个非常适合养老的职位,因为在清朝礼部尚书一般情况下都非常清闲。

至于最后纪昀退休之前的加官那属于荣誉称号,相当于现在的军衔认定——太子太保的加官相当于现代的上将军衔,极为荣华了,但始终没有握有实权。

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纪晓岚与和珅都是名符其实的官二代,纪晓岚是姚安知府(地级市市长)纪容舒之子,而和珅是副都统(省军区副司令员)常保之子。

乾隆十九年,纪晓岚高中殿试二甲第四名,入选了翰林院庶吉士,这个官职职责是给皇帝写写诏书、讲讲经史古籍等,相当于现代的主席秘书处的一位文秘。这一年和珅四岁。

乾隆二十四年,纪晓岚升任功臣馆用总纂(类似文史馆长),这时和珅父母皆已去世,差点和哥哥一起被赶出家门。

乾隆二十七年,纪晓岚随乾隆南巡,被提拔为福建提督学政(教育部巡视员),虽然官职不高,但待遇杠杠的,到了福建同督抚平级。

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流年不利,年初好不容易外放到贵州做知府(地级市市长),后因给贪官通风报信而发配边疆。

而此时的和珅正春风得意,找到一个大靠山——成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婿。

乾隆三十六年,在劳改营待了三年的纪晓岚,被召回京城编书,两年后被重新启用,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央企执行总裁)。

和珅此时已是三等侍卫(警卫部队师长),兼任粘杆处侍从(安全局处长)。

乾隆四十四年,几经挫折的纪晓岚终于做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官——担任吏部侍郎(组织部副部长),不过乾隆认为纪晓岚不适合做官,仅干了一年又被调去编书。

这段时间和珅有过一段低潮,因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收到处罚,一度调到崇文门收税。不过他后台硬,很能混。

仅一年时间因查处李侍尧案立了大功,升任御前大臣。重新回到了乾隆身边,和珅如鱼得水,有“马屁神功”护体,前途顿时一片光明。

同年和珅升任领侍卫大臣(警卫部队副司令)兼四库全书正总裁(央企董事长),成了纪晓岚的顶头上司。

和珅和纪晓岚保持了十六年的上下级关系,相处的十分融洽。纪晓岚风趣幽默、善于溜须拍马,很合和珅的胃口。

不过和珅也待他不薄,纪晓岚有“每日御女五次”的习惯,在编纂四库全书时没有机会回家,每天精神萎靡不振。

和珅很体恤下属,将实情上奏后,乾隆赐了两名宫女给纪晓岚。

嘉庆继位后,和珅成了太上皇乾隆的代言人,权力达到了顶峰。

纪晓岚在这四年时间里,也到达了人生最风光的时刻。分别担任过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左都御史(纪委一把手)、吏部尚书(组织部部长)、协办大学士(国家副总理)。

和珅倒台后,纪晓岚也就回阅微草堂养老了。嘉庆十年,纪晓岚于家中病逝,享年82岁。嘉庆帝亲自写祭文,予谥“文达”。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纪晓岚一辈子在官场混得也不差,只是跟和珅比要差得多,但其实纪在乾隆的最后十年的官也不小,也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种官场小角色啦。我们梳理一下他的官场经历,并把和珅的时间线放到纪晓岚的时间上对比一下。

  • 纪晓岚的书法《临圣教序》,还别说跟乾隆的招牌书法“面条字”神似

乾隆十二年(1747年)他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成了举人。但过了七年才真正走进官场的大门,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才考中进士。这一年算是他进入官场的开始。

考中进士后,他长年在“翰林院”为官,从庶吉士(翰林院实习生)做到编修(正七品)。翰林院是从二品单位,职能和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中央政策研究室(正部级),编修相当于中央政策研究室正处级研究员。翰林院的头头是“掌院学士”(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纪晓岚虽然是靠翰林院起家的,不过一辈子没当过掌院学士,反倒是和珅当过这个官。

  • 清代翰林院的布局图

他在翰林院差不多干了十四年,才有了真正的升官,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他当上了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从四品),相当于中央政策研究室某政策研究局局长(正厅局级)。但是这一年乾隆搞反腐,准备办两淮盐运使(东南盐业总公司总经理)的卢见曾贪污案,纪晓岚跟卢见曾是姻亲,办案期间他给卢通风报信,事发后被罢官流放乌鲁木齐。这下子十几年的官场努力化为乌有了。

