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军队究竟有多强?为何几十年来缅甸一直没法控制果敢地区?
果敢辖区面积约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5万左右,即便在整个地区都推行“全民皆兵”的军事战略,果敢的军事实力也和“强”这个词汇扯不上太大关系。至于缅甸为何几十年来一直都无法控制果敢地区,那就说来话长了。
从元代一直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果敢地区一直在中国的掌控之下,掌控力大小另外一说,至少中国一直都在此地区设置了相关行政机构,所以无论是名义上还是法律效力上,这一时期果敢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反清兵败后,率领残兵从云南腾冲逃入缅甸,缅王莽白收留了朱由榔。后在康熙元年(1661年),吴三桂率领十万清兵进入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朱由榔,缅王莽白被逼无奈只能交出朱由榔。第二年,朱由榔就被吴三桂残忍地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树倒猕猴散,朱由榔一死,他的部下及家眷除了少数投靠了清廷,其余多数都留在了今日的果敢地区,成了第一代果敢族。
第一代果敢人以朱由榔的部下杨高学为首,兄终弟及之下,之后的300年左右果敢政权都是由杨氏把控。随着果敢地区汉族移民越来越多,道光年间,逐渐势大的杨氏被清廷正式分封为“世袭果敢县令,从而取得正式的汉族土司统治权,果敢地区自治权进一步增强。 从这一时期的情况来看,果敢地区一直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处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这也理解了为什么果敢对缅甸的认同感不高,却对中国比较亲近。
历史渊源和先天血脉上的疏离,我想是造成缅甸一直无法控制果敢的原因之一。
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果敢地区从此成为英缅殖民地的一部分,生活在果敢的汉族人也正式改名为果敢族。1947年,果敢地区杨氏土司与缅甸联邦签署了赋予少数民族极高权利的《彬龙协议》,果敢族被缅甸正式承认为其境内合法少数民族。
但是缅甸在1948年独立之后,并没有依约履行《彬龙协议》,相反还采取严厉手段镇压国内的反政府武装。 政治上,吴努执政时期和奈温执政时期,缅甸方面采取的民族政策都是以牺牲少数民族利益,加强中央集权为出发点。文化上,缅甸继续推行“佛教-缅族化”,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必须时刻面对被同化的危险。少数民族被逼无奈,只能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果敢地区陆续出现了坤沙、罗星汉和彭家声等强权人物,彭家声更是被人尊称为“果敢王”。
1988年新政权上台之后,缅甸方面接连发出和解信号,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逐渐升温。彭家声领导的果敢同盟军也与缅甸中央签订了和平协议。
但由于长期以来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利益争端,加上2008年缅甸中央新宪法的不利刺激,果敢同盟军于第二年爆发了“八八事件”。 缅甸中央与果敢刚刚修复了一点的关系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总的来说,缅甸中央在《彬龙协议》上的出尔反尔,拉开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冲突的序幕。之后两届执政变本加厉地压制少数民族,更是加大了双方的不信任感。长期的武装冲突,导致后来的和平协议也于事无补。
新时期下,随着多方外来势力的介入,缅甸想控制果敢将更加任重而道远。
果敢军队究竟有多强?为何几十年来缅甸一直没法控制果敢地区?
