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走单骑,关羽为何要舍曹操而重投刘备?
如果要对《三国演义》中比较有人格魅力的人进行一个排名的话,那么关羽一定能够名列前茅。关羽的忠肝义胆能够和他的武艺高强相媲美。《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经典的情节,那就是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因为关羽要保护刘备妻子等家小,不得不无奈投降于曹操。曹操虽然对关羽礼遇有加,加官进爵,但是我们都知道,关羽在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后,毅然依旧千里走单骑踏上了投奔刘备的道路。当时的刘备可以说是虎落平阳,而曹操却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巨大。
那么为何关羽还要舍弃对自己青睐的曹操而坚定去投奔落魄的刘备呢?据演义分析个人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关羽忠肝义胆
关羽熟读礼义春秋,深知为人臣,尽人事的道理。他与刘备有八拜之交,古代对结拜的兄弟十分看中。
关羽在当初投降曹操时,有过约法三章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只像汉朝投降,而不是曹操。
要知道,刘备被汉献帝封为皇叔,可以说刘备与汉朝其实是一家人,从本质上来说,投降汉朝并不算是背叛刘备。
并且在张辽劝说关羽投降前,关羽就先对张辽说过,如果你是来劝我投降的,那就回去吧,我是宁愿战死也不会背叛我大哥的。
由此可见,关羽虽然是投降了曹操,但是却是身在曹营,心在刘备的,对刘备的忠心一点也没有改变。这样来看,关羽会千里走单骑,舍弃曹操而重投刘备就不足为奇了。
二、关羽深知曹操阴险狡诈
曹操在那时的阴险狡诈可以说是“名扬天下”的,他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并曾经说过“宁要我负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负我”的话语,是一个当世枭雄。关羽对于这点又怎么会不知道。
关羽深知曹操想要自己投降是因为自己武艺高强,能够帮助他成就霸业,并且在曹操众多将领中,曹操并不只是对自己礼遇有加,他对于自己有利用价值的人都十分热情,加于重用。
关羽觉得自己就好像只是曹操的一个打手,一个手下。而刘备就不一样了,刘备是自己的结拜兄弟,是自己的大哥,并且刘备为人仁德。
从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害就可以举个例子,在刘备知道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刘备在众多人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倾全国之兵,征讨东吴,为关羽报仇。
如果换作曹操呢?这是一定不可能的,因为曹操不可能为了一个武将的性命而头脑发热,去做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关羽早期便明白刘备和曹操对自己谁更加真心,所以关羽是一定不会真心投靠曹操的。
三、曹操言而无信
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羽作为当世英雄,对待美女也是会动心的。在吕布背信弃义,使刘备无奈投奔曹操后。曹操以为刘备报仇之名,进攻吕布,并成功战胜吕布,在众多战利品中,有一位绝色美人。
关羽看见后,一见倾心,于是便请求曹操将这个女子赏赐给自己。曹操当时可能因为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于是答应了关羽的这个请求。但是过了许久,关羽也没有看见曹操办理这件事,于是再去拜见曹操时,却发现曹操自己将这个美女收为妾室。这一点让关羽十分的恼怒,虽然因为曹操的权势,敢怒不敢言,但是在心里,却是对曹操寒心了,所以关羽不可能忠诚于曹操。而这件事,也是关羽千里走单骑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千里走单骑,关羽为何要舍曹操而重投刘备?
第一点,义
都知道的是关羽熟读春秋,而春秋最看重的就是“义”,这也是关羽的立身行事原则。一定会有不少人认为在绝对的利益面前,缥缈虚无的“义”不值一提,但是古之圣者对义的看重,绝非今人所能理解的,甚至是一直痴狂的信仰,就像古代的不少读书人为了维护儒教的名誉就可以不惜身死,而把义看做比生命还重的关羽,是不可能轻易抛弃刘备和张飞的。
第二点,情
关羽和刘备张飞有兄弟之情,虽然正史上可能没有结拜一说,但是“恩若兄弟”“不避艰险”都是正史所载,就算没有结拜,但是兄弟情是实打实的,曹操虽然对关羽封赏甚厚,但是毕竟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赏赐,而刘备对关羽真的是亲兄弟一样,打下来的东西甚至是和关羽分,而不是赏。比如打下徐州,刘备去守小沛,却让关羽去守更重要的下邳,行太守事,所以刘备给关羽的情义,虽君臣,更兄弟。后来刘备册封关羽、黄忠时,关羽不愿意,费诗说的话很明白,封黄忠后将军跟你平级,但是你是汉中王刘备推心置腹的兄弟,你们是一个整体,你还计较这些干嘛啊!所以刘备给关羽的情不是曹操多少赏赐能比的。
第三点,仇恨
当时关羽毕竟是降将,受信任的程度一定不如曹操原来的人马,而且更关键的有一点,曹操跟关羽有夺妻之恨,就是秦宜禄的老婆,后来的杜夫人,原本是关羽看上了,但是见到人后曹操流着口水自己留下了。古代“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可都是不共戴天的仇恨,曹操做的的确不地道,跟当初董卓因为貂蝉之于吕布如出一辙,而且现在也有不少人考证,这个杜夫人也是貂蝉的原型之一。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何不追关羽,因为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自己理亏大了,还有什么脸面去强留关羽。
第四点,恐惧
如第三点,关羽不可能不考虑曹操是否会杀自己封口,另一点就是许田围猎,关羽曾经要突袭曹操,刺杀曹操以谢天下。
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此事刘备能看出来,别人未必看不出来,曹操也不可能完全一点不知道,而以曹操多疑的性格,那天翻起旧账要杀关羽也不是没有可能,而在刘备那边关羽完全不会有这些烦恼。关羽在曹操手下,虽然封赏很多,但是关羽并不高兴,甚至恐惧,惶惶不可终日,这一点曹操必然也能看出来,所以才会让张辽去问个明白,关羽明知藏不住,只好说了一些官方台面的话: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而事实上仇恨和恐惧才是关羽非要离开的主要动力。
综上所述:关羽重义,刘备有情,曹操有仇,曹营危险,所以关羽什么都不要,也要“亡归刘备”。
千里走单骑,关羽为何要舍曹操而重投刘备?