三年后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纪晓岚回到京城,重新从翰林院编修干起,但这回他运气比较好,当时乾隆正在搞大型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的编辑工作,于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纪晓岚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负责“总办”四库全书事宜,几年下来,深得乾隆赏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库全书工程初步完成,乾隆非常高兴,下令要嘉奖纪晓岚。于是在第二年(1782年)他获得官场上的第一次真正的晋升,出任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

  • 四库全书:l四库全书可不是纪晓岚写的,他一辈子干的事只是给四库全书编目,然后给每本书写一个简介

纪晓岚在这段时间刚刚开始春风得意,不过这个时候整个清朝最得意的人是和珅,他在这时出任户部尚书(中央政治局委员兼财政部部长),同时还兼任四库馆正总裁,比只是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的纪晓岚地位高,而且还是纪的实际业务工作(编四库全书)的顶头上司。

  • 四库馆的正总裁居然是和大人,你叫老纪情何以堪!

当上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后,他在开始在官场上真正有了存在感了,并且从此一路高升。乾隆五十年(1785年)他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后来他又转任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地位高,已经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宣部部长了,乾隆的最后十年,他基本上就在这两个职位转来转去。

  • 穿着一品文官补服(仙鹤)的老纪

纪晓岚在礼部尚书(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宣部部长)和左都御史(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上面打转的十年,和珅则开了挂的升官,官至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吏部、户部,封三等忠襄伯。这时的和珅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并主要分管全国的人事和财经工作。

不过,嘉庆时代,纪晓岚成了朝廷里少有的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嘉庆十年(1805年)他做到了人生的最高官职——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不过一个月后他就病死了。

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想必大家都知道《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毒舌又机敏,每每辩得和珅哑口无言。但实际上,和珅和纪晓岚两人关系极好,就像一对忘年交,互相在政务上提醒、帮忙。两人虽有政见不和引起的争吵,但同时也有互相默契的配合。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是乾隆年间的官员。担任过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晓岚在乾隆八年(1743),八月参加科试,获第一名,而后又在乾隆十二年(1747),在应顺天府乡试中以第一名解元夺魁。乾隆十九年(1754),纪晓岚经过会试和殿试后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纪晓岚考中进士后常年在翰林院做官,从相当于实习生的庶吉士一直做到正七品的编修。而当时的翰林院是从二品的办事单位,它的职能和现如今的正部级的中央政策研究室相差不大,而编修相对而言就像现在的正处级研究员。翰林院的最高级别领导“掌院学士”则等于现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主任。纪晓岚虽然是从翰林院做起的,但他却从没当过掌院学士这个职位,反而是和珅曾经做过掌院学士这个官。

纪晓岚在翰林院待了长达十四年之后才终于有了一次实质性的升官。乾隆三十三年(1768),乾隆帝认为纪昀学问优胜于其他人,让他到外省做官实在是屈才,于是决定将纪晓岚留在身边。同年的四月,纪晓岚终于等来了被提拔的那一天,他当上了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而这个官职相当于中央政策研究室某政策研究局局长(正厅局级)。结果,好运不长,同年六月,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而纪晓岚和卢见曾是姻亲关系,纪晓岚最终因为给他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正可谓是辛苦奋斗十余载,一朝不慎都化为了泡影。

三年后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纪晓岚从新疆回京,只能从头做起,纪晓岚回到了他熟悉的翰林院编修的位置上。这回,幸运终于站在了纪晓岚身侧,适逢乾隆皇帝下令开始《四库全书》的编撰工作。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纪晓岚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之后又参与修订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等。这次的编撰工作非常成功,于是在第二年,纪晓岚获得官场上的第一次真正的晋升,出任兵部侍郎即国防部副部长。而后历任兵部侍郎、左都御史(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礼部侍郎、尚书(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宣部部长)等职。

官场沉浮几十年,事易人移,纪晓岚也成为了朝中少有的德高望重的老人。而此时也不再是乾隆执政了,这时的皇帝已经是嘉庆皇帝了。嘉庆十年(1805),纪晓岚走向了人生的顶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但好景不长,同年的二月十四日,酉时,82岁的纪昀病逝于京城。嘉庆皇帝亲自为他写下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正因为这碑文,纪晓岚死后谥号文达,世称文达公。

宦海沉浮一生,这样的结局也算是得到了一个善终。不论历史究竟如何,纪晓岚的形象也在荧幕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和珅逗趣的那些令人捧腹的故事仍然在电视上不断播放着,让后人们永远记得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风云人物。

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纪昀,字晓岚,清乾隆、嘉庆年间名臣,和同一时期的名臣——钮祜禄·和珅一样,乃系现今影视剧的宠儿。在影视作品的演绎中,纪晓岚与和珅同为内阁大学士,领班朝堂左右,官职、地位、影响不分上下;正因如此,剧中的纪晓岚也成为了敢于和宠臣和珅正面刚的铮臣、廉臣代表。

