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为什么要葬在安阳?
在如今的安阳太平庄(旧称洹水龙虎庄)有一片墓地,名叫“袁林”,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这是袁世凯的墓地。但事实上,袁世凯并非安阳人,他祖籍河南项城。在中国人一贯的观念中,都讲究一个“入土为安”,何况是坐过皇帝宝座的袁大总统呢?所以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
对于袁世凯将墓地选址在安阳而不是理应的祖地项城,坊间一直都议论纷纷,说法不一。其中最为大家接受的是“袁林这块地是顶好的风水宝地”。
本人查阅过资料,原来这个说法最早来自于一位安阳当地人的文章。文章名为“毛泽东笔谈袁世凯”,内容则主要记载了毛主席于1952年1月视察安阳的一些情况。
视察期间,毛主席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袁林”,同样毛也对袁世凯墓地选址一事有所疑问,但一众陪同领导一样茫然不知为何,只有安阳的地委书记曹幼民一脸颇有心得的答道:“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每一位皇帝几乎都对身后事高度关注,尤其是墓地选址一事,风水、安全性等都要照顾到,不可有一丝的马虎。袁世凯虽然只是一个只穿过八十三天黄袍的短命皇帝,但该有的讲究还是不会马虎的。
“袁林”这块地按风水师傅的说法,确实是块风水宝地。我觉得袁世凯还是看中了这一点。”文章也记下了毛主席的反应,说他老人家看起来挺满意这个说辞的。
但由于时间相去已久,又无一人现身说法,所以这篇文章的真伪还有待商榷。但同时与此事相关的一件事却是已经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
袁世凯本家兄弟共有六人,袁本人在家排行老四。六兄弟之中,除了老大袁世敦和老二袁世昌(早夭)是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的原配夫人所生,其余包括袁世凯在内的四人都是继室刘氏所生。所以袁世凯是个庶生子。
1901年袁世凯生母刘氏病故,次年10月官至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告假回乡扶柩。在祖地项城,因为刘氏葬地选址一事,袁世凯与其大哥袁世敦发生争执。原因是袁世敦自持嫡长子的身份,坚决认为刘氏是妾,没有资格埋入袁家祖坟正穴,只能在周边再选新穴下葬。因为旧时代的墓葬礼仪就是这样,袁世凯虽然贵为直隶总督,也是毫无办法,只能按袁世敦的意思办。
但此事却让袁氏两兄弟结下了梁子,从此互相不再来往。据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讲述,即便是后来袁世凯当上了民国总统,袁世敦也没有主动与袁世凯联系。经此一事,项城成为了袁世凯的伤心之地。
所以后来袁世凯下野也没有回项城定居,反而选择了同在河南的彰德。同时,生母刘氏没能下葬项城祖坟正穴,也可能成为袁世凯将项城排除在墓地选择项之外的原因之一。
试想,刘氏即是袁世敦的长辈,袁世凯又以直隶总督的身份施压都没能让袁世敦让开一步。可想而知袁世敦是多么“不近人情”的一个人。日后如果袁世凯回葬项城,也肯定一样进不了祖坟正穴。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袁大总统能接受的。
另外有一点值得注意,袁世凯选择墓地是在当上皇帝之前,而不是让人误解的之后。据有关资料记载,在1911年6月22日袁世凯写给端方的一封信中,出现了“牛眠之区”一词。“牛眠之区”即“牛眠地”,出自《晋书》,意为风水绝佳的坟地。古时也有许多大富大贵之枭雄很早就选定了下葬之地,所以袁世凯在开缺之时就为自己选好了墓地是合情合理的。
但袁世凯最后还是没能下葬在自己选择的理想墓地,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的著作《洹上私乘》记载,袁世凯自选的墓地其实是在太行山中,最后葬在洹上其实是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私自决定。
袁世凯下野时,为了能把自己这一支袁家都安定下来,他曾在洹上这一片区域置办了多处房产。所以按袁克文的说法,袁克定考虑到太行山过远,于祭祀不便,就是决定就近挑选一块吉地下葬袁世凯。另据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中的记载,袁世凯的灵柩还在北京时,治丧委员会就已经派专业人士前往彰德勘察墓地了。当时的河南巡按使田文烈在《袁公林墓工报告》中就详细记载了具体的勘察过程。
这几份相关当事人的回忆录或报告,证实了袁世凯墓地的最后选址是袁克定与当局商议的决定,并非袁世凯生前的自选地。
袁世凯为什么要葬在安阳?
袁世凯墓,又称袁林、袁公林,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占地139亩,采用中西结合方式而建,德国工程师设计,具有明清陵墓特点,当时耗子72万银元。
众所周知,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临死前曾说过:“扶柩还籍,葬我洹上”,满脑子封建思想的袁世凯为什么死后不叶落归根,埋在项城,而是埋在安阳呢?
