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刘聪杀死皇太帝刘乂之后为什么又杀了一万五千人的亲信?你怎么看?
刘聪,光文帝刘渊第四子,十六国前赵昭武帝,生前多次率军攻打晋朝,并将西晋灭亡,俘虏晋怀、愍二帝。
刘聪年幼时,曾跟随父亲刘渊征战沙场,辅佐刘渊建立前赵,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大司马。
刘渊病逝后,太子刘和(嫡长子)继位,由于生性多疑,对执掌数十万兵力的刘聪甚是忌惮,想要对其动手,只是被刘聪有所察觉,致使偷鸡不成蚀把米。刘聪直接带兵攻进都城平阳,把刘和杀死。
国不可一日无君,刘聪的皇位得之不正,本想推举北海王刘乂做皇帝,自己则成为幕后操纵者,可刘乂也不想做一个傀儡皇帝,拒绝了,坚持让刘聪继位。
最后刘聪经过一番推让后,还是登位了,许诺等刘乂长大后归还皇位,并封刘乂为皇太弟。
刘聪继位期间,励精图治,整顿兵马。先后攻破洛阳,长安,加快了西晋的灭亡且极大了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于公元316年,西晋灭亡。
刘聪和不少君主一样,取得胜利之后,为自己的成果沾沾自喜,早已失去早先发奋图强的进取心,开始贪图享乐,设置了三个(左中右)皇后,其余嫔妃无数,每每沉迷皇宫之中,不理朝政,不是钓钓鱼,就是和妃子游玩。
朝廷有事都是交由中常侍王沈等纳奏、嫔妃审判决定。有才能的大臣被打压,不是死就是被贬,任命奸佞小人,听信谗言,将特进綦毋达、 太中大夫 公师彧、尚书 王琰等诸多明谏大臣贬为庶人或杀死。朝廷乌烟瘴气,贪污受贿之风盛行,刘聪给军队的资源甚至都没有他给嫔妃的赏赐多。
当时的百姓民不聊生,河东又发生大蝗灾,平阳饥苦,流叛死亡者十有五、六。
中常侍王沈等为掩盖事实,诬告皇太弟刘乂造反,刘聪不明真相,将刘乂和所牵连官员数十人处死,并将被诬陷造反的一万五千士兵坑杀,斩草除根。
刘聪早年发奋图强,攻城拔寨;晚年荒淫无道,沉迷声色,导致前赵政权迅速灭亡。
前汉刘聪杀死皇太帝刘乂之后为什么又杀了一万五千人的亲信?你怎么看?
这个事情史书记载的很模糊,没有标准答案。我可以试着分析下。
首先,为什么会有“皇太弟”?那是刘聪立足不稳的表现。刘聪这人,在他爹刘渊手下一直是很受倚重的,曾经做过大单于。但是他自己不怎么争气,两次领重兵出去都是打了败仗。
永嘉三年,他领兵进攻洛阳,一开始还挺顺利,后来在宜阳中了诈降计,大败而归。两个月以后他不服,再次带兵南侵。不想在洛水被晋军偷袭,他的副将呼延翼被杀。遭此挫折,皇帝刘渊下令撤军,刘聪偏偏不服逞能,坚持要继续进攻。不想晋军士气大震,他再遭大败,只能灰溜溜撤回。
第二年,刘渊病逝,太子刘和继位。刘和想要收拾刘聪,被他毫不犹豫的强力反击,带兵冲进皇宫,把刘和杀死。
刘聪既是常败之将,又是弑君凶手,没有威望,没有基础。所以他提出立单太后嫡子北海王刘乂为帝,结果刘乂死活不答应。刘聪这才称帝,并立刘乂为皇太弟。
立皇太弟既然是政治折冲的结果,自然也就留下了隐患。一些不服刘聪的人,想必就此聚集到了皇太弟刘乂和单太后的身边。
到麟嘉二年,刘聪称帝已过八年,他已经灭亡西晋,为自己确立了巨大的声望。回过头来对付这个“皇太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刘聪的儿子,大将军刘粲祭出中国传统政治的“翻天印”,污蔑皇太弟刘乂谋反。刘聪遂废皇太弟名号,并将其杀害。和皇太弟关系密切,在当年“站队”时没有站刘聪的一些官员也遭到无情清洗,而且还坑杀平阳城中一万五千多名士兵。
刘粲在此事件之后,如愿以偿的做了皇太子。
前汉刘聪杀死皇太帝刘乂之后为什么又杀了一万五千人的亲信?你怎么看?
大家好,我是师哥讲史,首先谢谢你的邀请;
对于你说的这个问题,我认为对于杀皇太弟是很正常的,刘聪前期也还可以,辅助刘渊建国,后来弑兄登基,刚开始他准备让刘乂登基,刘乂坚持让刘聪登基,刘聪登基后封刘乂为皇太弟,但是历史上有几个皇位是兄终弟及的,所以后来杀皇太弟属于正常。
再说杀亲信,刘聪后面就开始贪图享乐,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儿子管,自己就花天酒地,重新奸臣,后来有大臣劝谏,他也因为太相信手下的奸臣不听,后来有一些被他杀了,有一些出于对他的失望居然也自杀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我了解更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