和平共处是正道 穷兵黩武不可取在本大仙看来,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果敢地区的人基本上都是华裔,他们同样属于炎黄儿女的一支,只不过是如今成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囧局。但是,华夏情怀已经入心入脑,“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他们和我们的共同心声,这既非表演,也不是靠外力可以强加或者强制的。果敢军队究竟有多强是一回事,军队的规模、武器的装备、战略战术固然重要,但是比这些因素更强大的却永远是人心向背问题。正因为果敢人万众一心,所以才轻易不能为外来势力所征服。且听本大仙为诸位看官简要分析之。
尊重历史果敢地区本来隶属我国,只是在126年前才被大英帝国强行划归了缅甸。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是敢怒而不敢言,而缅甸做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同样也是听任宰割。所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西方列强仰仗坚船利炮为所欲为,也就成了非常时期的“正常事件”了。该事件再次证明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弱国无外交。
自从缅甸人民赶跑了英国侵略者独立建国以来,与我国正式建交并保持了睦邻友好关系。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边民一直以来互市通婚,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血浓于水,难分彼此。两国人民在反帝反侵略的道路上互相支持,胞波情深,世代友好。尊重历史,面向未来,果敢地区将会成为中缅两国人民友好沟通的桥头堡城市。
尊重现实缅甸的国土面积比青海省略小,人口大概7000万,与我国的云南和西藏接壤,中缅边境线长达2186公里。客观讲,缅甸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这于该国多年来政局动荡不安有关,加之又受到西方国家制裁,更是导致经济发展雪上加霜。果敢地区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由于跟我国搭界,所以在很多方面相较缅甸其他地区更有优势。比如果敢地区可以使用中国的电源、通讯讯号、货币,这些都给果敢人民带来巨大的实惠和方便。
至于说果敢一所中学用中文发招聘启事,这是由于果敢人自幼就说汉语、学汉字,就连用的教材都是跟云南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材完全一样的。所以说中文发布的招聘启事,才更容易让更多的人看懂,如果用英语或者缅甸语发布的话,当地人反而都看不懂了。用人民币发工资就更好理解了,因为果敢境内有很多中国的企业(公司)以及中国人(商人、游客),用于购买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的货物非常方便。如果使用缅甸币,还得再兑换成人民币,反而多了一道手续。
尊重民意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并不认同自己的“缅甸族裔”身份,通过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与缅甸政府军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无奈果敢地区只有2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25万(只相当于我们一个县的实力)势单力薄,寡不敌众,所以最终还是被缅甸政府军所征服和收编。能收服的是军队,难收服的却是人心。
为了安抚民心,增强果敢人民的(缅甸)民族认同感,缅甸政府可谓煞费苦心,多措并举,然而收效不大。本大仙认为,民心不可能靠武力征服,硬的靠经济,软的靠文化,软硬结合才能成功。但是悲催的现实是,缅甸经济欠发达,一时三刻也无力使得果敢人民过上富足生活;缅甸文化相较汉藏文化也没有什么更大的优势,想要取代已经根植人心的经典文化,基本属于痴心妄想。所以缅甸政府应该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武力镇压只会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
总之,尊重中缅传统友谊是大局,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此事。同时,我们应该自豪于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力,使得离开祖国怀抱百余年的华裔依然心心念念。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会幸福,否则只能重新沦为任由列强霸凌的殖民地。感谢关注本号。
果敢军队究竟有多强?为何几十年来缅甸一直没法控制果敢地区?
并没有多强,果敢现在已经大部分被缅甸政府控制,果敢同盟军只控制了少数区域。
一 果敢和果敢族首先,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果敢。果敢,其实全称叫"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这个自治区可和中国的自治区不一样,果敢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在缅甸是国中之国的存在。
果敢面积2700公里,人口25万,只相当与中国一个中下规模的小县。在果敢的25万人口中,华人(也就是缅甸所称的果敢人、果敢族)就占了90%,是缅甸北部的华人主要聚集区。其余则有掸族、崩龙族、苗族、佤族、僳僳族、白族、缅族等,如果加上在此经商、旅游的中国人,果敢的流动人口加常住人口基本维持在30万左右。