其实,这里面有袁世凯的难言之隐,也有深层次的考虑,他与安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安阳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了。
安阳是袁世凯的风水宝地。袁世凯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安阳有个洹上村,相传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诽谤,在洹上村隐居三年,后商王亲自去迎接他官复原职,而且安阳是东汉军阀袁绍的发祥地,袁世凯一直以袁绍后人自居,所以,袁世凯觉得,洹上村是自己的风水宝地,小站练兵的时候,袁世凯就在这里买下200亩地,没想到后来竟成了自己的墓地。而且安阳洹上村位于河南、直隶交界地,交通方便,在这里他可以掌握天下的动态。死后埋在这里,可以更加证实和突出自己的袁绍后人身份。
安阳是袁世凯的情感之地。袁世凯被罢官后,就在安阳隐居垂钓,后来清政府派人到洹上村请他出山,所以,袁世凯认为自己和名相伊尹一样会前途一片光明。1905年和1906年,北洋陆军连续举行两次大规模军事会操,其中1906年那一次就在彰德(即安阳)举行的,袁世凯亲自担任阅兵大臣,4万军人参加,各国使节、记者500余人,这是袁世凯家底的一次大展示,袁世凯通过阅兵确立了自己在清政府的支柱地位。所以,袁世凯对安阳倾注了很大的情感,是他眼中的风水宝地。
项城是袁世凯的伤心之地袁世凯虽然出生在项城,但是他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母亲刘氏不是正房,而且袁世凯7岁就过继给了叔叔袁宝庆,所以,童年的袁世凯在项城老家中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后来,精明强干的袁世凯一路升迁到山东巡抚,是朝廷的二品大员,这时候,他母亲去世了,袁世凯就扶着灵柩回到项城,准备葬入祖坟,袁世凯认为自己是朝廷大员,凭借自己的身份将母亲葬入祖坟非常轻松,说不定还能与父亲合葬。
回到项城后,没想到同父异母的哥哥袁世敦坚决反对刘氏葬入祖坟,更不要想和父亲袁保中合葬了,袁世敦是嫡出长子,有权阻止袁家墓地葬谁,面对中国几千来的规矩,袁世凯也是无可奈何,据说,亲自给哥哥下跪,最终也没有得到许可,无奈之下,只能另外购买墓地,让母亲入土为安,而且,母亲下葬时,袁世敦不仅不到场,还穿着红衣服到处闲逛,故意埋汰弟弟,袁世凯对这个哥哥恨得牙根痒,但是也没有办法,盛怒之下与之绝交,称从此之后再不回项城老家。
袁世凯的墓为什么叫“袁林”而不叫“袁陵”?虽然是中华帝国皇帝,但袁世凯的墓却只能是袁林而不是袁陵,主要是因为袁世冒天下大不讳而称帝,名不正言不顺,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想把老子的墓地称为“袁陵”,但是遭到时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反对,认为袁世凯既然取消了年号,死后就不能称之为“陵”,建议称“袁林”,“避陵之名,仍陵之实,这多好啊!”
袁世凯的墓为什么保存的比较完整?1952年10月,毛泽东莅临袁林视察。他饶有兴趣的参观过后,做出指示,要把袁林保护起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所以,在大运动中,袁世凯的墓地没有遭到严重的损坏,保存的比较完整。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袁世凯为什么要葬在安阳?
导读: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称帝仅83天,史称“八十三天皇帝梦”)。袁世凯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欲续任大总统亦不可得,在心理的重大打击及家族遗传性糖尿病交煎之下,于1916年6月6日撒手人寰,时年57岁。
袁世凯墓,又称袁林、袁公林,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占地139亩,采用中西结合方式而建,德国工程师设计,具有明清陵墓特点,当时耗子72万银元。
众所周知,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临死前曾说过:“扶柩还籍,葬我洹上”。
满脑子封建思想的袁世凯为什么死后不叶落归根,埋在项城,而是埋在安阳呢?