历史上的纪晓岚虽然也是天下闻名的一代文豪,“子云笔札君卿舌,当代无人可共论”;虽然也长期任职于朝堂,“曾居台宪之首,问及相国之尊”;但其与和珅之间根本没有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两人之间也从未发生过政治争斗。

历史上的纪晓岚,虽然自诩为精怪转世,“日御数女,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但其道德文章堪称天下第一,也完全具备古代文人身上素有的刚正廉洁、嫉恶如仇。面对和珅当权时的“结党营私,威福由己,贪黩日甚”,纪晓岚之所以没和其正面对抗,固然有着随波逐流、畏事自保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他根本就不具备与权臣和珅对抗的资本。

也就是说,这个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仕途上的高度远远不及和珅!

那么,纪晓岚最高做到了什么职务,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呢?

和珅崛起之前,纪晓岚的仕途生涯

纪晓岚的才气之大,并非影视作品的杜撰,历史上的纪晓岚6岁便在“童子试”中一举成名,拥有了“神童”的称号;而后,纪晓岚的科举之路虽然并不顺当,但其到底于乾隆十九年考中进士,实现了“学而优则仕”的梦想。这一年,和珅才刚刚4岁。

成功闯进仕途以后,纪晓岚的官场生涯同样不顺当,只因为文章见长而屡任类似现今政府出版机构的编辑、总编辑;直到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才被外放地方官职,任贵州都匀知府,品秩为从四品,基本相当于现今地级市的市长,行政级别为厅局级正职。这一年,和珅迎娶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为以后的官场升迁之路打好了基础。

然而,刚刚迎来仕途春天的纪晓岚,因为泄露朝堂谈话内容,包庇亲属而被“夺职,戍乌鲁木齐”,直到乾隆三十六年才被释放回京,又重新开始了编修的最初任职。而此时的和珅已经成为正五品的三等侍卫,风华正茂、势头正盛。

乾隆三十八年,对于纪晓岚和和珅都至关重要,这一年,纪晓岚成为了《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开始为自己积累升迁资本;而这一年的和珅,得以在乾隆皇帝面前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急速升迁之路。

乾隆四十一年,纪晓岚终于获得了一个实权官职,成为从二品的兵部侍郎,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行政级别为省部级正职。而入职晚、资历浅的和珅在这一年更是风光无限,成功进入权力中枢,执掌皇室内务,尚一品朝冠,赐紫禁城骑马,行政级别达到了国家级正职,而且均系实权官职。从这一年开始,和珅正式和纪晓岚拉开了距离。

纪晓岚唯一有资格与和珅对抗的时期

乾隆五十二年,纪晓岚官升左都御史,品秩从一品,基本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长,行政级别为国家级副职。而此时的和珅已经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领户部、吏部尚书,相当于兼领常委的国务院总理,还兼领中组部部长、民政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发改委主任等,位极人臣、权势滔天。

从官职高低和行政级别来看,纪晓岚与和珅根本没有可比性,但左都御史行使监督职权,可稽查、弹劾朝臣,绝对有资格同和珅开展政治斗争。但此时的和珅炙手可热、权倾朝野,日渐苍老的乾隆皇帝对其又恩宠日盛,以至于“朝士之持正者,亦噤口不言,任其嚣张”,纪晓岚这个“台宪之首”自然也是识时务者,亦不敢与之对抗。

纪晓岚仕途的顶点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禅位于皇十五子永琰,是为嘉庆皇帝,但此时的朝政大权仍然牢牢掌握于乾隆太上皇手中。但此时的乾隆太上皇已经进入垂暮之年,年老昏聩、口齿不清,“昨日之事,今日辄忘,早间所行,晚或不省”。和珅便成为乾隆太上皇的代言人,把持朝政,权势凌驾于嘉庆皇帝之上。

嘉庆元年,纪晓岚官升兵部尚书兼领左都御史,成为国防部部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行政级别为国家级副职。嘉庆二年,日见苍老的纪晓岚转任礼部尚书,为进入内阁,成为大学士提供必要铺垫。但此时的军机处中,阿桂病逝、王杰称病、董诰丁忧,和珅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领班军机大臣。

嘉庆三年,和珅率先达到了仕途、爵位顶点,成为朝廷一把手的同时,晋封一等公。而纪晓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嘉庆十年,才达到仕途顶点,正式进入内阁,成为协办大学士,品秩从一品,成为了拥有国务委员职衔的国家级副职干部。这就是纪晓岚的最高职务,一个副国级国务委员。