绿帽云长与大耳玄德、燕人翼德,当年在挑花园中拜天地,从此云长的面红了,为何会面红呢?因为云长很珍惜这段情,相聚的日子里云长每日春心荡漾…心情激奋!三人同居一室、同盖一张被,这段情使绿帽云长永远不能忘怀。然而曹孟德送金、送银、送美女、送宝马皆不合云长之意,最后终于别了孟德,云长真乃重情之人也!故…古人云:金银有价,情谊无双!
千里走单骑,关羽为何要舍曹操而重投刘备?
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博士将人际关系划分为四种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这四种距离分别是: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
《三国演义》中提到,刘备与关羽“入则同床,出则同席,恩若兄弟”,显然刘备与关羽之间的人际关系属于“亲密距离”的范畴。就像曹操帐下谋士刘晔所说,“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刘关张三兄弟之间的关系甚至突破了血缘,达到手足之情的程度。
反观关羽与曹操之间,虽然孟德厚爱关羽,但二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所以我们看《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对关羽的去留有疑问时,并不是当面去问,而是托关羽的老乡张辽前去试探,如此看来,关羽和曹操二人,远远算不上可以交心的朋友,而是典型的上下级关系,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属于“社会距离”的范畴。
人毕竟是感情动物,更何况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呢?因此,和自己的“亲人”一起为事业打拼,自然成为关羽的第一选择。
不过云长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并不是立即出发去寻找自己的兄长,而是“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直到斩杀颜良,解了曹操的白马之围后才走,以报曹操的不杀之恩、知遇之恩。由此也足可见,关云长真乃当世义薄云天之人也!
再看刘备对关羽之情亦如是。荆州事变,关羽身死之后,果如刘晔所说”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盛怒之下出兵攻吴,势要为关羽报仇雪恨。
刘备与关羽之间的感情和他们的行为,无不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感情才能称得上是休戚与共、情投意合的兄弟之情!
历史上各种权谋厚黑、手足相残的故事我们看得实在太多了,正是如此,刘关张之间那种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坚持与信仰,才弥显其珍贵!
千里走单骑,关羽为何要舍曹操而重投刘备?
1用与张辽的问答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的精髓,关羽和张辽是朋友之交,关羽和刘备,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君臣,关羽在曹操帐下,虽然曹操上马赐金,下马赐银,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不过是猛将如云中之一,在刘备那里,是同志加兄弟,地位不可同日而语,感觉好像到达了巅峰!
2古人忠义千秋的信仰,以现代人唯利是图的思维可能不能理解,关二爷熟读春秋,忠臣不事二主,玉可碎不改其白,竹可焚不易其节,以身明志!
3有记载关羽看上吕布帐下一将秦宜禄的老婆,向曹操讨要,曹操本已答应,后来见其美貌,又纳为己有,两人因此结了点梁子
千里走单骑,关羽为何要舍曹操而重投刘备?
谢谢邀请!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人注重的是‘义’。如春秋时期的羊角哀和左伯桃,当左伯桃见和羊角哀两人同去楚国,盘缠和食物都不够时,毅然决然将衣服脱下来给羊角哀,让自己冻死。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义’,也是无私。如果不是无私,就算不能到郢都,我多活一会也是好的,要便宜你干什么呢?甚至这样想,我要是把他杀了,得了他的食物和盘缠,到了楚国不说当大官,也比死了强。但他坚持把衣服脱下留给了羊角哀,自己选择了死亡。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说明中国人对‘义’的认可和崇拜。再说关羽,
原先和刘备张飞结拜,后来虽然暂时降了曹操,到底觉得不能辜负刘备,就是为了一个‘义’字。后人称他为武圣人,原因也就在这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