与其身世、家事有关。对此,袁世凯生前含糊其辞,近代史家也各有各的说法,莫衷一是。
首先我们来说为何不葬在项城?1901年4月,袁世凯正在山东巡抚任上,生母刘氏病逝于济南。当时,正是国难当头,八国联军盘踞京城,慈禧、光绪逃难在西安,全国的局势仅靠袁世凯在山东支撑着,所以这时他想请假回家葬母,慈禧太后哪里会同意。
慈禧太后下谕旨说:“俟大局定后再行赏假。”袁世凯只好让胞兄袁世廉先行奉榇还籍,待卜安葬。等到《辛丑条约》签过,袁世凯迎圣驾返京,这时李鸿章病逝,袁世凯升官,接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加封太子少保,成了大清国实际上的宰相。
第二年,他再请葬母,慈禧太后恩准,下谕旨赏封刘氏正一品诰命夫人。1902年8月,袁世凯捧着慈禧太后的谕旨和封赏,带着官兵,浩浩荡荡回项城葬母,不料,回到老家,却遇到了麻烦。
袁世凯的生母刘氏原是其父的庶妻,项城袁家妻妾尊卑差别很大,妾死后,不得入祖坟正穴同嫡妻一起和其夫夹棺并葬,只允许殡在茔外。因此,袁世凯嫡出的哥哥袁世敦不许刘氏入正穴。纵然袁世凯在外面再风光,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虽然在外面位极人臣,但回到项城老家,他还是个庶出的袁老四。
袁世敦寸步不让,袁家的规矩是“妻妾有别,嫡庶不一”,当初袁家是以先定婚者为长,所以先定而晚娶的郭氏仍然是正妻,后定而先娶的刘氏虽然先生下了儿子,也只能是庶妻。袁家“长门不长子”,世昌虽是老大,但论起嫡庶,袁世敦才是嫡长子,家里的事,袁世敦说了算。
袁世凯在离袁寨十公里远的洪冢洼选定一块风水宝地,新茔地占地120亩,建四合院瓦房十余间,竖牌坊,立十四块石碑,神道两旁站石人、石马。
丧事办完,袁世凯发誓,与袁世敦断绝往来,今生今世不回项城。这也就是袁世凯为什么不葬在项城的原因
最后我们来说为什么埋在安阳?而安阳呢,时称彰德,在袁世凯的宦海生涯中,这里可说是一处风水宝地。
1905年、1906年北洋陆军连续两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会操,其中1906年9月的会操是在彰德(即安阳)举行的,袁世凯是阅兵大臣。这次会操是直隶两湖等省陆军的实战演习,精选出来参加演习的北洋官兵有4万多人,还有各国驻华官员和记者500余人参加。这是甲午战争以来北洋军队规模最大的一次亮相,也是袁世凯对自己家底的一次大炫耀,因此更被朝野以及外国势力看成是大清的支柱。
因此,袁世凯对安阳感情很深,远远超过了生他养他的项城。
项城之外,安阳应该算是袁世凯的第二故乡。另外还有2个原因
首先,安阳也属于河南;
其次,安阳位于河南的最北端,与直隶接壤――这对于直隶总督袁世凯来说,应该是最佳的选择了。
尤其是袁世凯被罢官的那三年,他正是居住在安阳的洹上村。
既然如此,袁世凯选择把自己安葬在第二故乡――安阳,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总结:我由次路过安阳,去了一次,除了我们之外,基本没有别人了。偌大个豪华陵墓,却安静得异常,偶尔有几声鸟叫,非常突兀。不知道,生前的袁世凯,有没有想过死后的今天,陵墓会是这般光景。袁世凯为什么要葬在安阳?
袁世凯祖籍是河南周口市项城市袁寨村人,袁世凯也出生在这里,光绪皇帝被袁世凯出卖,光绪皇帝还曾在纸上画了一只乌龟,上面还写着项城,用刀刺,袁世凯也曾在历史上被叫做袁项城,所以袁世凯是河南人,安阳也在河南,那为什么袁世凯死后没有葬在项城,而是葬在了河南安阳了呢?其实喝袁世凯的母亲及发际地点有关;
袁世凯在袁家应该说是最有政治成就的了,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而且还过了一把皇帝瘾,年号洪宪,但是袁世凯不是嫡生,而是庶生,袁世凯的母亲不是大房,也就是不是大老婆,是小妾类型的,所以虽然袁世凯贵为总统,他在袁家还是地位不高,袁世凯母亲过世,袁世凯找自家大哥商量,想让母亲葬在项城祖坟,遭到拒绝,从此袁世凯很少在来项城;
另外就是安阳是袁世凯发迹的地方,所以袁世凯在知道自己大限以后,他的遗愿就是葬在安阳,他要回到自己发迹的老家,类似慈禧一辈子住在储秀宫,不住坤宁宫,因为储秀宫正式慈禧发迹的地方,在储秀宫和咸丰生下同治,要不生了同治,估计她也威风不起来。
袁世凯为什么要葬在安阳?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但是袁世凯死后,却没有安葬在自己的故乡项城,而是安葬在了安阳。为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分两步。第一步,为什么不安葬项城。第二步,为什么是安阳?