历史上果敢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期,隶属于云南行省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管辖,明朝时期,是镇康府和孟定府的领地,清朝时期,是云南省永昌府镇康土知州的"六户"领地。明朝末年,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在云南遭遇兵败,逃入缅北,吴三桂带领十万人追击,逼迫缅王交出永历帝,并将永历帝就地处决。而追随永历帝进入缅甸的南明官兵,则就在缅北定居下来,这些人就是如今果敢汉人的先祖。其中,明朝将领杨高学成了果敢地区的统治者,果敢由此进入了杨氏土司政权时代。
进入晚清后,积贫积弱的中国虽然在屡屡被列强欺压,但是在处理果敢问题上,还算是守住了底线。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将其作为印度的一个省,果敢也倒向英国,成为英国治下的土司。1894年,中英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在中国代表的力理据争下,最后条约明确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但是三年后,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根据条约规定,生活在果敢的汉族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从此果敢慢慢远离中国。
抗战时期,果敢土司杨文炳宣布抗日,并被蒋介石召至重庆,授以"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远征军进入果敢后,给果敢自卫队配发了枪支弹药,果敢自卫队发展至一千多人,与日军交战大大小小几十次,自身伤亡数百人。
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统治,宣布独立,果敢统治者杨振材、杨振声兄弟进入缅甸议会,成为议员,并在甸联邦首届国会中提出议案:"果敢系缅甸联邦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联邦的合法公民权益。"这一议案被缅甸国会通过,果敢也因此成为缅甸领土。1962年,中缅两国划界,由于果敢在实际上已属于缅甸,因此,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版图。
二果敢军队说到果敢军队,就不得不提到“果敢王”彭家声。
七十年代初期,缅甸开始推行“大缅族主义”,对缅甸境内的所有少数民族武装动手,企图消灭所有少数民族地区的武装力量。1963年,缅甸政府对杨氏家族执行抓捕行动,杨文灿在仰光、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小姐金秀在仰光、罗星汉在勐东几乎同时被抓,随后,缅军接管果敢。但是,缅甸政府在果敢遭到了激烈的反抗,统治并不牢固,这让缅甸政府意识到,现在还不到直接统治的时候,于是扶持了罗星汉统治果敢。几乎同时,彭家声也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取得了果敢百姓的支持,公开与缅甸政府军对抗。
1968年,缅共占领果敢,果敢进入缅共时代。1989年,时任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彭家声率部发动兵变,脱离了缅共,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并在同年与政府达成和解,果敢被划为掸邦第一特区,保留自己的武装力量,彭家声兼任特区政府主席,果敢进入彭家声时代。
之后,果敢内部发生了连续的内讧。先是在1992年,杨茂良兄弟打败彭家声兄弟,接管果敢,三年后,彭家声在佤邦联合军、 掸东同盟军和克钦独立军的支持下,又重新打回果敢。2009年,缅甸8.8事件(果敢事件)爆发,缅甸政府军以查毒品和枪械厂为由与果敢同盟军交火,这时,果敢内部再次发生内讧,副司令白所成和果敢县长明学昌宣布支持缅甸政府,同政府军一起将彭家声逐出果敢,从此,实质性的果敢同盟军政权不复存在。由白所成领导的原果敢同盟军余部改编为边防部队,编制为1个营,番号为1006边防营,员额296人,另有缅军官兵30人。
但是,谁又能想到,五年后,已经84岁彭家声又卷土重来,回到果敢,和他的儿子、果敢同盟军司令彭德仁接连指挥武装力量与缅军交战,同时宣称,不放弃武力"光复果敢",算起来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回到果敢了。此后,果敢同盟军同缅甸政府军零星交战不断,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冻结了果敢同盟军在该行的账户,表示已经不再接受任何资金存入其用于接收支持者捐款的账户。
三 军阀割据的本质果敢人的内心其实是复杂的,没有归宿的。从根源上来说,他们是中国人,但是在国际法意义上属于缅甸,这造成了果敢族在身份认同上的脱节。缅甸出于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考虑,希望将果敢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但是出于大缅族主义的考量,却又并不给予其国民身份待遇。这就造成了果敢在招安与反抗中摇摆不定。
不过,虽然同为汉族一脉,但是果敢人似乎并没有想过要认祖归宗,不论是是杨氏土司,还是彭家声之流,他们都只是想做果敢的土皇帝而已,唯一看中的,是自己的私利和统治。杨氏土司统治的几百年里,杨氏家族牢牢把控了果敢,彭家声时期也一样,在彭家声统治的20年里,排斥异己,任人唯亲,他的六个兄弟和五个儿子中,除二弟夭折、第四子痴呆外,其余9个都在政府和同盟军的要职部门负责。说到底,都只不过是一群军阀。
为了利益,更是什么都干得出来,果敢一直深陷毒品泥潭,这其中与果敢统治者不无关系。90年代,果敢罂粟种植面积近 20 万亩,年产鸦片约 200吨,有海洛因加工厂10个,毒品几乎是果敢唯一的经济支柱。彭家声第二次重回果敢后,开始宣布禁毒,但同时又开始贩枪。据调查,在西藏发生的某些事件里面,就有果敢生产的枪支弹药的踪迹。此外,果敢还大量开设黄赌毒场所,吸引大量中国人前往,几乎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所幸的是,果敢和缅甸政府如今也在慢慢达成和解,逐渐走上和平道路,希望果敢问题也有一个圆满的解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