后记

自乾隆四十一年以后,相较于官职急速升迁的和珅,纪晓岚是一步不如,步步不如,一直处于被和珅压制的尴尬状态。直到嘉庆四年,嘉庆皇帝清算和珅的时候,纪晓岚仍然未进入朝廷权力中枢,没能参与到审理和珅案中。

嘉庆十年,纪晓岚病逝于北京,“赐白金五百治丧,谥文达”,又被嘉庆皇帝评价为“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也算是对得起这个于官场沉浮半个世纪,却始终未有出彩表现的书生了。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一百六》、《清史稿·列传一百七》、《清实录·高宗实录》、《啸亭杂录》

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电视剧误导人,莫过于清宫戏。清宫戏误导人,莫过于纪晓岚。

《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晓岚牛的上天,溜的飞起,一张嘴能言善辩,油嘴滑舌,不但整天把和珅搞得灰头土脸,甚至连乾隆都不放在眼里,放在现实中早就灰飞烟灭了。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和珅、纪晓岚官职如何。

纪晓岚,最高职务是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最高品级是从一品,但这些大多是他在晚年在嘉庆年间所任,时间很短,毫无治绩。纪晓岚在乾隆年间曾因为儿子犯法,受到牵连被降官三级,后来才逐渐恢复到礼部侍郎兼内阁学士,从二品。

这里的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左都御史相当于最高检察长,吏部尚书相当于中组部部长,但纪晓岚缺乏政治才干,这些职务基本上只是走个过场。

和珅,最高职务有N多个,先后或同时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封一等忠襄公,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

和珅这些职务简单来说就是既管干部、财政,又管司法、外交,还管皇帝一切内务、皇宫安全,同时执掌皇帝的幕僚班子、军队和军政事务,比后来的李鸿章之流牛得多。

和珅不是皇室宗亲,他的背后也没有家族势力,他的崛起完全是靠着乾隆的宠信,做官做到了满人的极致,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

大家不要小瞧从一品和正一品的差别,清朝实行满汉官制,满人和汉人同朝为官,六部尚书既有汉人,也有满人,但六部尚书只是从一品,能做到正一品的汉人屈指可数,纪晓岚就是再活100年,再修一本《四库全书》,也到不了正一品,因为他没有其他功劳。

最关键的是,纪晓岚与和珅的实权是天壤之别。

纪晓岚虽然混到了从一品,但他一生的精力基本上都在修书,特别是修《四库全书》,手里一点实权都没有,而且现实中的纪晓岚并非伶牙俐齿之徒,也缺乏政治才干,只是文才出众,乾隆出于笼络天下读书人的需要,才让他当了《四库全书》的总纂官,而纪晓岚的顶头上司就是《四库全书》总裁官和珅。

根据史料记载,纪晓岚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修《四库全书》上,基本很少参与政事,偶尔多嘴给乾隆提过意见,乾隆非但不听,反而把他臭骂了一顿。

比如有一次,纪晓岚认为皇帝南巡劳民伤财,出言劝阻,乾隆立刻翻脸,骂道:

“好你个纪晓岚,朕不过看你文采斐然,才让你担任《四库全书》总编官,你不过是朕豢养的一名歌妓娼优,竟敢妄谈国事!”

一句话就暴露了纪晓岚在皇帝心目中的位置,也暴露了前朝统治者笼络汉文人的险恶用心。

和珅呢?他确实是对乾隆忠心耿耿,但乾隆对他的依赖也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根据史料记载,乾隆晚年时,身体状况不佳,每天上朝都让和珅站在自己和嘉庆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懂明白乾隆说什么,然后把乾隆的命令传下去,至于说的是真是假,朝臣也是真假难辨,清朝官员私下里都把和珅叫做“二皇帝”,形同摄政王。

形同傀儡的嘉庆不能对乾隆怎么样,只好把愤怒转移到和珅头上,乾隆一死,和珅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嘉庆帝历数和珅的二十条大罪,赐和珅自杀,然后下旨抄家,这一抄就抄出了贪官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白银8亿两。

最后再爆一个猛料,真实的纪晓岚平生有三大爱好——烟袋、肥肉和女色,他无烟不欢,无肉不欢,无色不欢,每顿饭都离不开大鱼大肉,而且龙精虎猛,每日必御三女。

综上所述,纪晓岚是被乾隆豢养的高级宠物,和珅却是乾隆最信赖的忠臣,两个人的实权差距远比品级差距遥远得多,《铁齿铜牙纪晓岚》只是意淫。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