项城是袁世凯的老家,但项城伤害了老袁,以至于他对天发誓,永远不再回项城。项城如何伤害了袁世凯呢?这要从袁世凯的生母说起。
袁世凯的生母刘氏,并不是袁世凯父亲的嫡妻,而是小妾。也就是说,袁世凯是庶出之子。袁世凯的大哥袁世敦,才是袁家的嫡子。
但是,袁世敦远远没有袁世凯有出息。袁世凯做了直隶总督后,他的生母刘氏母凭子贵,被慈禧册封为诰命夫人,可是袁世凯的嫡母——也就是袁世敦的生母,却没有这个待遇。这让袁世敦心生嫉妒。
等到袁世凯的生母刘氏病死后,袁世凯一路护送,把刘氏的棺椁送回老家项城安葬,可是,袁世敦却借题发挥,以刘氏的小妾身份,不准她进入袁家祖坟。
袁世凯百般苦求,袁世敦就是不松口。袁世凯因此大怒,把刘氏葬在了别处,并发誓再也不回项城。
——以上,就是袁世凯死后不葬项城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选在了安阳呢?
安阳,可算袁世凯的福地。光绪帝和慈禧死后,溥仪继位,载沣摄政。载沣上位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把袁世凯开了缺。袁世凯赋闲后,就选在安阳建了一座宅院,在那里隐居起来。名为隐居,其实靠着联络此前旧部,时刻关注着清廷的局势。
袁世凯为什么选择住在安阳呢?看看地图就知道了,安阳虽然属于河南,但与河北紧挨着。而袁世凯曾经长时间担任直隶总督,河北是他的势力大本营。因此,选择安阳,就是为了离自己的势力大本营近一点。一旦时机成熟,可以东山再起,迅速北上。
袁世凯在安阳蛰伏三年后,果然东山再起,手握北洋六镇雄兵,推翻清朝,荡平了天下。所以,安阳算是袁世凯的龙兴之地,袁世凯对安阳自然是感情深厚的。
因此,袁世凯选择死后葬在龙兴之地安阳,也就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了。
袁世凯为什么要葬在安阳?
袁项城是当时人们对这位民国大总统兼“皇帝”的称呼,项城自然就是老袁的老家了。古代人都讲究落叶归根,去世后肯定要归葬老家祖坟。比较奇怪的是,他的安葬地却选在了离老家项城很远的安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先来说说不安葬在老家的原因。他的母亲的出身是妾,在过去的中国很看重出身尊卑,妾和妻的家庭地位差的很远,妾的儿子再怎么优秀也无法和妻的儿子相提并论。袁的父亲是袁家的长房,相当于整个家族的大家长,并且把他过继给了没有儿子的三叔,家族地位肯定不如大妈生的二哥。
他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影响国家的大人物,原以为凭借自己的社会地位可以改变自己和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母亲病逝后,他希望母亲可以安葬在祖坟。但被嫡出的哥哥极力阻挠,即使当时身份显赫的他,也无力改变在家族中的地位,愤怒的他给母亲重新选择了墓地安葬,从此以后他也没再回到老家,自然死后也不愿意安葬在老家。
多说一句,他们兄弟的这一点争斗有点类似于三国时期他们祖上之间的嫡出与庶出之争(袁绍与袁术)。
再来说说选择安葬安阳的理由。安阳位于河南北部,是袁和其领导北洋军大会操的地方,他认为这里是他的福地。
安阳这个名字也好,被清廷解除职务的他在安阳蛰伏了三年,过上三年清净的生活后,他率领北洋军与南方革命军抗衡,一路顺风顺水登上总统宝座,并且坐了几十天的皇帝,这一切他都归功于安阳,因此安葬安阳成为他的选择。
另一原因,封建思想浓厚的老袁,认为自己是袁绍的后人,而袁绍则自安阳起兵,称霸北方。自然想借老祖宗的福地发展自己,在老家不能回去的情况下,选择把自己的大本营安在安阳。
死后,自然葬在安阳。很可能他也想借助老祖宗的福地继续保佑后代,因此他坚持不回老家安葬,让这个福地能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带来福气。
最后一个原因,当时盗墓和挖坟掘墓的很猖獗,怕仇家动歪心思,连累父祖。当时已经出现了许多盗墓贼,更有军阀动用军队挖坟掘墓,扩充军饷。作为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墓葬里肯定会有很多好东西,自然不会躲过盗墓贼的眼睛,而身陷历史巨变的旋涡的他,自然树敌不会太少。他死后袁家已经没有实力了,谁也说不准备会不会出现哪个军阀领兵前去破坏祖坟泄愤。
为了让九泉下的父亲和祖宗安息,也只能选择安葬在原来祖坟的地方,同时也避开了家族内的嫡庶之争。
作为民国时期轰动一时的人物,去世后没能选择安葬在自己的老家,安葬在很远的安阳,有苦衷,也有无奈,或许也有期望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